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整体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范文第1篇

职位说明书

基本情况

职位名称

企业文化

职位编号

所属部门

党群工作部

直接上级

主任

直接下属

职位名称

职位设置目的

提升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组织共青团活动

工作职责

负责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共青团日常工作

负责万华企业核心文化建设

负责组织公司企业识别系统(VIS)的设计和实施

工作内容

负责共青团日常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各种有益活动

研究现代成功企业的文化特点,发掘、提炼万华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宣传万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组织公司企业识别系统(VIS)的设计和实施

负责制定和修订员工手册和相关制度,明确员工行为规范,进行系统培训

参与公司重大对外宣传活动的整体策划、参与新闻会等对外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

进行企业文化调查,开展知识竞赛、辩论等形式的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环境

主持公益事业的赞助活动和相关宣传活动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工作职权

对集团企业文化整体规划有提案权

对集团企业文化的相关制度、系统、手册有提案权、监控权

对集团企业文化相关活动有执行权

对集团对外宣传活动有建议权

办公设备

个人专用

市内电话,台式电脑(互联网接入)

部门共用

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

公司共用

机动车辆、传真机

工作关系

内部工作关系

汇报

定期和不定期的向主任口头和书面汇报企业文化工作

督导

协调

与各部门及时沟通,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

与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开展公司对外宣传活动

外部

工作

关系

与各权属公司及时沟通,开展相关企业文化活动,推广员工行为规范

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政部门、重要客户、新闻单位等保持沟通

任职资格

学历

本科及以上

专业

企业管理、文史哲等专业

年龄

25-55

性别

不限

工作

经验

三年以上的企业文化管理、党团宣传工作经验

工作

技能

良好的组织、策划、协调沟通、人际交往、表达能力

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职前

培训

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训

其他

要求

修订履历

修订时间

修订内容

修订者

审核者

审批者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范文第2篇

中国企业“走出去”,必然会增加与外界的摩擦。如TCL集团2003年收购汤姆逊公司、中国铝业与越南煤炭集团合作开发越南铝土矿项目等。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目标市场国的政治信仰、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的迥然不同,不能不说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运用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来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走出去”企业应如何实施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策略呢?

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的必要性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教授周永生表示,“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公关要重视三要素:社会组织、公共对象、传播。对“走出去”企业来说,经营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在对象不同的情况之下仍然需要通过传播、沟通来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环境、赢得美誉,并且影响对方国家的社会公众,其最终目标是获得认可和支持。认可的程度直接和企业国际公关能力相关,国际公关能力高低深层境界在于文化整合的功夫,因此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是“走出去”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周教授认为,获得对方国家认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对方合作伙伴的认可;第二,对方政府等国家机构的认可;第三,舆论知识精英、社会团体的认可:第四,利益集团的认可;第五,地区公众的认可;第六,消费者的认可。

根据社科院相关报告提醒,中国企业家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因为不仅中国企业自身存在很多的问题,客观的投资环境也总是孕育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以2009年中国铝业公司在越南中部西原地区的投资项目受阻一案为例。这一项目被越南方面叫停的表面理由是破坏环境,而且很少雇佣当地人。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铝业在越南的经营方式受到了对方的怀疑一一把国内员工大量(1000人以上)派往该地区。越南人搞不清楚这些经常聚集在一起的人要干什么,在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的情况下,他们感到非常害怕。而且,越南相关方面询问中方情况时候,中国铝业又没有进行很好的公关沟通、宣传和解释,仅仅简单说这都是公司技术员。双方文化上的差异产生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越南方面怀疑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技术员或者技术顾问,认为中国方面可能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虽然最终是由于多方原因使得越南方面叫停了该项目,比如澳大利亚相同公司的竞争,但小可否认,企业在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上的弱势,已经造成了十分重大的损失。提高国际公关水平,加大文化整合力度。

企业“走出去”的成功与否和国际公关、义化整合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情况下,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资本的匮乏、经营理念的落后或领导阶层的失职,而是没有重视国际公关与文化整合。因此。“走出去”的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国际公关水平,加大文化整合力度。周永生认为,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遵循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的四个步骤

调研、策划、实施、评估是国际公关和文化整合的基本步骤。调研,即了解对方国家、社会、企业、消费者的情况。在了解情况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要真实客观的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第二步是做好策划,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且确立中短期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措施。安排推进目标的部门和人员,决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手段和具体的路径、办法来解决问题,疏通渠道,以便达到企业的目标。第一步足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落实,有些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推进足有难度的,如何把策划中要达到的目标落到实处关系到企业整体规划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既要遵循策划的方案,又不能拘泥于方案。企业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法和,段,关键是要使目标得到落实。第四步是评估,通过评估可以提高部门和员工的自觉性、责任心,发挥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统一、多元的企业文化精神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心目中树立一种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有人做过这样的总结,80年代老板比的是谁会经营关系,90年代比谁会经营资本,而过去10年比谁会经营人心,下一个10年比的是谁会经营精神世界。企业要以尊重、培育、负责任的精神对待每一位员工,建立以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以主人公地位,让他们有归属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对外投资办法时也曾提醒,目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来自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有待提高。跨国收购,整合的不仅是资产,而且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走出去”的企业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既要有统一的精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应该保持多元文化的特征,既有统一,又有分别,兼收并蓄,鼓励发挥各种文化长处的企业精神。

加强同对方国家媒体、居民的沟通

具体而言,就是以真诚为信条,以长远发展为指针,以构建和谐关系为目标。企业如果处理不好这三方面关系,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海外经营的企业一定要把为对方国家做贡献作为一个基本准则,一定要让企业所在国家分享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好处,将其作为企业文化重要部分。对方国家的政府、国会就更不用说了试问政府如果不买你的账,企业怎么能够发展?媒体、社会精英起到舆论呼吁的作用,所以也很重要。当地居民如果对你的企业不满意,肯定也将遭到持续不断的反对,难以获得顺利发展。

追求服务客户创造卓越理念

消费者和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消费者和客户的公关和文化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最本质的公关工具,有了好的产品质量,再加上好的公关手段,比如打动人心的广告、配套完善体贴的售后服务等。“走出去”企业一定要结合对方国家的特点和消费者的特殊需要进行适应当地文化特色的服务和沟通,否则也容易遭遇困境。

我国某食品公司和一个有伊斯兰文化背景国家的公司签订了一项20吨冷冻鸭出口合同,合同规定按照伊斯兰教方法进行屠宰。我国公司不清楚伊斯兰教斤法的屠宰究竟是什么含义,认为在中国伊斯兰协会开一个证明就可以了,因此开了伊斯兰协会证明,然后运到了这个国家,结果对方拒绝接收。公司小明白原因,他们用最先进的方法屠宰,通过大机器生产流水线把鸭子挂到生产线上,然后用自动刀伸到鸭子嘴中,把鸭子舌头一下切断,鸭子就死了,鸭子身体表面没有一点损害。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一一这种先进的屠宰方法不符合伊斯兰教的要求!伊斯兰教是什么样的屠宰方式呢?首先要让被宰动物左侧位放倒,并使之面向“格卜赖”――“克尔白”方向进行屠宰,然后要进行超度,同时要念阿拉的名号,古兰经中明确规定屠宰牲畜要念阿拉的名号,而且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屠宰要怏,不要宰后立刻剥皮等。伊斯兰教是一个讲求仁慈万物的宗教,他们认为这是最人道的屠宰方式。文化背景不一样,我们完全不理解,对方最后拒绝收鸭,我们只得接受退货,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界定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教育的文化传承,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育人活动中。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浸润、渗透、教化具有高职特质的专门人才。农业高等职院校在承担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重任的同时,还要塑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是精神、风格、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左右着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还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昌吉农业学校,创办于1959年,已有54年的建校历史,学院占地面积2800000平方米,各类在校生一万余人,下设13个分院,有以涉农为主的13个大类45个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从建筑风格、植物种植、地被草坪等景观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院采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各教学环节,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创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学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一产园区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产园区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我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推广单位、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体,目前有成员单位61家。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园区实行理事会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及成果的共建共享,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2.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的建立为校企文化对接创新了机制和体制

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的融入主要体现在校企文化的对接,首先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将所服务的行业、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感受工业文化。为适应自治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学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昌吉回族自治州畜牧局、畜牧龙头企业共同创建了“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办学模式。入会企业达56家,并按专业方向成立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理事分会等9个理事会分会,涵盖了自治区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覆盖全疆14个地州。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订单”培养,相继成立了“金牛班”“泰昆班”等30余个订单班,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了行业企业文化,把管理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教材和课堂,高起点接受行业企业文化。

3.引企入校、入企办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学各环节

学院引进喜多粒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投资兴建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学生全程参与中心的食品加工、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等生产环节,与麦趣尔集团共建了食品检测实训室等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严格职业训练,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授课,通过企业人才请入,接受文化熏陶,入企业实践锻炼,直接接受企业文化,养成认真从业、勤恳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等优秀文化品质,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提高了学院“职业化”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

4.“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了校企文化的纽带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59人,专兼比1∶0.88。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10人,占30.6%。每个专业均有1名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1~3名来自企业的骨干教师,每年有30余人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实现了双重文化育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共有10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2004年以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学院通过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科技带动农民致富,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扩大。与沙湾县乌兰乌苏镇签订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协议,每年选派技术在专家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各类技术,农闲时,举办各种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每年安排400~500名学生参加防疫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好评;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通过科技承包、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农民增收服务,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农业文化的传播。

6.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现拥有各类社团54个,其中精品社团17个,自治区优秀协会3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在校大学生超过2500人,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素质的专项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对校园文化整体设计不足,顶层设计和目标不够明确。在建设中重基本建设,轻精神营造;重行政管理,轻制度文化。

2.特色不够鲜明,没有突出农业特色和职业特色

学院建校54年,没有深挖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和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结合人文和历史不够,对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不足,缺乏职业特色。

3.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学院校园面貌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自治区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缺少教学主楼、实训场地、学生公寓、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硬件等基础设施。

4.景观环境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没有突出农业职院院校校园环境特色

学院经过国家示范院校评估和建设,配置了部分休闲设施、标识指引设施等,但相对学院的学生和教职工人数,设施单一,数量较少,如林荫道两边缺少休闲座椅,各环境空间缺少三级标识、电子显示屏幕,缺少具有农业特色和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小品,不能满足师生对校园环境的需求。昌吉校区校园景观中只有2001年度引进以色列旱区农业技术,建造的设施农业特色的温室大棚,景观开放性不足,缺乏田园气息和农耕特色,未能创造出与基地特点相适应的环境空间。

三、建议

(1)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整体规划,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既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合长远规划;既要保证局部效果,又要兼顾生态环境,整体布局,实现文化、艺术、科学的完美结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应建立党、政、工、团、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为一体的管理机制,统筹考虑各个层次和各要素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建立廉政文化机制,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2)认真总结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融入农业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加强与行业合作,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做好行业企业文化宣传,开展具有行业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行业企业文化;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如在校园内的各种标语、园林小品、视觉传媒等环境布局和设置应与职业信息息息相关,形成有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3)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范文第4篇

一、三集五大的核心内容及思路

第一,三集五大的含义。

三集指的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资的集约化管理。对人力资源的集约化管理,通常是指借助企业组织机构改革以及劳工聘用制度和聘用方式的改革,达到对公司的各项机构、人员编制、用人制度和人员培养的统一

五大是指在建设中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规划是指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对各个专业、各个级别都进行覆盖;大建设指的是在建设公司的指导下,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大运行是指建立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的高度吻合,确保体系协调运行;大检修指的是建立完善的检修体系,制定详细的检修标准;大营销体系指的是通过对业务的扩大,建立如客服热线、营销网点等体系,不断完善和扩大营销系统。

第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经过前期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飞速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必须加强公司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建设。在新时期,为了将我国企业建设成为级别高级、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的新型企业,提高综合能力和企业文化, 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针对企业在规划、建设和运营提出了“三集五大”的观点,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突破与实践,也是我国为将企业建设成为国际著名企业的重要手段。

二、 “三集五大”体系工会工作影响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推行“三集五大”体系,势必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方面的重大改革、以及对管理流程的不断规范,必然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推动企业关于“五大”方面的建设,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在建设中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模式,其关键就是对企业工作模式的重大变革。

国有企业原有工会的工作模式,通常是将企业按照地域或部门,分成各个区块进行管理。在“五大”体系中,这种方法将不适合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以电力公司为例,目前我国省级单位的电力公司,通常以市为单位成立工会组织,各个下属三级单位也通常是按照地域或生产区域组建工会。在“三集五大”新体系下,要求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如原来的市级工会,其必须要服从上级组织的指导,又要对其下属的各级工会进行指导。在“五大”中的大检修环节,其必须接受上级公司的检查,又要对其下属管辖区域进行检修。因此,在新时期,工会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其在公司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服务。

(2)“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长久以来,公司工会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在“三集五大”体系下,由于公司和企业整体进行重大体制变革,公司的发展也经历战略性调整,广大职工的利益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三集五大”体制下,继续完善对公司民主管理是工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集五大”是对企业人财物三方面的管理,公司各级工会应当明确关于民主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合公司发展和战略目标的调整,并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由于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各级工会应当逐步建立数字化平台,满足公司发展的新要求。

(3)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工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在企业推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时期,工会应当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工会法》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强化自身建设,对企业民主管理和团结员工方面不断开拓进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真正实现全国总工会颁布相关文件中关于加强组织建设、维护职工民益的功能。特别是在“三集五大”体系中,各公会成员要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发挥工会的责任和功能。

三、新时期工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工会的指导作用

一直以来,工会的行为对职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施“三集五大”体系的重要时期,各工会成员,尤其是工会干部,应当带头学习宣传各项相关政策,拥护企业决定,服从企业安排,为全体职工做出表率作用。与此同时,工会更应当发挥其监督作用,充分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职工的要求及时反映给公司相关部门,维护职工的权益。要力争最早发现问题,最早汇报问题,最早解决问题,确保职工心态稳定,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三集五大”体系顺利实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以“三集五大”为中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工会是最贴近职工生活,最能够反映职工需求的部门,因此,工会在企业体质改革和企业文化中,应当充分支持企业工作,服务企业的各项要求,拥护企业的各项决策,团结广大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力争每名职工都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三集五大”为中心,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企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发展,工会的各项工作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企业文化,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进行。

要不断开拓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不断丰富企业内涵的同时,保证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与企业协调发展,并符合当代企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

要稳步推进,坚持不懈。企业的发展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涉及企业职工、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企业各级工会要对改革进行整体规划,找出实施中的重点环节,明确各阶段各部分的内容,平稳推进改革步伐,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3)不断提高员工技能 ,为“三集五大”服务

工会是企业职工的大家庭,企业进行“三集五大”体制建设,工会必须融入进来。工会通过宣传,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并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挖掘职工在生产中的创造性,努力提高职工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更好地为企业建设服务。同时,工会应当与企业人事部门进行沟通合作,针对“三集五大”实施的不同阶段,对职工进行培训,保证广大职工充分掌握企业新机构下的各项内容,提高职工对“三集五大”体系的适应能力。

(4)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推动“三集五大”体系构建

构建“三集五大”体系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并且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业务调整、岗位调动、流程变化,又涉及到人员的思想转变、工作方式调整等等方面,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工会要在“三集五大”体系开始阶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既要完善民主管理体系,明确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职工对企业情况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并行使其监督的权利;更要对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议,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选举过程合法有效。与此同时,要加强职工对于企业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第三,要坚持执行厂务公开制度,维护职工对企业的知情权。最后,要建立健全工会的各项组织机构,确保工会在“三集五大”的新形势下,继续发挥其带头作用。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整体规划范文第5篇

(福建江夏学院,福州 350108)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摘要: 企业信息化中的存在各种风险问题,怎样提高企业信息化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风险管理的创新工作,明确信息化风险全面管理的目标,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系统关键点的控制,构建信息化全面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提升竞争力,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Abstract: There are various risk problems i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so how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The enterpris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rry out the information risk management innovation work, clear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the key points of the internal system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informatization-based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关键词 : 企业信息化;信息化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zation risk;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control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03-03

收稿日期:2014年9月8日。

作者简介:林建雄(1971-),男,福建仙游人,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与研究工作。

0 引言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的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的积极性是极大的考验,因此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发展中的风险问题。

1 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信息化可能或者实际带来的消极威胁是界定信息化的风险的依据,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一般存在着较大风险。风险管理泛指确认风险、评价风险、回应风险的过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的发生以及风险发生以后所带来的损失和威胁,这是风险管理涉及复杂的结构、机制、过程和制度安排的原因。

1.1 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风险是指企业遇到的来自其经营环境的法律、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如政策、法律的改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冲击,环境风险包括系统安全风险、关联方业务合作风险等。

1.2 战略规划风险 在由传统管理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缺乏整体的信息应用规划,特别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现状的,与企业资源适度配合的整体规划。这样在企业信息化整体应用的推进过程中,势必会造成资源分散、信息孤岛林立,最终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

1.3 组织管理风险 信息化首先是一个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综合性强、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除了涵盖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外,信息化建设往往涉及供应商、客户、分销机构等。企业实施信息化存在组织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包括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思想混乱、管理职能虚化、员工凝聚力下降等方面。管理风险存在于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的全过程,轻则增加成本、延长进程,重则导致企业信息化实施失败。

1.4 人力资源风险 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人来完成的,信息化人才是既懂业务、又懂管理、还要懂计算机的多方面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培养人,而且更要留住人才。目前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专业化复合性人才匮乏。其一,企业奇缺CIO(首席信息官),其二,缺乏信息管理师,进而导致企业信息化缺乏内动力,无法正常、高效地运行下去。

1.5 流程风险 营运风险、授权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构成了流程风险。财务风险,信息化项目投资少则上百万,多则数千万,包括信息化软件费、网络硬件费、实施服务费(费用比大致为1:2:3)。由于企业的业务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信息系统也要作相应的调整,系统的投入会更大,这些隐含的成本由于其本身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容易被忽视,最终形成所谓的IT黑洞。

1.6 执行控制风险 执行控制风险包括信息化软件选择、实施服务商选择、实施进度控制、实施成本控制等方面。上述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不当,轻则增加成本、延长进程,重则导致企业信息化实施失败。实施过程中,服务方缺乏相应的实施规范,忽视或者不深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等或者监控力度不够,使信息化实施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实施结束,缺乏相应的验收,或是验收的标准的差异,导致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成为“难楼工程”。

1.7 监督考核风险 企业和政府部门在IT规划过程会对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和系统选型的实施给予充分的关注,但忽视了与之相配合的IT管制体系的建设和优化。信息化建设并不以系统的上线为止,更多的工作在于系统的推广、维护和优化;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越强,管制缺乏,信息化所隐藏的风险将越来越突出,如信息安全的隐患、无形资产流失的风险、系统故障给业务带来的影响等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由企业自行承担,没有外部监管,内部控制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 企业信息化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应用信息化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分析风险的目的不是要企业放弃实施信息化系统,而是要企业充分估计风险,正确对待风险,从而成功实施信息化。信息化风险的生成机理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内因,由信息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第一,信息化的无疆界特征;第二,信息化的低成本特征;第三,信息化的开放性特征;第四,信息化的匿名性特征。另一方面是外因,是信息化的风险源。重要的归纳为十个方面: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网络攻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欺诈;病毒和蠕虫;内部泄密;使用不当;因内部因素而造成的信息、数据的修改和丢失;因外部因素造成信息、数据的泄露、篡改和丢失;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高端技术等。

3 构建企业信息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3.1 明确企业信息化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达到以下主要目标:①明确企业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责,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实;②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③提供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依据包括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④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该有效的回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⑤企业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企业的风险,达到股东、债权人以及监管机构要求的满足;⑥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3.2 设置信息化全面风险管理关键点

3.2.1 风险评估与诊断

系统地辨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3.2.2 风险管理战略及其实施方案

依据企业的整体战略,结合企业的管理能力,明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针对不同的关键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制订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整合风险管理战略。

3.2.3 风险管理流程优化与设计

基于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结合已评估出的风险,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并细化具体控制内容,优化和完善制度,优化监控指标体系,强化运营和管理流程中的内部风险控制。

3.2.4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设计与文化建设

优化和设计企业风险管理结构,设计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方案和相应的职责要求、人员能力框架,优化和完善关键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构成风险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架构。

3.2.5 风险管理方案设计

寻找企业风险留存与转移的平衡点,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组合如期货、期权、掉期、保险等产品组合或风险准备金、或有资本、专属保险等,实现对具体风险事项的控制。

3.3 构建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ERM概念性框架:将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相联系;确保风险管理战略与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股东的价值相一致;利用风险最优化的概念,避免额外的成本支出。应该做到以下七个方面:构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环境、定义风险、评估风险、制定回应风险的措施、控制措施、沟通信息、持续的监控。充分有效地利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的精神深植于企业的组织文化和员工的心中,并透过一个强有力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的作业程序中。

4 实施企业信息化全面风险管理

实施企业信息化全面风险管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从企业整体层面建设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架构,包括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设计与优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设计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从而是企业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1 重视风险管理

对信息话价值的彻底理解是是信息化建设所需要,不可能立马就成功,不能为上信息化而信息化。人力、物力、财力及战略发展规划上给予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是企业所必须达到的,并明确项目管理机构和职能,以带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确保信息建设的顺利实施。

4.2 建立能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切实防范风险

企业巨额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密切配合企业管理重组。根据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过程化、组织扁平化、功能系统化”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组,着力进行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设计与建设,全面转变和更新企业经营思想观念,注重员工创新意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为使信息系统能切实发挥作用,企业应参与信息化的全过程,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首先,企业要对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和权衡,把企业信息系统依据操作层、运营层和决策层三个层次来规划,紧紧围绕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以支持企业实现使命为主要目标,建设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次,制定具体实施推进策略是,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改进。最后,在关键环节、关键机构、关键业务进行实施,实现企业内关键点的信息化,然后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接面成体,最终构成立体化、高度集成、高度集中的企业级智能信息应用系统。

4.3 运用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风险分析

按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排出先后级,借助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为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即风险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即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企业组织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信息技术选择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4.4 实施风险的监控

风险监控,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监督已识别风险和残留风险、识别可能出现的新风险、执行风险应对计划、评估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应判断:①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按计划实施;②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措施;③项目假定条件是否依然成立;④风险的状态是否在改变;⑤是否出现了风险征兆;⑥正确的项目章程和流程有否被遵从;⑦是否有未识别的风险发生。

4.5 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的测评与反馈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增效过程,风险与收益始终伴随着企业。加强实时风险管理系统的测评与反馈,增强系统风险管理的效率。我们可以发现风险管理的实质即:识别风险、筛选风险、控制重点风险、最终降低风险。通过业务和过程的实时测评与反馈——实时控制子系统,通过对未来事务和行为的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子系统,反馈控制包括内部反馈控制和外部反馈控制两部分。

4.6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控能力

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用到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功能。变化的环境、复杂的决策、稍纵即逝的机会都需要有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及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风险沟通架设桥梁。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量化风险提供计算服务,并且可根据管理层的要求就某一事件进行情境分析,有关风险管理的数据库也保存在系统之内,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也是风险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使一些适于自动化的管理流程必须通过系统才能加以实现,避免了人为错误,增强了控制程度,并提高了管理效率。

总之,风险控制不是静止的,这就要我们不断地去加深研究,企业界强化认识、给予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风险控制观念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围绕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完整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保证实现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树刚.企业内控中信息化实施方案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