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运用

现代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以往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地理比较法被提倡并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

地理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这与其自身类型多样化有很大的关系,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教师教学方法,还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与概括性,使学生学习方法不断丰富,增强学生在高中地理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地理比较法涵盖的内容很多,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范围也很广,如仅大气相关内容就应用了21次地理比较法,可见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方法

1.类别比较法

由于对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类别比较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同类比较,另一种是异类比较。如,在气象讲解中,教师就要将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上的地区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直观的比较方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

2.概念比较法

概念教学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由于概念本身抽象性强,很容易使学生记混,因此,教师应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增强学生的认识。如,在气候知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对比热带与亚热带季风特点,并让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图表比较法

图表是地理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与记住知识,如,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珠三角一带农业区位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区位示意图,为学生展现两个农业区位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在东北地区每年只能进行一次农业种植,水稻种植面积较为有限,而珠三角一带的农业区位可以每年进行两到三次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十分广阔,这样学生也会了解到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因素。

4.专题比较法

在地理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应以某一综合点入手,实现专题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专题比较法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如,在学习过农业类型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水稻种植区与放牧业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等,并将这些研究结果通过图表形式展现出来,以便深化学生理解。

三、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分类等方式实现教学,但在应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时,还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之所以要应用地理比较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比较法的同时,让学生正确运用与习惯使用比较法。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到比较法对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如,在气候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比较法了解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季候之间的差异,并让学生掌握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比较法的作用,在日后的知识学习中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掌握更多学习技巧。

2.地理比较法与其他教法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综合性教学活动,它能够得到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持与推动,所以,在利用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如教师可以将小组教学法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均匀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间讨论实现地理教学,通过小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还会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晰学习内容异同点,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归纳分析法应用到教学中,如,在学习四大渔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与探讨四大渔场分布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触类旁通,掌握地理知识。此外,还可以将直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现阶段,很多高中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图像进行教学,如,在洋流流经区域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像来完成,用红蓝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暖流与寒流,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寒暖流分布情况,减少学生的错误理解。

3.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明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知识体系。如,分析比较各单元主要内容,确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加以区分,整理出各章要点,将这些要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地理教学意义,凸显高中地理教学价值。

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为强化学生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比较法学习知识,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弱化地理知识难度,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共同期许。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参考,进而搞好地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范文第2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稳固的发展,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来说,推崇将教学理念更加生活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形势,可以传授课本上知识点的同时,更加的融入生活,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但是,纵观目前的发展形势,我国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正处于一个交替的时期,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新兴的教学方法之间进行系统的转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注入到地理教学中去。但是,在进行整体交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阻碍发展性的问题,传统的理念不容改观,新进的方式不成熟等等,将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推上了一个地域性、资源型、方法性具有一定差异特点的局面。下文将详细的产生器差异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

1.1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方法之间有很多相抵触的因素,十分明显的同时并深入的影响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推广的步伐。我国的教育事业遍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地域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这些方面在我国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城市中的学生,由于视野开阔,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理念及方法比较超前,在通过此方法对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上面比较容易接受,会加快地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中的步伐。

1.2对于教育事业所涉及到的教育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为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推广中遇到了阻碍,使其在运用范围中受到局限,得到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我国的经济发展整体区域稳定,但是其中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在进行教育资源配备上面形成了明显的差别,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学质量及师资配备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并且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产生难易区别。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这种教育资源的根本差异显现出来的效果十分的显而易见,对偏远山区来说,地理教学生活化将很难实施,主要因为教师人员的缺失,地理模型的配备,课程安排不科学等因素造成的。

1.3教育工作的主要体现方式是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其根本的原因不外乎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地理生活化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综合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将高中的地理生活化教学进行推广、结合、分析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多的问题。将对于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初衷造成影响,使其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有序的发展。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因素影响莫过于,面对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推广中,教学理念不具备完整性,使用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大多数用到的方法也是依据传统的教学理念而演变而成的,其发挥的效用不足以适应如今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体质,因此,对于高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来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对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简单剖析

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来说,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能调节课堂上的气氛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掌握课本上知识点的同时,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便于清楚牢记。下面对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种方法体现来着重阐述。

2.1地理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地图作为专题的课程设计与实际的生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传授,培养学生对于地图的学习、认识、看懂的能力水平。地图是地理课程的主要围绕点,整个课程的设计将是以其为中心展开的,也是地理教学中比较难的重点部分。因此,采用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将为地图的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给学生到来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下文将对于具体的课程要求进行举例阐述。高中地理的必修课程中有一节是关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图的讲解,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将会有以下的步骤:首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前,教师要提前进行备课安排:教书根据书本上进行总结性的将我国的季风气候的分类进行清晰,根据学生生活所处的区域或者学校的具体区域等环境来进行季风气候区的认识,并结合实际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通过对我国的不同地方的地理特征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各个季风区。组织学生感受所处环境或者生活周边的的气候特点进行阐述,从而让学生明了在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中,各个区域季风气候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将同学们的发言与老师的补充作为问题的总结,从而完成整节课程的教授。其次,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工作要有具体安排: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对于书本上关于季风区的分类,分类标准,所涉及到的区域特点等结合地图册进行详细的讲述。然后针对班级里的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进行提问,对其家乡的气候、降水等特点进行阐述,根据此自然特点,找出所处的季风气候区。然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小组内学生来对于家乡的气候条件进行阐述,根据课本所讲述的区分季风气候区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其所处哪个季风气候区。此种方法可加深同学们对于各季风气候区的特点印象,方便记忆。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对本节课讲述的知识点进行复述,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最后,将进行教学方式的总结,通过此种生活化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复杂的地图信息的理解能力增强,提高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习的高效性。

2.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使知识变得更加易懂的同时,也增加了实际知识点的操作能力,使整个地理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素质化。在高中地理课作为一门最贴近生活的课程,其中大部分知识点都来源与生活,因此,在地理知识学习中,融入生活,会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简便。下面将根据具体的地理实例进行生活化方法的分析。高中地理的必修课程中有一节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将会有以下的方法:教师可在上一节课中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知识进行讲解,并将知识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并留出生活化操作记录空间,并在下节课前安排学生在室外利用影子测量太阳的实际高度角,之后,结合当时所处季节,记录当时的季节、气候等要素,在对太阳高度角计算后得出太阳此时直射维度,从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地理知识点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3.1地理教学的现状要求地理教学生活化。传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教育问题是全国人民所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统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基本没有太大的联系,这样就是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大部分的教师目的比较明确,为了应付高考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讲学习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点的归纳运用以及阶梯技巧分析等方面上,放弃了对于课本本身的生活元素的找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难与生活相融合,将学习的目的偏离了生活的轨道,把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讲述的枯燥无味,这种教育方式肯定都会被取代,因为生活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生活中的感悟在课本及教学中不能领悟到的,地理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区使学生融入生活,才能更好的发挥地理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3.2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因为将地理教学的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所以,地理教学的内同更多是源自生活的同时高于生活,它是对于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探索、发现、揭秘的过程。如果想要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于地理进行探索及学习,就必须让地理融入到生活中去,使地理和生活达到一个平衡点,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地理,使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多动手,提高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地理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变为容易理解的生活问题,及时的了解国内外的信息,真正的做到教学与社会协调发展,使学生掌握知识也可以与时俱进,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和探索精神。

3.3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需要我国公民具有创造性思维、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等,这就需要教书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自然变化、社会动态等,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死来、用于探知、勤于动手。地理学科是社会学科及自然学科的边界学科,综合性质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走进生活,提高精神愉悦性。

4结论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理念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25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课程已经进行了较为强大的改革力度。首先,就课模块设计而言,高中地理教学已经逐渐打破传统课程构建的挂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其次,高中地理在课程理念方面也开始逐渐融入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深刻,加上高中生面临着上大学的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很难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应该从课程的功能以及课程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方面

传统的地理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固定的死知识,甚至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课堂的主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从多个角度进行课堂设置,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课堂主体性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去,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方面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识记为主,学生通过机械的背诵也许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性,同时还有众多需要计算的方面。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积极的调整课程内容,注意地理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从高中生的理解性和生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注重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课程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机的和课本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很多高中地理教师主要采取“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试图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但是高中地理的学习绝对不能靠死记硬背,该方法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越学越疲惫。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某个有意义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答案,不仅仅会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改善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方式

(一)分解目标、明确思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大学的压力下,无论是家长亦或是教师都开始乱了阵脚。高中地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教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逐渐放弃错误的教学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或者将大的教学目标逐渐分解,从而一一击破。教师不要急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有趣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然后,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最后,指导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二)划分模块、分类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改变原有的课程排版方式,将地理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按类别加以分类和整合,将地理学科主要内容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则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点地理专题;再将具有影响的地理专题进一步细化,具体到地理人物和地理事件,构成“模块+专题”的学习模式,形成一种新的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强调了重点内容、重点知识和专题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新思维模式的开拓,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更加新颖而且具有时代性。

(三)灵活教学、调动热情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范文第4篇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我国正在全面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新课程具有许多新的理念和特点,要教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提高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以体现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课程; 教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68-02

1 生活性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生活性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习无用”。因此,学校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及时反映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不是要培养一批小地理学家,而是以普及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技能,以会生活、会学习、会创新为目标,塑造人文精神为主。因此,我们有必要降低理论强度,选择一些接近生活的内容和方法,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2 实践性

地理课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即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长期以来却存在重现象描述和事实罗列、轻原理探讨和实践运用的倾向,同时在旧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关在教室里“海阔天空”,在黑板上谈“地”论“理”的现象十分严重,阻碍了地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使地理学习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学习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以往那种“忽视实践、轻视应用”的地理教学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取而代之的应是:必须切实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环节,甚至建立“实践与应用”为主导的全新地理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也是千百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离开了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研究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运用于教学实践,为方法而方法的“纸上谈兵”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教学方法的研究既要注意它的理论性,更应注重它的实践性。地理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分类,以及新的地理教学的创立,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只能是地理教学实践。

3 主体性

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动体”而不是“受动体”。只有学生积极地投入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如果,一个中学生在地理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拒绝外界的地理信息输入,那么可以说,地理学习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没有发生。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在地理学科教与学的一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才是地理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内因,而不是外界因素与条件,正如有的人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

4 发展性

这次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次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发展性特点,帮助学生获得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培养地理科学的研究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全球意识,培养爱国情感等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涉及到的问题不少是重大战略课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教师要注意运用好这个优势,在培养学生发展能力方面做出本学科的贡献。

5 活动性

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则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教师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增强教学活动性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再如,让学生走上讲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勇于探讨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合作性

合作性与活动性紧密相关。加强合作性是提高活动性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法。首先,合作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一个“社会人”,合作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其次,合作学习是强调学生主体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合作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知识的施与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导演者、学生行为的辅导者。

7 创新性

培养创新精神是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教学方法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创造、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着的。近年来,我国地理教学界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潮,正体现了地理教学要具有创新性这一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地理教学坚持创新性的另一特点表现为,地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地理教学方法,使之符合我国、当地以及本人的实际。学生也同样可以结合本人的兴趣、爱好、创造性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教育理念,转变思维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现在的教学体制中,班级学生的基础与能力良莠不齐,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敏捷,积极发言,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更能在地理课堂上展现自我。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时,可以播放《汶川大地震》纪实片段,从地震灾情、抢险、救援、赈灾几个大层面,点面线体“四位一体”结合,配以音乐与声情并茂的解说,营造浓郁的氛围。相信学生看完片段后不少人已经泪流满面,在这种情况下导入课程,相信学生能大大地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进而再教学生地震的逃生技能,相信这样的课程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师生共绘“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边讲边引导读图,设疑问难:①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为何纬度地带性明显?②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为何在南半球相同纬度没有分布?属何种分布规律?③中纬地区为何经度地带性明显?④热带雨林带为何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1]教师在设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鼓励并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构思、多画图,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点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研究欲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着重对加强方法和途径的传授,同时把崇尚地理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终身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并且不断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重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分注重教学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说,注重“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仅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反而会造成学生的累赘感。

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习条件也十分优越,只要想学,可以学到任何想学的知识,这时候,“是什么”对学生来说已经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为什么”,这种“为什么”的意识的产生就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比如讲授“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时,先从风的运动入手,利用逆向思维方式: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异―温度高低―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不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样往往能形成出乎意料和超乎常规的创造性效果。同时,也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素质教育形式下的高中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讨论、探索、解决一系列的地理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了兴趣,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案例教学中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及通过讨论使问题愈加清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JTP教学法。中学JTP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的简称。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从兴趣、情感角度来探讨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

(3)“立体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全面地实现下列三项职能:一是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五、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也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例如,讲高中地理中《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对我们生活中可以产生温暖的现象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光在课堂上互动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出课堂,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一句俗话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离开了实践,只是空谈,真正的知识要懂得运用。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书本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展自我。当面临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很多书本上涉及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实践过程中,便会牢牢地被学生记住,增强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齐顺青.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J].地理教育,2007,(02).

[2]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