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电影行业和动漫行业之间都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其艺术形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传达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其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导致动漫和电影事业之间存在差异。但是,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将电影和动画相结合,这带动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对于动画电影的发展表现出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所以也逐渐开始被人们重视。
一、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
(一)动画技术的升级和产业重组
在现阶段电影工体事业之中,随着我国虚拟技术的长远发展,其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这一技术得到了长久发展。与这项内容进行比较之后,传统的电影制作行业的各种缺点也逐渐突显出来,无法满足现阶段电影工体技术的需求。所以,在动漫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艺术的发展形态。所以,对于动画电影的后期发展情况也需要重点考虑。随着虚拟技术的快速升级,其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也在根本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动画电影需要导演和制片人还有灯光师、音响师的配合,但使用虚拟技术进行动画的制作,制片人只需要使用电脑就可以合理开展。动画电影在现阶段变得越来越火暴,其主要原因是迪士尼的动画大片在全球热播。并且,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动画的领域中也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竞争,这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形态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动画电影的虚拟美学和主要类型
随着动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行业也日渐繁荣,很多传统的动画内容也逐渐出现,很多公司把传统的漫画和黏土动画改变成三维动画也是动画电影的艺术发展形态。同时,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也能在根本上改善美学的审美形态。随着动画电影的发展,三维动画的制作技术也成为一个动画能否成功的根本性内容。因此,动画的发展艺术形态也是核心的创作内容,并且其现有的框架之内,也构建出了最新的思维,产生了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画电影艺术形态。
(三)动画电影导演创作和语言创新
动画电影中的造型,是创造这一动画的关键。在动画电影发展中,所使用的良好技术,也是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形态。因此,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在根本上成为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想要促进动画电影的进步,还需要把这一艺术形态应用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同时,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其题材也在不断创新。只有把这些内容相结合,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这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形态未来良好的发展途径。
二、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一)动画电影的未来宣传和明星动漫角色的建立
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在1995年期间完成了第一步动画电影,指明了三维动画电影的最新发展方向。在这之后,三维动画电影也成为动画电影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创作的主流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也在2006年阶段推出了首部三维动画电影,但由于电影之中对于受众的年龄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导致我国的三维动画发展出现资金赤字的现象。因此,还需要保证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能逐渐面向观众,使用良好的宣传手段,还有明星的角色,保证动画电影的进步。
(二)动画电影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全龄化观众
我国中央电视台在少儿频道播放《熊出没》之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幽默诙谐的内容,还有场景和人物角色的设定,使受众越来越喜欢这部动漫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部电影已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主要归功于动画电影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个性。基于这一情况,很容易理解现阶段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形。同时,《熊出没》制作方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开设了父母审片大会,也就是在父母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基础上把这一动画播放给幼儿,这也是动画电影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动画电影中生动的人物角色
在《熊出没》这一动画电影中,对于光头强角色的设定,制片方花费了非常多的心思,并且为了了解到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公司还请来了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公司的活动,并且要求没有孩子的工作人员观察其表情和行为习惯,这样才在根本上创造出比较受到关注的光头强形象。同时很多其他角色也都在剧情上推动了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对于歌舞艺术的叙述
在动画电影中,音乐和歌舞元素的使用已经被经常关注,其中迪士尼和蓝天工作室等大牌的电影作品中都开始使用歌舞艺术,以此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动画电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并且,在叙事的过程中,使用很多比较美的元素。歌舞内容的使用能给人们比较紧张的感觉,同时也能传递动画电影中的欢快氛围。因此,使用三维立体动画能保证镜头不受到限制,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盛宴。
(五)利用正能量感染观众
在动画电影中,还要融入责任感、正能量和亲情、友情等内容,并且加上有效的三维立体效果,这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例如,动画电影中的光头强,其喜剧的感觉和滑稽的感觉,都能给人欢快的感觉,但同时又设置熊大、熊二这两个角色,采用种种措施反对光头强砍树,以此保证人们在接受到电影内容的过程中,保证其正能量也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也是现阶段动画电影中的正能量。
三、结语
[关键词]数字摄影机 趋势 结构 技术指标 工具
中图分类号:J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27-02
正文
数字摄影机毫无疑问已经替代胶片摄影机成为了电影等高端影像创作领域的重要创作工具。数字摄影机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指标的提高都远超胶片摄影机,十几年的演变过程中新技术、新机型层出不穷。同时带来的创作手段的更新、创作理念的变化也日益丰富。
主流数字摄影机的分辨率已经基本达到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提出的4k影院标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4K的画面带来了颠覆性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改变着创作者的创作习惯。
虽然电影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数字摄影机的发展不会停滞不前。这是电影艺术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电影发展前行的重要动力。
就目前的技术趋势来看,摄影机将向着趋向拥有更高的易用性、更高影像品质的方向发展。发展趋势的变化会涵盖在机身结构和数字技术指标两个层面。
1、在机身结构的层面,会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1.1 机身小巧紧凑
电影的发展与“摄影机的身份解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问题中的核心就是摄影机的体积小型化与重量轻型化赋予了摄影机更大的自由。
摄影机更加小巧紧凑是由于数字机器本身的结构特征所形成的。摄影机机身包括成像部分和录制部分,机身壳体承载这两个功能单元并有镜头基座和若干功能接口分布周边。使用数字技术决定了成像器件只承担了成像的功能,这与胶片的成像与记录兼顾的功能不同,没有了胶片摄影机机械结构的空间束缚,摄影机可以尽可能设计制造的小巧紧凑。而记录部分使用半导体材质,整个工作体系IT化,决定了其结构的集成度会越来越高。
摄影机机身的发展方向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兼顾人机工程效益与操作效率,更加小巧灵便。这样的摄影机会更加灵活多变,拥有更加广泛的使用空间。
1.2 结构简化
摄影机内部部件结构简化意味着集成度的大幅提高,功能部件模组化功能日趋完善。部件功能单一化,使用内部的通用接口实现功能组合,综合功能集中体现在整个结构系统中。
在产品质量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摄影机的功能结构得到优化、组装维护方式简化、现场拍摄效率与易用程度会大幅提高。
1.3 重量轻
没有了胶片收放片盒的负累,没有了传送与间歇机构的影响,摄影机的机械部分越加简化甚至不复存在,这将极大的减轻摄影机的重量。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又将摄影机的重量进一步减轻。
而轻巧灵便的摄影机决定了其周边配套设备的轻型化(如三脚架、斯坦尼康等),这又能够极大的提高拍摄效率,精简剧组辅助人员的数量,减少制片投入。
1.4 功耗降低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能效比的提高,摄影机的功耗将会越来越低。能效比越高的摄影机在电池等量的前提下使用时间将会越长,这为高效的现场工作和持久的工作时间提供了可能。同时电池制造工艺的也在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也让摄影主创部门可以携带更少的电池基数。
1.5 使用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
使用单片成像器件会是摄影机设计制造的趋势。放弃分光棱镜和三成像器件的结构使摄影机电子成像部件大为简化,结构稳定耐用,集成化程度愈加提高。而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的对角线长度与35MM电影胶片相近,可以形成相似的像场特征,拍摄的画面可以延续观众对35MM电影胶片的视觉惯性,形成系统的匹配镜头群。
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制造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降低,为大批量的生产部署提供了成本优势。
1.6 模块化,可升级,通用性
摄影机生产厂商把摄影机的成像与录制部分设计成组合形式,既可以组装在一起开展拍摄,还可以拆分开单独使用,中间通过线缆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形成工作系统。摄影机的成像模块、控制面板、监看屏幕、记录模块和接口插板等都可以通过单独替换改变摄影机的技术指标,适应不同的拍摄诉求。这样的组合提供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拍摄可能,也为单独升级某个功能单元提高摄影机的资产价值拓展了空间。
同时在排除摄影机故障,替换问题模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也提供了较大便利。
1.7 镜头卡口的通用化
摄影机厂家都将PL卡口作为电影镜头的卡口标准,这既是PL卡口的技术指标优势,也是经过行业实践检验的结果。这个趋势将使绝大部分摄影机厂商继续采用PL卡口作为镜头基座,使得原有的镜头群得以继续使用保持价值。
但不排除个别摄影机厂家采用独有镜头卡口标准,利用一对多的转换环结构应对不同接口的镜头接入。也有厂家拥有庞大的自有接口镜头群,利用自有卡口标准使得针对不同影像领域的镜头可以应用在本品牌摄影机上,并且可以通过转换环结构接入PL等不同卡口的镜头。
1.8 低噪声的散热系统
数字摄影机大部分使用铜管等高效能热量传导介质实现从编码器等产生热量的部件中导出热量,再通过多层鳍片结构配合散热风扇从散热窗实现降温。即使是使用低噪声风扇,在拍摄时也会产生一定分贝的噪声,并且此种噪声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愈加明显。
使用低噪声的热量差异导流技术、提高散热器散热效率,配合使用低功耗低热量电子部件实现无噪声的机内降温,优化拍摄现场噪声环境是必然的趋势。
同时,低噪声甚至是无噪声的散热系统也扩大了摄影机的适用范围。
2、在数字技术指标层面的发展趋势:
2.1 使用LOG模式,高动态范围。同时机内可预设LUT色彩映射文件
使用LOG可以让摄影机记录更全面的亮度范围,通过后期加载不同的LUT可以获得多种色彩映射,形成多种色彩风格。LOG模式下摄影机的宽容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可以达到14档光圈甚至更高的亮度动态范围。
数字信号处理器性能日趋完善的,在机内输入预存多种LUT,直接在机内加载并存储影像信号成为低成本影像色彩风格画面获取的有效途径。
2.2 同时录制多格式文件
摄影机可以同时录制高中低质量的多种格式视频影像文件,且这些文件时间码一致,可以应对多种视频制作的要求。甚至可以生成为剪辑低质量文件,为无压缩电影后期流程套对提供无需要转码的便捷工作流程。
2.3 固件可刷新升级
固件作为摄影机的基础操作系统,在升级后可以基于硬件提供更多的拍摄功能,扩展摄影机的应用范围,延续摄影机的使用价值。
摄影机在固件升级后会相较之前扩展出更多的拍摄与辅助功能;解决之前硬件和固件在匹配上的缺陷;完善摄影机的功能服务;甚至操作面板的功能设置层面都发生了改变。
2.4 全域式扫描快门
全域式扫描快门可以在不使用机械叶子板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拍摄运动画面时产生的果冻现象。目前已经有部分摄影机采用了全域式扫描快门标准,但集中在高端摄影机领域。在此项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逐步降低的情况下,此种技术会很快普及,从而在根本上杜绝果冻画面现象。
2.5 升格拍摄功能
摄影机视频信号缓存的增大与编码器日益提高的处理能力将使摄影机的升格拍摄能力大为增强。目前某些型号的摄影机已经实现了10倍的全高清升格慢动作拍摄功能,在之后的竞争环境下不排除会有更高的升格能力、不限制升格拍摄时长的摄影机投入使用。
技术的发展趋势预示了具有一定的升格拍摄能力将是摄影机的基本技术指标。
2.6 机内录制4:4:4采样无压缩文件
4:4:4 色彩采样无压缩文件可以保留最完整的画面信息,为影片的后期制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摄影机在机内录制4:4:4色彩采样无压缩文件意味着海量的数据量吞吐,这需要机内有较高的带宽与较稳定的存储媒介。
有碍于目前的技术限制,一部分摄影机要录制4:4:4色彩采样无压缩文件还需要通过HD-SDI接口,在外置录像设备上完成。但随着摄影机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会逐渐的被机内录制取代。从而避免接口的不稳定状况和复杂的外部结构,形成完善的机内存储体系。
2.7 高感光、高信噪比设计
摄影机成像器件新的像素排列方式已经从平面式组合向层叠式组合发展。这就意味着单位像素面积的翻倍增长,受光面积的扩大,像素近邻干扰减少。由此改变进一步提高了摄影机成像器件的感光能力和信号噪声比水平。
感光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改善摄影机的低照度性能,在现场拍摄中照明造型灯具的亮度与功耗也将随之减小。
综合考量近邻像素干扰与电子线路的优化,优秀的信号噪声比摄影机可以获得更加纯净的画面细节表现。
2.8 拥有8K或更高的画面分辨率
观众对追求更精准更细腻、包含更多细节的画面热情是不会停歇的。基于观感上的评价,超过一定距离的观赏行为,肉眼已经无法分辨细节。
成像器件的发展是以几何倍数变化的,在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靶面上排列8K像素从技术层面上已经成熟甚至已经量产。同时海量的像素信息会对编码器和存储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同样的画面内容只有近距离观看才能够分辨出1080、2K、4K甚至8K的画面差异,而越大的分辨率需要越近的观察物距才能辨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设置更大的放映画面才能解决观众对画面细节无止境的追求。在这样的矛盾日渐明显的情形下,摄影机在普遍使用4K和8K分辨率之后将会在分辨率技术上停滞一定的时期,同时在横向技术层面展开匹配研究,形成一定的技术规范甚至是行业标准。而后摄影机或将拥有更高的分辨率,继续提高画面的清晰度。
(一)传统电影制作方式
从“诡盘”、“活动照片”、“摄影枪”到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电影的诞生就是各种技术发明发展的结果,一直到形成了成熟的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这一百多年以来几乎所有电影的创作和生产都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制作模式,虽然中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比如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等的转变,但电影始终没有离开胶片这个拍摄和放映媒介,所以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也就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传统电影制作模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剧本写作、各项计划工作)、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后期制作(剪辑、混录、制作字幕和光学效果、底片剪接、合成印片)几个阶段。百年以来的电影创作都是在这种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下进行的,在这种制作模式下生产出的伟大影片数不胜数。在这种制作方式下电影的本体是建立在再现现实、摄影机机械拍摄、感光化学胶片、传统光学洗印基础上的银幕影像,所以电影的本质是通过摄影机和胶片捕捉、在银幕上复制出物质世界中运动物体的视觉图像。也就决定了电影的本体属性是照相写实主义,是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上形成的影像。
(二)数字化电影制作模式的演进与形成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技术参与电影制作始于 1977 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与其他以往的科幻电影不同,这部影片充分利用了新的特效手段使其充满了浪漫幻想和传奇色彩。从此开始,电影数字技术一发不可收拾,数字技术参与制作的一系列杰出的电影见证了这个过程――包括《异形》、《终结者》、《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这一时期的数字化特技水平虽然处于初期阶段,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更多地集中在计算机技术对影像拍摄能力方面以及数字化图像与电影影像的初步结合方面,但其新颖的内容以及与以往不同的视觉效果还是给电影本身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新旧技术在数字化制作模式中的互补与融合
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是按照线性的创作顺序进行的,所有的效果基本上都只能在最后时刻才能看到。出于各种原因,电影的最终效果与导演的要求常常会产生一些差距,调整起来也是费时费钱费力,于是导致电影成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数字化电影制作方式打破了传统制作方法的顺序性,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可以是同步进行的,各个部门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进行着平行的创作。”数字技术不但可以介入影像记录的全部过程,而且可以不尊重现实影像的意义而创造影像,可以任意改变和调整影像的关系。和传统电影制作方式比起来,数字技术使我们的电影制作过程越来越简单化,实时化,我们可以马上看到画面的结果和效果,也可以马上进行彻底地改变,使电影的最终效果大大提升,也就使这门遗憾的艺术没那么遗憾了。
二、中国电影数字化制作模式的启动与演进
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走过了跟好莱坞比起来不长的过程,香港和内地的数字化制作电影齐头并进,创作出了一些既有想象力又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尝试,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个过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国的电影人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之路。
(一)数字技术融入中国电影制作的初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内的一些触觉敏锐的导演就开始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电影中某些“难度”镜头的尝试。《秦颂》中“血染长河”的画面就是在电脑中染成红色的,“登基大典”中阿房宫的背景也是电脑合成的,曾经可能以三维动画与真人实拍结合创造国产影片制作历史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最后却因为无力支撑巨额的开支而下马了,还有《兰陵王》也积极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从1999年开始,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历程才有了真正起步的趋势。在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部影片都是在这一年投拍的,一部是当年北影厂投资最大,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过程的影片《横空出世》;另一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斥资 2000 万人民币投拍的《紧急迫降》。《横空出世》一共制作了12分钟的数字特技镜头来加强感染力,上影厂更是因为《紧急迫降》的制作筹资250万美元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后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上影数码。这个阶段中还有一些影片如《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可可的魔伞》、《春天的狂想》等都尝试应用了数字技术。2000年,北影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的一部关于从宇宙到生命的大型科教电影《宇宙与人》摄制完成,长达45分钟的电脑动画镜头也使它成为当时中国电影中数字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部影片。与此同时,擅长拍武侠片的香港电影业也在步入数字时代。代表作有号称一共运用了 400 多个特技镜头,并且票房获得成功的周星驰的《少林足球》,还有徐克导演的三维动画片《小倩》和当时港片中运用数字特效之最的电影《蜀山传》。
(二)数字化制作方式的逐渐形成与发展
从 2001 年至今,几部大制作高票房的国产大片包括香港电影无疑给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使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走入了发展期。首先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为中国电影开启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武侠与数字化结合的道路。中国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紧随其后以创造了过亿票房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为中国导演首先做出了表率,其中《英雄》的海外票房超过了 11 亿,这使国内电影人认识到了电影市场化的重要性。而后来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陈凯歌的《无极》更是以票房的新记录再次证明了数字技术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中影集团的华龙公司、上影数码、清华同方等内地的数字制作公司也迅速地初具规模,并培养出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香港方面更是为大陆做出了表率,《千机变》、《童梦奇缘》、《情癫大圣》等影片都是专门瞄准数字技术而诞生的数字商业大片,而 2004 年周星驰的《功夫》,将小人物与中国传统功夫融合,开创出周星驰无厘头喜剧风格的新纪元。而这些制作大都出自同一香港制作公司――先涛数码。以上这些影片无论在投资、特技比重还是在制作质量上都比前一个时期的迈进了一大步。而国内数字制作力量的水平也随着国产影片的数字化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的传统制作模式开始向数字化制作模式发展,目前国内许多电影人都在对数字技术跃跃欲试。
(三)新旧技术在数字化制作模式中的互补与融合
传统胶片在拍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上的优势是数字设备目前无法达到的,三维制作与实拍影像在真实度上的差异更是用肉眼就可以明显分辨出来。所以新技术的使用并不代表在数字化的电影制作模式中就完全看不到传统制作方法的影子,所谓的数字化制作方法融合了新旧技术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以胶片拍摄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实拍影像和计算机制作的虚拟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全新的制作方式。
三、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一)完善数字化电影制作模式
国内的数字化电影制作环节有一些都是空缺,比如国内数字特技是从广告开始起步的,这与国外并不相同。事实上国外在用传统特技的时候已经开始用一些计算机的技术,例如Motion Control技术等,所以他们是很顺畅的过渡过来的。而目前国内在传统的特技手段这一块就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断档,例如模型技术、特种化妆、机械道具等技术环节都没有。相比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这种差距更大,某些领域几乎就是空白,所以给我们做底层铺垫的技术没有国外那种沉淀。
(二)制作人员专业化设置
目前国内的摄制组中,由于投资较小所以分工没有那么细,比如特技美术师的职责往往由传统美术师兼任,特技摄影师也往往由摄影来担任,但是由于专职不同这就会影响影片效果实现的质量。所以专业化的分工也会使制作流程更加的专业,从而提高影片的整体制作质量。虽然好莱坞的分工非常细,但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数字化制作队伍中除了以往的传统职务外基本专业化设置应包括:特效总监或称特技指导、特效指导、特技导演等,是一部影片特技创作的总负责人;特技制片,负责特技制作中总的成本预算、制作周期以及制作流程监督执行的总协调人;镜头画面设计师,为导演提供各种镜头画面的特效创意设计方案;技术指导,是某一类技术的专家或专长于某类技术的技术人员;特技摄影师,是特技影像素材拍摄的负责人;特技美术师,是特技模型、道具、烟火、遮片绘画等设计与制作的总负责人;计算机图形总监,是特技制作中所有计算机成像技术范围内的艺术与技术的总管;数字特技合成师,按创作要求利用合成设备与软件把各种画面素材天衣无缝地混合成单一画面;“三维模型建模师,是承担三维模型人物的特技制作人员;三维模型动画师,任务包括角色动画、场景动画以及人工智能动画等;特效动画师,负责制作计算机图形中产生特殊效果方面的特技制作人员;画面调色师,使影片所有镜头的光影关系与色彩关系合理连接”;软件设计师,解决各软件之间的兼容问题有针对性的研发一些软件;设备系统工程师,维护与保障设备运作正常。
[关键词] 电影音乐;创作;发展趋势
一、当前我国电影音乐创作形势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从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开始,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的迅速崛起,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渐增多,电影音乐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电影技术手段的同时,以风格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富于民族特色的叙事语言,让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也在不断发展。
“”结束后,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影片,如《巴山夜雨》《城南旧事》《人到中年》《人生》等。第一批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开始发挥他们的创作激情,开始进行电影音乐的创作,使电影音乐整体创作水平得到提升。逐渐出现许多有着自身艺术个性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电影音乐的创作群体明显扩大。电影音乐不再只是电影的附属品,更贴近影片内涵并对影片思想进行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音乐的冲击下,电影音乐出现了可喜的发展。电影音乐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将现代的音乐思维与我国的民族特征巧妙结合,显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各种电影奖项的恢复和设立促进了中国电影的进一步提高,其中对最佳电影音乐的评选也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到了电影音乐这一边缘性的领域。使电影音乐创作更具有民族特性,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多样化,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社会生活的改变和人们观念的快速转向,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电影生产体制逐渐改变,电影机构走向了企业化,电影的发行渠道更加多样化,制片方式也更加灵活化,这些给电影创作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首先,电影音乐创作者不断增多,为电影音乐的创作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创作风格的电影音乐为电影增色许多。其次,多样化的音乐元素成为新时期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音乐的各种形式、流派、手法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同时,为了追求独特的听觉感受,对演奏乐器的改造也被引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在一批商业性较强的影片中广泛应用电子音乐,节奏轻快、曲调上口、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都来自电影。商业电影在取得较高票房的同时,也为电影音乐的流传开拓了一片领域。
二、电影音乐创作力不足分析
中国电影音乐在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迅猛发展,在今天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一大批艺术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的电影音乐作品不断呈现,获得了广大中国观众和国际电影乐坛的认可。当然,不能否认,中国电影音乐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创作力不足,表现单一,生搬硬套等问题,影响了电影音乐的发展。
(一)电影市场商业化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运作面向市场的产业,其成功与否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以票房来判断电影的成功与否已成为电影行业不争的规则,电影商业化浩浩荡荡地到来。电影商业化直接带来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融资机制更加灵活多样,直接刺激了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类型的多样化。电影市场的过度商业化也对电影音乐的创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使电影的投资制作方将更多的精力注入电影的商业运作上,而对电影内涵的创作精力投入不够,包括在电影音乐的创作方面投入不够,电影音乐创作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很好地突出影片的感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有时甚至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电影音乐创作的局限性
电影音乐创作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边缘领域,它是电影这种现代综合艺术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音乐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电影音乐创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它必须受画面的制约,甚至受导演剧作者主导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制约,因此这也限制了电影音乐自身的艺术创造创新自由,要想创作出上乘的电影音乐,需要创作者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积极参与到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为音乐创作赢得自由驰骋的空间。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化下的中国电影,国外大片长驱直入,对国产电影是一个冲击,因此,国产电影必须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创作步伐,但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中国电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影制作的前期宣传和媒体宣传炒作上,中国电影还没有到后电影产业时期,电影音乐产权意识不强,导致对其重视不够,抑制了对音乐创作的投入,导致电影音乐创作动力不足,难以表现出电影音乐创作的整体性和个性。
(四)影视音乐教育不够严谨和健全
首先,从中国百年电影历史角度来看,目前还未有专人梳理从有声电影以来,音乐的整个脉络和发展现状。其次,教学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高等教育对影视音乐教育的要求。音乐艺术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同时对教学条件要求很高的一个学科,从音乐的总谱、音响、演奏、录音,包括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基础教育,这些均需要相当的人力和经费。第三,电影音乐教学在影视从业人士的脑海里还未被充分重视起来,电影音乐教育在电影教育的领域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完全摆正,甚至还处在不懂和不明白的层次上。由此可见,中国的影视音乐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不利于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更不利于电影音乐人才的培养。
三、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音乐已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几代创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电影音乐的创作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电影音乐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传统、再攀新高的创造过程,创造一种属于未来的新的电影音乐文化,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一)创作水平专业化
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呈现出老、中、青三代承前继后的局面,音乐创作人员更趋专业化,为中国电影音乐的繁荣和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影音乐创作拥有了更加专业化的创作设备。目前,我国电影音乐的制作大多采用数字技术与电脑合成的方式。旋律编写、节奏安排、配器选择、和声设置、速度调整等一系列过程都通过电脑的软件模拟完成,在程序中形成独立的信息块,并使它们之间建立起网络化通道,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通过MIDI通道,用监听、屏显、复制等方式反馈给作曲家,操作十分快捷方便。改变了传统制作过程中耗时、耗力的问题。同时数字化制作手段避免了二度创作对作品理解的缺失,充分尊重编创者的原始创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电影音乐创作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未来我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将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二)风格多元化
未来中国电影音乐将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局面。音乐不仅只作为电影的附属品而融入电影的创作中,而是与电影有机结合。作曲家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物、情节,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据典,或洋为中用,或中西合璧,恰到好处地突出影片风格,参与揭示影片主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国际化倾向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很多中国导演、演员、摄影师不断走向国际市场,而国外的资金、明星、相关制作人员也频繁参与到中国电影的投资领域和拍摄过程当中。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制作与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国外的艺术元素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材料被巧妙地融入电影音乐的创作之中,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收到了不凡的效果。多元化的电影音乐满足了不同影片风格以及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需求,因此电影音乐发展多元化必定成为未来的趋势。
(三)民族特色鲜明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赋予了中国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使中国电影音乐烙上了民族特色的烙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风俗及民族精神等,这些为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无尽的源泉。各少数民族拥有着本民族悠久而丰厚的文化与艺术传统,创造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风土人情乃至人物性格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为繁荣中国电影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这种富于民族风格的电影音乐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发展壮大,吸引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眼球。这也印证了别林斯基的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与流行音乐紧密结合
流行音乐风格深受当今年轻人的喜爱,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情感的表达简洁明了,直抒胸臆,在大众中具有很高的流行度。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紧密结合,加速了电影音乐的流传,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流行乐队和著名歌星的加盟,电影音乐常常能够引起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共鸣,极大地满足人们对娱乐和休闲的需求,随着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的突出,使电影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因此,未来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紧密结合,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电影音乐发展的趋势。
四、结 语
中国的电影音乐在几代音乐创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此时的电影音乐,不再是一种依附于音乐本身衍生出来的音乐艺术体裁,它已经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2l世纪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创作专业化、风格多元化、民族特色明显、与流行音乐紧密结合的态势,彰显了电影音乐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型个性特征。即便是当今多元化的时代,电影音乐创作者仍在寻找着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切合点,为了创作出更好的电影音乐。正如香港音乐人刘以达所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效果。”的确,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国际潮流、紧贴观众心灵,中国的电影音乐之路才能越走越远,在世界电影音乐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焕发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蒲振元,杜寒风.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 刘书亮. 电影艺术与技术[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 曾田力,巫睿,等.百年中国电影音乐流变[J].电影艺术,2004(03).
[4] 张晓云.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J].音乐探索,2007.
[5] 吴迪.中国电影研究资料[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6] 杨宣华.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J].电影艺术,2004(03).
关键词: 电信运营商;电子渠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019-0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通信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增加。如何满足高质量服务客户的各种要求,已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所在,电子渠道作为服务的重要渠道以其独特的现代性,成本低,效率高等诸多特点,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实现市场经济运作、提升用户感知、提高服务效率、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加强电子渠道的建设和发展,探讨中国移动电子渠道发展战略将成为提升市场战略的核心竞争能力重要策略,也是中国移动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1 发展电子渠道对电信运营商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为新型渠道的电子渠道,电信运营商可以给客户提供理想的全业务运营和全天候服务,因为该渠道具有全方位,共享,快速,电子化等信息时代属性的特点,它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主要措施,是实现电信运营商提高运营效率、分流客户压力、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子渠道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电信运营商重要的战场。因此,对电子渠道的建设、规划、发展和运营展开深入的研究对电信运营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电子渠道的重要性,所以各大电信运营商对电子渠道资源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而电子渠道能够实现实时全部覆盖,客户能够通过自助的方式全天候办理和咨询各种业务。当前发展电子渠道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降低电信运营商实体营业厅的压力、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实现合理分流等,还能够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重要途径。电信运营商十分重视电子渠道建设和发展,当前对电子渠道的发展投入资金、人力不断加大,不断提高自身电子渠道的完善性。
2 电信运营商电子渠道发展现状
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绥化分公司电子渠道发展为例,来进一步了解目前电信运营商电子渠道的发展状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绥化分公司坚持“低成本高效率”运营思路,各项业务稳健发展,运营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增强电子渠道的“分流、传播、服务、体验、销售”五大职能。已实现包括掌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短信服务厅、自助终端、电话营业厅(包括:10086人工、在线、自动)等五种电子渠道。目前绥化电子渠道业务办理量在不断增加。电子渠道业务量办理占比已达到66%,电子渠道交费金额占比达到27%,同时营业厅内自助缴费额超过了营业厅前台现金缴费额,电子渠道短信渗透率达到23%,网站渗透率达到9%,网上选号占比达到6%。随着中国移动电子渠道的发展,客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电子渠道办理大多数业务和业务咨询,降低了营销成本、简化了办理业务的手续、减轻营业前台业务办理压力、缩短客户业务办理时间等等,大量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中国移动电子渠道的有效推广和使用实现了客户效益及企业效益的双丰收。
3 电信运营商电子渠道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电子渠道的发展趋势可以向四个方面延伸,第一,丰富和完善的渠道体系。电子渠道的快速发展,对实体渠道的用户分流作用将越来越强,客户到实体渠道办理业务的数量客户将大大降低。实体渠道的业务工作压力将得到缓解,这样既能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并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使很多实体渠道营业厅营业员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电子渠道还具有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特点,根据客户日常消费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形成客户数据分析,帮助运营商掌握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实现对网络增值和电子商务价值链的把控,形成包含各种电子渠道、实体渠道、直销渠道综合营销渠道管理系统。第二,电子渠道营销价值将日益凸显。电子渠道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运营商被动的为客户提供服务转变为向客户有目的的进行主动营销。我们对客户不断开展实体渠道和电子渠道,直销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协同营销及各类电子渠道之间的协同营销,将会继续提高电子渠道的营销价值和营销能力。第三,掌上营业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3G时代给手机上网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运营商提供的掌上营业厅服务,客户不需要记住那些复杂的信息代码,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的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务,在用户中享有相当大的自,随时随地可以用手机操作。这种全面的服务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使电子渠道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四,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电子渠道应用管理平台将会有利于电子渠道品牌的一致性和可控性,更容易提升客户的认可,并能提高客户信息的采集效率,更有助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对未来的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深度的发展和探讨有着深远的意义。
4 结束语
发展电子渠道,不仅仅只是提高客户满意度,更是对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及新业务的市场开拓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4G时代的到临,电信运营商就必须要面对4G时代大规模数据业务对传统渠道的冲击,那么电信运营商大力发展电子渠道也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常艳伶.山西移动电子渠道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