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生活低碳是指提倡让环境绿化,减少碳的排放量而提出的,因为二氧化碳而导致环境变暖,提出发展新能源代替过去的旧能源,比如用电代替石油,减少废物燃烧。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青塘小区

调查内容:人们是怎样进行低碳生活的呢?

调查目的: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调查过程:查看新闻

1、车,尤其是私家车,排出的尾气有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所以现在都提倡买低排量车。

2、用煤作为能源,燃烧后排除的还是二氧化碳,所以都提倡使用绿色新型能源。

3、单面印刷纸张一次性筷子砍伐过量的树。所以都提倡使用再生纸、环保筷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少用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等,都是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违背低碳生活,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污染环境,气候反常。

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为我们能生活在一个低碳的环境而努力!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二)

在有限的地球生存空间,生活着众多的人类。人类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近22019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30%,人们普遍认为各类极端气候都和此有关。人们开始呼吁“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其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暑假期间,我们“低碳三人行”小组在周边小区就低碳生活作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遍布碳的足迹:大街小巷,烟头、塑料袋和纸巾到处乱扔;餐馆饭堂里,堆满一个个白色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沿河流域中,流淌着黑得发亮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生态环境因此大受污染。在家庭内部,也不经意地留下碳的足迹。以一个家庭为例:用电、用气、用水、自驾车……人们在尽情享受的同时,也制造了生存的杀手碳。因此,提倡低碳生活刻不容缓。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对低碳了解的比较多的是年轻人,他们将低碳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妈妈的同事们拼车上班,轮流驾驶,既节省了能源,也减少了支出;巧手的白领们将穿旧的牛仔长裤改成短裤,凉爽而不失时尚。而有些老年人虽然对低碳的概念不能准确表述,但却在行动上实践了低碳的理念:王奶奶用家中破旧的丝袜做成了各种各样的丝网花,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环保、更温馨,又充满实现创意的欢乐;婆婆将喝过的茶叶收集起来,晒干做成枕头芯,不仅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爱好运动的李爷爷不知道什么是低碳,但他告诉我们,他们老俩口每天早上挎着菜篮子上街买菜,晚饭后从小区出发,每天步行3-5公里,然后回家。我们乐了,对李爷爷竖起了大拇指,买菜不用塑料袋,减少了环境污染,步行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能源消耗,这不是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吗?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在页岩气的万亿盛宴中,新兴油气企业试图分一杯羹。据有关资料,2014年新兴油气企业投资额达到15.2亿元。通过页岩气区块招标,14家非油国有企业和2家民营企业进入了页岩气勘查领域。目前,包括石油公司在内的 21家企业从事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

新兴油气企业在页岩气投资中积极性较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的电力发展走到了一个瓶颈。一方面是火电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电厂的负荷率已经较低,继续靠新建电厂来提高经济规模不太现实,所以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是新兴油气企业需要扩大规模。以国外发电企业为例,法国电力公司(EDF)装机容量不是很大,但在世界500强的排名是65位。但国内的发电企业则不尽然,比如中国华能集团,装机容量最大,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在221位。“所以要扩大规模,还是需要调整,不能光靠电力。”中国华能集团燃气资源开发部副总经理李良在2015年亚洲天然气大会上表示。

第三,油气行业的盈利水平较高。从中国企业情况来看,发电企业的盈利水平比较低。中国实行的是“厂网分开”制度,所有发电企业发出的电都要卖给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两家售电公司。中国的发电企业决策项目投资基准收益率是8%左右,而油气行业一般不低于12%,所以基准收益率是不一样的。

第四是调整经济结构。降低碳排放是现在环保提倡的,而中国煤电占总发电量的70%左右,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环保方面就无法达标。

“现在不能说新兴油企在页岩气勘探中不行,只能说是处在一个勘探的前期。”李良说。据李良透露,华能集团预计产量可以达到5万桶,比《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的6000方提高了很多。华电、国投等企业也有比较值得关注的发现。

记者观察

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低迷和开采成本高企,页岩气开采普遍难以盈利。国家能源局也在“十三五”能源规划中将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下调至300亿立方米。这比“十二五”的目标产量600亿立方米-1000亿立方米下调了一半。页岩气开发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成本高和钻井周期长依然是困扰页岩气开发的瓶颈。虽然《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中提到,“我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的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但页岩气开发商业化的难度还是开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观点

李 良

中国华能集团燃气资源开发部副总经理

“预期收益大大滞后,政策没有考虑新兴油气企业的实际需要,技术信息共享不足,这些都是新兴油气企业在页岩气勘探中面临的问题。”

新兴油气企业在页岩气勘探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预期的收益时间大大滞后。2011年,新兴油气企业开始关注页岩气的时候,他们不太了解,希望两三年就拿下,很快就可以卖钱。实际上从国际上的油气项目的经验来看,大概需要8年,他们预计的两三年是达不到的。现在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果然没有做到。有些企业就开始飘摇,还要不要持续下去。

第二,政策没有考虑新兴油气企业的实际需要。从政策上来说,虽然现在提出来要“能源管理体制创新”,但是这比能源技术创新还困难。目前的政策没有考虑新兴油气企业的实际需要。最近财政部等部门把页岩气的财政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我们也可以理解。页岩气产量有些增加,财政负担不太重,于是降低了补贴的标准。但降低标准以后面临的问题是,还没有一个新兴企业享受到这项政策,这项政策就进行了调整,甚至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国家的政策变化过快。国外的政策一般会持续较长时间,比如印度的政策一般会稳定20年,而我们的政策3年不到就变化了。新兴油企甚至都没有办法对未来5年到10年情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第三是科技方面的问题。国家进行了很多页岩气相关的科技重大研究专项,但没有一个新兴油气企业有机会参与重大研究专项。技术信息共享方面新兴企业完全不占优势。

观点

杨永刚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察司油气管理处处长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乡土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图片或网络是不够的,应该利用地方乡土资源,开发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一方面强化、巩固政治课堂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得到升华,探索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之路,从而使政治研究性学习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认识乡土资源价值,明确政治研究性学习目标

要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同步,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固有模式。《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区域性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既要体现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政治学科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植根地方乡土资源,确定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向

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实际是一种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确定研究方向为首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在内外条件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不同程度上都会具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漳州市,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是闽南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岸地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靖土楼等景点。。漳州有着我们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利用好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探究地方乡土资源,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提出设想和方案――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拓展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活已储知识――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用文字或书面表达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政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操作过程为:

1.精选内容,确立研究主题。政治研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性、实践性,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管理与监督。研究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在积淀丰厚的乡土资源中,应选择与确定那些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又能反映社会、地方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理想和培养宗旨的资源,确定主题。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有《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漳州户外广告状况的思》、《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研究》、《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调查》、《漳州市婚礼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漳州拖鞋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研究》、《漳州市民理财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大型超市满意度调查与研究》、《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等课题。

2.上报课题,制订目标。选定课题后,师生密切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规划是课题实施的保障。设计目标前,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和《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资料,并作专题讲座,营造有关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围绕主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成立研究小组,推选组织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要求能从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与基础、实施方案、活动安排、评价方式、成果交流等方面撰写课题方案,这样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规范和有序。

3.实践考察,活动实施。课题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带领有关课题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与课题相关的乡镇、街道、工厂、社区、历史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实地参观乘坐漳州市公交车,漳州至天宝,漳州至南靖,漳州至龙海等线路的车辆,同时对乘客、司机和服务员进行采访、问卷调查等,详细记载了活动经过,收集到大量信息。《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队下,从加塘溪的源头开始沿溪而下进行实地考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溪段溪水质量的变化,溪两岸的污染源、污染物,溪水受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同时采访岸边耕作的农民、路过的行人等,在附近居民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记载了活动记录,并在电脑之中储存有关资料。这一过程,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是活动能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4.筛选信息,整合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后,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拓展相关研究,整合部分材料,写成结题报告,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包括:(一)公交车上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及分析,分别从乘客、司机、服务员的不文明举止及公交车上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剖析;(二)我们的思考及建议,从社会各方面说明如何加强公交车上的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文明车厢的构想。《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为主题的结题报告,分别从舆论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市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

5.交流评比,深化成果。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之后,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探究成果融汇总结,参加学校的成果展示评比;同时,本人还结合漳州市级各类小论文评比,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送去参赛,近六年来有三四十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低碳生活》获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高中组一等奖;《生财有道,理财有法》、《构建和谐车厢――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报告》、《文化生活,和谐消费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均获漳州市政治小论文评选高中组一等奖;《飘落花瓶的诉说――交通安全的警示》、《“摩的”取缔与否――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的思考》、《贴出文明,秀出精彩》、《遏制过度包装,倡导简约生活--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报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二等奖等。这些都大大得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同时教师本人也结合自身在做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整合、推广。二年多来,笔者结合主持《乡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这一省级教研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现实背景中主动对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使我校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步构建起了以漳州乡土资源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有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出了《政治小论文写作与鉴赏》、《漳州民俗风情》、《漳州旅游》等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同时这些教材对指导学生进一步参与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和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政治研究性学习,确实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实践机会。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教师科学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就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浙江省;大学生;低碳意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303

1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并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2016年10月的最新公报,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首次达到400ppm,2016年将超过这一水平,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巴黎协定》的签署,气候行动迎来了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出台实际的落实方案。即便如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矛盾依然严重,低碳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低碳社会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应对气候变化、降低自然环境破坏的积极举措,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低碳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低碳社会建设的实施效率和执行情况,对低碳社会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学者对于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侧重研究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及途径。如何婷婷[1]从社会发展和公民教育角度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低碳意识的道德内涵、低碳意识的现状以及低碳意识的培养途径对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进行分析。卜玉辉[2]通过大学生低碳生活研究的必要性、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大学生低碳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和探究。黎明[3]、闫宁[4]等从低碳意识的培养入手,提出从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对区域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张绍波、付伟[5]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低碳意识的现状,发现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策略。袁春雨[6]以临沂大学视野,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和低碳行为方式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提出培养低碳环保的建议。蒋志鑫、何继刚、郭艳平[7]通过对镇江市各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低碳意识,并且是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董青[8]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大学生经济方面的低碳意识。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现有学者的研究对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指标构建不够全面,研究角度相对单一,仅从某一角度出发,未能全面反映低碳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大都是某高校,不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及一般高校大学的低碳意识,不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取浙江省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低碳意识分成低碳认知、低碳实践、低碳消费、低碳责任四个方面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旨在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促进社会的低碳发展。

2数据概况及低碳意识现状分析

21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94份,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为8785%。问卷主要分成低碳认知、低碳实践、低碳消费、低碳任和基本信息五部分,旨在全面了解浙江省大学生低碳意识现状。

从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可知,样本男女比例相当;在地域分布上,由于省会城市高校较多,比例也相对高些;户籍分布上均匀;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分布中,初中所占比例最大;大学类型覆盖较丰富;月生活费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专业背景中文科居多。注:数据来源:调查数据。

因此本文从众多变量中选取地域分布、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以受教育水平最高者为准)、大学类型、月生活费等角度来考察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分类统计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低碳意识的总体表现,分别对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分为4个模块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认知、低碳实践、低碳消费和低碳责任,每个模块设计了5个问题进行调查,并将每个问题的了解程度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及高,下面对大学生各方面的低碳现状进行分类统计。注:数据来源:调查数据。

第一,低碳认知方面,大学生对温室气体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392%)、较低(1728%)、中等(1682%)、较高(4470%)、高(1728%)。对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原因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415%)、较低(438%)、中等(899%)、较高(2811%)、高(5438%)。对低碳建设写进“十三五”规划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762%)、较低(3594%)、中等(4677%)、较高(737%)、高(230%)。对低碳标志的认知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1613%)、较低(3917%)、中等(2857%)、较高(1037%)、高(576%)。对全国低碳日认知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3041%)、较低(2488%)、中等(3387%)、较高(76%)、高(324%)。

由上述可知,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中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自然环境、气候和人类社会影响的认知程度是比较高的,这可能是与被调查者接受的教育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有关;但是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低碳建设“十三五”规划、低碳标志等了解程度较低,原因可能是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或是高校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及政策的自觉性较低。

第二,低碳实践方面,大学生对采用低碳交通工具出行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300%)、较低(230%)、中等(1567%)、较高(3848%)、高(4055%)。对观看低碳知识的宣传或展览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1382%)、较低(2604%)、中等(4539%)、较高(738%)、高(738%)。对组织低碳宣传公益活动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1221%)、较低(3387%)、中等(3917%)、较高(899%)、高(576%)。对低碳活动来弥补自己碳足迹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346%)、较低(461%)、中等(1659%)、较高(4193%)、高(3341%)。对生活中努力做到节能减排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323%)、较低(645%)、中等(1613%)、较高(3318%)、高(4101%)。

由上述可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愿意采用低碳交通工具,也愿意通过植树造林等低碳活动来弥补自己碳足迹和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节能减排,这说明大学生在低碳与节能减排方面有着较高的自觉性;但是大学生对观看低碳知识的宣传或展览和低碳宣传公益活动频率较低,说明目前低碳知识的宣传和展览等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经常性的参与活动。

第三,低碳消费方面,大学生对消费时是会考虑低碳因素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276%)、较低(1198%)、中等(4032%)、较高(3411%)、高(1083%)。对低碳产品价格偏高也要购买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461%)、较低(1429%)、中等(3641%)、较高(3571%)、高(898%)。对能接受低碳a品相对于同类商品最高溢价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737%)、较低(5622%)、中等(2673%)、较高(668%)、高(300%)。对购物时会自带布袋或塑料袋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828%)、较低(1977%)、中等(3838%)、较高(2506%)、高(851%)。对购买低碳产品会受周围人影响的影响程度分别为低(230%)、较低(552%)、中等(2437%)、较高(4345%)、高(2436%)。

由上述可知,大学生在消费时一般会考虑低碳因素也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但是大学生的购买能力有限,愿意买更为廉价的商品,并且最多只能接受比同类产品高出较低程度的商品,高校大学生在购物时不会或者偶尔会自带布袋或者塑料袋。

第四,低碳责任方面,大学生对关于征收低碳税费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782%)、较低(1908%)、中等(3310%)、较高(2719%)、高(1281%)。对政策带来不便还同意继续低碳建设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391%)、较低(1471%)、中等(4115%)、较高(2943%)、高(108%)。对是否同意对自己的碳排放付费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644%)、较低(20%)、中等(3539%)、较高(2943%)、高(874%)。对是否同意放缓经济来推动低碳发展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230%)、较低(805%)、中等(2736%)、较高(3908%)、高(2321%)。对有低碳补贴是否同意购买低碳产品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207%)、较低(438%)、中等(1751%)、较高(4655%)、高(2949%)。

由上述可知,关于征收低碳税费、推进低碳建设、碳排放付费等方面被调查者较积极;在经济和环境的选择中,更多的人宁愿放缓经济推动低碳发展,大部分人愿意购买有着低碳补贴的低碳产品。说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政府为了推动低碳发展,征收低碳税费表示接受与理解,低碳责任意识是较高的,较愿意为了低碳承担相应的责任。

3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模型的选择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各因素对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不同性别、年级、大学所处城市、户籍、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月生活费、大学类型、专业背景这8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分别用未知数X1-X8代表,以因变量Y表示低碳意识总得分(Y=1,低碳意识低;Y=2,低碳意识中;Y=3,低碳意识高),运用多元有序的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一是从低碳意识的各模块看:低碳认知方面,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全面且深刻。低碳实践方面,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对于低碳宣传展览、低碳公益宣传的接受程度还有待加强。低碳消费方面,可能是由于传统价值观以及金钱观的制约,导致低碳消费不足。低碳责任方面,与低碳消费情况类似,但是如果有着政府的补贴支持,大学生还是愿意承担一部分的低碳责任。二是从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看:大学生年级、父母学历和大学类型对于大学生低碳意识有着正向的作用。

42建议

一是社会和政府应加强低碳宣传。增加展板宣传和电视上公益广告,培养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并用政策来侧面增强父母的低碳意识,间接影响下一代的低碳行为。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于对低碳产品和低碳企业的补贴力度,支持企业低碳转型,促进低碳产品消费。二是学校可以加大低碳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等方式宣传与低碳生活有关的知识。与此同时,对校内老旧设施改造等措施,让大学生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自觉参与到低碳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何婷婷大学生低碳意识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黎明,周荃浅析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J].职业,2015(17):113

[4]闫宁,王丽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122-123

[5]张绍波,付伟少数民族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策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5):165-170

[6]袁春雨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培育途径探究[J].科技视界,2016(9):66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大学生 生态文明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

“低碳”不仅是一场全新的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是人类关于生态、自然、环境等机械的、陈旧的观念的颠覆。在低碳革命的浪潮中,当代大学生将成为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推动者。因此,高校有必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渠道,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观念教育、生态意识培养,进而养成其生态行为,推动我国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发展需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低碳源于人们对“高碳”的反思。为了避免人类走向毁灭,守住气候升高的“2度阈值”,“低碳”成为各国公认的挽救危机之法和未来发展之路,而“低碳”的根本在于改变人类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①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低碳相应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道德观,是人类发展中用以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认知准绳。道德、伦理,原本只适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界定,频繁发生的环境危机,警示人类重新思考自身同自然的关系,自然被纳入到伦理道德的范畴。人类开始“把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进一步提高到道德的层次上,把关于人与自然的科学知识转变为生态道德认识、生态道德准则、生态道德情感,变为内心命令和信念”。②唯有如此才能自觉地在思想、行为、实践上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因此,生态道德观的转变成为“低碳”发展的价值观前提。

生态发展观,是一种追求人、社会和自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整体的、系统的发展观。“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与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③这也就是说,“低碳”并不是反发展、不发展,它是希望人们能够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辩证思维取代单纯的“人类中心论”思想,用一种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代替涸泽而渔的发展思路。因此,“低碳”的实践途径是抛弃旧有的导致生态破坏的机械发展观,采用的生态发展观。④

生态安全观,是人们对于来自水、土壤、大气、植物、生物等自然和生态方面的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威胁和入侵的安全观。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并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问题。但现实的低碳发展中却存在着三个悖论,即“本是属于公共经济框架内的低碳经济,却是由追求私利最大化的国家主体参与实施的;由成本外化的工业化模式加剧的全球温室效应,却期望由低碳经济在不改变现有模式的条件下消除外化的成本;发达国家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最大责任者,但按照低碳交易模式,发达国家又会成为低碳贸易的最大获利者。”⑤这些悖论说明,气候变化虽然是全球性问题,但气候问题的公共性,却导致在解决气候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时,各国的付出与回报并不一定成正比。对于我国来说,低碳发展虽是解决资源环境困局的契机,但也是对政治、经济、外交实力的一种考验,在低碳技术开发和使用、减排标准的承诺、碳交易机制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低碳发展需要一种整体性、战略性的生态安全观作为保障。

高校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培育的重点

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战略性,需要一批具有生态理念、环保技术和系统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作为低碳经济建设主力军和传播者应率先成为低碳观念培育的重心。

高校学生将成为低碳发展的主力军。低碳是一个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转变乃至一国在国际社会的生存空间博弈的问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国要想争取在低碳领域中的一席之地,就要拥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低碳技术研制人员、具有生态环保理念的部门管理人员、熟悉世界经济规则的碳交易市场运作人员和了解国际法则和趋势的低碳外交人员。现在,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五、六百万之多,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决策管理层、科研部门的中坚力量、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人员。可以说,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对低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将直接制约今后中国低碳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执行,决定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对于生态危机、低碳经济这一关乎人类生存、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学生通过书籍、电影和网络等渠道早有一定认识,但由于受自身、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现实中却表现出认知和行为、思想和行动相矛盾的状况。此外,高校学生还将成为低碳发展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的链接,他们会将在学校中树立起的生态意识、低碳观念传播到家庭和社会。因此,有必要通过高等教育促进大学生低碳观念培养和低碳行为的养成。

思政课如何贯穿低碳教育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降低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国家森林碳汇、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⑥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义务和责任通过教学和实践将低碳生态观传播给广大学生。

增加教材中低碳知识比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教材必须紧跟社会建设实践,及时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最新成果,进而满足当代大学生答疑解惑的需要,从而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虽然,现有的教材凝聚了全国多方面专家智慧和成果,且每年都做了及时的修订,但从生态观念教育角度来看仍有待完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为例,基础课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应吸收生态伦理的最新成果,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道德观,教导学生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引导其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观,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通过课堂教学灌输低碳生态观念。首先,掌握学生生态观实际。学校在进行生态观念教育之前,应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社团活动等途径准确地把握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和生态知识水平,从而明确教育目的,选择适宜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教育内容和生动深刻的教学形式,增强生态观念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提高教师生态素质。生态观念的培育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熟知的生态理论,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需了解世界和中国的生态实际,并且对生态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最新成果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研究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生态困境和生态理论,结合各个专业的知识领域,深入浅出地讲授教材中生态、环保和发展等相关理论。最后,多样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直接性、形象化的特点,展示环境破坏的现实和低碳发展的迫切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激情。

以实践环节巩固教育效果。为了达到促进学生低碳行为养成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低碳行动和生态保护实践来强化课堂生态教学的效果。第一,实践主题低碳化。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适当增加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生态实践活动。第二,实践方式多样化。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体会环境问题“从我做起”的必要性;通过辩论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低碳内容;通过课题对学校、地区的低碳现状作调查统计;成立环保团体对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学习进而宣传普及。第三,结果反馈应及时。在学生完成生态保护的相关调研实践之后,还应通过辩论研讨、调查报告、会议交流等形式,让其对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配套机制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扩大低碳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作者分别为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讲师,教授;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中期成果,项目编号:CJS09-046)

注释

①程样国,黄平槐:“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求是》,2007年第12期。

②宣兆凯,张志娟:“青年生态道德人格塑造――21世纪的环保教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③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7页。

④张云飞:“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哲学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发展观初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