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的主要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风险教育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象的风险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风险问题进行研究,但多限于理论的层面上,不太适合教学。因为我们不是培养专门从事风险理论研究的学者,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所以学校的风险教育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要组织理论界、教育界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写出针对各类学校不同年龄段的教材。笔者认为,风险教育应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1.让学生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树立风险意识。风险并非很遥远的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随时随处都可能出现。如美国的“九一一”事件、非典型肺炎疫情、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等等。从小的方面说,有各种人身伤害、疾病、经营决策失误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有很多潜在风险,如: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防火安全以及就业风险、交往风险等等,还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差,便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沮丧和失望;因所学专业不理想,便觉得这一生太不遂愿,前途无望;因被老师批评,便觉无地自容,见不得人,等等,于是有的就缀学、逃学、甚至出走、自杀、杀人等等。风险涉及的方面很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同自然、同其他人群的矛盾也是不断变化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凭借现有的知识还远远无法掌握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无法总能准确地预测可能发生的灾难和危险,无法确切地判断他人的意愿和未来的行为,同时也无法保证自已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永远是万无一失。要生存,就要研究风险。它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一样重要,都是我们的必修课。因此,要端正对风险的态度,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风险不能采取逃避的态度,要敢于面对。从另一角度说,很多风险也有它积极的一面。经历风险、战胜风险能使人变得更加坚毅、顽强和勇敢。历史上很多英雄无不历尽磨难、战胜无数风险才成就事业的。二万五千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主席说过,要让青年人到大风大浪中去“游泳”,经风雨,见世面。

2.帮助学生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在各种风险中,有些是按现有人类的能力做不到准确预测的,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风险是可以预见的。“凡事预则立。”有了预见就能够有准备,或者在导致灾害之前消除这些风险,把风险化解掉,或者把风险造成的灾害减到最低程度,或者受到伤害后能及时得到补救。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防范风险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预防风险知识的学习,很多危机是可以避免的。古今中外屡战屡胜的将军,无一不是对敌方的战略战术有很强的分析预料能力。“知此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不能预见,置身风险之中全然不知,就会在灾难发生时感到突如其来,措手不及。要培养学生养成预测风险的习惯。对风险的预测包括4个方面:一般地,什么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有风险,会有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导致灾害的可能性有多大,能造成什么样的灾害。为了提高预见性,一是须增强风险意识,做事情要先想到风险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或有侥幸心理;二是须具备必要的知识,掌握一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推测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是须注意总结别人和自已经历过的经验教训。

3.培养学生化解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由于现代社会日益明显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和发展性,一个人随时会面临多重风险、多种选择问题。不是所有风险都必然导致灾难,很多是可以化解的,如果将风险排除,就能化险为夷。有些风险还具有可补偿性,风险的发生同时伴有某种积极效果。要创造机会实践锻炼,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爬山、宿营、到市场去做买卖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独立地处理危机,经受考验。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挫折教育和失败教育,不要怕出差错,也不要怕学生受到一些磨难。因此要通过专门的授课,使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风险认识教育、预测教育和防范化解教育。培养学生的风险控制能力,在风险面前争取主动。一要正视风险,在风险面前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想办法消除它。积极加强学生应对火灾、交通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择业教育和恋爱观教育,使他们提高经历挫折和防御风险的能力。就像有些时候,我们要求必须事先消除所有的风险,保证万无一失。如载人宇宙飞船上天,就必须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充分估计到并逐一制定出有效的应对办法,尽可能排除各种“意外”发生。二是要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一旦风险演变成灾害,也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冷静思考,果断决策,正确处理。报载,某煤矿发生事故,一名矿工在没有食品和水、氧气稀薄的矿难现场坚持七天七夜后被救出,奇迹般生还。1998年洪水,一个小女孩挂在树上一直坚持到来人营救,都说明信心和毅力的重要,这些事例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很好素材。三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金融市场是风险最大的,投资时,若不能正确地审时度势、分析论证收益情况,便很可能造成亏本,投资决策造成失误,学生也要有防范风险的能力,积极加强预防教育,通过事例教育、动员教育和报告会等形式的教育,达到学生掌握遇见风险的有效手段和常识,使他们在风险来临之前就能够了解风险的危害和防范手段,以便及时加以避免和预防。四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人离不开群体,离不开社会。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有时无法单独抗拒面临的一些灾难和风险。团结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精神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保证。我国成功地战胜大洪水和“非典”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学生中也要进行集体观念教育,培养团结协作教育,遇到危机要团结共同抵御,相互帮助,共同战胜困难。试想,如果在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自己顾自己,该会是什么后果?在动物世界,马尼亚拉水牛很懂得集体的力量,发现其他猎食者来犯,立即群起而攻之,十几头凶猛的狮子连一头小牛犊都抓不到。相反,一只北极熊可以跑到拥挤着成千上万头海象的海滩,任意扑向一头大海象,其他海象尽管个个身躯庞大、长着坚硬的大牙,却自顾自纷纷跳海逃走,眼睁睁看着同胞被咬死吃掉。因此,在风险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学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社会公德。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不要害怕风险,该冒些风险的也要敢冒。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上的风险往往和机遇并存,风险越大,获利的可能性也大。除了国家政策保证之外,没有风险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基本上没有。但不能盲目冒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很明显而又没有切实有效应对措施的风险,必须慎重。

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通过几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要解决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它更主要的内容应当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既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又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自我认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觉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自觉地避免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稳定的情绪。能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自觉地克服抑郁、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正确的社会认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体观念,自觉避免自私、狭隘的心理倾向。

(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能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争强好胜,立志成才;自觉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

3.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积极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自觉地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故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4.强化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恰当的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合理与人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应试,自觉减轻焦虑程度等。

5.培养良好的性文化:认识自身性生理的变化及其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形成科学的性意识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准确的性知识,学会适宜的异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望,调节控制自我的性冲动;能自觉地抵御不良的性诱惑。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其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习能力辅导;②应试能力辅导;③自我发展辅导;④人际关系辅导;⑤应对挫折辅导;⑥青春期辅导;⑦意志品质辅导;⑧情绪情感辅导;⑨休闲与消费辅导;⑩升学与就业辅导等等。

从辅导的功能来说,又可以分成发展性辅导和问题性辅导。从辅导的形式来说,又可分成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家庭辅导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种教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所有活动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许多现象和效果更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应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对全体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响,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些地区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人认为,无论名称如何称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应该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必须始终以心理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是专门开设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队会课。课程的内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段、逐课进行;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3.开展团体与个人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心理测查或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基本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个人心理辅导则是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的帮助、分析、训练、宣泄、矫治的过程。

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一般应在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内进行。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房屋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但是,从方便学生来访的角度出发,有几点本人认为应当认真加以考虑:①地点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学生保护个人的隐私。②室内要有亲切舒适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放松自己的紧张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层次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从各种摆设中得到心理诱导和启发。④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对心理辅导建立信任感。

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教育;了解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途径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三)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四)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人文关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教育要求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更多的关注,要求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状况、政治进步状况、道德提升状况、心理和谐状况、价值实现和权益维护状况等方面。人文关怀教育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教育内容选择和课程设定形式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期望和目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人文关怀式思政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过于社会化的内容,在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经常会包含老师对于事件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对事件的全面认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选择内容,作者认为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特定科的模式较好,其定课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而临时和专门设计的课程。人文关怀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理念的精髓,也可以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学生对未来、社会、社会事件等认识,以及学生在校中或者走向社会之后的处世行为、工作态度等。总之,人文关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教育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一定结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这四方面占有的比重程度也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对于具体教育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自主选择和开发教育内容。

三、人文关怀教育方法和途径

根据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质看,人文关怀教育重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包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素质状况、专业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即未来发展状况等。因此,在人文关怀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首要工作是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了解过程中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深入访谈。总之,要求教师做多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了如指掌。其次,是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开展。为了提高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与行为改变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未来就业和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等结合。关于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形式,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和课后教育相结合形式,课后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等等。人文关怀教育的组织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如心理咨询室,当然也可以建立网络,通过网络教育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培训一些专任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四、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文素养; 特色教育; 护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各个方面因素,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及健康密切相关[1]。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然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和护理从业者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的现实,加剧了护理人文精神危机,使护理学的教学使命更加沉重。因此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必要性日益显现。

1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内涵

1.1 人文的内涵《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必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所当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3]。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 人文护理的内涵人文护理应该是指“护理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新”体现在整体护理的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因此,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其文化背景、信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必然要求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理念的多元化,而其中人文素养是驾驭其他能力的基础,同时是沟通和交往的基础。

1.3 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内涵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是以提高护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护理教育,其教育目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过程都贯穿着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和其他个性化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必须懂得人、尊重人,护士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病人心理需要和对病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2.1 整体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整体护理对服务对象所给予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个方面。它改变了护士的思维方式,“要我做-我要做”,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人的“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既揭示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也提示护理者必须审视其人文视角[5]。

2.2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需要富有人文素养的护理从业者 目前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文化背景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态度。和谐的理念要求护士提供给每个服务对象适合其各自特点的多元服务,而跨文化护理理论将指导护士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顺应其文化特点的护理措施。

2.3 护理文化建设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必须将现代人文融入护理之中,营造高层次的护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就是要使病人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这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因此建设先进的护理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护患关系至关重要,而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

3 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长期以来,考入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5]。

3.2 开设的人文课程过于狭窄 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均为学科课程,缺乏综合课程,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课程类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割裂,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学生思维的广度[6]。

3.3 已开设的人文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综观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 人文课程缺乏纵向逻辑联系; 人文课程与生物课程横向的相容性差; 授课形式的缺乏正规化;人文课程不固定且具有随意性[4]。

3.4 提供给学生专业观和职业观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受功能制护理的影响,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以及护士的价值与信念。学生对护理专业和自身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认识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从而误导了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3.5 其他课程缺乏护理文化渗透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护理文化的主要元素,它们是构成护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偏差导致部分内容缺失。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教育者常常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3.6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人文类课程在教学总学时中占的比重不大,而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这与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4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课程的构建

4.1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护理学史》等,保证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1/3,使学生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内容和时间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将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重新构建适应人文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形成“护理为主、突出人文”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4~6]。

4.2 增设综合类课程 借鉴美国的护理教育经验,除开设有人文类学科课程外,还需增设一定数目的综合类课程,如跨文化护理与全球保健、卫生服务体系、文明史、卫生保健中的政策、艺术、社会人类学等,改变单纯的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综合类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从而把几门学科合并到一门综合课程中, 可以整体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4.3 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 显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人文护理交叉边缘课程模块和综合类课程模块,应加大后两者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议显性课程两者比例为2∶4∶1,政治课模块和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时数比为3∶1,人文护理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课学时数比例为1∶1。

隐性模块主要是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师生人格、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渗透性的和潜在的教学活动中,隐性模块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5.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2 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往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人文知识如文学、伦理、法律等方面则较少提及。经过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一些调整,注重专业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学目标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5.3 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启发式教学等,具体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等因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5.4 护理实践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 礼仪美是护理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上护理实践课时,应把示教室当模拟病房,穿戴按正规护士要求来要求自己;在技能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注意用物的整齐摆放,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的条理性,与“病人”沟通时的仪态,做到端庄稳重、高雅大方、训练有素,使护生真正懂得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护理操作中的美。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技能教学的薄弱点之一。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而对于如何培养其沟通能力关注不够。学生相互之间充当对方操作中的“病人”,这种操作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这些操作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

5.5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体现人文特色的教学理念。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能运用于实践,加强沟通能力,学会跨文化护理理念和技术。

5.6 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 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7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护理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常存在着人文教师不熟悉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取长补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5.8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

5.8.1 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是具体的形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等,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的启迪和催人奋进的醒世作用。

5.8.2 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文艺晚会、开设人文讲座,名篇名著欣赏、举办音乐会、画展、辩论会和演讲会,以及文学社、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和服装表演队等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课合理安排,鉴于护生大多为女性的特殊情况,增设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外组织跳绳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力求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受益[7]。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护理人才。21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通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沈 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1.

[3]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

[4]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993.

[5] 余艳萍,王斌全,商临萍.中美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