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腰椎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0年1~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中有37例病人术后出现便秘,男21例,女16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年龄39.1岁。为胸腰椎骨折术后引起的便秘25例,为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术后引起的便秘12例,便秘多出现在术后3d之后,多伴有纳差、腹胀、腹痛、周身不适、失眠等不适。2 便秘成因分析
表1
3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成因 (n)
2.1 心理应激反应占70.27%
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突发外伤所致,瞬间意外打击,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加之疼痛剧烈,大多数病人表现恐惧、紧张、忧虑等应激心理反应,情绪不稳易激动,担心预后,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引起腹胀便秘。其次,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注意力在防护疼痛上,基本呈制动状,不愿活动,使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便秘。2.2 手术因素占81.08%
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发生与手术及麻醉相关,由于手术牵拉、压迫、出血对消化管壁神经丛激惹,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发生腹胀便秘;胸腰椎手术麻醉阻滞腰骶段副交感神经(骶副交感神经支配结肠、直肠),对肠蠕动的抑制作用较强。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人术后胃肠反射过程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致便秘[2]。2.3长期卧床占56.76%
胸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强迫,在床上排便环境又缺乏隐蔽性,患者不习惯,造成心理上排便障碍,影响排便反射[3]。排便姿势的改变,正常人采用蹲式或坐式排便,利用重力作用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脊柱骨折卧床病人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腹内压增高或不习惯床上排便,均抑制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2.4 饮食因素占29.73%
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卧床制动,代谢降低,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也随之减弱,食欲下降,导致饮食量过少;通过询问发现大多数病人和家属认为,骨折后应进食高脂、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导致患者进食的粗纤维素太少、过于精细,不能有效刺激胃肠道蠕动,使胃肠蠕动减慢;加之患者制动时排尿不方便也不愿多饮水,因而引起粪石干结、堆积、便秘[4]。2.5 排便习惯因素占18.92%
这部分患者主要是外伤前排便不畅,常常发生便秘。多见于年长者和女性患者,术后疼痛及卧床加重了腹胀、便秘。3 护理3.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胸腰椎骨折患者由于术后疼痛、卧床、活动受限,情绪焦虑不稳定,加之腹胀便秘,患者心情烦躁、焦虑不安而又无可奈何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护理人员应早期干预,不宜待便秘出现后才干预施护,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早预防和解决患者的便秘痛苦。3.2 饮食调护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术前健康教育。术后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并常规给予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结果: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只有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术后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双下肢活动受限,国外有文献报道骨折伤病的下肢DVT发病率为43.2%[1]。大都起病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TE)导致死亡。因此增加对DVT的认识,掌握DVT的预防方法,已成为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现对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做初步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2007年7月份―2010年8月份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伴有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7例,平均年龄24―70岁。其中坠落伤41例,车祸伤21例、砸伤18例,合并有脊髓或神经损伤69例,手术据受伤时间4小时―168h,平均为60h,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1.2 方法 通过术前健康教育,评估高危人群,术后早期积极主动和被积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2 结果
结过护理干预后,只有一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进行患肢抬高制动、保暖、抗凝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未遗留后遗症。3 护理3.1 术前健康教育(1)评估高危人群,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容易发生DVT。(2)向患者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警惕性,讲解DVT常见症状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初步掌握本病相关知识。(3)劝告患者禁忌吸烟、饮酒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给予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每天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血栓脱落[2](4)做好手术前心理疏导,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病情来得突然,在精神上所受打击较严重,腰部疼痛,严重影响生理活动,患者多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多于患者沟通,认真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转变过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以较好的心态面对疾病。3.2 术后护理(1)加强术后早期病情观察,术后应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而使血液淤积,观察腰背部疼痛情况,双下肢感觉,活动变化及有无麻木、感觉障碍等不适,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严密观察血液凝固状态,抽血或输液时,如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快速凝固,应进行必要化验检查。我们要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出现下肢沉重,胀痛不适伴浅静脉怒张、肢体肿胀、肤色温度异常,应考虑DVT立即汇报医生,以便及早明确诊断,为患者赢得溶栓治疗时间。(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下肢因静脉瓣多,血流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3]在下肢长期输液反复穿刺刺激局部血管内膜发生炎症反应易导致血栓形成。应避免在下肢长期输液及推注刺激性药物。(3)卧位的护理 胸腰椎骨折病人平卧硬板床,协助患者翻身时,用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要保持躯体上下一致的原则。适度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不易于形成血栓。(4)功能锻炼 术后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并让家属协助、督促。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级有效咳嗽,以增加横隔运动,减少静脉压力,促进血液回流,不穿紧身衣裤,以免血液淤滞。(5)抗凝治疗, 抗血栓药物在血栓形成3d内效果最好,因为这时血栓内含丰富的水分和纤溶酶原,6―7d后血栓已机化,水分丧失,纤溶酶降低疗效较差。 4 讨论
[关键词]脊柱损伤; 四肢多段骨折;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27-01
随着建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意外引起的复合创伤骨折病人正在不断上升。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脊柱损伤合并四肢多段骨折患者113例,获得随访89例。患者入院后即行清创、牵引、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3例,仅获得随访89例,其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14―62岁,其中颈椎骨折伴脱位28例合并锁骨骨折5例、合并肱骨干骨折5例、合并外科颈骨折3例、合并前臂双骨折9例(9例都合并有全身多处皮肤损伤)、合并科雷氏骨折6例,胸腰段骨折46例合并双胫腓骨多段骨折4例(其中2例合并二期褥疮)、合并踝部骨折15例,T12骨折并髋臼骨折3例、合并跟骨骨折18例、合并股骨干骨折6例,腰椎骨折15例并股骨骨折8例(其中1例伴二期褥疮)、并胫骨骨折7例。住院35―92天,89例患者住院后均意识清楚,四肢感觉肌力正常62例,不全瘫19例,全瘫8例。19例不全瘫患者中除2例四肢肌力为Ⅳ级外,其余17例肌力、感觉完全恢复正常,8例全瘫痪患者中3例一侧肢体部分肌力、感觉明显恢复至Ⅲ-Ⅳ级,感觉麻木,余5例未恢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科护理:(1) 床单位的准备:凡此类病人入科我们一般都在原来硬板床的基础上加一到两张垫被,如为截瘫患者最好准备气垫床,目的增加患者舒适感,减轻疼痛。(2) 入科宣教:因人而异进行宣教。入院时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大小便,否则会引起神经损伤或损伤进一步加重,但个别脊柱损伤并上肢骨折年轻病人或壮年人,因入院时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加上不习惯床上大小便,因此他不把你说的当回事,对此类患者要反复宣教,加强巡视,同时也要对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3)护理:头、颈部与躯干纵轴始终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如为胸腰段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平卧时腰部骨折处垫一软枕以使肌肉放松。早期我们采用软枕高度一般为7-8公分为宜,因早期腰部组织水肿,疼痛明显,如果按传统要求入院均给予10公分高的软枕,就会加重患者疼痛感,而随着腰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后,中后期加高到10-12公分,使脊柱过伸,逐渐恢复椎体高度,患者才愿意接受。
(4)注意体温、呼吸变化:颈椎骨折脱位有脊髓损伤病人,注意体温、呼吸变化,高热时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呼吸费力者,及时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进一步治疗。
2.1.2 急救处理:脊柱损伤合并多处骨折病人,由于伤情重且复杂,如28例颈椎骨折伴脱位病人,死亡率高,因此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情况及患者自身状况,以抢救生命第一为原则,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入院后需立即协助医生及时行颅骨牵引,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合并有四肢开放骨折者,马上进行清创缝合伤口及时包扎支架固定制动,以免加重感染机率。
2.1.3 特殊药物的应用及观察:脊髓损伤(不全瘫19例,全瘫8例)早期应用大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较有效的药物。在使用时要密切观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精神异常、电解质紊乱、心率失常,特别是心脏骤停等[1]。
2.1.4 心理护理:脊柱骨折脱位致脊髓损伤发展迅速,病情重,有致死和致残可能,而且合并四肢多段骨折,病人及家属心情紧张,焦虑不安,所以,我们应多与患者及家属谈心,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解释、开导和安慰,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毫不隐瞒将病情的利害关系告诉他们,说明绝对卧床、颅骨牵引的目的,手术的意义和重要性,使他们以最佳精神状态接受手术和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2.1.5颅骨牵引的护理:根据医嘱维持正确牵引。牵引时头下垫小海绵、头圈或软毛巾,防止枕部受压,头两侧用沙袋固定,牵引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四肢感觉肌力、体温、呼吸变化;注意牵引力线与颈部躯干纵轴保持一致,维持有效牵引。同时注意钉口清洁干燥,每天碘伏消毒,以防感染。定时翻身,翻身后背部用枕头固定,翻身角度不能超过60°,两腿之间用枕头隔开。
2.2 术后护理
2.2.1 脊柱手术后护理:(1)注意生命体征及四肢肌力、皮肤感觉情况。(2)颈椎骨折脱位者术后头部两侧用沙袋制动固定,4-6小时内尽量平卧,可防止植骨块脱落,对腰椎手术患者又能达到止血目的。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防止脊柱扭曲。注意引流管引出的量及颜色,切口局部及切口渗血情况,如果渗出液量多澄明,可考虑为脑脊液漏,马上夹管并拔除,抬高床尾加压包扎切口,保持敷料清洁,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术后及时应用脱水剂:按医嘱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次/d,一般用药3-5d,以减轻脊髓水肿,促进水肿消退。(4)注意观察有无硬膜外血肿形成:如胸腰椎术后患者四肢感觉、运动较术前减退,疼痛加重,肢体出现麻木,可能为血肿压迫脊髓所致,应立即报告医生查明原因,MRI检查可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就应及早进行血肿清除术,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伤。(5)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如做扩胸运动,下肢直腿抬高训练等。
2.2.2 四肢骨折术后护理:将患肢至于功能位,抬高患肢,促进远端血液循环,减轻肿胀。观察敷料情况,有否包扎过紧或渗血过多,注意远端血运、肤色、皮温、感觉、肿胀情况,特别是有石膏固定患者尤甚,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解除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警惕缺血性肌挛缩发生。有外固定支架固定者保持钉口干燥,每天0.5%碘伏消毒行钉口换药,防止钉口感染,避免感染后向骨质内扩散,造成骨髓炎,骨不愈合[2]。
2.2.3 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如微波、 贴敷、药疗、四肢循环泵应用等,以达到解痉、温经通络、活血行气,祛瘀消肿,加速创口修复,促进血液循环及炎症消退,同时也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2.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2.4.1 褥疮:为此类患者最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多处骨折,疼痛明显,患者往往不希望医务人员接触他们或自己也不愿意活动,加上骨折关系,不能给患者按常规翻身侧卧,且有3例患者入院时尾骶部已有二期褥疮,护理难度大,极易诱发压疮扩展可能。为了防止褥疮发生或扩展,我们采用的方法如下:疮患者每天用0.5%碘伏消毒后用雷佛奴尔药液外敷,每天1-2次,当对病人改变时,采用三至四人搬运法,采用定时移动法每3-4小时一次――即把病人按左-右-左方向移动,减轻背部及尾骶部压力,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早期翻身引起的疼痛或特殊原因不适宜翻身侧卧的病人,(此法尤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双下肢多段骨折病人);同样,我们也采用了肖秀娟等报道的“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3]进行护理,或应用我科特制的腰枕[4],保持伤肢功能位,采用平卧、向健侧交替翻身,使患者舒适。本组3例压疮经治疗已治愈,其它无疮发生。
2.2.4.2 预防泌尿系感染:在留置尿管期间,应保持尿管通畅,定时,注意保持会清洁,嘱患者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长期留置者,尿管一般每2-3周更换一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本组曾出现1例感染,为长期留置尿管的截瘫患者,因多次反复导尿引起,按医嘱冲洗膀胱消炎治疗10天后治愈。
2.2.4.3 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有痰时及时咳出,不易咳出者,按医嘱予雾化吸入,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2.4.4 腹胀和便秘: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腹胀和便秘也较常见。据报道骨折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率可高达90.47%以上[5],而脊柱合并其它骨折损伤保守治疗病人至少需卧床1个半至2个月以上,因此,住院后按医嘱给予场效应腹部治疗,指导患者或家属顺时针按摩腹部,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以上,同时每天给予一定量粗纤维素成份饮食及水果,以利胃肠蠕动,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排泄药,嘱多饮水。
2.2.5 做好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及时机[6]根据每个患者入院时的创伤情况、个体差异及手术部位以及骨折各期不同,制定每个患者功能锻炼计划,予以详细讲解,鼓励家属参与。如胸腰椎骨折合并上肢骨折患者早期行握拳、合并下肢骨折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及足趾屈伸、及在床上练习挺腰训练活动,一周后疼痛减轻,指导家属协助练习肘、膝关节活动,上下肢同侧骨折病人练习单腿抬臀;颈椎患者术后3-5天在戴颈托保护下取半坐卧位。合并双下肢骨折者,可行双肘关节撑起、挺起腰板抬臀练习,每天4-5次,每次10-20分钟,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延长练习时间。
3 小结
随着高空作业的增多及交通经济的发达,脊柱损伤合并复合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对劳动力影响很大,甚至危及生命,入院时必须根据疾病急缓,抢救生命为原则积极抢救,及时治疗。又由于病情重,合并并发症多,所以必须做到早期处理及用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同时,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护理过程中,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作好术后康复指导等,以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连芳.上中胸椎骨折并发血胸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4(25):1326―1327.
[2] 马桂玲.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8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卷第6期:31-32.
[3] 肖秀娟,朱丽萍,刘彩霞等,颅骨牵引患者运用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67-3668.
[4] 梁波,黎裕萍,杨婷.脊柱损伤患者腰枕的制作与应用,[J]当代护士,2010,8(下旬刊):206.
汶川地震后,转入我科的灾区伤员中四肢骨折23例,其中有5名伤员实施了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现均已治愈出院。本文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例,男2例,女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均为胫腓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患者突然遭遇地震致使其骨折,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抑郁,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故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本文认为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对手术方法有所了解,告诉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点,特别是可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使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术前准备时用肥皂水清洗手术视野皮肤,刮去体毛,常规药物皮肤敏感试验;抬高患肢过心脏水平以利消肿;开放骨折急诊手术,术前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
2.2术后护理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必须十分重视,严重的感染将被迫拔针而终止应用此方法治疗,这也是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早期没有被推广的原因[12]。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一般有4枚以上固定螺钉或钢针。本文认为术后早期针道周围用干敷料轻轻遮挡,以防污物流入。若填塞过紧,分泌物排泄不畅,反易感染。后期一般可用干敷料轻轻遮挡针道,亦可单纯用75%酒精滴针孔,2~3次/天,同时密切观察针孔有无红、肿、分泌物等,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加强局部换药,遇有针道严重感染的病人,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全身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由于护理到位,本组无1例针道感染。与此同时定时检查螺丝有无松动,及时扭紧螺母,以保证外固定支架对骨折端的牢固固定,必要时拍片检查和调整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的优点就是固定牢固,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加强功能锻炼,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结果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应耐心说服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克服疼痛的干扰,加强主动肌肉收缩训练[3]。同时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强,术后2 d可做肌肉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动作要轻柔,3~5 d后进行主动运动,以肢体关节的伸屈为主,活动强度以伤口疼痛能够耐受为宜,下肢骨骨折病人,术后1个月X线片与术后第一次X线片比较,若骨痂生长,固定可靠,同时耐受疼痛可扶双拐下地行走;适应后改扶单拐乃至弃拐行走,8~12周后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骨痂生长,且塑形良好,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则可拆除外固定支架。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灾难和事故的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脊柱(椎)骨折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脊椎骨折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病人采取怎样的护理对复位的成功和预防术后病发症有着更重 要 的意义。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救治35例脊椎骨折患者,经积极院前急救与入院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受伤方式:车祸伤20例,高处摔伤11例,机械碰撞伤4例。经CT检查确诊腰椎骨折25例,下胸椎脊椎骨折10例,伴有脊髓损伤5例,均行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 固定手术。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常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术前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损伤后表现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和方法。通过及时的沟通与疏导,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要积极配合,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患者以帮助,因为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2.2 护理:在给病人进行护理前应严密和、观察病人病情,测定基础的生命体征。病人由门诊或急诊送入病房时都用平车转运,移动身体前向病人说明移位方法,以求得病人的配合。移动时由2~3人用手同时将病人移至硬板床上,移位前后询问病人双下肢感觉有无区别并检查肌力有无变化。病人平卧于硬板床,垫海绵垫,使脊柱背伸,腰下垫一薄枕,既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使病人更为舒适及使用便盆时减轻疼痛。以平卧、左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每2小时1次。采用轴线翻身法,即以胸腰背部为制动部位,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同一侧的肩胛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的前提下,才可将病人翻向对侧。侧卧时在肩膀部/腰骶及两膝之间放一小枕垫,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当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掌握自行翻身的方法,即挺直腰背部,以绷紧腰背部肌肉,躯干和下肢同时翻转。
2.3 饮食护理:患者于受伤之初大多有腹胀,胃口不开,可采取腹部按揉或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增进食欲,注意营养搭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进食顺序为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避免过度进食牛奶、糖等产酸、产气食物,合理搭配,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并发症以促进康复。
2.4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致引流管脱出。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定时挤管,防止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堵塞管道,造成引流不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如渗出量大及时告知医生,? 随时更换敷料。
2.5 排尿的护理: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早期留置尿管持续引流,2周后改为4~6小时或感觉有尿意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肌肉萎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生理性冲洗尿道,防止泌尿系感染。
3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3.1 预防压疮:截瘫病人皮肤失去感觉,神经功能紊乱局部缺血,容易发生压疮,在护理上要特别重视,因此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干燥、无皱褶、无碎屑,保持皮肤干燥,用气圈或棉垫保护骨突处,骨突处及受压部位用乙醇按摩促进血循环,每个部位5~10min。每2h翻身1次,侧卧时双腿之间置软枕防止相互挤压,减少摩擦力和剪力,托运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
3.2 预防肺部感染:翻身的同时给予叩背,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雾化吸入每日2次(生理盐水4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
3.3 预防关节畸形:保持双下肢呈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伸、过展,利用变换的方法防止髋关节内收畸形,每日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4 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病人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就要开始锻炼背肌,一般在伤后第二天即可开始,方法有挺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俯卧练习法及被动练习等。嘱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将两肘向后抵压床面,同时向前挺起胸部,使背部悬空,时间逐日延长;伤后1~2周即可练习五点支撑法,同样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伤后2~3周可进一步练习三点支撑法,让病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同样逐日增加,嘱病人每次练习量力而行,避免过多、过累。定时翻身,变更,每2h翻身1次,分别采取仰卧、左右侧卧位。翻身时勿扭转躯干,应保持躯干平直;加用海绵垫或气圈保护皮肤。床单不可有皱折,应保持干燥、清洁;骨突部位加强护理:如骶尾部、大粗隆、足跟等每日多次察看。翻身时对骨突处施加轻柔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拖拉病人以免皮肤磨破;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俯卧练习法在三点法的基础上,俯卧,两手放在背后,腰背肌收缩使头、胸部和下肢同时翘起离开床面。另外,还应做髋关节伸屈活动、膝关节活动,以及按摩踝关节等。当病情许可,协助并指导病人下地站立和行走,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嘱病人在下床活动初期,不可作弯腰动作,3 个月后方可弯腰,4~6个月后可适当参加劳动,腰背肌锻炼应坚持半年至一年以上。
5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经过40天左右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无损伤加重,无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压疮出现,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均能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自觉进行。
6 讨论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内有脊髓,倘若治疗和护理不当,易使损伤加重,同时脊柱骨折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护理不当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的重点在于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6.1 正确的指导能避免进一步的损伤:病人及家属由于掌握的医学知识比较缺乏,当脊柱受伤后,在搬运及翻身时,如方法不当极易造成骨折的移位或加大损伤,重者可进一步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健康宣教,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指导和协助正确的运送和翻身、正确地使用便盆、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和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6.2 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脊柱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临床上我们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每天的晨晚间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等基础护理,虽然很琐碎,但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6.3 功能锻炼是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是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