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knowledge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will help us to correctly gras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ulse, to discover new situations, solve new problems, and the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times and constant innovation.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cultural 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14-01

作者简介:张立保(1978-),男,陕西乾县人,硕士,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和发展哲学。

0 引言

全球化肇始于经济领域,资本家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奔走于世界各地,将自己的产品和资本散播于不同的时空场中。这种出于经济利益的交往,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自身或他人施加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使社会主体形成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自发、自省的实践活动,要合乎社会主体的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浪潮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矛盾、新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网络为媒介的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各国间的文化壁垒,使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可以在高效快捷的国际化信息舞台上进行对话。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它们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普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外来文化快速渗透进来,同时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也随之传播出去[1]。高效快捷的网络媒介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审视外来文化的机会,外来文化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更具自我意识、理性思维和国际观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个多元价值相互碰撞、异质文化相互交融的复杂的文化景观之中。中国文化自古就是多元存在的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景观中如何能够有效地调适文化的冲突,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掌握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中心位置,而欠发达国家逐渐被边缘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考验。高校学生虽然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可塑性高,但是,他们社会经验少,价值判断能力弱。当他们面对蜂拥而来的外来文化时,他们极易被表象迷惑,被假象欺骗,因此树立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偏离正确的人生航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地不断加深,外国企业、外国商品大批进入,同时众多民族产品也纷纷走向世界舞台。中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观念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素质不仅仅指学生要具备世界一流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全球化的理念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球化语境中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发挥其主导性和凝聚力的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本质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全球化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指导思想是强大的精神支柱,认识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继往开来、强国富民的强大精神支柱,认识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成为13亿人民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2]。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世界公民人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文化群落主体在文化共在、共生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已经逐渐养成了一种具有世界视角、全球行动逻辑、人类类意识和共同体责任伦理的人格品质,这种品质在实践主体身上的出现,更多地体现了马克思所预期的“地域性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的发展趋向[3]。即,人类在应对全球化的文化事件和发展风险中蕴生了一种世界公民人格。“人类社会要前进,世界文明要进步,从根本上说,这一切都表现为人类的普遍人格层次的提高……人类的幸福将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人格的进化。”[4]这种具有普世性发展趋向和共同性理念合成的人格品质是人类在解决全球问题的文化实践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新型人格品质,这种人格也必然在未来人类应对全球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具备世界公民人格的人,他们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不受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地区主义的局限,在处理问题时会更多地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只有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才能早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赢得世界各国的赞赏与尊重。

参考文献:

[1]张立保.全球化视域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延安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2]宋妍,李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和表达精神意志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各种新话语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一项亟需解决的战略任务,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基础上,推动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发展。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结构及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指的是一个以追求和获取话语权为标志的复杂体系,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工具,该体系主要包含了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效果等基本要素。对于基本要素的内容,笔者将对其进行认知和解读。

1.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在整个话语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建设体系这个宏伟桥梁中必不可少的一砖一瓦。

它主要是依据课程要求的教材决定,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的显性化。在谈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这个问题中,不可忽略的是话语议题这一中心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议题应当是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的潮流,要彰显和体现社会性和现实性,应包括时事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上升到敏感问题。总的说来,话语议题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的核心骨架,话语议题的准确选择和设置,正是教育主导者拥有话语权的有力保障。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方式主要包括话语技巧、话语特征、话语形式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除了要结合当下时代问题着重做好对话语内容的选择和提炼工作之外,也要做好增强话语内容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工作。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存在晦涩生硬、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而且教育主导者的教学话语过度偏向政治性和政策性,只注重单一方向的理论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思想和情感上的对话交流,这一现实状况容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程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所以,话语方式的创新工作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1.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效果是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质量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是以追求话语权的获得为目标。

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具有现实性和吸引力的话语内容;第二,彰显逻辑力量的话语形式;第三,平易亲切、情理交融的话语表达;第四,具备学科性和科学性的话语叙事;第五,对话平等,思想共享的话语交往。综合来看,决定话语效果的因素复杂多样,高校应当选择合理有效的路径去获取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主导权。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面临的问题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发展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基本上满足了课程教学和实践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2.1教师使用的传统教学话语落后于课程实际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话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口头话语,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材话语的再解读和创造,可以说是一种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为学生乐于认知和接受的话语形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话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其一,过分依赖于教材,教学完全按照教材设置的体系进行,对教材话语不加以转化和提炼直接复述给学生,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其二,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教学话语对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缺乏原则性地刻意逢迎。教学话语一方面虽然符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却脱离了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和教学目的。其三,教师使用的教学话语甚至跟学科不着边际,仅仅是教师自我教学经历的专业话语或者是个人情感和意志的宣泄。另外,有的教学话语陈旧过时、轻率随意,社会上“盛传”的低俗话语或者断章取义、真假难辨的流言式话语也搬到了三尺讲台。这些话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已失去了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已经不能定义为话语。

2.2独话式教学的话语方式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发展需要

西方思想家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指出“沟通是人类语言的终极目的”,沟通是建构彼此间情感倾诉、经验交流的桥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话语主导者的教师一直霸占话语权的中心地位,采用独话式的话语方式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往往缺乏细致深入的沟通,在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难以产生一定的共振与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在封闭僵化的教学环境中渐渐脱离了与教师可以进行平等对话的关系,甚至处于话语权的边缘地位,沦为一个沉默被动的失语者。这样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反而造就了教学实践发展的矛盾与障碍。2.3现代社会多样化思潮话语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国内外的多样化思潮话语迅速在大学生的生活领域中扩散和流行。无论是通过言论话语还是书本文字、新闻微博多媒体等话语路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话语已经“润物细无声”般悄然声息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扎根发芽,潜移默化地占领和拓展高校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大学生作为第一时间接触和感知多样化思潮话语的群体,在社会思潮涌现的滚滚洪流中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对价值理性的追求,困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思想精髓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准则。所以,面对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社会思潮话语,笔者认为不可忽视其带来的现实困境,高校要热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努力提升话语效果。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建构路径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高校要在结合现代性境遇的背景下,针对其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详细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构路径。

3.1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

要讲现代话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伴随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找寻到社会进步印刻的烙印。要讲现代话,指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要顺应时展潮流,话语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时俱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和知识结构定型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往往难以捕捉到最前沿、最新鲜的话语议题和信息,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性和求知欲也大大减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应该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最新态势,理清时代脉络,在不断整合最新资源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体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魅力。

3.2转换话语方式

要讲生活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像复印文件似的工具性话语显得过于严肃刻板、空洞乏味,这种脱离了个体真实生活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话语方式难以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和认可,无法贴近生活、感知生活的话语方式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张力和活力。因此,话语方式的转换应该要从与生活世界的契合为出发点,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增强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和叙事能力。要讲生活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2.1善于提炼生活话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必须要从以前工具性话语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书本理论话语的基础上再构建生活话语发展的空间。走进大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善于去感受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解读社会现实的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并提炼为更融于生活、通俗易懂的生活性话语,同时营造一个生活话语熟练运用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内化,从而实现工具性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一个质的过渡和提升。

3.2.2全面尊重受教育者在生活世界中的多元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

一方面要尊重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其多元化的个体需求,针对受教育者个体不同的思想状况、情感所需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给予受教育者适当的情感投入,采取这种具有情感沟通模式、以情动人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更能与学生形成感情上的共鸣,而且能够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3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经验教训

要讲国际话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国外许多国家同样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意识”主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色彩较为浓厚,话语内容的中心围绕国家制度和阶级民主的维护;英国到目前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却以隐形教育的方式重点在学校和家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灵活多样、百花齐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在吸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精髓之外,也需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和结合国外积极向上的,富于现实意义的,紧密联系和符合中国国情及政策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例如:社会意识形态话语、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公民道德法规话语等。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和警惕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发展状况,严厉杜绝一些大肆宣扬自由、暴力等消极的话语内容引入到课本和讲堂。要讲国际话,讲的就是学会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发挥优势、消除弊端的基础上实现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和融合,共同增强和改进教育效果。

4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是重新构建课堂教育教学话语权的一种实践和探索,应当重点把握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选择。话语内容要与时俱进、丰富新颖,话语方式要实现从独话到对话的有力转变。教师一方面要创设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也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信任温馨的师生关系,从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话语空间,激励学生通过话语平台能够与教师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话语交往,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侯勇.权力话语与话语权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与转型[J].理论与改革,2016(3):133-137.

[2]吴海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60-64.

[3]吴宏亮.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三个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76-78.

[4]郭凤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83-86.

[5]邹绍清.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变革———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方法论[J].研究,2013(3):130-137.

[6]李辽宁.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30-32.

[7]敖成兵.实效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14.

[8]倪鹏飞,田建国.创新思想教育话语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思想教育研究,2013(8):54-56.

[9]张国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范文第3篇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且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并将之发展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既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需求。网络话语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状况,且是学生思想状况的直接反映,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话语及构建合理有效的网络话语体系是首要任务,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与主动掌握舆论导向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至关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解读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于20世纪60年代将“话语”这一语言学术语归纳于文化研究领域,并定义为:有关某一特定主题以及其涉及的相关知识在某一特定历史时刻的一连串说法。从认识时期角度而言,西方葛兰西对话语权的认识早于米歇尔?福柯,他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话语权进行了了解,并理解为:统治的形式与“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是社会集团领导作用的两种表现形式。即使理解的定义不同,但无论是米歇尔?福柯的“权利话语”还是葛兰西的“领导权”都为现今话语权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帮助与参考。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言,网络话语权的定义为:在网络媒体基础上公民对国家、社会事务与社会现象的各种理解与想法,其内容一般由“获取什么样的效果”“说什么”“怎么说”等组成,且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是网络话语权两个层面的定义。其中话语权利指的是群体或者个人的一种自由表述权利;话语权力指的是话语主体的心理状态,话语主体利用网络媒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进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使网络舆论跟随其意愿发展。因此,网络话语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网络话语权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它既赋予了民众权利也提出了相应的义务,即民众可以在网络民主的基础上自由的将自己所理解的权利进行表述,但是民众需要对自己表述的内容负责,也就是说为了社会融洽与平等正义,民众必须严格服从政策与法律的相关制度。此外,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还积极促进着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舆论的有效疏导、网络环境的干净有序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也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一方面是大学生在网络基础上将自己对国家、社会、学校事务及现象、自身的生活、学习现象的理解与想法进行自由表述;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念深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大学生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价值观念随之传递,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行为以及校园舆论。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话语的分析

(一)网络话语的类型

理解话语与话语权的概念、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特征、类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有效构建的首要任务。网络话语涉及范围较广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动画、图片等内容。清华大学学院张再兴教授则认为权力型话语、解构型话语、功能型话语与交互型话语是网络话语的四个组成类型。具体来说,权力型话语包括“楼主”“版主”“大虾”“灌水”“大刀”,其中“楼主”“版主”“大虾”指的是经验较为丰富的群体,“灌水”指的是没有意义的言论,“大刀”指的是大批节减;解构型话语指的是摒弃传统社会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定义,并赋予了新的定义;功能型话语则是由文本、帖子等组成;交互型话语指的是网络中部分语言的定义不仅是字面上意思,如“稀饭”,这个词在网络中可以理解为喜欢的意思。

(二)网络话语的特点

网络话语与大学生传统话语之间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网络话语的特点主要有:

首先,网络话语更新速度较快。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词汇的发展,且新词汇的发展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新词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话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说,新词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话语的发展。为了与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沟通与发展相适应,我们不仅需要创建灵活多样的话语模式,而且需要积极引导网络话语。

其次,网络话语与流行文化息息相关。大学生既是社会重点培养的人才又是网络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其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传递流行文化速度快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了网络话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

再次,网络话语的形式较为丰富、有趣。网络话语为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字词赋予了新的定义,且其定义十分有趣,如“晕”,这个词在网络中可以理解为看不懂的意思。

最后,网络主流话语的创建较为困难。网络话语没有过高的限制,在网络空间里,网络话语传播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也就是说,只要你传播的网络话语受到广泛关注,你便可以成为网络中的红人。但是网络主流话语对语言运用没有一定的标准,网络话语存在零散、纷乱的特点,即信息的传播缺乏完整性与秩序性,因此网络主流话语的创建较为困难。

(三)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特征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沟通符号变化的主要体现,又冲击了思想政治传统话语的稳定性与规范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既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又熏陶着他们的思想。现阶段,网络话语体系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了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兴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良好沟通。

其次,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这就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形式的充分把握、思想观念的充分掌握,以及生活状况的充分了解,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特征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过分重视教育者的身份,教育者往往以高高在上的身份灌输知识,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测试方面教育者的权利过高,即他们不会将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与想法作为考虑因素,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这种状况下,受教育者既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又丧失学习兴趣,但是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生提升了受教育者的地位,他们开始拥有了发言权、选择权等,即平等型教育模式逐渐出现。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的建构策略

(一)积极建立训练有素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规律性的缺乏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统计显示,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是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应用,这些网络社区的话语权较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针对同一话题各抒己见,这就容易出现教育主题缺位的现象。因此,积极建立训练有素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的首要任务。

(二)设计大量隐含主导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

目前高校创建的大量红色网站没有受到学生的关注与欢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去主动访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学逐渐形式化。红色网站的主要内容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网络文化,但是就访问量而言,这些网络文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教育的需求。现代大学生都是较年轻的人群,他们所接触到的文化较为丰富,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的构建需要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而设计出大量隐含主导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为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三)积极开展与大学生群体的话题互动与引导

网络话语权产生于热门事件引发的话题互动中,但是话语权的构建具备主动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门事件基础上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话题,并积极开展与大学生群体的话语互动与引导;遇到反对意识形态的言论观念,应积极主动地表述出自己观念,并与之较量,在较量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产生思想共识。

(四)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建构具有归属感的共同信念

使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吸收于其意识结构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构建的关键,即内在精神的重要性。隐含主导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统一意识等,当然,这类统一意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大学生的消费偏好。但是大学生精神层面的结交完全取决于具备归属感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具备的时间更长久,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构建的重要目标。

(五)依法管理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

新媒体背景下,话语传播与互动平台逐渐多样化,究其缘由,西方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以多样化方式呈现的网络文化产品,这直接影响着我国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话语权的构建有着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从而保障话语权平台构建的主权;依法管理网络空间,避免不良网络文化的产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范文第4篇

>> 以微博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载体初探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试论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探讨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的基本经验 刍议“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以微信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以微博为载体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以微博为载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微博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 论以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

[3]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4]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

网络教育微博作为一种影响广泛、方便快捷、及时迅速获取信息的新传媒工具在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广泛推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型传播信息的渠道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用微博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微博营造了一种平等交流的空间,在虚拟网络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等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展现了微博教育的优越性。在微博环境下,师生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流者之间的心理障碍。微博的即时性特点增强了双方的交流速度。扩大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善于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立名师荟萃、智慧讲堂、社会传真、校园焦点、就业创业、卫生健康等栏目,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内外的最新动态,便于有组织、有系统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i亥利用微博的优点,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平台,让教育手段多样化,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的体系。微博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海量的素材和鲜活的内容。微博时代,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一是要利用微博和传播信息快速的功能,改进和丰富大学德育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提高学生明辨真伪、探求真理的能力,增强道德选择、道德判断、道德评价的能力。二是利用微博信息传播的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动态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时效性。三是要把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微博”虚拟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微博的优势,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信息,让大学生喜欢学、学得好、学了管用。

三、关注网络舆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微博系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粉丝”关注和评论的对象,大学生热衷于在微博上就社会和校园的某些热点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观点、主张等,这些言论汇聚在一起会逐渐形成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这种网络舆论可能是正面的,当然也可能是负面的,甚至会在某种情况下形成极端的“多数意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情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开通高校官方微博、社团微博、院系微博、班级微博等,及时关注学生的微博,密切关注校园网络舆论,了解舆论动向,把握时机,适时引导;要加大对校园舆情的监管力度,增强对舆情发展的预测性。在网络环境下,一个不经意的信息就有可能通过评论和转发被无限放大,对大学生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和舆情危机的处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正面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使他们在道德准则的约束下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具备对网络上具有煽动性的网络舆论进行辨别的能力,使大学生养成“人人说真话,真话人人说”的良好习惯,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

四、积极搭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微博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了同等的话语权,并可以将自己的声音迅速传播。高校的思政教育如果漠视这样一个平台,意味着将话语权拱手让与他人。那么所谓的思政教育,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仍会停留在过去,甚至会悄然止步。因此,高校应该紧跟微博时代步伐,积极搭建思政教育微博交流平台。一是高校应该积极开通官方的思政教育微博平台。高校通过专属的思政教育微博平台,主动各类信息,虚心听取学生各类意见,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架起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新桥梁。二是高校思政教育者要主动开通自己的微博平台,通过微博进行时事热点和理论热点的探讨,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发现,达到思政课的育人目的。

五、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网络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网络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微博是一个完全“无屏障化”、用户可以不经任何审核,随时随地、转发各种信息的媒介传播平台。面对海量化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如果缺乏媒介素养,不懂得筛选,不懂得质疑,也不会批判,很容易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首先,高校可通过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教授理论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辨别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高校可开通微博平台,在网络上组织开展社会热点、校园热点等话题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辩论,并从中得到领悟与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再次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邀请网络传媒人士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本质的认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微博网络环境的管理,引导大学生正确冷静地看待这一新鲜事物,增强主流意识和社会主旋律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志艳, 陈爱国.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探新[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5,(04).

[2]史丽宏. 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职业圈 , 2007,(06).

[3]毛子成. 博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