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市场情况

食品市场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市场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市场情况

食品市场情况范文第1篇

今年以来,按照《食品安全法》和中、省《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猪肉和辣椒制品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等工作要求,我市坚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肉食品安全这一主题,以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为中心,持续开展以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猪(肉)及病害猪等违法行为为重点的生猪屠宰联合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净化了肉品市场。今年以来,全市定点屠宰生猪28.43万头,查出病害生猪(肉)913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害肉流入市场,全市未发生重大肉品安全事故。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市政府坚持把严厉打击制售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切实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肉品市场监管工作作为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实行生猪行业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今年以来,市政府食安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强调了生猪定点屠宰及肉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监管部门工作责任,细化了定点屠宰及肉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内容,确保肉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根据今年中省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行政追究暂行办法》及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顿工作各项要求,我市先后制定了《市生猪屠宰专项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市重大肉品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向社会公布了《市关于开展猪肉和辣椒制品专项整顿工作的通告》,建立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及肉品安全专项整治举报奖励制度、宣传和信息报送制度,市政府还与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监管部门签订了专项整治行动责任书,并结合我市“创卫工作”要求就我市生猪屠宰专项整顿工作重点、中心任务进行了明确和安排,明确了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监管部门工作责任,要求各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细化本辖区、本系统肉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将生猪屠宰及肉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具体监管科室、监管人员。市商务局与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签订了《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在《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中明确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为肉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实行所在县区政府对肉食品安全负总责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同时把肉品质量安全整顿、查处私屠滥宰、打击加工注水猪(肉)、病害肉违法行为等8项目标任务,列为市商务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综合考评指标,制定了奖罚措施,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县区,年终在工作评比中一票否决,问题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使屠宰加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二、完善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建立肉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建立和推行六项制度,确保专项整顿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是建立相关监管部门例会制度,肉品安全各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向市食安委汇报专项整顿工作情况,研究部署肉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建立工作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及时上报开展专项整治的工作动态,找准肉品安全问题关键,制定切实措施加以整治。三是建立统计报送制度。要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按时填报专项整治和无害化处理统计情况等报表,汇总考评。四是建立专项整治工作信息制度。利用工作简报等形式在全市商务系统通报工作进展,并将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宣传整治成效。五是建立举报投诉制度。通过举报电话、印制执法规范文书、建立完善举报投诉受理、查处案件档案,及时受理、批办、督办、查处投诉案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覆盖全市的监管网络,不断把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引向深入。六是建立突击抽查和例行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加大突击检查力度。按照省商务厅要求,市政府责成商务部门每月对生猪屠宰和肉品市场抽查,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县级商务主管部门不少于4次,要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必须将近2年相关检疫、检验及购销台账记录保存完备,以备检查,并要求每次检查必须有工作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查单位负责人必须在记录上签字认可。

食品市场情况范文第2篇

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统计,2014年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21.70元/公斤,同比上涨3.54%。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39.39元/公斤,同比上涨3.81%;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4.96元/公斤,同比上涨2.76%。水产品市场交易总体平稳,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加1.43%和0.24%。

从月度价格走势上来看,2014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明显呈现出前高后低。其中,受春节消费拉动,1、2月份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25%和3.67%,之后经历一轮小幅波动,但价格总体处于高位运行。7月起价格环比持续下跌, 9月之后价格开始低于去年同期。其中,海水产品价格月度间波动相对较大,淡水产品价格相对平稳,4季度起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从监测品种看,不同品种价格有涨有跌。重点监测的49个品种中,19个品种价格同比上涨,其中 10个品种涨幅超过10%; 21个品种价格同比下跌,其中6个品种跌幅超过10%;9个品种价格同比基本持平。涨幅超过10%的10个产品中有8个是海水产品,仅2个淡水产品,其中贻贝、坛紫菜价格涨幅最大,青蟹、海鳗和牡蛎价格涨幅也较为明显,海淡水虾类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价格下跌的品种数量较多,但跌幅普遍较小,跌幅超过10%的6个品种分别为梭子蟹、鲍鱼、田螺、虹鳟、马面和杂色蛤。大宗淡水鱼中,除鲤鱼价格同比小幅上涨2.61%外,鲫鱼、草鱼、鳙鱼、鲢鱼价格同比分别下跌5.69%、2.22%、1.97%和1.35%。

从影响水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来看,除生产成本变化外,捕捞资源变动、宏观消费环境、灾害和病害均是影响2014年水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受捕捞资源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梭子蟹,由于捕捞量增加,2014年梭子蟹价格同比下跌36.4%,尤其是休渔期结束后,在卸货港口,一些品相较差、规格较小的梭子蟹价格每公斤甚至不足10元,而同样作为捕捞品种的海鳗和鹰爪虾,由于捕捞量下降,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13%和20.29%,而带鱼、马鲛鱼、鲅鱼等传统经济鱼类由于资源状况不佳,产品规格偏小,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8%不等。受灾害和疫病影响较大的品种如坛紫菜和南美白对虾,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7.87%和12.39%。而受高档餐饮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鲍鱼价格同比下跌22.77%,其他海珍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食品市场情况范文第3篇

春节临近,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保障我市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公司及早制定了《春节农副产品供应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预案工作机制,确保节日市场需求。针对节日期间人流量、货流量大,交易大吞大吐和市民、企业团体批量采购等状况,公司创新了工作方法,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使交易流程更加的方便、快捷,24小时的交易服务、保安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客商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秩序井然的交易环境。为切实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食用安全,市场检测中心增加了节前蔬菜安全检测的数量,扩大检测覆盖面,确保供应果菜的安全、卫生。

二、精心组织货源,确保节日市场供应

针对节日消费特点,为了让我市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盛,公司拓展了货源渠道,大力组织货源,丰富果菜品种,采取了与产地联系、深入基地积极组织货源,并鼓励经营户进行节前供应的备货。联系组织了山东、河南、武汉等地市的优质货源已陆续进场交易。同时,亳州本地大宗蔬菜、设施蔬菜的大量上市,对平仰菜价将起到一定作用。春节前夕,不会出现农副产品断档、脱销现象,现蔬菜日供应量在700000公斤,水果日供应量在300000公斤,以满足消费者节日多元化需求,确保节日市场供应丰富多彩。

三、交易日趋繁忙,市场储货量大。

近期我市天气晴好,气温回暖,蔬菜出园率增大,蔬菜品种丰富,货源充裕,销售平稳,部分蔬菜随着上市量的增大价格小幅回落。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加上近期天气晴好,气温回暖,水果市场呈现需求旺盛的态势,本周水果售量比上周增加九成,受产地市场价格走高影响,水果整体价格略有上涨,涨幅在10%以内。

食品市场情况范文第4篇

(一)批发、零售业对消费品市场发展拉动明显。全县批发、零售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06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个百分点。

(二)住宿业增速回升,餐饮业增速持续减缓。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全县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逐渐显现,乡村旅游接待量明显上升,经济实惠、轻松温馨的“自驾游”受到热捧。随着乡村民宿和传统村落发展力度的加大,住宿、餐饮各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住宿业消费品零售额0.26亿元,同比增长13.2%,较二季度分别增加14.1个百分点;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0.2%,但增幅较二季度降低2.9个百分点。

(三)限额以上单位支撑作用较弱。今年1-9月,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比全市平均低10.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升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四大行业“三升一降”,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业分别增长0.5%、6.3%和8.9%,餐饮业下降14.1%。

(四)主要商品类别零售额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据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统计显示,今年1-9月全县10类主要商品中只有家用电器及音像材料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的零售额较上年同期保持增长态势,其余6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较二季度收窄。

二、当前消费品市场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实体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受整体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的影响,银行投向中小企业的资金比例在缩小,目前只占全部贷款的三成,融资抵押难、成本高,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新投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受成本刚性上升等多重压力,企业利润微薄,个别企业因技术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只得减产或停产。从1-8月限上法人企业财务报表看,全县限上住宿餐饮业亏损面达71.4%(其中1家停业),亏损0.08亿元;限上批发零售业亏损面达35.7%。

(二)企业规模小,“上规”难度大。目前,全县商贸流通业依然呈现小规模经营的局面,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企业23家,限额以上企业个数少。今年前三季度,仅一家新开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入库,纯批发企业没有零售额数据,无法直接对社会零售总额的增幅起到拉动作用。另外,商贸年度审批制度改革,“下升上”单位必须以税务部门纳税申报数据为基础,且截至申报时已达到限额标准,这大大增加了企业“上规”的难度。严苛的审批条件导致2014年度新增单位目前仅筛选出1家,下阶段全县社会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动力不足。

(三)新兴业态抢占传统商贸企业市场份额。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零售业的商品交易。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商热”的环境下,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全县电子商务协会(商会)正在逐步发展,各个电子商务公司逐步成长。但目前,县域电子商务主要分布在个体工商户中,而大部分以网络销售为主的个体经营户为无照无证经营,无固定经营场所,隐蔽性强,其产生的商品零售额无法反映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内。

(四)政策环境影响消费稳步增长。在中央严控“三公经费”、规范津补贴福利发放等背景下,当前市场上又无明显刺激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市场消费热点迅速降温。截至目前,全县消费品市场中尚未出现持续稳定并占一定比重的增长品类。

三、下阶段走势判断

今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和复杂性,消费品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尽管在中央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出现企稳迹象,近期部分宏观数据有所好转,但宏观经济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并未减轻。从全县来看,虽努力通过抓休闲养生和传统村落来促进批零、住餐等各方面的增长,但第四季度没有较明显的增长点,消费品市场下行压力不减。

四、对策及建议

(一)鼓励传统企业建立网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网络购物无店面的经营方式,突破了地域限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商品以满足顾客需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构建网上销售平台,开展产品网上促销、网络分销和批发等;激励中小型企业加入网络分销平台,通过开设网络旗舰店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强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设施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

(二)培育新增力量,发挥限上企业龙头效应。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因其聚集、辐射和支撑带动作用,能有效拉动全县商贸经济增长。落实财政补助、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扶持政策,对发展潜力大、行业特色明显、成长性好的企业实行重点引导、重点扶持以提升企业档次及综合素质。加强经贸、团县委、工商等部门沟通协作,着力抓好小升规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引导一批企业落地上规。此外,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并有资格享受政策优惠的企业,譬如“龙头企业”等审批当以企业统计报表数据为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上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食品市场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品市场 运行情况 分析

1 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1.1 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6.7%,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1.2 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增长25%;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1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亿元,同比增长18%。

1.3 随着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消费环境日益改善,零售业和餐饮业持续发挥消费市场主导作用。近年来,我区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一些专营专卖店和购物超市涌现,其丰富的商品种类,良好的购物服务环境,让利、打折及会员证优惠方式等促销活动,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首选,进一步推动我区消费品市场发展。

2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

2.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据调查资料初步显示,1-6月,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0元,同比增长19.7%,农村居民现金收入7542元,同比增长19.0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城乡消费市场发展,促进了消费支出增加。

2.2 物价温和上涨,被动消费支出增加。1-6月,受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和成品油提价的影响,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须品如生产资料、食品类、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

2.3 主要消费领域各行业中销售额(营业额)增长较快。1-6月,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9%,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2%,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4.5%,有力地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 影响我区消费增长的因素

3.1 消费品市场规模小,消费有所外流。我区批发业和零售贸易业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少,难于满足消费档次参差不齐的消费群体。经营者也因市场小而利润率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交通便捷,人员外出流动大,有一定消费实力的消费者在购买某些大件商品时因选购余地不足,价格等因素,从而喜欢到红山区市场购买,形成部分消费外流,是影响我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原因之一。

3.2 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是实现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实力和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即期消费。我区是个典型的农业区,只有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实力增强,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了,全区的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取得较大的发展。全区上下必须全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

3.3 物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物价上涨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物价小幅上涨或者温和型膨胀有利于扩大消费即期,促进消费增长,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物价持续过高增长,会降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增强预防性储蓄动机,导致居民节省开支,减少消费性支出,从而影响消费市场的发展。

4 对促进我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力度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

4.2 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引导企业开展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加大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积极培育本地龙头商贸企业,提升市场竞争难能力,繁荣我区商贸经济。

4.3 培养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转型。改善消费环境,完善不同层次消费品供给,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成为今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当前,在继续关注住房、汽车、旅游、通讯等新的消费热点发展趋势的同时,要重点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层次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消费升级呈现一个分层次、有步骤的稳步推进过程。

4.4 增加就业,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增强其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

5 对2012年下半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趋势的判断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我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这为今年我区继续促进居民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2年下半年的消费环境仍很乐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热点消费对于消费品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会减弱。汽车消费市场、商品房消费,手机消费,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消费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动力依然强劲。同时暑期的到来及中秋节、“十一”黄金周等节日效应的拉动,将带动我区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家积极实施从紧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措施继续加强不放松,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放缓,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的力度放缓,这对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发挥制约作用。预计2012年下半年,我区消费品市场仍将延续上半年的稳步增长走势,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