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严密求证、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并能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达。从数学的专业角度讲指的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能够抓住与问题相关的本质和背景的学科素养;能够熟练地使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的素养;面对数学问题能够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能明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因为一切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更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和核心。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的教学目标既有关联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能有所侧重,但又不能有所偏薄。这就要求在几十分钟的课题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强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初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在讲台上生动地讲着,学生在下面聆听着,并按照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笔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授课结束后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练习相关的习题。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会发现一些弊端,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老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没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被对待,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老师应根据实际的学情,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和数学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题能力,没能具备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应用的能力,那么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虽然能一时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只会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无法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应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法,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形式,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这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老师的教来说,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传统教学中老师只顾及到了个人讲课的感受,没考虑到学生是否感兴趣学,导致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果不理想。素质教育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的位置,认清教师的角色定位,切实处理好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积极地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重视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而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学习中学生能l现疑问,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疑问,并且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设置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考试与作业,这两个评价方式强调了学生的智商发展情况,强调了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情商发展情况。“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情商。首先数学教师要采用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其次,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足够的信心,那么遇到难学的数学问题时,就会退缩,就会止步不前。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以促进其信心的提高,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打下非智力方面的基础。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学生素养 培养途径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一种应用工具,还是一种理性思维模式,上升到更高层次来说,更是一种素养,即数学素养。在一般教学理论中,数学素养指的是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应用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转换思维模式,随机应变,发挥自身数学素养。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学公式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应用数学题中却得不到正确解答,或者只能在题目中解答,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导致所学数学知识根本没有转换成一种素养。再如一些不再从事数学专业工作的人,数学公式、定理与解答方法早已忘记,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很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理性判断思维,在工作与生活中,面对数学应用,能全面思考、思路清晰、做出缜密解答,这种能力就是让人一生受用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转换,从数学角度,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判断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专业层次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习者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能通过数学背景和本质素养,运用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身的数学思想素养。解决问题的时候,态度明确、观点科学、思维清晰,既能运用数学定律,又能结合新思想、新概念的数学素养,面对现实中各种问题,能够有条有理地进行简化和量化,从数学思维出发,从事物各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教学设计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知识取向主要指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在这一部分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文化取向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融入一些数学历史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例如,讲“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又能了解我国数学史,并产生兴趣。实际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统一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学生在整体中接受部分知识并不冲突,反而有利于对知识的吸收。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尽量融入所学知识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数学家的事迹等,考虑相关内容包含的数学素养,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好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锻炼人思维模式的主要科学,反之,思维则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可以说,数学和思维是紧密相连、融会贯通的。学好数学,要以思维为基础,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便能得到提高。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小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拼凑,让学生体会可以通过辅助线的方法把三个角转化在一起。这样做不仅能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能通过引申,让学生的思维从实验几何上升到理论几何高度。另外,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培养思维模式。设计的问题要充分体现出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迅速地联系新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和细节的关注,时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目标,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3.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核心素养

学校中最直接的教学评价是作业和考试,教师设计考试试题时,既要遵循教育部课程标准,准确反映数学学科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又要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注重对学生素养的考察。所谓的维度,指要考查的知识技能。梯度指考查的试题要有阶梯性,对于不同解答能给出相应的具有阶梯性的合理评价。相关度指同一试题里面,考查的知识点要做到交汇,可以是章节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也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有微观的小目标,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大目标。教学过程既要有组织学生求知的活动,又要有组织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活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思维模式得到锻炼,做事严谨、清晰,分析问题全面。

三、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模式处于较为容易锻炼和培养的阶段,数学作为一门能够优化人思维模式和处事态度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数学),2015.04.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高等数学教育应用探究

加涅(R.M.Gagne)曾指出,教育的关键核心问题就是教会学习者思考,学会运用理性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当前教育的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在思维,培养学生思维与问题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高等数学作为高校教育中一门课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一门科学,它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枯燥的、乏味的、困难的,而其现实意义也难以体现,对于高等数学教育者来说,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数学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实践探索中理解高等数学的真正内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遍开展,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发展?结合各种信息技术,通过问题化教学设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改革路径,它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以及思维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情境及思维空间。

一、研究意义

教育改革发展至今,问题化教学设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有普遍应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如大学教师科研任务重、高等数学内容较复杂较晦涩、教学课时的限制等)影响造成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还较少运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化教学设计,能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展示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它解决更多的问题,高等数学教育就要本着教会学生学会并应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问题化教学设计能为实现其教育目标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

在CNKI数据库搜索有关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以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搜到文章35篇。文章多数是从高等数学教育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并没有理解教学设计的真正内涵,或者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策略探讨等)。多数文章对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也不全面,只是从知识的角度论述,研究如何能达到有效的系统化内容的教学设计,目的是教授学生更全面知识,也有文章涉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的培养,却没有教学设计方案。只有个别文章(如《自助式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中的实践》)有针对地阐明实践的步骤方案、评价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目前,高等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多数滞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上,并没有真正从全局把握,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要完成高等数学教育循序渐进的改革发展,不仅要对其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都形成先进的思想理念,而且要把这些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方案中。目前对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的多数研究并没有深入到教育内在实质的变革,要完成实质改革就要求教师对教育技术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自然的教学设计的思想理念和实际操作流程。本文以《定积分及其应用》为设计案例,阐述在高等数学教育中运用问题化教学设计的思想理念及操作流程,希望能对各位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问题化教学设计

问题化教学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问题化教学设计来完成对其教学过程的确定。它是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学习的持久深入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对教育实现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辅助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了许多高效的教学模式,问题化教学设计正是以关注教育问题为出发点,用精心设计的各种学习问题来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在问题化教学设计中适时地运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方式完成教学过程,谋求在整个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来支持和提升教学的效果。

实质上,问题化教学设计是以丰富、优良的教学问题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问题的视角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化建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设计教学。

问题化教学设计系统分解图[1]:

问题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育者要根据设计问题的理论及操作流程,完成丰富、优良的问题设计,设计中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通过增强学习过程投入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下,在学习活动的互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建构。布卢姆(Bloom,B.S.)从1948年开始构想教育目标的分类,把以培养人为核心的所有教育目标综合归纳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高等数学教育除具有科学教育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运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数学理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审美等方面的教育目标,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学生基本素质,并且从中观层面上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问题化教学。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应用问题化教学设计,要适当以各种信息技术作为设施环境、教和学的工具、资源载体和评价手段等。

三、问题化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关键是把握教育目标,体现其各方面的意义与价值,这就必须立足于主题单元来设计教学。通过中观的教学分析,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及效果的评价标准,设计丰富、优良的问题集,再根据问题构建各项活动专题,从而把问题分散到各个活动中,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下面本文作者为《定积分及其应用》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案例阐明问题化教学设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一种改革的途径。基于问题化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等数学的课堂中,提高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首先完成主题单元的目标及内容的分析,如下所示

教学活动中运用到的信息技术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数学实验室和各种数学软件工具等。

根据主题单元目标及涉及内容,完成问题设计,把问题按照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分类,设计时要明确问题所对应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根据定积分的教学大纲要求及数学教育的目标,现将主体单元的问题设计如下: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针对学习问题的各个学习活动,设计了主题单元规划图如下:

本文作者以活动专题1(图:活动专题一)和活动专题5(图:活动专题二)为例。

两个专题的具体教育目标:

活动专题1是通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学的能力;利用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指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总结培养其创新的能力,使其理解科学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与不定积分的区别;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活动专题5是要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微元法,以及微元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学生课前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课上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解释,使学生明确哪些问题可以用定积分来解决;通过教师讲授微元法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使用微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通过学生探究定积分在物理、经济等领域中的应用,熟练掌握用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步骤,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通过学生的操作计算,掌握数学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活动专题的概念图。

活动专题1(图:活动专题一)的具体实施步骤:

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学生讲演、讨论,教师总结讲评,教师讲授部分内容,学生课外总结、复习、练习。

步骤1:课前为学生提供部分参考教材及参考文献;提出相关问题,令学生课前思考;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教师给予一些网络帮助指导。(视学生自身素质基础设置方案)

步骤2:课堂上学生讲演收集资料,提出自己见解;

步骤3: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步骤4: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学结点评;

步骤5: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解部分课程内容;

步骤6: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教师布置课外作业。

活动专题5(图:活动专题二)的具体实施步骤:

课前学生思考分析,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讲授案例,学生练习,学生操作计算,在学生成果展示后教师总结点评,学生课外收集案例、练习。

步骤1:课前教师提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探究思考,收集信息;

步骤2:课上教师讲授微元法的方法步骤及其可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3:学生讨论总结;

步骤4:教师讲授案例;

步骤5:学生练习,操作计算;

步骤6: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步骤7:学生课外收集案例、练习。

两个活动专题中第一个已经在课堂中实践,通过教师的教学总结及学生的作业分析,以及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8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学的能力增强;93.6%学生树立对数学科学的正确认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的缺乏,学习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例如90%作业没有创意,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控制没有处理好,课堂时间分配不完全合理等。第二个活动专题由于条件限制还没有完全得到实践,但是本文作者及单位同事立足于小型的数学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其中部分教学工作,发现有一定的积极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数学实验室的限制,如果有相应适合的学习网站作支撑,则能更好地促进学习效果。基于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需求,作者及其同事考虑设计一个结合课堂的同步式教育网站,在网站中学生可以随时作数学实验,并讨论相关问题,也将有多个其它专业课教师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理论及技能的发展所需的数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相应的要求及建议。

四、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读懂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创新

我校年轻教师比较多,老教师的观念比较旧,很难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老教师,老思路,体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需要与时俱进。这些丰富的经验如何能够和我们的课题相结合,将现时中新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新老师,有活力,体现在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上,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如数学教学中知识内容归纳提炼不准确,缺乏深入的思考。教学设计缺乏深度思考,教学思路不够清楚。对学情的不了解,缺乏对知识的形成及学生认知规律的思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介于这种情况,自从2014年11月,参与了区里的市级立项课题“读懂教材与有效教学设计”以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我带领本校教师积极参与研究,脚踏实地让课题为教学服务。现将开展的活动做以总结:

一、首先进行理论学习

任何的研究,都需要理论做依靠。理论的学习,能让老师的观念和思想有冲击。思想和观念上的东西发生了改变,行动就很容易实施。根据区里的培训,首先带领老师明确读懂教材的实际意义。读懂教材就是读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目标,每个目标就是问题串设计的依据。读懂每节课的情境+问题串,就抓住了一节课的核心。这样,教师知道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1.自学读懂教材和有效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自主到网络上学习。2.形成研讨,大家将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选取适合我校的进行尝试实验。3.跟随区里的课题研究脚步,一步一步进行理论上的学习,然后去实践。

二、分解目标,细化在教学诸环节之中。研读教参,分析教材,设计问题串下的师生行为

1.围绕学习目标去设计“问题串”,也可以说学习目标是“问题串”设计的主要依据。抓住了学习目标,抓住了问题串,就抓住了一节数学课的核心。我带领学校的数学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目标一、目标二……,并定位其与教学环节相对应。体现哪个目标在哪个环节达成。不仅如此,课后的每道练习题与哪个哪个目标相对应都要进行细致划分和标注。如:这样目标和环节相互照应,老师更加明确每个环节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从某种程度上为读懂教材服务。

2.“问题串”的设计注重问题的思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建构知识,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我校带领教师研读教参,分析教材,设计每个问题串下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环节下,为实现一个教学目标教师该干什么,学生该干什么,这些师生行为都细致进行设计后,形成了线线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缜密、连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系统。

通过问题串下的师生行为设计,老师对教什么,怎么教,心中更加有数,课上处理重难点也比较自如。青年老师受益更多,能够独立备课并上课,环节清楚,问题处理到位。无论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能够轻松把握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教学不再是难题。

三、轮班摩课,实践问题串情境与习题的设计意图及操作策略提升教师读懂问题串及情境习题设计意图的能力

为了实践情境问题串下的课堂教学,我在学校1-3数学备课组实行轮班摩课。所谓的轮班摩课,就是每个年级组每个老师备一节课,然后备课组组内集备,在自己所在的年级上三次,即每个班都轮流上一次。第一次在自己班级上课后,整个备课组教师当天进行反馈和总结。当天进行全组的交流,主要围绕“课堂中实现了哪些关于读懂教材的思想?”“上课者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环节在哪里?还有什么疑惑?”“其他看课者根据集备,哪里没有做到位?怎么改进?”结合目标的达成情况,师生行为设计是否得当等,上课教师根据大家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思路,第二天继续借班上课。课后仍然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行二次修改。第三次上课为展示课,课后进行轮班摩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作为自己的经验。每次上完课,经过三次上课,老师对统一类型的课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基本把握同类类课的思路。

四、专题研究,阶段递进,促进教师充分理解把握课标理念及教材设计意图,提升教师把握教材教参、驾驭课堂的专业能力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初中;数学教育;运用

数学化思想最早由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提出,将数学化思想定义为借助数学思维客观看待问题,并加以解释和整理,实现数学化组织和完成。随后,相关学者对数学化思维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化思想。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化思想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提高数学思维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并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思想,确立数学化思想理念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数学化思想的作用和教育价值,教师要转变思维,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化思想,并确立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进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从本质而言,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只有学生真正掌握和\用数学思想方法后,才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快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化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分,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究各个数学元素之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明确数学思想,进而养成良好数学思想习惯。

二、拓展方法,构建数学方法策略体系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相似性质,推测二者其他性质方面相似性,这种方式属于主观意义上的不充分似真推理,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往往要开展一系列逻辑论证,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入类比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入到数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类比“方程”概念,提出“不等式”概念,出示第一组:1+2=3;a+b=b+a;S = ab;4+x = 7,第二组:-7 < -5; 3+4 > 1+4;2x ≤6;a+2 ≥0;3≠4,观察这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含义,明确小于、大于以及不等于等情况,自主对以上式子进行区分,从方程概念过渡到不等式概念,加深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印象,强化数学思维,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化归法

化归法主要是将原问题进行变形和转化,形成熟悉的问题再进行解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化归法作用于问题本身,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化归法,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分析和转化,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中,为了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了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重合两个对角;把平行四边形叠成一个圆柱,验证对边相等;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四个角的角度,进而使得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能根据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数形结合法

“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是数形结合法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形”的直观性明晰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以“数”的精确性凸显“形”的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数形结合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路,将问题解剖开,明确各个数量关系和几何性质,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让同学在演算本上画出一次函数y=x+1的图像,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y=2x2 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谈论其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知识探究中,以抛物线为切入点,用描点发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图像特点,明确此图像为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y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使得学生初步感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并明确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进而落实数学化思想。

三、结束语

在引入数学化思想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和方法入手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力和生机,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