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视制作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文 模块式教学 改革 区域经济

基于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进行了一个较整体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鼓励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专职教师编写新体系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内容编排模式,内容按照通用与专业两大模块进行重组,适当减少通用文书的选择量,各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的本校专业的设置,选择专业模块进行教学。

1.体例编排。内容按照通用文书与专业文书两大模块编排,其中通用文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常用文种,比如条据、申请书、启事、通知、请示、会议记录、个人简历、状等,以精少实用为原则。专业文书结合本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择:商业活动文书,财务类文书,项目、工程类文书,传播类文书,和其他操作行强的专业如化工、电子、机电、食品,可以增添实验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文种。

2.内容编制。尽量减少对文种的理论知识介绍,重点强调各文种的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每个文种增选不同类型的范文,长度适宜,内容贴近当今社会和学生生活,个别文种的范文适当兼顾趣味性;每小节后设置情境模拟写作练习。

二、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讲授模式,建立一种适应于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体现应用文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1.模块选择与串联教学。教师根据自己本学期所教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模块中选择适当的一个或几个文种,对于理论常识少讲甚至不讲,只强调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设置职业情境,将几个文种串联起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系列文种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职业情境模拟训练。在文种的学习中,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尝试进入某种职业角色,通过情境模拟来掌握具体文种的写法和使用。

3.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下载应用文写作资料和参考范文,在参考的基础上,结合所需职业情境独立思考、独立写作,训练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将部分作业尤其是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文种写作,制作成PPT,以给全班同学讲授的形式。网络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改变应用文枯燥、刻板的印象,使应用文写作教学更富有活力和趣味。

三、学习评价

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不再主要以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要建立起一种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去衡量:(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主要由老师掌握,这一项占总分的20%;(2)学生模拟练习的质量,以提交的纸质作业为基础,教师打分,这一项占总分50%;(3)期末考核。课程备有题库,内容以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及处理为主,以笔试或面试的方式进行,这一项占总分30%。建议各院校降低期末考核的权衡比重,将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分配在平时的学习表现和作业质量评定中。

四、教改实施基础及保障

1.社会调研。进入本地区校企合作企业,对高职学生对口专业的岗位进行调研,以用于创设合理真实的应用文模拟写作情境。

2.专业调查。主要对本院校各系各专业的设置情况、专业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适当兼顾其他高职院校专业;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掌握各专业的一些基本常识,以用于指导学生的专业文种写作。

3.科研、教研活动。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组织语文工作者,编写教改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

4.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各高职院校应该给应用文写作教师提供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学习、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教改经验,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5.组建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为本校应用文写作教师,老中青结合,中、高级职称比例约为6:4以上,团队成员既能团结协作,又应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最后强调的一点是,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个改革过程应注重实践性和区域发展性,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在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认真教学,努力学习,为本地区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影视后期制作 应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便出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此技术是指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采集、处理以及存储各种多媒体信息,将其构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完整体交互技术。在整个计算机领域当中,多媒体技术是最热门的一种技术。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得大量电子产品迅速进入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化设备以及先进的剪辑软件等都直接影响到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思想,正不断改变着影视制作者的工作方式。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影视制作者拥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进而为人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

而近几年,由于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从而逐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向成熟化,再结合动画技术以及数字帧合技术等充分发挥出技术人员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这样既能够创造出更优质的影视作品,又能从根本上改变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 传统影视后期制作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影视作品后期制作收到拍摄材料、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影视后期制作无法满足需要,且存在诸多问题。

(1)传统影视作品基本上均是采用磁带进行拍摄的,在完成拍摄之后要进行一定的人工剪辑,使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创作意图。人工剪辑的方法主要就是线性编辑,通过电子方法,按照作品要求将素材剪接成连续的画面。一般情况下,均是应用组合编辑的方式,按照作品的顺序展开相应的编辑,使其成为连续的画面,之后再利用插入编辑的方式,针对某一段内容展开相同长度的替换,但是要想缩短、删除或者加长某一段内容就无法实现了,除非将整段内容都删除,之后进行重新录制。这样的方式无法改变作品的长度,这样修改起来就存在着很多的不便因素,并且经过多次的修改之后,经常会出现一定的衰减,进而降低了声音与画面的质量。

(2) 在传统后期制作中,基本依靠的是剪辑人员的个人水平,然而剪辑人员的工作能力有限,如果过分依赖剪辑人员,可能会造成影片画面出现问题,如剪拼不合理、镜头不连贯等。

(3)传统后期制作过程中,对影片进行的是单一的剪辑工作。在开展后期制作工作的时候,如果发现影片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时候,常用的也是最为可行的方法就是把有关演员召集回来,对出现问题的画面进行重新拍摄,这样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2 现阶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影片拍摄和影视剧的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影视剧后期制作的缺陷。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作用主要有:

2.1.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的保证了影视节目质量

同传统的制作方式相比,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其强大的优势。第一,计算机多媒体制作技术避免了存储时的损耗,更有利于保证信号的质量。第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第三,数字信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就使得影片在存储、复制和传输过程中更容易保持影片的完整性。

2.1.2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影视剧的制作效率

传统的制作为线性编辑方式,而现在更加灵活有效的非线性编辑方式正在广泛应用于影视后期制作。这就使得影视在后期制作时抛弃了以往的方法,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对影片进行剪切和编辑。即使剪切和编辑发生错误,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复。不仅节省了剪辑时间,而且提高了影视后期的制作效率。

2.1.3 提供更多的影视创作手段,丰富了影视的表现力

传统的拍摄方法更多的是对拍摄现场的记录和完全复现。现代的数字制作技术是将拍摄现场的所有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流,并记录在相应的存储设备之中,这就使得对这些信息流的更改成为了可能。运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我们可以任意添加、删除和更改影视剧作品中的信息,利用影视数字制作技术的强大功能丰富影视作品的表现力,获得超凡的视听盛宴。

2.1.4 减少了彩视后期制作设备投资,保证了影视作品的质量

由于现代的影视数字制作技术采用的是更加灵活有效的非线性编辑方式,这就使得很多影视的后期制作完全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完成,在用计算机编辑视频的同时,还能实现诸多的处理效果,例如特技。这样既减少了后期制作设备成本也保证了影视作品的质量。

2.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产生的影响

2.2.1影视制作方面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在利用各种先进的处理方法后,如:明、暗处理,纹理匹配等,便会获得更生动、形象的三维动画,同时也可使人面部表情出现多种变化。最关键的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设置出多种影视场景,也可凭借想象力与创造力创设出现实生活不存在的场景或者是景物等。将创造出的场景与真实拍摄的场景进行编辑,确保连接的恰到好处,这样制作出的影视作品会更受欢迎。

一方面,画面剪辑:此项工作相对较简单,制作者拖动鼠标便能随意改变画面长度、位置等,还可对色调、升降格予以修改,再将影像处理软件和非线性编辑软件相结合,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给观众视觉带来一定冲击; 另一方面,声音编辑: 在声音制作方面,非线性编辑是和传统制作手段大体相同,多数是分立制作。在音频工作站中,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快速完成各种常规性以及特技性处理,同时再把编辑结果应用在最终混录上,在最终混录前,依然可存在分离对白,音乐创作与编辑和画面始终都保持着一致性。这对影视后期声音制作是非常重要。

2.2.3 影视出版与发行方面

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导致影视作品在制作、出版以及发行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改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多数为数字化处理设备;第二,在影视作品存储方面既有先进的设备,又要更完善的软件,如:VCD/DVD等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最初的思想,同时更改善了影视制作者的工作方式; 第三,影视作品传输上,通过卫星来接收多个经过数字压缩和编码的影视节目。由此看来,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既能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和效率,又便于人们进行操作,关键是全面提升了影视节目的交互性。

2.3 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2.3.1 硬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个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硬件得到了完善。但是,这还不无法满足创作人员的工作需求。这是因为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图像和图片信息,相应的计算量很大。影视后期制作人员需要的是运算速度更快,具有更强图像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为了满足相关工作需要,相关硬件设施就会朝着更加便捷、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求储存设备的相关硬件也会高速发展,以满足影视作品的存储需要。处理效果更好、储存能力更强的硬件成为了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2.3.2 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硬件逐渐完善的同时,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完善。一方面,软件的协作性与开放性不断扩展。随着网络技术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对软件兼容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在其协作性与开放性这两个方面加大了相应的研究力度,成为了影视后期制作中软件应用发展的趋势之一。另一方面,集成化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更加快捷、方便的处理效果,将原来彼此独立的相关软件进行重新的整合,在影视后期制作中,使其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制作包,更加方便后期制作人员的操作与处理。

2.4 具体应用举例

2.4.1 绘制图像与视频

有些影视制作者利用2D/3D技术创设出多种 虚拟化的数字影像。这种“数字绘景”技术既能实现人类所想的影像,又能节省大量的成本。此种技术为影视后期制作的修改以及剪贴都带来更多便利。特别是对小成本的视觉短片制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改善影视制作者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绘制图像和视频制作意义非常重大。

2.4.2 移除、跟踪动态影像

现阶段,数字合成领域所取得巨大成绩就是影像跟踪和修整。同时这也是影片制作常应用的新技术。常将其应用在传统拍摄和三维数字技术结合领域中,而在影视后期制作应用却非常少。在将此技术和Mo key软件结合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影视作品的动态抠像功能,从而使制作出最佳的影片效果。

3 我国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从我国当前所制作的影视作品来看,大多数都未达到预期结果。在我国数字影片制作道路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改革,确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今后影视后期制作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3.1 不断提升数字制作技术能力

针对我国自行生产的影视作品分析,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平是十分有限的。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镜头,但在有些影片当中的特效镜头还是非常少的。目前国内影视制作技术依然比较落后,依然有大量先进设备不会应用; 新技术研发技术也不是非常高,我们要着重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与艺术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提升影视数字制作技术。

3.2 把握好数字制作技术的应用方向

通常情况下,影视作品都是利用图像与声音来叙事的,从而准确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思想。尽管数字技术可不断提升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却不能替代人思想与感情。而从对诸多美国所创所的影视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创作出良好的影视作品,并不只是因数字技术能够为人更神奇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和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这样才会使影视作品的主题十分逼真。

3.3 开辟数字技术发展的新道路

从某个角度来说,影视技术的发展可准确反映出一个国家人文发展情况。早在上世纪

9 0 年代开始,国内文化发展存在大量不和谐的现象,如: 盲目西化、急功近利等,这对我国影视作品制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影视作品中,不只是缺少金钱与技术,而最缺少的是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必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先进的数字化发展的新道路。

4 结束语

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此技术的应用会取得巨大进步,也要清晰的看到在应用到影视后期制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还需进一步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收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瑛.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300-300.

[2]王东利.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17):135-135.

[3]朱兴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0,(10):167.DOI:10.3969/j.issn.1003-1200.2010.10.137.

[4]叶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18):58-58.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影视后期制作 教师企业实践 反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职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将行业前沿的发展情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自主反思意识的确立,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中职学校影视制作专业的教育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全力摒弃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我校和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师资联合培养协议,旨在帮助学校影视制作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深入了解影视动漫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用人标准,熟悉影视动漫制作过程,掌握现代影视动漫制作技术,了解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状况,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换,达到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模式,强调产学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到大拇哥动漫公司参与实践,有助于教师深入行业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水平。

一、以企业实践,促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既是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2]。企业实践主要进行影视后期制作及影视特效基础操作讲解,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联系,影视特效案例制作等。从基础的关键帧动画、基础特效入手,结合经典动漫影视作品特效的讲解和训练,进一步熟悉影视特效制作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流程。通过企业实践,系统学习了影视后期制作Premiere和影视特效After Effects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动漫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影视剪辑的练习和实训案例的制作,讲练结合,提升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实践培训和教学期间的交流互动,要求每一位专业老师达到动漫行业的岗位技术要求并取得行业认证。要求所有教师对动漫行业、项目制作流程、岗位分工、各环节技术标准全面学习,并参与各种商业项目制作,达到真正“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要求水平。

(一)将企业实践收获贯穿教学实践

影视制作专业知识是动漫制作中,原画、动画等环节都完成后的后期处理阶段才会用到的知识。课程学习时,应在影视制作的讲解中多运用动漫制作的素材、元素,提升学生对动漫专业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影视制作专业对动漫制作的支持作用。在企业实践时,通过专业行业教师的培训和影视动漫制作的实际体验,将所学知识重新归纳和整理,使更多的动漫元素融入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特效的课程,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制作水平。开展设计竞赛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竞赛,及时解决学生在竞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企业的多样化资源

在自学与教学时,会遇到许多问题,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及能力有限,通过课程培训,加强与大拇哥公司R凳诳卫鲜α系,多问多学,解决自学与教学中的专业问题,实现自我专业成长。

大拇哥动漫公司的培训,会同时有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参与,应抓住有利时机,与他们开展交流,针对课程的内容相互讨论。培训结束后,可继续利用资源,向同行请教,并与同行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取等,优化专业课程。

(三)以企业实践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通过深入学习,形成影视动漫制作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分析学生特点、研究教学理论,促进动漫制作专业教学内涵的提升。企业培训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一阶段的初步学习能对动漫制作流程、动漫制作原理等有深入的了解。第二阶段则更具备专业针对性,与自身教学专业更相关,联系更密切。经过企业实践学习使教师对所教授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体悟。对于个人专业提升与教学设置的规划,以及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安排的实际运用,也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而有新的思考。

二、参加企业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提升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3],身为一线教师到企业实践,除了提升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外,更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反思学校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问题,将行业要求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经过企业实践并直接参与相关影视动漫作品的制作,对所教授的《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特效》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反思,增强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更全面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岗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近年来,具有一技之长中职生的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然而,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存在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频繁更换工作、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就业率上去了,而就业质量却不见改观。特别是极富创新性和科技前沿性的计算机学科,对毕业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通过企业实践的经历,帮组学校教师了解行业要求,并从行业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原本针对中职生影视制作类型的教科书的内容设置比较浅显,选取的案例和内容与现今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步调不一致。面对教材与行业的发展不统一的情况,到企业实践后,通过行业培训,结合中职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和安排,除了基础案例外,还适当补充一定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影视动漫的创作思路。

在培训过程中,行业教师的课程设置和实训案例可以作为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借鉴和参考,将企业实践中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如《影视后期制作》的培养,有关创意剪辑,即根据提供的一段音乐和三段视频,将视频剪辑成与音乐匹配的创意视频;如《影视后期制作》的培训,根据提供的不同视频,以及自身设置的不同分镜头脚本,剪辑出不同的短片;如《影视特效》的培训,除了基础训练,结合创意片头的制作,可从临摹优秀作品开始,慢慢进行创意制作;如运用大拇哥动漫公司的经典动画短片《小瑞与大魔王》中的镜头进行影视剪辑和特效制作。企业实践中的许多内容改进学校影视制作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素材,与影视动漫制作专业结合得更密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环节更科学

影视制作课程是我校针对中职二年级动漫制作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视剪辑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础操作,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分步骤讲解,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步骤练习,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参加大拇哥企业实践后发现,动漫行业的发展和制作对技能性和创意性的要求更多,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改进传统的手把手教学的情况,增加激发学生自主创意的教学环节,改变传统实训周中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练习,增加综合视频剪辑、特效制作的综合视频案例制作。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针对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与动漫制作行业企业发展相关的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技能的发展,加强实训周的技能指导,避免为了实训而实训,指导学生利用实训周,结合所学动漫影视制作知识和技能,制作属于自己的影视动漫作品。

(三)教学方法改更加有效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性和行业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技能掌握程度较高。而对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对于技能性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排斥,教师基本采用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学生听取讲解后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和学习的任务并不清楚,从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再加上传统课程的时间既定性,学习任务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造成学生的学习工作量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技能习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通过大拇哥动漫公司的企业实践,学校教师亲身参与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实践教学方式中,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与行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习影视剪辑制作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影视制作技能结合影视艺术审美制作符合行业要求的影视产品,改变传统影视制作课程只重课堂学习,不重课后W习,只重基本技能,不重与行业衔接的现象,制定全新的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行业素养、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

作为影视动漫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于教授对象为动漫与计算机使用专业的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动漫制作与设计的知识,以便于融会贯通地进行专业教授,在动漫制作流程中运用影视制作的专业知识。通过下企业系统地学习,教师熟练了操作,深刻体会了影视动漫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能力,将更全面的知识及更好的学习方式传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0.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艺术发展,影视特点

影视制作的目的有两个,直接原因是给大众带来视觉冲击,促进大众消费。对于其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影视的制作看成是艺术的制作,而艺术效果恰恰蕴含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被引入影视的制作过程中,数字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的相互融合,对于传统的影视制作是一次大的变革,进而使影视的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者,将传统影视技术的优点和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制作技术,这种技术融合数字技术和传统技术两方面的优势,更大地推动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技术的影视特点

数字技术可以快速“成长”,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数字技术呢?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转化计算机语言,完成对信息的运算,加工以及存储的一项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视频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因而,从数字技术应用的视角上看,影视制作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众所周知,传统的影视,其视觉效果都是趋于平面化,而数字技术则对图像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给人一种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在声音上,还是在图形结合上,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分析

(一)影视素材创作数字化。在对影视进行制作时,对于素材的编辑和选取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其大致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抓取和处理采集的素材,将不同的素材进行有机合成,素材在进行处理之后,形成一种新的影视元素,基于这个原因,所有的原始素材都可以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包括对原始素材的分解、合成以及重组。其次就要对素材进行后期的处理,其处理过程也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和制作,继而形成初级的影视作品,最后再利用计算机对作品进行处理,最终形成设计者需要的资源。动漫、图片以及音频效果的形成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参与,而动漫、图片以及音频又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影视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效果,设计者以信息采集等形式对后期的数字化合成进行处理。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影视创作时,还要增加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术。(二)影视素材存储数字化。储存能力发生变化是影视素材数字化最大的特点。众所周知,传统的储存方式有电影胶片、磁带,甚至是纸质记录等,储存量较小,占据的空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方式逐步被市场淘汰,进而数字技术被引入到影视素材的储存上。将素材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再利用压缩技术将其压缩到数据硬盘上,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空间,其储存能力也大大提升,除了数据硬盘之外,数字录像机也可以大量储存影视信息。随着科技发展,近几年又出现储存量更大的储存设备——半导体储存。素材储存数字化在信息的储存方面占据两大优势,一是大容量、大储存;二是信息的编写能力较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便于日后对信息的查询和选择,从而节约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时间。(三)3D技术的广泛使用。所谓3D技术,就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持,在制作效果上注重三维立体结构——尽可能模拟现实的人物、建筑以及场景等,进而使画面达到逼真、真实和自然的艺术效果。如美国影片《独立日——卷土重来》,其中大量运用了3D技术,使得场面更加真实。

三、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对于影视作品要求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将数字化技术和科技、艺术相结合,并朝着科技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要想成功转型,就要以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前提,只有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影视技术才能得到实质的发展。实现科技、艺术以及影视的大融合,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应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对艺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者,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视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使影视技术更趋于科技化和丰富化,数字技术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而影视艺术又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叶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8):255-256.

[2]邓毅梅.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3):47-47.

影视制作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就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这一趋势,针对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应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特征,提出了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艺术;人才培养

一、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

“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借助网络软件工具与高科技智能技术分析出复杂数据的集合群。它的强大功能和智能性不在于获得数据的表层信息,而是在对数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数据属性的内在关联和隐含信息,通过专业化处理让庞大的数据群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1]互联网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平台,网络音频、视频、图像、数字和一些公共交互平台层出不穷,在国家“互联网+”的重点工作指引下,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并正在服务于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产业。大量微量数据作为影视艺术的新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大数据时代的强大功能下,不断革新着传统影视艺术行业的制作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发,实现产业价值。这种新型的制作模式是对传统制作模式的扬弃,是市场竞争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生存根基所在。以网络电影制作为例,当下热门的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满足了现代网络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从网络电影的制作过程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对电影进行的设计和生产。有数据表明,仅2014年一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450部,率先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601.6万。而到了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规模达10亿,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达1.98亿,在三年内增长了32.9倍。按照此增长趋势,预计到2017年底,整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0亿元。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趋于媒介化,网络等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影视艺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也赋予了大众更多的选择自由,受众从大众化、被动的客体逐渐变为个性化的主体。尤其是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生代”,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受众,由“网生代”受众的观影心理、观影趣味和观影行为集成的大数据,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全面反映了用户导向和内容导向。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关注大数据给影视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同时,还必须客观的认识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不是万能的,只能作为创作生产和项目运营的参考依据,它解决不了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性问题。如何在结合“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实现影视产业数据化、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影视产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对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题。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目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影视产业对影视专业人员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十分广阔。但就人才需求的质量及拥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来看,仅仅掌握制作技术已无法满足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需要能真正适应数据化发展与应用,具有运用大数据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复合型人才,影视艺术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以下特点:1.具有把控产业发展趋势,自觉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双创”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影视产业领域也不例外。影视产业的“双创”工作,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影视人才,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作品的创造必须兼顾艺术与科学,艺术专业理论修养奠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基础,而实际的作品创作,以及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技术性要求以及影视创作的经验性,需要这门学科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3.具有宽广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影视制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跨越多个学科。影视创作更是艺术的集体创作,打破“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拥有跨界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中西、地方、民族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显要特征。[2]这也是影视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影视艺术作为传承文化形态的载体,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备相应的文化良知和文化使命感,并成为影视文化的生成者与建构者。因此,具有良好的媒介素质,恪守传播功能职责,担负起文化责任,是对影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影视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大力传播,走向世界。

三、影视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数据技术加速了影视行业的改革,面对影视艺术瞬息变化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环境,高校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需求。影视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影视艺术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找寻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探求有实际意义的创新。

(一)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打通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打破学科框架,树立“大学科”意识,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科设置上由艺术学向哲学、经济、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范畴拓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作用和效能,完善影视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加强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传统影视专业课程设置的缺点是过于单一,影视艺术教育应逐步实施跨专业模式,在教学和实践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趋向综合、融通与互补的特点,加强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性,科学设置学科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影视教育课程体系。[3]目前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单位多为综合类大学,学科设置完整,有助于扩宽影视艺术专业通识平台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内外的跨专业教育,如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课程设置应结合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影视制作、编导、摄影影像等专业要实现知识融汇贯通,音乐、舞蹈、美术、传媒等艺术学科可互选课程。

(二)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项目合作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优势。第一,项目机制立足合作企业,按照市场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要求,有利于学校明确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学,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二,项目合作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释放出来,为其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空间。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对接周期,从而为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力量。第三,项目合作不仅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能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其对影视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四,高校通过项目合作机制与企业积极互动,能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和数据资源库,提高双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拉近了市场与高校的密切联系,影视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地与业界对接,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为此,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探索项目建设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教育教学项目计划,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制作,促进教学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推广,帮助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不断拓宽的市场为学校提供支持,通过深度参与项目掌握和对接人才的情况,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4]

(三)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

影视艺术教育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根据影视的高新技术、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实训内容。寻找更多与业界沟通的渠道,如到企业参观、访问、座谈、实习,加强与产业的互动,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现代化影视教育不仅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还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影视技术,就要加大影视设备投入,整合教学实验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对影视制作、数字影像拍摄、网络音视频采集等相关专业技术的掌握。当然,影视艺术的应用性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责任的提升,甚至大数据时代的新运营方式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才能满足影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

在数据技术时代,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获取知识的路径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媒体和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学习将成为今后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学会使用网络交流评价工具,更多地获取在线电子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找到适宜每名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定制出更符合个性化发展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大数据技术也会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习惯等信息作为研究依据,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影响着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还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创客模式的兴起,使得“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可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将进一步向社会组织和企业开放。如何运用广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加速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目标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如何实现与企业无阻交流,协同创新,构建新型的教育平台,影视艺术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将影视艺术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李梅.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2]喻琢,万丽.全媒体环境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技能缺失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王艳玲,王一博.“互联网+”态势下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新常态[J].电影评介,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