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低碳会计;影响;实现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经济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财政部门,低碳经济在企业财政部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低碳会计的实现。企业实行低碳会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持。为此,文章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发展进行探讨。

一、低碳经济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站在自身的发展立场思考,而且还需要关注企业发展和周围经济、全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低碳核算要充分体现国家环保节能方针、节能政策法规,提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低碳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碳资产。低碳资产表现在企业发展建设高效应用能源资源,并为节能减排的实现建立相应的设备和场所。第二,低碳负债。主要是指企业为发展低碳而产生的长期、短期借贷款,环保费用的交付等。第三,低碳权益。低碳权益表现在企业为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

2.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对和企业低碳经济相关的信息明确注明;另一种是独立存在的低碳报告,包括企业低碳现金流量报表、企业发展损益表。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加强企业报表使用人员对企业材料成支出和投资项目的具体了解。

二、低碳经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2.低碳会计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现阶段,企业会计领域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这些法规条文中没有对低碳会计要素构成和计量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规范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导致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操作缺乏可靠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相关人员缺乏对低碳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

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会计工作者对低碳会计内涵、意义、具体操作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低碳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由此导致低碳会计发展在企业效益和社会环境方面无法发挥出协调作用。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发展策略

1.提升企业人员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需要。为此,企业实行低碳会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向相关人员开展低碳环保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完善低碳会计法规制度,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会计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会计准则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低碳会计计量和决策。同时,在发展低碳会计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大对利用低碳经济获得短期效益企业的惩处力度。低碳经济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专门成立权威事业机构,制定低碳会计发展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环境成本收益计量、决策试点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3.构建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会计工作发展需要着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的实际发展效益。因此,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时,需要相关人员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低碳职责规范,设置节能减排项目的计量和考核管理,提升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4.构建系统化的低碳经济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要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加强对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低碳会计发展方案。同时,企业实行低碳会计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企业低碳会计实证研究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低碳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低碳会计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了解地区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低碳会计策略,完善低碳会计行业制度,形成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低碳会计的稳定发展,为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夏妮. 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与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8):166-170.

[2]王丽萍.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41.

[3]卿玲丽,徐凯.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112-113.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途径 潜力分析

1、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较少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一是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发展中的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时代挑战的准备;二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1]。面临内外双重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寻求发展与低碳排放之间的平衡,是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长久目标。

2、经济低碳发展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燃烧化石能源为主,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资源利用率极低的同时,还背负了巨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经济模式转型既是内部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外界大环境的总体走向。因此,积极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对自身发展来说,可以通过提高科研创新意识,在积极寻求节能环保材料的同时,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地位;对全球合作来说,政策的施行加深了国际间的交流往来,提升了业务往来力度,优化低碳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借助产业的转型引导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桎梏。经济发展与低碳环保共同推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3、经济低碳发展的现实途径

3.1 优化能源利用率

煤、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当前使用率最高的三种化石燃料,受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巨大的需求量影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而诸如水能、核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工业建设中使用率低,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和低排放量能源的研发,是实现低碳排放的重点。因此需要国家强制取缔高耗能产业,完善工业碳排放标准和成本损耗比率的相关控制条例,对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地热发电等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并发展新型绿色产业的崛起,将基础能源体系多元化、拓展化,达到对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2 调整产业结构

受政府部门长期辖制,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产业的巨头,在产业结构中占据极大比重,且由于信息交流等的闭塞,产业模式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态势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依靠重工业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的同时,还包括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传统轻工业、种植业在激烈的市场占有份额竞争中未能脱颖而出,发展缓慢。畸形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降低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以低耗能、零排放作为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3.3 建立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

低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的完善和设备的损耗要求大量的后续资金储备,而低碳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机构捐赠,金融信贷行业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以研发高纯度氢气作为发热能源为例,如何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气,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控制容器的耐热度和抗压力,都需要在反复的实验中摸索,损耗的仪器设备都需要及时的补给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进行。但由于资金的不到位,不少类似的项目都被迫搁浅,制约了发展前景。面临低碳经济全面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提高借贷额度、对方发展融资对象,借助企业融资、股票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建立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

4.经济低碳发展的潜力分析

4.1 缓解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信贷紧缩、财政赤字导致发电站、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铺设等一系列重工项目被迫中止,能源供应的短缺迫使政府寻求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能源供应方式,既能解决能源缺口,又能实现低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应时而生。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投资力度,倡导以风能发电、核能发热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在解决能源供应不足问题的同时,依靠低排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的大幅度上升,摆脱经济困局。低排放产业的崛起将逐步取代重工产业的主导地位,成为今后发展的的主流趋势。

4.2 降低对外进口能源压力,提升国际贸易地位

由于自身需求量巨大、国家资源储备量单薄,我国需要向中东、俄罗斯等原油出口大国进口能源。暴涨的价格、打压的劲头,都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内外市场发展失衡。近年来天然气、原油储备告急迫使我国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发展低耗能经济产业。依托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减少了对原油的需求量,减弱了对中东、俄罗斯国家进口的依赖度,削弱其国际经济往来地位,通过自身内部实力的增强,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拥有更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5、结语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既是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革和再造,也是人类为适应生态系统变化而制定的战略性经济转移政策。只有长期坚持低碳排放的目标不动摇,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的发展未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第3篇

    压力巨大,运用经济学方法,探寻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碳减排对策,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北京已确定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 年降低 40% ~ 45% 的减排目标。对此,全国各地区、各产业应积极予以落实,切实加大减排力度。而作为华中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经济发展龙头城市以及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北京市理应加快实施碳减排的步伐,力争成为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引领者。鉴于此,基于时间、产业角度,科学定量测算北京市碳排放,准确把握其历史演变规律、结构特征以及驱动因素,对北京市环境工作开展以及有效制定碳减排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北京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北京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对策与建议

    树立低碳与“ 两型”社会发展理念意识

    对推进碳减排、引领北京市经济低碳转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低碳技术与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北京市应积极促进相关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广泛输出,借以带动周边企业形成低碳产业群,以此凸显聚集效应; 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育或引进力度,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打造出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科技企业,以推动北京市低碳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积极培育替代性技术与新兴产业

    首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能源利用低碳化、高效化。具体而言,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清洁煤等;高效节能则涉及工业节能、智能建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 环保技术则包括水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其次,依托东湖高新开发区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智力集群优势,全力打造以新能源、环保产业为核心的低碳产业群,借以带动整个北京市产业升级换代。

    全力构建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模式

    首先,积极倡导“节能、节水、节材”,以低能耗、无污染、高科技为原则,限制高能耗产业入驻,同时,对现有高能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 再次,加快新能源产品的示范应用,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光伏发电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在学校、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推广太阳能照明、风光互补、绿色照明等示范项目,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加大低碳政策与科技扶持力度

    积极构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是推进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鉴于当前低碳经济仍属新兴事物,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因此,相关政策激励与科技扶持必不可少。一方面,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应划拨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北京市新型低碳产业与技术研发; 另一方面,加强与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有效合作,进行低碳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合作,通过市、校间的科技与人才交流,全力打造北京低碳示范城。

    参考文献:

    [1] 宋德勇,卢忠宝.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3) :18 - 24.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第4篇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能源、经济以及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上世纪传统的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概念提出的背景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三)低碳经济概念提出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二、河北省实现低碳经济的方法途径

(一)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纳入河北省“十二五”规划

从河北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

根据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河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到,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二)借鉴保定等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经验,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

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在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中,我省就有两种类型,即逐步演进型和技术创新型的保定低碳城市以及技术创新型的曹妃甸生态城市。

(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发展清洁能源

据统计,我省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左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我省将围绕“双三十”单位、“双百”企业,切实抓好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大力削减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理好节能减排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造林绿化工程,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我省也是清洁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资源都很丰富。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努力降低我省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

(四)将“低碳经济”绩效纳入政府、公务员政绩考核核心内容

“节能低碳”的落实,在行政体系内,省长确实称得上是“超级明星”,不过“节能低碳”却断然难以因为行政“明星”可爱和善的卡通形象便立竿见影的收获奇效。事实上,“节能低碳低碳”工作的落实,更多需要的是经验的传递和意识的到位,详细到行政体系中的节能低碳而言,则更多有赖于“上行下效”,领导的“节能低碳”意识如何,上级行政部门的“减排”绩效怎样,往往会为下属和下级单位所效仿。

三、金融机构在我省开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一)银行业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近年来,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在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促进技术的创新。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中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只占10%。作为国内企业对外进行碳交易的桥梁,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引入绿色技术,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绿色担保、绿色贷款,推动企业技术的研发与进步。

(三)银行业要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行业信用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将从向资源型企业倾斜转而向低碳技术环节倾斜,使国民经济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银行业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欠缺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政策,支持低碳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往往导致转型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上升。同时,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风险。以上这些因素,不仅对银行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加大了银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投放新增贷款的风险识别和信贷决策难度。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第5篇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环境气候相联系的概念。狭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量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生产向低碳能源生产转变,由高碳消费低碳消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新型金融方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以及储存技术,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能源汽车节能建筑、节能与减排与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2.碳金融

一般而言,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3.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 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