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业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 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仓储与配送实训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当前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操作、管理层。这些人才必须是熟悉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可以独立进行企业采购、仓储、配送等业务操作,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时展需求。
一、课程改革目标的定位
为了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操作层与管理层,必须对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的改革,而在实施改革之前需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一)教学目标
实行课改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具体主要有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①对现代配送中心的组成、功能分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设施功能有充分的了解;②能够熟悉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设备的操作流程及技巧;③对仓储配送的各种岗位设置与工作内较熟悉,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④可以独立指导、管理他人从事仓储配送方面的物流作业活动。
(二)能力目标
学校通过进行理论知识与仿真实训及其顶岗实习,能够增强学生在分析、解决物流仓储和配送业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在仓储配送工作方面的计划、组织等管理能力,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批技能型人才,使其具有胜任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岗位的任职资格。
(三)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包括:①使学生具有懂政策、有法律意识的政治素质;②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与本职工作的良好思想品德素质;③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文化素养;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及抗挫能力;⑤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部门协调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
二、教学设计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学生的特点,要改革以往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现场学习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宗旨、业务情况、作业的基本流程等内容有所了解,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还可举办讲座,请行业知名企业家到学校给学生介绍企业的运营情况、成功秘诀等,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并从行业人士的介绍中获取更多对自身有利的知识。通过实行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质性的知识,并为其日后真正投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且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并与体验式、模拟教学等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结合。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吸收知识的主体,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作用是提出主题,然后由学生讨论、交流,提出他们的看法,最后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模拟操作、电子课件演示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及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进行《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的案例教学时,应该把案例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使案例具有真实性。因此,教师一般会选择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且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或是单位进行举例,并结合其视频予以讲解。因为所选案例是来自真实的运营企业,涉及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实行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增强其理解、认识能力,并帮助其提出个人观点,最终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应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等现代教学形式,有利于对抽象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尤其是多媒体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形象性较强。如教师在讲授叉车、堆垛机、自动拣选设备等知识时,可选择一些与存储、配送相关的设施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就较容易理解。
(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以工作任务中心就成了该课程的特色,进而使其评价也具有多样性,一般有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一系列评价方式。这一系列评价方式则构成了考核学生的评价体系。
三、改革课程的创新之处
改革的《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之处:①实训内容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结合为前提而设立;②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③采用真实环境的实训练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一)评估师徒制实施风险
师徒制的应用不应该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因地制宜的。因此在实施之前,必须对师徒制实施的部门进行调研,就实施的必要性和目的,向实施部门采纳建议,挖掘出师徒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二)选择适合的带徒方式
物业行业更适合采用班组师徒制,以“多带一”的形式培养新人。带徒可以是“一带一”,也可以是“多带一”,两种带徒方式各有利弊。传统的“一带一”师徒制的优点是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一带一”带徒与培养全面人才产生矛盾,很多师傅技能单一,只能教授学徒某项技能。因此“一带一”对师傅的要求特别高,师傅必须是技艺精湛、素质全面的,否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次,“一带一”的模式,可能造成除自己师傅外的其他师傅不愿意教该学徒;再者,“一带一”带徒会增加师傅工作压力,在工作量满负荷的情况下,不能全身心投入带徒,将对学徒的学习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多带一”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多带徒容易造成职责不清,师傅责任分摊带来考核主体不清晰,弱化了师傅对学徒培养成才的责任。
二、严格界定师徒责任,筛选优秀人员带徒
(一)师傅资格筛选
师傅之所以为师傅,不仅在技艺方面有过人之处,品行德高望重之外,还应有教授他人的强烈欲望,成就他人的开放心态。因此师傅的资格设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从“德、能、绩、勤、廉”五个方向进行定义。“德“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品行,充满正能量;“能”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专业技能娴熟、经验丰富,处理问题游刃有余;“绩”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帮助自己提高技术技能,帮助自己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达到“德艺双修、共同提高”的目的;“勤”带授学徒的师傅们授徒积极主动,指导学徒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技能学习,及时认真地对学徒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点及不足,帮助其进步;“廉”是指工程主管根据学徒情况合理制定出师考核学习计划,按照所学专业技术合理安排相关专业能手担任学徒师傅。不敷衍,不做假。
(二)工程班组的基本职责
工程班组是师徒制实施的主体,同时部门经理和工程主管负有监管责任,在学徒到岗前,班组就应该明确学徒工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避免带徒目标不清楚而带来的混乱。工程班组所在主管须在学徒工到岗三天内将此制度交由学徒工阅读,并于一周内参照《学徒工考核参照表》结合项目情况挑选其中的部分内容拟定《出师考核表》中的内容,交由部门经理签字确认。部门经理拿到表后请留档保存好资料,人力资源部需不定期检查各工程部门班组师徒制的实施情况。工程主管根据拟定的《出师考核表》中的学习内容及时间段安排相应的师傅对学徒工进行带授,为将学徒工培养成综合型技能强手,公司应鼓励工程班组安排各种不同技能的师傅带授一个学徒工,但任职师傅人员须符合“德能绩勤廉”的资格要求,并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三)师傅的基本职责
工程主管要合理安排班组内的师傅把自己岗位相应的应知应会内容传授给学徒工,充分调动学徒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带徒原则,指导学徒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技能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带徒期间,工程班组要根据公司实际工作目标及学徒工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训练方式,确保出徒质量。工程班组人员应教育和引导学徒时时注意安全,落实岗位规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事故,以自己模范的行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引导学徒成长。
(四)学徒工基本职责
学徒工应该怀着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尊重师傅,认真完成师傅安排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根据师傅制定的《出师考核表》计划,认真学习技术标准,深入钻研技能技法,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五)双方权利及变动
在学徒期内,如工程主管安排的带授师傅不愿教授学徒知识技能,学徒工可向工程主管进行反馈,工程主管需与带授师傅沟通或安排其他的师傅解决此问题。若工程主管不受理或未能解决此问题,学徒工可向人力资源部提起申诉,若调查情况属实,该带徒阶段带徒奖励将不予发放并将学徒工调动到其他项目进行学习。学徒工在学徒期不服从师傅的学习安排,因自身学习态度原因未能跟上学习进度并屡教不改的,工程班组可向人力资源部提起申诉,若调查情况属实,人力资源部将终止该学徒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工程班组带徒奖励按照带徒时间比例照常发放。学徒工在学徒期间因工作需要发生调动到其他项目或部门的,由新项目工程班组结合学徒工之前所学内容重新制定《出师考核表》中的学习计划。学徒期考核通过后,对新旧工程班组根据带徒时间进行相应比例的带徒奖励发放。
三、按需设置学习目标,确保学徒学有所用
(一)根据需求设置学习周期
不同的岗位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周期,如从3个月到1年不等。如对于普通操作的上门维修岗,3个月学习周期即可,对于供配电系统等大型设备的运行岗,则需要1年的学习周期。
(二)根据岗位设置学习内容
不同的岗位学习内容也大相径庭,物业设施设备维修可根据专业不同,分为以下七大类:供配电、弱电、给排水、房屋本体、电梯、消防、暖通空调,学徒的学习内容应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选择一或多个专业进行匹配。
四、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保证学徒顺利出师
(一)考核维度设置
学徒工的考核维度应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学习态度,其次是知识技能评分,再者是应用评分。学习态度由班组师傅直接评分,最终得分取所有师傅的平均分;知识技能评分需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知识考试和技能大比拼,由公司内部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分;应用评分是指学徒的实际工作评分,需综合师傅、工程主管、客户三者的平均分。由于考核是以提高学徒工作中的技能和素质为终极目标,因此三个维度设计的比例为2:4:4。
(二)分阶段考核
分阶段考核可以对师徒制的实施效果做及时的跟踪监督,并利用考核的形式对过程做良好的分析和反馈,使得师徒双方在每满一个考核周期都有一个总结或里程碑,以更好的修缮师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根据不同的考核周期可以设置不同的阶段,如针对3个月考核周期的可以将每个月作为一个考核阶段,对于1年的可以划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年、一年共四个考核阶段。尽可能平均分布在整个考核周期,已达到全过程跟踪的目的。
五、制定带徒满意维度,实现师徒双向评价
(一)学徒对师傅评分
学徒师傅能顺利出师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徒,二是班组。因此,在对学徒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应该对班组进行考核,学徒对班组的带徒情况,可根据“德、能、绩、勤、廉”五个维度进行评分设置《班组满意度评分表》。
(二)班组满意度评价结果应用
如学徒对班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时,人力资源部应及时跟进调查,第一次将对班组进行警告,并给与相应的纠正监督,第二次将废除该班组师傅资格。
(三)学徒期考核通过定义
最终是否通过学徒期考核,应对师徒进行双向评价,即《出师考核表》和《班组满意度评分表》均达到预定目标值,则视为通过该阶段考核。应注意的是,分阶段考核的,学徒期满时的考核分数为年度考核平均分。
六、实行出师激励机制,促进传帮带良好风气
(一)出师奖励
每名学徒工出师应给与相应的带徒奖励,带徒奖励将由工程主管统一班组人员意见后用于班组内组织活动的经费。学徒入司不满半年离职的,不予发放任何奖励。学徒入司满半年不满一年离职的,不予发放第二次奖励。学徒工在学徒期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影响恶劣的,人力资源部将终止该学徒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带徒奖励不予发放。
(二)绩优奖励
为促进公司形成良好的师徒文化氛围,人力资源部可组织公司范围内的师带徒绩效评比。将相同阶段的学徒进行技能大比拼,得分位于所在工程部或机电服务中心前10%的学徒所在,主管将得到相应物质奖励。
(三)考核结果应用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企业 信息资源 知识管理
认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极其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抢占先机,获取领先优势,进而把握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积累的时间经验和创新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共享和利用,保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
1 知识管理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盖勒么·贝来兹·布斯塔曼特认为,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或显形知识。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知识的强化,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价值评判和保护,以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2 知识管理的内容
举凡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都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都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更进一步的探究有七大方面,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以及显隐性知识转换等;知识共享管理。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知识应用管理。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知识管理激励。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的系统;知识管理技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知识学习管理。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
3 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当然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包括:知识提取,透过知识地图、黄页、超文本的工具,让组织内的知识显而易见;知识分享,透过鼓励知识分享来发展知识密集的文化;知识分配,建立知识架构,如创造空间、时间与工具来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知识化管理和整合。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企业间竞争焦点以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在经济环境方面,首先是基础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而不是工业经济下的劳动密集型形态。其次其主导型要素是人才,而不像在工业经济下的主导因素是资源与资本。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事实标准,引导时代的潮流,比如微软逐渐将微软视窗系列发展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系统。在企业战略上,企业投资战略重点转移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同时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在竞争战略上,知识产权和各种专利技术成为竞争的武器;在成长战略上,由靠规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取得必须依靠员工的知识积累;第二,企业应具有永不间断获取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因为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第三,企业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特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到售后服务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 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实施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传达给企业这样的信息: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到企业所需的有用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使员工的个人知识方便地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内部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以及建立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机制变得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把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进行通盘管理,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面对诸如竞争全球化、市场“微利”化等一系列新浪潮的挑战,客观上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提高科技在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智力资产的价值。知识管理已成为全世界认可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4.1 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业务的改进,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技术创新:①试验功能。利用它能试验出不同因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等,准确预测销售状况,更有效管理产品库存;②及时性。由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资料。
4.2 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能力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速度:①测试功能。利用它可以评判不同商业活动、策略(如产品促销、新产品)等的响应度,识别实施不同方法产生的效果;②交互功能。利用知识库,可以直接与各种不同顾客进行沟通,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提供特定服务等。根据数据库中的个人记录的特有情况,容易与顾客进行个性化沟通,而且具有很高响应性。
4.3 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①适应功能。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实时资料信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为营销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达到活动预期目标;②智能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需求数据库,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
4.4 拓宽电子商务企业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渠道
现代竞争强调创新的速度,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供知识获取的途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具体而言,知识管理在该领域具有以下功能:①选择功能。通过知识管理能对员工的情况了解较多,所以可以针对员工选择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渠道等;②学习功能。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通过知识管理,员工可以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
5 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
5.1 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实现企业的管理知识化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
(1)技术的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账,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战略,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传统企业,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有些企业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了成功。
5.2 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
(1)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以全面利用市场信息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更深入地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简单地利用信息到分析信息,到主动的产生新的信息,保证知识在企业内部能够流通起来,使企业能以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为核心,全面地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2)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这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通过从企业基层到顶层对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企业各层次的信息使用能力与专业化程度。
(3)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们相互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使用的外因性,提高企业对相关知识的互动利用,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网络建设。
(4)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知识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实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同样,知识的创新也只能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创新。这就要求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个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发挥其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苏.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
2 魏刚.浅谈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北方经贸,2001(7)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对策
1 概述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全部可能性风险。在企业的现实经营活动中,由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融资、市场等方面都存在。企业风险货币化是财务风险的主要形式,根据其形成过程,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三种主要形式。
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该将关注点主要放在控制和降低财务风险损失上,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造有利地条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
出现事故之后对风险进行管理目标也被称为企业财务报失控制目标。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的风险,也就没有了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而企业要想获得额外收益,就要面对一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财务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企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还是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也要承担这些风险带来的经济后果。因此,对已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转移和分散风险,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2.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更强调的是预防风险。企业为了提高财务质量和健康水平,更好的规僻风险减少损失,需要进行分析、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以及评估,并结合各种手段控制财务风险。比如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保证企业财务安全等。
2.3 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的目标
为了促进财务活动更好的开展,企业应促进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对风险的认识,更科学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提高财务活动的资源利用率,规僻财务危机。
3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方法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下面笔者将详细的介绍这两种方法。
3.1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关键是在财务事故发生之前,通过对各种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方法进行风险规避,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当财务风险发生,控制型财务风险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降低损失。
3.1.1 财务风险规避法
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企业通过分析各种财务风险,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具有较大财务风险或者是企业所不能承受的风险项目,企业领导者应该反复思考,综合论证,通过对各种被选方案的比较,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减少所带来的损失。财务风险规避法对于控制财务风险是相当有效的,可以从根源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其他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频率还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财务风险规避法不仅仅可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风险规避法虽然可以在财务事故发生前进行风险防范,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以及恐惧心理,从根源上消除发现带来的影响,但是规避法本身也有不少的缺陷,只是消极的进行风险控制。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必然会面对各种风险的,比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等。因此企业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会采用财务风险规避法。比如说某种财务活动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大或者是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时,其所需要的成本超过了项目所能带来的收益。
3.1.2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主要是指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的形式,可以把本来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到非保险行业的组织或者个人,因此,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也称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但是,企业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并没有将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全消除,它只是通过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一方转嫁给另一方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风险的转移,还是会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具体来说,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在市场经济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通过出售的方式。即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合法的交易的形式对企业的项目或资产进行出售,从而将项目或资产中可能存在或出现的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转移,转移到新的所有人身上的方式;第二种通过转包和分包的方式,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通过合法的转包合同、分包合同,来将企业现行的工程项目中可能涉及到的大风险进行有效转嫁与转移,以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第三种是租赁,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在有效保持企业原有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租赁方式将企业可能存在的部分风险转嫁给企业资产或项目的承租人。
3.2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3.2.1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的实质是企业依靠自身的资金融通等方法来积极有效的弥补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与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互补作用,尤其是当企业将最难以识别和把握的风险自留处理后,其他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将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主要应用于两种情况:第一,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高成本财务风险,这些企业财务风险往往需要极大的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时企业往往会采用自留处理的办法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第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难以预计性风险,这种财务风险所导致报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是其他风险控制方法难以有效的防范、管理和应对的。此外,某些中小企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认识,加强财务风险的处理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企业无意识的承担和处理财务风险的情况。
3.2.2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与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各有不同,但都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办法。具体来说,在企业的风险控制过程中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的的帮助企业转移所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非保险转嫁做为保险财务风险转嫁的重要补充,在此就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了。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三种:第一,负责约定。这种方法主要在建筑、销售供给、委托等合同中出现,通过合同前的洽谈和约定,制定合同的负责约定,从而有效的转嫁风险。第二,保证合同。企业作为债权人,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通过与保证人达成协议的形式签订双方的保证合同,以此来积极有效的转嫁风险。第三,衍生性工具。当前衍生性工具作为灵活的转嫁风险方法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获得了更多的应用,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衍生性工具主要包含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等多种有效方式,以此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等机会。
4 结论
总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结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目标,有针对性的利用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来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以期帮助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财务风险管理,在保障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逐步完善以及日趋多样化,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既面临着国内市场业内的竞争,又有来自国际同行业的压力。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概要
内控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保障自身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对本单位各项管理政策以及财务资产的保护而采取的控制性的系列活动。实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事业单位中人财物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完全掌控单位的经营活动。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对事业单位的相应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避免资产的流失,遏制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序开展,提升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掌控,进而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单位的内控目标。但是在真正的管理中,很多单位并不重视体系建设,没有一套统一的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以各种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的现象时有出现。有些单位要么没有内审机构,要么不能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单位内部人员配置不稳定且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这些现象都从侧面体现出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2.内控意识淡薄,内控制度执行力差
只有在一定的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会实施一定的行为,因此可以说加强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基础。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和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内控意识薄弱,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也造成内控制度执行力差。
3.岗位设置存在问题
岗位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单位内部各职能能否有效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在财务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务繁多但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为了解决人员短缺的现象,普遍出现了频繁兼职换岗的现象。另外,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等现象,既造成了人员职责范围的不明确,也严重背离了内控制度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从制度上实现创新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建设,有助于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对单位的发展中非常重要,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对此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要对管理制度上是否存在漏洞进行审查以及各项资金的主要流向进行监测。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根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遵循不相容的原则进行岗位的合理配置,做到人人权责明确,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使财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2.增强内控意识,从思想上实现创新
从思想上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有助于营造出良好的内控氛围。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
3.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创新
财会人员是直接实施内控制度的主体,其素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每个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工作中,财会人员面对国家资产要摆明立场忠于国家忠于党,面对利益诱惑,做到坚持原则。其次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判断的能力。要求财会人员要广泛涉猎国内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书籍,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阔视野,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具备辨别报销凭证是否符合实际的能力。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在监督方式上实现创新
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先上车后补票”的现象,充分暴露出整个流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把握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财会人员有效履行职责,有助于监督和协调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内审部门的建立和健全要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监督内部控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同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保有权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为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以及预算管理的要求,必须找出潜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的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勇于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重.怎样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J].成都:四川会计,2001.
[2]魏平.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究[J].北京:科技咨询导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