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谚语、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叶志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2).

[2]陈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1).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文第2篇

一、开展地理备课组活动的必要性

地理学科特点及其基本教学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明确规定“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如下几个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间要把握如下几点(1)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2)地理课程要体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3)从学生特点出发,注重实践,注重理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施“可持续地理能力的教学”。

高考对中学地理教育的要求

作为文科学生高考的一门学科,地理的难度相对较大。首先高考对于地理学科的要求是内容多、知识多、联系广。这也就要求从事毕业班教学的地理教师必须对整个地理知识有系统的把握。仅此一点对与新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每个新教文科毕业班级的地理教师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其次就是高考对地理能力考察的要求较高,有部分甚至是教材知识基本不涉及的部分,又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新教师如果没有名师的指导和带领,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将会十分困难。

二、做好常规工作,创地理备课组的特色

教学常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分析考纲,这是考试的指挥棒;分析教材,考纲的知识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集体研讨,制定详细的上课方案与策略,及知识点讲解的难度与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参与教师都要提前准备,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使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做好基本常规备课的基础上,创建出自己备课组,学科组的特色

1、使课堂的“共性“与教师“个性”统一

集体备课是让教师就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争辩和交流,从而达到发挥集体智慧的目的。这将有利于教师通过思想碰撞,萌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便拓展教学思路。备课组集体备课从“过程和结果”上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把“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最具实效的做法”等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师之间传带的功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在有经验教师的引领下,青年教师可以不断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从而促进理念的提升,视野的拓展。

2、使“集中”和“平时”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经验的生成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背景、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各有差异,因而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关注点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就要求在备课的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应该把“集中”备课和平时“交流”完好地结合起来。然而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出现了备课组活动模式化和备课形式固定的现象。由于每次集体备课都会事先拟好讨论内容和备课内容,并指定中心发言人。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既能够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又能够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只靠集中固定的时间,有些问题是不能够真正及时地解决。

3、使“课前”和课后的“反思”统一

在新课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很重视课前备课这一环节,这就使得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来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实现合理的划分课时以及知识含量和能力密度的均衡。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一般都能够在集体备课中充分酝酿,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益奠定了基础。课前的集体备课和教师自身的精心准备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和保证,而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具体上课时,对教学的某一环节上会有新感觉、新看法,也就有可能产生创新点;在不同班级上课时,因为学生的不同,教师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能就会有新方式和新亮点。

四、从强调“形式”转变为“形式”和备课“内容”的统一

新课程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力、观点的理解都会受到各自的经验背景、生活阅历、文化基础和独特感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方面的综合影响,对同一内容和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理解,仅靠统一规范的集体备课这种形式,是难以适应教学要求的。

有人群,就有交流,就有合作。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教学是一门科学,其科学性就体现在求真上,也在于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学规律上。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有很大的干劲,善于思考,较少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缺乏经验,缺少从事教育教学基本的知识。因此,如何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常规要求,是需要各个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个人认为,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指导下的探索,如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指导下的学生探究一样。我曾阅读过不少介绍优秀教师成长的文章,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这些教师的成长是在他们进入教学岗位后,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或一批德艺双馨的老教师,他们在做人和教学上深深地影响着新教师,也正是他们的热情关心和精心指导,才使得新教师取得较大成绩。这更多地得益于相互之间坦荡的交流和集体的研究,得益于学校所形成的研究氛围。作为教学研究形式的集体备课自当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与上海教育发展》张选平、王正平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校本课程;合作探究;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37-02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性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学会生存。在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是值得地理教师深思的问题。

1.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创造条件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它最重要的使命是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能鲜明地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而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目前,普通中学的地理教学活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类课程。实践活动是三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三类课程的纽带。多数学校的地理教学大多满足于必修课的教学,选修课保证不了,活动课很少组织,这是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目标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

地理活动课是普通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必修课、选修课的自然延伸和有益补充。由于地理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所以它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地理活动课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天文观测、天象观察、气象观测、野外考察(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专题研究、条件分析、环境评估、资源预测、绘制图表、制作模型、演示教具、开展实验、举办游园活动等等。通过开展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更好的体现"身边地理、应用地理",是地理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方式。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应克服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状况,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予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广阔空间,使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内容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2.1从学生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首先由我校地理课程开发小组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年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了《晋江导游手册》成立导游社和天文社及《晋江民俗》的地理校本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实行的。

2.2对确定的课程资源地理组的教师进行认真地评估,教师编写符合本校生情的校本教材。让入社的学生进行演讲、让老社员对新社员进行评价。由于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外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动机。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使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3.结合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学地理教学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在各种地理知识的掌握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工农业布局、城市规划、国土整冶和区域开发等等。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用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在此方面恰恰具有其特长,其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材料。例如讲到"新兴工业区"结合晋江乡镇企业的发展区位优势,让学生从气候、交通、环境、到人才和技术等方面进行议论探究着。由于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热情高涨,个个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晋江与温州都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它们分别被称为'晋江模式'和'温州模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晋江模式'和'温州模式'是有差距的,你们认为产生差距的原因在哪儿?"但由于缺乏调查学生答得很空洞,此时鼓励他们去调查。通过调查,获取各类数据和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 在上完《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后,布置学生调查、考查晋江市某一地域的工业,评价其厂址的区位条件。吴恬茹同学对晋江市的陈埭印染厂、许塘蔬菜基地、国源皮革公司和三力机车厂等进行区位调查评价,撰写了《关于晋江市若干工厂区位的讨论》论文具有一定可行性意义。学生是在在已有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归纳,获得结论。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中渗透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面,相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优势,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 "重视过程与方法" 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开展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一大亮点,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促使各界人士对地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实现地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再次振兴。

参考文献

[1]《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追求精益求精》 刘红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科素养;地理学视角;校本课程

地理视角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地理教育界的关注,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编写说明中把“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作为教材编写的第一个指导思想,认为地理视角是地理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了高中地理教材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即综合的、差异的、联系的、动态的视角。笔者综合各研究中对地理视角的有关论述,将地理视角定义为:地理学观察、认识世界的角度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两方面,即认识地理事物的切入点和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其实质是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地理课程教学中,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覆盖的全面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了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地理思想观点的教育,更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对于学生,地理学习成了记忆的过程,为了应试死记硬背,考试之后就忘记了。也造成大多数人以为地理就是一门有关地名的学问,影响着人们对地理教育价值的全面认识。

既然传统地理课程教学对学生地理视角的培养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在地理教学中为学生打开“地理眼”?笔者认为,近年来大量的校本课程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校本课程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受到各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课程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

在地理校本课程教学中,紧抓地理思维特性,通过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地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只有把握校本课程中地理视角的特征,才能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地理素质教育。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些许缺点,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各国在教育改革方面普遍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国家课程往往强调教育的统一性和基础性,忽视了地区性和个性。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免带有普遍适应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很难及时吸纳新信息,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教材的老化和知识的陈旧成了国家课程的通病。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正如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提供了学生所需要的核心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则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视角。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越来越注重办学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从多方面来体现,其中课程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学校的办学特色会因他人的借鉴而不再鲜明,所以学校要有特色地办学,要不断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赢得不断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学校根据本校的师生特色、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学校发挥自主性的权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有个性的课程,使其内容更贴近自然,更具有人性化,更适应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往往穿插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共同、综合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使其将知识学习、实际体验、态度养成、能力培养等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能从授受式的学习定式中解放出来,在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参与,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地理视角,为学生提供丰富复杂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和广阔。另外,地理校本课程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的学习对提高公民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地理视角的形成教育,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一名能对家乡、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地理学视角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之美,用“地理眼”看世界!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

[2]胡红杏.课程实施与教师课程观的转向:以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6).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

地理教学特色与亮点范文第5篇

一、创设情境,唤起探究欲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疑,巧设悬念,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本节课题有关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疑惑感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强烈意识。

以高中地理必修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课为例,创设入情入理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首先播放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配以黄土地千沟万壑的景观图。根据歌词和景观图,以及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味,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学生初步感受到高原那种地表形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好奇心自然产生。此时教师设疑:该地区具体在什么位置?这种环境是怎样形成的?这里的人们生产生活受到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些问题,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更强烈了。

二、设计活动,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被采用的有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查阅资料、演讲辩论等。同时还可以表现出其他特色鲜明的教学形式,如幻想假设、游戏比赛、模拟操作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形式,可使所有参与者对所讨论事物的态度、感情都充分表现出来,形成活跃的交流气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中东”一课为例,分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为了明确中东的范围、石油资源的特点、分布及运输线路,教师出示“中东的国家图”、“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统计表”、“中东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1995年)”、“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让学生在“中东在世界面积之小”和“中东石油蕴藏量之多”之间形成一种反差,引导学生讨论、角色扮演。

[学生活动]: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分组讨论了解中东的战略地位。从中东石油的产量、储量、出口量等方面认识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明确中东是名副其实的石油宝库。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角色扮演(运输员)地找出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及主要输出国,独立思考石油输出带来的好处(体现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方面)。

[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或者辩论。以“中东”一课为例。教师可设问:①为何中东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②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然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说出中东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交流,在交流中发生想法上的碰撞,得到升华,对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作出判断,将得出的结论与全班同学交流,最后教师评价,给予积极肯定,并对部分错误的相法予以纠正。

三、联系生活,体会探究乐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智力情况、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所在。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体现其生活性,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书中学”到“做中学”,注意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从中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和生活意义。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以及一些社会上关注的大事、世界上的热点问题等。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社会现象,做到活学活用。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时教师提出: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正午的人影一年中什么季节最长或最短?寒假与暑假,昼夜长短有何不同?冬季和夏季日出,日落的方位有何不同?同学们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很快找到答案:自己在中午12:00的影子时长时短(可以分析得出这是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寒假时,早上6:30起床天还未大亮,晚上17:00左右天就黑了;在暑假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正好相反。(可以分析得出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这样,教学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营造探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