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媒介素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陈致远(1981- ),男,浙江嘉兴人,嘉兴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嘉兴 314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69-02

现代媒体的发展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应把握好当前新媒介发展的环境,利用新媒介中的积极因素,并将其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引导及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辩证的眼光来解读媒介信息、合理地运用传媒工具,使其思想道德水平获得较大提升。通过对媒介素养基本概念的解析,重点阐述了在媒介素养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旨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媒介素养概念及其教育必要性

1.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这个概念最初源于英文“Media Literature”,该词汇的中文表达意义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即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以及媒介识读能力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应用环境有所差异。随着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媒介素养的内涵及其外延也处于不断拓展的情况,在现代媒介传播环境下,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等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接受以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新时代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媒介素养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和不可或缺的能力,充斥着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们已感知到新媒介对其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且深感新媒介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必要性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大学生亟待加强媒介素养。大众传媒以其特殊的方式消除了传统概念上的道德及理想,且经过一种拟态环境阻隔了人们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拟态环境是媒介选择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点并偏向了后者,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以及结构化后所向人们展示的环境。而大学生由于其单纯的思想性格特征,使其极易将拟态世界当成为现实真实世界,从而使其价值自觉地失范。大学生是站在时展前沿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对新媒介的接受能力甚至要远远高于其他受教育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这些新媒介(如因特网)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呈现出“复合化”的发展趋势,约95%以上的大学生正在使用或者即将使用两种以上的媒介来对新闻及信息加以获取,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此外,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所呈现内容的了解比较模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薄弱。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常常会出现对大众媒体的盲目跟风与崇拜、媒介素养的缺失等情况,使得消费至上以及娱乐至死的理念完全取代了精神价值的本位追求。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亟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第二,高校教师队伍迫切需要提高媒介素养。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可以以数字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基本平台,自由地将信息加以与整合,且即时地进行网络互动。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性的,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很多内容都是“硬塞”给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而随着Web 3.0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成为多向性的,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表明的观点可能也会在网络上,而且可能还有许多人持不同的观点。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如若不能很好地利用新媒介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而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话,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也就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迫切需要紧随媒介的发展步伐,将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关联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社会主义先进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将其培养成高品质、高素养的社会主义服务型人才。对于新媒介教育的内容而言,国内有专家学者将其分为五个层次,即体验、理解、知识、能力以及作用层次。上述层次呈现的是逐级递进的,澄清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培养媒介受众以及媒介传播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教育等。对于上述几个层次中的理解与体验层而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使受众对媒体所传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而对于后述几个层次而言,受众应将其所掌握的新媒介方面的知识传递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这就上升到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感层面。而这就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相匹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与统一性,就目前发展形势而言,应将二者进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媒介信息加以辨析,以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方法上具有共通性。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启发:首先,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这在英、法两个国家较为常见;其次,其他课程中融入有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这种形式多见于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之中;最后,将学生所学到的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应用并指导其进行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教育网。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具体而言,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对照教育法以及自我修养法等方法。从方式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别,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同,同样也需要一个这样的教育网加以实现。由此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教育方法方面存在共通性。

三、媒介素养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基于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必要性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阐述可以得知,加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基于现有的环境,如何在媒介素养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大学生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在新媒介传播氛围中,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众,其角色已逐渐转变为媒介信息的创造者及传播者,如很多媒介语言是由大学生创造的。将自己的观点、意思、态度以及想法正确、完整以及恰当地加以表达并传达出去,只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媒介主人,即媒介素养高的人。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应对媒介信息的传播方法加以了解,懂得如何正确地利用传媒工具将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传达出去;此外,大学生还应主动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在充分认识到新媒介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的同时,还应制作、传播真实有效及健康文明的媒介信息,而不能将谣言或者错误的言论传递至媒介制作中去。因此,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二者相融合的同时,应注重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观,以负责的态度去学习、传递自己的观点。

2.重视传播合力的形成,造就一批专业的网络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众多工作人员之间密切的配合,如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授课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他们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教育信息的一种有效传递,均将会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不单单依靠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课堂、思想政治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专项的教育,也是贯穿在受教育者周围所有的教师、学校及各类课程中的。培养出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具有良好网络素养的教育传播者队伍,同时赋予他们一定的管理特权,这是优化网络教育传播的根本保证。国务院及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行政干部领导、辅导员及班主任等。此外,还指出广大教职工均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对此,应该动员整个在校员工队伍,形成教育传播的合力,这是当前有效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

3.加强自我学习,提升媒介素养水平。自我学习是受教育者在脱离教师的环境下,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使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及终身教育等方面的理念。作为受众的大学生,应积极地学习各种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并应用其学到的知识指导其行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正确理念。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外加的,也是内化的。加强自我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能。同时,应利用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并将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用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如可以将自己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观点传递至网络之中,供同学们进行分享讨论,能够很好地提升素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日益重要的今天,大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自身修养,对媒介传播知识及技能加以掌握,以更好地为其社会实践行为服务。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评价与批判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对不良的媒介信息加以抵制,且不会通过各种媒介去宣扬这些错误的信息。所以,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是当前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领域、新课题。应让媒介素养教育走进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参与及支持,构建一整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从而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品格优良、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加勤.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系研究[J].林区教学,2011(5).

[2]郑保章,程佳琳.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和培养[J].新闻与传播,2004(10).

[3]秦永芳.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8(8).

[4]王铟,李伟,李燕红.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6(6).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就业 素质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塑造学生个体人格和调控学生品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各高等院校迅速展开,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必须注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存在脱钩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群体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群体自我管理上的制度不规范、自我教育上的主动性不够、自我服务上的能力不足等。如一些大学生社团还没有建立较为严格或科学的群体规范和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去严格执行。二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变化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一些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上的不适应。为此要从各方面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前提和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就业的忧患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进行知识能力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因目标不明确、所学专业限制、动手能力低下等导致就业难同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典型示范、相关素质培养鼓励大学生自身创业.开辟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反映在就业过程中,更改学业成绩、获奖证书造假、随意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意跳槽,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现象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出表率。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大学生就业是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和就业选择。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要帮助子女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契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就业目标,教育子女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其次,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拓宽到高校的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身上。鼓励这些主体利用不同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整体就业形势及专业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再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宣传自愿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创业典型。要弘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创造不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要营造整个社会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互助合作、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2.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群体的教育、管理等活动去正面影响群体成员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因而群体的正面作用的发挥很充分。同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负面作用,就是要重视发现并尽量克服这种负面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群体正面作用的效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度。

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发展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理论认识不清或不到位,有的是因为理论上的认识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等,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相脱节。优化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逐步改变这一脱节现象,一方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理论,并不断地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大学生群体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实践。

在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出发,重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的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河南社会科学,2009,(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影响;对策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以网络、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和个性化、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信息沟通的互动性、传播路径的隐蔽性和传播内容的自由性、传播过程主体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新媒体环境的信息内容丰富、信息形式多样、信息检索快捷、信息来源隐蔽、信息高度共享、信息价值多重。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应用中最积极活跃的群体,他们更喜欢类似“快餐”式的信息或文化,其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新媒体已广泛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新媒体己成为大学生交流、学习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使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加多元,能及时了解相关资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主与灵活,还能通过特定的音乐、游戏形式来释放大学生较为紧张的压力、消除烦恼,并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购物。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有所改变,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也逐渐发生改变,有些学生沉溺与“网上交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迷失自我,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出不利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一些有害的信息充斥网络,多种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在互联网上能获取海量的信息,接触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其价值取向易受影响。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观念缺乏现性的思考和判断,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导致他们身上出现政治意识的淡化、理想信念的转移、价值观的混乱等问题,引诱青年学生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极大冲击。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信息多元开放不受时空制约的传播,是现代新媒体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新媒体具有虚拟性,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摆脱现实伦理道德的束缚,长期沉溺于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混淆。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中,对国家、社会以及外界非常冷漠,不做任何关心,产生了孤僻、紧张、逃避现实、迷失自我等心理问题

3.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走向市场,一些传媒也存在迎合低级趣味,传播虚假新闻的现象,使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亟待改进。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具有新媒体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辅导班等形式,提高教育工作者新媒体素养,建立一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完善考核机制,并把实施情况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设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通过上课让学生们更好地使用,掌握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新媒体传播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等新媒体中的垃圾信息、有害信息,最终形成自主的防御能力,远离不良信息的困扰。

2.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控、导体系

在高校新媒体环境下,要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控、导体系,减少传播信息时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学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应组织专门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控,对于需要上网对外公布的信息应经过严格审查,确保校园信息健康。其次,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建设和宣传教育,大力提倡网络道德建设,教育动员大学生主动的承担维护网络纯净的责任,积极塑造健康的校园新媒体环境。最后,搭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重点开展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出台与新媒体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规范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和方法。

3.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拓宽教育的路径。首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继续注重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鼓励师生之问的互动、反馈和交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及互动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最后,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加大对网络舆论的源头管理,努力构建清新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增强正面的控制力和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刘涛.试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1(04).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问题研究

理论一级学科的出现,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双重的:第一,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工作对象、模式、队伍受到冲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和严峻挑战;第二,由于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与形式、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深入分析产生消极影响的成因,将为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现状

第一,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代代相传离不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代高校都已经高度认识了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断加强为祖国、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水平。第二,大稳定的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校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整体素质主导着整个校园的精神文明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保障,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学校塑造办学形象的关键手段,它体现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2]。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不断更新和大力使用进一步缩短了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传统沟通大多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新式沟通打破了时空上的局限性,呈现跨越式交流。而当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去感受更加轻松便捷的人际沟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其具备的特征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新媒体,尤其是手机、电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密切联系学生,大致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3]。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即出;首先,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化,工作对象、模式、队伍也受到冲击,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和严峻的挑战:其次,由于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速度等方面时刻都出现了新变化。

3 新媒体时代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随之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为了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着眼世界范围,各个国家都先后重视媒体素养教育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有的国家主导体是政府,有的国家是民间组织推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在媒体素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学校、家庭相协同的媒体素养教育体系应该是我国媒体素养教育战略的基本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少辅导员也运用 QQ、飞信、博客等新媒体工具对开展学生工作,这对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以及、传达消息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这样,有效地培育了学生运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交流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做好这项工作,辅导员队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应该说媒体素养教育还是一个新课题,大学生对媒体素养的基本内涵等大都缺乏系统认识[5]。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中心,本身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体资源。虽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重要实践基地。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媒体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认识媒体的性质、特点、运作过程等,还能合理利用和使用媒体资源,达到通过媒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4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势

首先,应该不良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逐渐地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途径,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6]。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上出现的信息较为繁杂,良莠不齐,不良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文得到控制相对较难,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不良信息的传播,主动对新媒体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积极利用新媒体,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树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的思想,不断开拓新的育人空间。其次,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新媒体已深深地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思维,在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取舍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以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知法、懂法并严格遵守法律,同时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开放性是相对的开放和相对的自由,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所谓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公民的言论自由必须以不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前提[7]。从而使大学生能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面对正确和错误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效地在生活中自我管理,还学会带动和帮助身边的人一起抵制不良信息,为建设一个绿色新媒体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雪飞.人文与科学精神融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4(7):73-77

[2]陈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3]刘希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4]吴光宇,戴桂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336.

[5]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春秋,张君,高雅珍.公民道德建设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员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Education)的概念是指个体运用多种方式来获取、分析、评估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在当代社会,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能够实现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完成用户互动性反馈、创造性参与并自发形成社群的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伴随式文化实践。在信息传播泛滥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已普遍使用电脑、手机等便携式网络终端设备,如何引导高校学生,特别是能具有群体示范效应作用的党员学生,不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盲目迷失自我,合理运用网络媒介服务自我,同时能够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有效信息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分析并理解媒介现象,已成为国内高校党员教育的研究内容。因此,对党员学生及高校学生等公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学生党员媒介素养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在生理和心智上逐渐趋于成熟的群体,成长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自身教育程度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相较于其他群体,他们可以从多种渠道充分地享有媒介资源,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媒介信息多元化的影响。而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示范效应的群体,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还应当在获取和解读媒介信息时更加严格谨慎。总体来说,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网络媒介的使用缺乏理性

党员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缺乏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接触媒介的动机不够理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得以让网络媒介深入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看新闻、听音乐、游戏、社交都离不开网络媒介。病毒式的传播特性使得网络游戏、网络社交软件等网络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间极快速地扩展,娱乐及社交已经成为大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目的。网络媒介的娱乐性具有它独特的魅力,这对于许多大学生党员来说同样难以抵挡。利用媒介娱乐打发时间,而非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资料、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第二,消费在网络媒介上的时间逐渐失去理性。网络媒介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网络依赖症”,而智能手机等便携网络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使得网络虚拟世界占据大学生的时间越来越长。部分网络媒介具有交互跟随性,实时的传递与交流功能使得“低头一族”等手机不离身的社会现象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1.2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及批判能力不强

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媒体失职的现象时隐时现。网络媒介在推广和发展中给广大媒介受众提供了极大的通讯、休闲娱乐的便利,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媒介传播内容的精神意义明显削弱,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群体的阅读、观看兴趣,传播内容也逐渐倾向低俗化。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媒介信息,党员学生缺乏媒介素养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认知力及批判力较弱。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真实性能够清醒地保持质疑,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对媒介信息的政治、经济功用、商业属性,以及对人、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更深刻的问题缺乏思考,缺少求证媒介信息的者背景资料及信息真实性的主动性。批判能力能帮助个体淘汰过时的、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目的性强的、提供错误观点的媒介信息。为了加强媒介信息的传播性,往往对信息进行夸大处理,刻意迎合受众的品位,学生党员在接受这种具有目的性、引导性的媒介信息时,其批判能力若经不起考验,个人的价值观极易被某些媒介信息误导。因此,党员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持有理性的认知与批判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提高个人修养,这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党员党建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

1.3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偏低

新媒介时代,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创造和传播信息的交流的平台,也就是说网络媒介的公众,既是受众也是传者。媒介信息不仅仅是单向传播给受众群体,同时群体可以主动表达观点通过媒介平台传递给其他受众群体,在媒介信息的制造及传播过程中存在一种内在的改造力量,特别是对于传者,在此过程中可以影响其意识形态的改进。引导党员学生正确使用媒介资源,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心声、与党员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更有利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另一方面正确地创造和传播信息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利用媒介资源,大学生也可以成为先进思想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然而相当多的党员学生仅参与阅读媒介信息、网络满意度调查等被动式的媒介活动;主动利用媒介平台发起话题、讨论社会热点、表达自我观点,甚至于运用视频制作、动画处理等新技术等交互性的网络活动少之又少。

2提升高校党员网络媒介素养策略

利用网络媒介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高校党员培养与管理的必要渠道,提升党员的网络媒介素养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高校师资新媒介培训,提高思政工作者媒介素养。要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提升师资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介创新思政教育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大多数并非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别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代表的思政管理队伍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建设一支既能掌握一定的新媒介技术手段,又懂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积极创新使用网络科技平台,结合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进行正确的价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与活泼性,将学生的需求在第一时间转换为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学习素材,用正确的舆论、积极的网络媒介作品陶冶党员学生的情操。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了媒介素养才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整合多形式的网络媒介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作用,正确引导党员学生培养媒介素养。其次,构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环境,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第一,在一定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下,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展媒介素养专题讲座等形式努力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面向包括党员在内的高校学生实施媒介素养课程教育,全面构建高等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媒介的基本知识和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判断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并思考媒介信息背后的商业目的。第二,构建校园网、BBS、官方微博等多种新媒介平台,鼓励学生群体正确表达并传播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自我过滤网络负能量,并利用媒介获取有用信息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同时服务社会。第三,引入校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专家学者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上来,通过网络大讲堂、在线咨询等形式,开发各类新型的网络应用功能与网络文化教育产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营造一个适合高校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的兼具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最后,普遍实现以新媒介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增强交流与沟通。政工管理队伍应学会使用学生常用的QQ、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建立学生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平台。一方面配合课堂教育、纸质媒介与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宣传等工作;另一方面正面引导党员主动关注与参与讨论社会时事大事,正确解读国内外新闻热点、焦点,以及时把握党员思想动态、解惑答疑。同时倡导党员创新使用新媒介平台,以遵守网络法律为前提、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积极组织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传播并帮助党员及群众学生在线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要鼓励党员学生在使用媒介平台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我观点,主动发挥能动性,也是党建工作者获取学生思想动态与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双向渠道。如此,通过多种途径保持思政管理干部与党员学生在同一频道及时交流,既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语

网络媒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将媒介素养融入以党员为代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与健康发展、高校党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事半功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并未形成成熟的体系,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坚持创新与自我发展,才能在新时代中不断地推进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2]曹艳.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J].现代传播,2012(2).

[3]聂竹明.论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东南传播,2010(7).

[4]张男星,王炳明.当年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