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对策
一、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指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中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才有可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实践教学能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而且中职学生的学情是理论知识薄弱,思维逻辑能力相对会薄弱。实践教学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中职的学生。另外,旅游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成功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将有助于中职学生就业并在进入企业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教学没有被重视。课程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滞后市场,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在专业设置方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目前的实践教学多是以饭店的客房服务、前厅服务和旅行社、景点导游服务等旅游服务实习为主,且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互相兼顾、综合锻炼。这些课程也基本是以理论课为主,从理论课程中抽出部分课时上实践课。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所以,实践教学往往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规范的要求。因此在很多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充分掌握实际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就业率低。
(2)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功能。实践教学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的条件,另一种是校外条件。校内条件主要是指满足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训场所的建立。比如客房实训室、前厅模拟实验室、吧台建设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校企合作。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和旅游企业合作让旅游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比如顶岗实习等。
校内的实践教学条件普标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成熟的实训条件。有一些中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且因经费不足而不投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实训室;有些学校认识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受到资金限制,实验室设备陈旧简陋,更新速度慢,没有办法支撑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因为客观的实训场所的限制导致在旅游管理课程方面的安排只能安排理论教学,学生在校内很难有实践机会和锻炼时间。
校企合作并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且实践环节并不是经过专门的实践教学设计的。而且,由于学校和企业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团体,企业从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劳动力,并不会去花时间精力成本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服务层面作为企业劳动力的补充,并不能系统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工作方面的艰辛、不规范等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旅游行业产生错误的观点,甚至对于本职业的抵触。最后这些情况会导致旅游人才流失。
(3)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是中职旅游教育的根本保证,在中专中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是个弱小专业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而且,很多旅游管理的教师是 “半路出家”的多,新出校门的多,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的是纸上谈兵,能说不能做,无法胜任学生专业实习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如果从企业聘请专门的从业人员来支持实践教学,问题也是存在的。这些企业操作能手中虽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总体上理论素养偏低,对专业服务与管理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做不能说,普遍缺少进行规范的专业实习教学指导的带教能力。实践教学要求老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三、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对策
(1)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密切关注旅游行业发展以及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根据旅游行业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并设计培养计划,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要系统、规范、合理并有明确的实践规划。
中职旅游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教学为基础,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市场为发展导向为原则,改变以往从学科体系出发的传统。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毕业生的跟踪分析,也可以邀请旅旅游企业给学校课程设置提建议,然后校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实践性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校内完善的旅游实训基地是中职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之后,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训练,通过实训室开展模拟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理论练习实际。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确保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距离对接。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会计课程实践;经管类专业
根据教育部对高等教育作出的部署,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基本知识,更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应用所学技术技能实践操作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中普遍开设了会计学作为核心课程。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会计的思维方式,理解并学会使用会计信息,运用会计知识解决未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培养从事具体会计实务工作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应区别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然而,目前在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基于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从旅游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特色设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一、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会计学在旅游管理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受到广泛认可,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把会计学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然而,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对逻辑性要求较高,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中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吃力等诸多问题,学生不能明确掌握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需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首要任务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需求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明确在课程开设的目的。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理解并学会获取会计信息,树立会计思维方式,运用会计课程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应用会计信息帮助旅游组织进行决策。
二、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普通高等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均开设了会计课程,虽然会计课程教材种类较多,但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较缺乏,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为会计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师自编讲义,理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会计凭证、借贷复式记账的应用等。此外,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也与会计专业一样,注重会计账务处理过程。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由于缺少以旅游行业经营业务为背景的会计教材,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方式和内容,忽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缺乏积极性,难以建立会计知识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当改进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以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点为会计主体,教授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与旅游行业财务工作实务相结合。目前较少可供选择的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会计教材,教师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结合旅游行业实务,合理编制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所有专业均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外,突出在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中与旅游行业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与其专业的联系,运用会计知识分析并解决旅游管理的实务问题。结合专业特点,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会计课程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担任,较少有在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虽然这些教师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学科专业性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旅游行业知识欠缺,教授过程中难以与旅游管理专业实务结合教学,仅按照会计专业一样的授课方法,将直接影响旅游管理2017年第24期教改•教研专业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应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应响应湖南科技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号召,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特别是到旅行社、饭店等单位进行会计方面的观摩,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运用实务经验到教学中,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建立会计理论知识与旅游行业实务的联系。
三、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进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使用实践设施和场所。有些高校专门设置了会计手工实训室,实训内容主要是针对纸质版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注重的是会计实务的账务处理过程。另有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会计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会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这些会计实践教学适用的对象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灵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实现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目前,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类相关专业的会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时采用的是手工记账,与会计专业实训内容相同,学生在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时缺乏积极性,不能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也不能理解会计信息和自身专业的联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经建成金融工程专业ERP实训室,可以采用ERP实训室进行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利用ERP实训教学,让学生模拟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管理者的角度认识会计知识和会计信息,不仅仅限于传统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而是全面的认识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帮助建立学科知识框架,了解会计知识与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联系,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然而目前ERP实训室尚在测试阶段,主要满足金融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实训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还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2日,是湖南科技学院全资校办企业,获得过“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企业”、永州市旅游行业“十年零投诉”单位等荣誉,是湖南科技学院产学研融合示范基地,优秀实习基地。为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湖南科技学院校长办公会议专门探讨和改变了公司管理模式,2016年由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姚先林老师任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相关课程实训与创业实践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山花旅行社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见习实操的承办单位,每年都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日常培训并组织见习,加强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以及实操认识,导游业务知识、景区讲解等课程的实操见习。虽然山花旅行社设置了财务办公室,但公司的财务业务外包给学院财务部完成。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时,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这一实训平台。在公司内部设置财务部门,提供会计课程实践工作岗位,这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可在山花旅行社内开展实践教学。对经管学院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而言,借助山花旅行社熟悉旅行社会计实务,提高自身实践经验,为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实务案例。同时,也方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旅行社为会计主体,熟悉旅游行业的会计实务和操作,建立会计知识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联系,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分析并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此外,学生在旅行社实训中切身感受创业过程,增强他们的创业动力,也为旅行社建立了人才储备力量,学校和山花旅行社实现互惠双赢。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是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要区别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为各个专业量身制定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修改注重会计理论和账务处理程序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改进实践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与各经管类专业的联系,树立会计思维方式,学会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者:欧阳仪臻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颜转运.浅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6,(02)124.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的我国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的主力军,已经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旅游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要求。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我们应当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深入认识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符合企业用人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与设置原则,没有规范与系统的理论依据。课程设置上未能充分结合旅游企业对人才在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要,难以充分体现出地方旅游特色与发展需要。
2.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向企业提供的是管理人才,但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可能从应届毕业生中产生,这就导致了供需之间形成严重错位。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上都有欠缺,难以符合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普遍较为薄弱
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课程明显不足,导致实践与理论出现严重脱节,课程体系未能实现整体优化,选修课所占比重过低,学生缺乏自主选课权利,而且课程内容重复,内容陈旧过时,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甚大,课程前后次序的安排不尽合理。
二、实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结合实际调整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高等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坚持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辩证统一,面向旅游单位,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较强操作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专业化人才。鉴于旅游教育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管理人才的内涵,要让学生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熟悉基层工作,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之初不要有不切实际、盲目攀比的心态。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从而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既给学生奠定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一是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课程,经过时间的考验,作为成熟的科学知识后,再为课程所选择。凡是存在争议的思想与观点、不成熟的理论等,都不能引入到课程中。二是要对各门课程进行最佳组合与系统优化。专业课程中,先开什么课程、后开什么课程,都要符合教育发展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当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安排,基本都是一年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二年级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到了
三、四年级再学习基本操作,呈现出由深入浅的状态,这并不符合本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此一定要进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年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二年级学习基本操作并进行实践,
三、四年级则要结合实践学习专业理论,并开展管理培训,还要在相应阶段颁发行业证书形式。如此,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不但可以防止学习理论过程中的大而空,又能防止学生越学越没兴趣现象的出现。当然,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到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动向。因为专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课程可能会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一些未设置课程也有可能成为该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及时对课程设置做出恰当调整,从而使整体课程体系保持合理化、科学化。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倡导实践教学。为此,要专门设置实践实训环节的课程板块,不仅要强调专业培养,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以拓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旅游行业十分看中从业者的经验,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旅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要协调好专业课与实习实训课之间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真正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加强实践调查与增加模拟教学等途径,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导游学、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中,均应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的总课时当中,而且实践时间应当占该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要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并将学生的实习时间进行累积,计入学分,从而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对旅游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旅游人才,就应当坚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与新思路。当然,本文所述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方法的实际可操作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但是衷心希望以上建议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旅游管理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7-01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院校正是培养应用性和实操性能力人才的重要场所。作为职业院校的初级层次,中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职业院校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基础的任务。
1.2研究内容
首先本研究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现状及其反映出的问题,指明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在明确了改革方向之后,进一步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从而能够对实践提出指导性建议。
1.3文献综述
焦明(2011)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中提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体系化的进程,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教学体系的建立,在涉及的人员中,需要寻求教师、学校、学生和企业的配合。夏继勋(2014)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中提出,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应该与旅游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祖耀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满足学生学习的诉求。
2.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方面
在教师素质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过硬。很多教师都不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他们往往是半道出家,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意识不够,在教授学生时,只能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深入理解,整堂课也就平淡无味了。
2.2学生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大大影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对旅游管理专业课堂的认识上,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认为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自己即使不学也完全可以掌握,态度的不端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育改革方向
3.1以就业为导向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根本目的在于弥补学术类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承担工作任务的重担。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并且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提早做好职业规划。
3.2完善学校课程安排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在每周的周五,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情景模拟演练,一方面检验学生对本周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
4.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育改革方法
4.1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古代强调教师的角色是“良师益友”,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旅游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需要教师尊重并热爱学生,以学生的实际诉求为自己讲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经求学生关于自己讲课的建议以提高课堂质量。
4.2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旅游专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时,可以用一段小视频进行导入或者邀请学生现场模拟,通过具象的影像或者真人演示,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应具备素质的重要性。并且,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师教学生学模式的课堂,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
5.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实施过程的长期性而且体现在成效获得的长期性。通过教师改变授课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愉悦学习氛围的形成,促进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希望本文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并最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要]学科认同是表现学习者认可自身价值和追求职业发展目标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文章在文献分析、成熟量表测度语句借鉴、访谈和自编测度语句基础上开发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问卷,通过对西安6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正式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验证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认同的结构和关联维度。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和关联维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7个维度中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总体学科认同影响力最大。该研究对于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优化、学生职业教育培养和引导等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旅游管理;学科认同;量表开发;结构维度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41—08
1
引言
旅游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其对经济发展具有高贡献率等诸多优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直接促进了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2010年全国旅游高等院校及开设旅游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已达967个,学生数达596095人。旅游教育的发展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提供了一定的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77)与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12T20)共同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s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o BAI Kai)(No.40901077)and SoeialFoundation of xi’an City(to BAI Kai)(No.12T20).]
[收稿日期]2011-09—20;[修订日期]2012一03—19
[作者简介]白凯(1974—),男,回族,副教授,博士,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旅游市场开发和游客行为,E-mail:.cn;倪如臣(1989—),男,江苏沭阳人,2007级本科生;白丹(1990—),女,陕西西安人,2009级本科生。
人力资源保障。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数量布局和规模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的特质与市场的需求契合度不高,旅游教育体系的建立尚待完善,旅游学科的建设尚未完成等。另外,旅游学的学科地位一直未明确,学界人士希望旅游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呼声越来越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在一级学科“经济学”下设有二级学科“旅游经济学”(代码790.67),包含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管理学、旅游企业管理学、旅游事业史和旅游经济学等5个三级学科,在一级学科“地球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代码170.4520)注明了包含“旅游地理学”的内容①。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0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经济(代码0201s1)”被列为“经济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1997年增设了“管理学”学科后,取消了“旅游经济”学科,增设“旅游管理”(代码120203)学科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中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办学体制和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使得旅游管理本科培养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限制,“轻基础、重应用”倾向突出,但在应用方面又很难与西方旅游管理的培养模式比肩,尤其在专业实习方面。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流出旅游业的情况严重,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供需错位”,从而出现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诸多负面现象。上述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现阶段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情况,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旅游管理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构成和评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文献述评
2.1认同
认同(identity)这个概念首先由弗洛伊德提出,也被称为“同一性”,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目前,西方学界对认同概念的理解大体上是指人们在一定意义上对自身同一特性的意识或内在界定,欧洲学界则将其划分为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与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两种。个人认同指个体对自己一定独特性的意识,个人认同使个体在时空上确立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而社会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处于一定社会群体、社会范畴(socialcategory)的意识。
学者们对认同所包含要素和功能理解不一,但细化认同研究脉络后可知,认同包含了以下的基本特征:(1)认同是复合概念,是由个人的驱力、能力、自我概念、生活经历、性别角色、所承受的团体规范等建构而成的;(2)认同是动态的结构,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3)认同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个体将过去行为与未来期望同自我密切关联;(4)认同包括自我肯定与自我认识;(5)认同为个体提供未来的目标与方向。
认同对个人发展如此重要,个人越能察觉自己的独特性及与他人的共同性,越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这也说明,认同对个人生涯的未来方向、个人的人际关系及个人的社会作用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