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38-01
对于学生来讲,三年级是写作学习的基础阶段与起步阶段。在教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内容,对作文进行合理引入,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关注作文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创新,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
一、利用口头表达,减少写作难度
读写结合,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写作,要让学生先说。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中,他们的口语能力要高于写作能力,利用口语表达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会降低写作的难度。老师可以利用口头表达作为写作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有效写作。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段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利用口头表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在此之后,再将自己所说的话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要让小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那么困难。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一样东西”为题目进行写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中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先对这件东西进行描述,并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件东西的理由。在口头表达中,学生需要利用一定的顺序或者利用合理的依据对其想法进行表述。在有效表述后,学生作文会有东西可写,作文学习的心理难度也会下降。
二、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去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会促进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内容,也会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三年级学生比较好动,且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利用小实验、小发明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课上进行实践活动,给学生时间去增加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转变学生苦思冥想的写作局面。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手工,做些生活实验与发明。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作文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发明”之类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对自己的动手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并对自己的发明成果进行描述,让学生将写作过程作为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三、开展观察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爱观察的生活习惯。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有效写作素材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具有直观的认识,他们根本无法去描写事物,也不能针对事物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开展观察训练,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观察、想观察、积累观察的人。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为写作题目时,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中,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中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呈现两张不同的小狗图片,问学生们喜欢哪一只,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样的引导下,小学生会对两张小狗进行观察,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一些小学生会从小狗的大小、颜色、毛发等方面进行观察,一些小学生会从小狗的五官、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写作练习,不会再有写作之难,也会使写出来的作文生动、形象。
四、欣赏课内文章,掌握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之作,也是经过教育人员筛选过的精品中的精品。这些课内文章的内容较为丰富,写作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是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在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内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去吸取一些写作经验,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为学生分析行文的技巧,了解修辞的使用方法以及汉语语法等,让学生通过日常练习,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从哪几个方面对拉萨的天空进行了描写,找出课文中使用修辞方法的语句,进行仿写练习。当学生可以正确分析文章在内容与结构方面的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家乡”或者“我最爱的风景”等作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随堂写作练习,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授下,才能让学生成为写作活动中的主人。在写作起步阶段,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精彩与情感表达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深入到未来的写作之中,会为学生开启一扇具有魅力的写作之门。
参考文献:
[1]李秀平.阅读・习作・拓展――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体会[J].海峡科学,2012(07).
一、 课后习题,教师备课的“辅助线”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选编该篇课文的初衷。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是教师在课前深入挖掘教材、细致备课的重要参考。教师通过参考这些课后习题可以迅速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前备课过程中,要切实发挥教材课后习题的参考作用,辅助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后习题三:“x读下面的词语,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制定出了本课的字词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字词目标,积累好词佳句,打好语言文字功底。根据课后习题四:“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制定出了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阅读目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知庐山云雾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条“辅助线”。
二、课后习题,学生预习的“中轴线”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大致勾勒出了每篇课文的基本线索。这些内容丰富的课后习题是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助手。学生通过参考这些课后习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预习。鉴于此,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本中课后习题的导向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简单感知课文情感。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预习课文。课后习题四:“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学生根据这一道课后练习题知道了文章乍一看题目貌似在写“花”,细一读文章实际却在写“人”。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条“中轴线”。
三、课后习题,课堂生成的“延伸线”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重要外延。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围绕这些课后习题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课本中课后习题的外延作用,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以升华。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王勃》这篇课文时,教师利用课后练习题四让学生展开了课堂讨论活动。练习题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学生通过完成这道课后练习题,更进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见识到了一代奇才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深厚语言文字功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一条“延伸线”。
在基础教学方面,大家做的都一样,但又有各自的不同,我来说说我的做法: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可默读,也可朗读)。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
三、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教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局限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
四、怎样激活语文课堂
1.活化课堂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教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短剧表演,教师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2.活化课堂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新异,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活化课堂特征是课堂气氛活跃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情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三是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最后还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10月17日, **市校本研修互助网基地校活动在**实验小学召开。**教育学院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市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小学、**东小学的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针对我校本学期的“三段七步”教学模式进行研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和困惑,通过互助研讨的形式逐步落实解决,并对如何打造立体式结构课堂展开讨论。
上午第一节课,**小学**淇老师的执教了古诗《夜宿山寺》一课,第二节课,语文教研员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指导,*老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给予了好评,评价我校*老师的语文课含金量高,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班级学生训练有素,二年级的学生古诗词积累如此丰厚,这在大连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长此培养下去学生的能力定不容小觑。
第三节课,教研员们和老师们进行了有关课改方面的座谈,座谈气氛热烈而融洽。在座谈中,老师们纷纷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自己在新课改下的取得的教学成果满怀欣喜,并决心要在课改大环境的影响下,扎扎实实搞教学,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讨论结束之后,**教育学院的领导和教研员对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进行了资料检查,并对我校扎实务实的校本研修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下午**教育学院*夏老师和**河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以及**东小学、**小学的部分教师与我校一至三年级班主任教师进行了互助网培训。我校作为基地校,由三年级组教师进行了《教会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预习的实践研究》的汇报。听了我校老师认真的汇报,*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评价我们学校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兄校弟校的老师纷纷对我校老师这种真研究重实践的工作态度点赞,感谢我校老师给他们带去教学灵感和经验。
此次互助网研修活动,**教育学院的领导认为我校研修主题清晰、明确;研修过程有效、扎实,同时希望**小学的教师能通过更新理念和扎实的基本功,使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本次活动形式、内容丰富,研讨、互动热烈,在促进基地校互助网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培养,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和造就时代需要的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个性培养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举措予以应对。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丧失主观能动性
应试教育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面对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教师必须采取信息量大的填鸭式教学。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迅速将自己总结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技巧和写作方法塞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就足以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合格的分数。在多年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个性培养难以进行。
(二)单一教育方法,学生易形成固定思维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学生只需要对汉字进行反复抄写、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以抄写和朗读为主的单一教育方法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贾平凹《风筝》这篇课文,突出了作者对童年美好事物的追忆,既有伤感,又有快乐,所以,朗读时要分两种情感,时而语调高扬,时而低沉抑郁。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时,学生由于年纪小,可能会走入朗读的误区,以为本单元《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几篇课文也可以这样朗读。
(三)师生缺少互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
小学语文课堂还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互动的问题,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个不停,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堂课上下来,教师大汗淋漓、疲惫不堪,学生却没有听进去多少。教师担心学生不能理解课文上的知识,所以,总希望多为学生讲一点知识、多传授一些技能,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起来,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被剥夺,个性培养从何谈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改进对策
(一)鼓励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带有思索性的话题,鼓励学生就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问题展开自主分析,自己找到答案。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罐变化的段落,想一想水罐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对课文展开自主分析可以发现:水罐之所以变成银的、金的,是因为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二)忘记标准答案,解放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个性,先要解放学生个性,让他们一扫标准应试答案的阴霾,敢于对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观点。语文学科是极富个性和创造性的一门学科,在对于一些理解性问题上,我们并不倡导一味追求所谓“伟光正”(伟大、光荣、正确)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可以对问题做出价值取向正确、言之有理的答案,都应当给予鼓励。在《南辕北辙》寓言故事中,以往的语文课本一直强调对于那位去楚国的人方向的错误之处进行关注,希望学生可以明白做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的道理。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地球是圆的,往反方向就一定到达不了目的地吗?《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中,学生能不能就两座大山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让愚公一家搬家是不是更好呢?不同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作文好、有的学生阅读好,还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在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自由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小学语文实现对学生个性培养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对学生个性化表达欲望的满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在课堂表达个性看法的机会。小学语文课教学在实现学生个性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小学生个性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创造个性展示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