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家族公司;资本结构;高管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72―03

【作者简介】苟朝莉,重庆工商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诚信与民营企业成长;

周立新,重庆工商大学经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与管理。(重庆400067)

从理论上讲,在现代公司的运行中,资本结构与高管激励机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如冯根福(2000)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结构与公司账面资产负债率负相关;李义超(2003)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负债水平负相关;肖作平(2004)发现,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的情况下,管理者股权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由于中国家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上市行为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导致国内学术界对于上市家族公司资本结构与高管激励机制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几近空白。本文试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上市家族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和高管激励机制安排提供一些经验性结论。

为研究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资本结构与高管激励机制之间的基本关系,我们在沪、深两市随机选取了20家直接上市和20家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样本公司选择标准是:(1)最终控制者能追踪到自然人或家族;(2)最终控制者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必须是被投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3)截至2001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家族公司。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巨潮资询网》2001―2003各年的相关上市公司年报。

一、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

统计分析显示(参见表1-表4),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资本结构总体上显现出:“负债优先的外源性融资为主导,留存收益为主的内源性融资为辅助”的融资格局;两类上市家族公司的内源性融资比率大致相当;在外源性负债融资中,以流动负债为主,表明大多数家族企业经营者不喜欢长期负债的硬约束;在外源性股权融资中,直接上市家族公司的股权融资比率波动较大,如2001年直接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比率达41.74%,在2002年其股权融资比率却为0,而间接上市家族公司的股权融资比率很低且相对稳定。

总体上看,与一般家族企业相比,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及外源性负债融资比率明显要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规模较大,实力相对雄厚,更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二、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高管激励的现状分析

从中国上市家族公司高管激励的实践来看,虽然总体上高管激励强度处于很低的水平,但若把上市家族公司划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家族公司两类,可以发现,两类上市家族公司的激励制度安排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就货币性收入还是就股权激励来看,直接上市家族公司的激励强度都强于间接上市家族公司(参见表5)。以2001年为例,就货币性收入而言,两类公司的前三名董事与前三名高管人员的平均货币性收入分别为66.03万元、58.00万元与32.18万元、32.40万元;就股权激励而言,两类家族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平均持股量分别为1465862股、1292887股与4759股、8592股。

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内地直接上市家族公司高管激励强度明显要强于间接上市家族公司,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主要以国有控股公司为基础改制而形成的间接上市家族公司,受原有体制的影响,现阶段其高管激励模式不可能如直接上市家族公司那样走上完全市场化的道路,高管人员的激励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位消费。

显然,在两类上市家族公司的高管激励模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高管人员的经营目标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影响呢?对此,我们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公司高管持股对其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根据Leland and Pyle(1977)关于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理论,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债务水平来增加其所持股份。而Harris and Raviv(1988)则从公司兼并的角度,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债务比率正相关。Kim and Sorenson(1986)、Berger et 8l(1997)等来自美国公司的经验研究支持了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债务比率正相关的假设;另一方面,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管理者股权有助于减少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掠夺股东财富等机会主义行为,债务和管理者股权可看作控制成本的替代机制,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管理者更具有减少债务水平的激励。Friend and Lang(1988)认为管理者持股比例越大,他们越有动力向下调整债务比率以适合自身的利益,从而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债务比率负相关。Friendand Lang(1988)、Jensen et al(1992)等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表明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债务比率负相关。众所周知,中国家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上市行为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管理者股权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可能是微弱的。现从经验的角度进行检验。

三、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资本结构与高管激励机制的实证检验

为了检验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高管(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对家族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现对上述四十家样本家族公司在2001至2003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

DAR=α+β1MSO+β2Dμ斗

(模型1)

DAR=α+βB,MSO+β2C1+β3D+μ

(模型2)

DAR=α+β1MSO+β2CR5+β3D+μ

(模型3)

其中,DAR为资产负债率,MSO为高管人员(仅指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比例,C1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5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D为虚拟变量(间接上市家族公司设为1。直接上市家族公司设为O)。表6是对40家样本家族公司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表7是上市家族公司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与高管(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比例的回归分析结

果。

由表6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很低,平均为0.57%;股权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自然人或控制性家族手中),第一大股东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7.29%和54.68%。

由表7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高管持股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具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其一,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偏低,高管人员在拥有极少量股权的情况下,资本结构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不够显著,激励本身及调整后的股权激励对高管人员的激励作用不大。其二,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上市时间一般很短且以间接上市方式为主,这些间接上市家族公司主要通过股权授让的方式获取企业的上市资格和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的,该类企业的原有身份一般为国有企业且资产负债率较高,从而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主要受上市方式的影响。其三,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还受股权集中度、尤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统计分析显示,上市家族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家族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我国内地40家上市家族公司为样本,对其2001年至2003年间的资本结构、高管激励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被重视,企业工商管理的概念普遍被接受。多数企业都意识到提高自身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内在竞争力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一些先进理念的引进和工商管理学科自身的发展研究,我国企业或多或少尝试进行一些企业工商管理的尝试,也从实践经验中吸取经验、进行总结,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念。这些企业工商管理事件活动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但如果就此认为我们企业已经达到现代化管理水平,处于较高的管理层级,这将是一个误解。我国企业还是处在一个转型期,还处在较低的企业工商管理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企业自身对企业的定位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多数依赖外贸订单,企业处于一个代加工、贴牌加工的层次。这是产业链中最底层,价值取向最少的一个层次,很难得到快速发展。有些企业基于这样的定位会严重影响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一些企业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发展,一些企业就认为自身是先进企业、自身的管理很先进,这样的企业定位,会忽略很多问题,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这包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杜绝浪费、重视环境保护,关注社会福利和社会影响。关于社会责任在转型期的我国企业做的并不好。

(二)企业自身和内部权责划分不清晰

在企业自身权责的划分上存在问题,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界定不清晰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民企中。企业自身权责清晰的划分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业主体活力的要求。界定不规范的情况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也存在问题。部分企业沿用老的部门架构,部门权责确认上出现空白或者漏洞。部分企业套用了西方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上不是出现空白就是出现重叠。这样以来就造成企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通,协调性很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快速规模化发展和很难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三)企业市场意识不强

经济形式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企业开始认识到重视市场、照顾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市场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可是在企业工商管理层面如顾客第一的质量要求和市场意识、照顾顾客为主来开发产品的理念、创建顾客至上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内容做的都不理想,和真正的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企业内部的不协调也削弱了市场意识在企业内的推行。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企业工商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推广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实际情况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缺乏。这种有知识、有能力和有技术的专业人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我国的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工商管理历程决定我国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我国企业不能过多的依靠资源和人口红利来高速发展,企业需要从最基本的管理方面改革。上述问题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带有很大的危害性。需要找出根本原因,提出相对对策,指明发展方向。

二、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市场情况下,有效改革发展、做好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改革的趋势。做好企业工商管理需要从几个方向推进:

(一)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要大力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工商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推广。建立和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推进企业工商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一些具体的工作也是推进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工作。

(二)企业管理需要改革落后管理方式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现代管理理念,结合当前管理思路建立一套适合时代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企业要夯实上述两个工作的基即做到权责清晰,不管是企业的还是企业内部。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进而准确的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发展方案。这是企业工商管理的目的。

三、推进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的做法

(一)引进、培养和管理专业人才是整个工作的前提。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具备企业工商管理基本知识、了解行业或者企业现实情况、拥有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来完成。针对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或者外部资源。依据企业自身发展趋势,从企业内部储备和培养后备人才。对这些后备资源可以进行定向培训工商管理知识,进行多个岗位的岗位锻炼。总之,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并且需要保持其不断创新的意识。

(二)企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这就要求营造一个良好、高效的管理环境,这也要求建立一个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入手,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通过对架构的梳理来完成对工作流程的强化和优化,而后在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晋升降级等内部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做法确保企业的设置简洁、合理、高效和适应公司现实情况、发展需要。通过这些做法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氛围,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一、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所谓的工商管理就是指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得到与企业出现基本问题的管理方法与技能、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从而能够掌握在实际中能够分析与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人才群体。这种群体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战略选择、规划制定,甚至是是否能够比其他企业更为优秀的的重要影响力量,是一个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质量较高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与本企业是否能够在如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取得较好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后,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虽然我国近几年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上,无论是方法还是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发展的不平衡,过分重视理论的掌握,使得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虽然掌握着熟练的理论知识,但是无法很好得将理论知识作用到实践中去。想要培养出我国如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就必须解决我国如今工商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我国工商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就如今目前的国家与国际形式来看,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的工商管理机构无论是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质量还是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就我国如今经济发展的形式来看,我国工商管理机关的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缺乏 

虽然我国在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就如今目前的数据统计来看,我国合个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只能满足初级工商管理机构的需求,或者满足一部分中级管理机构的需求,但是对于高级管理机构的人才需求来说,是十分紧缺的。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如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机构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山管理机构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想要更好得发挥工商管理机构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就必须在客观上将工商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在扩大到一定程度,并且将其在管理过程中较为薄弱的地方进行改进,使得工商管理机构能够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的重大作用。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机构还要对很好得对宏观调控的计划经济进行监督、调控,并且很好得对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公有制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能够真正实现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最终目的。 

然而,对于如今我国的工商管理机构来说,由于各个工商管理机构都是按照一定的行政区域划分因此将我国的工商管理机构切割成了一个个的部分,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想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体制。 

(三)工商管理执法力度弱化 

由于如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种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社会关系中的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变得越来越薄弱。尤其是我国法律规定了,工商管理部分部门虽然具备能够做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但是却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而且,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自进行管理、调节的过程中,会受到地方的保护主义干预,从而加大了工商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度。 

三、对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想要培养出能后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就必须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一定要以实践教育作为重点,改变传统只传授课本知识的缺陷,高度重视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很好得运用到时间中去,真正培养出能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完善工商管理体制,真正发挥出工商管理的作用 

在工商管理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登记管理的办法,要求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对作品所进行的工作进行记录,严格把握各类厂商的宽严度,防止生产的产品出现比例失调的现象。而且,还要完善工商管理机构的的监督职能,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能够得到更好得调节与控制,从而我国市场机制变的越来越完善。不仅如此,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下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强化工商管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监督管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的工商管理机制进行健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工商管理的垂直领导,使工商管理机构变的更加具有权威性、效率性以及统一性,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得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工商管理的发展,努力争取打造最完美的工商管理机制,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寒时.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行政的职能[J].武汉学刊,2013(3).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设计思路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教学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也开设了多门实验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实验课程设置和不完善的实验设施,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实验相互衔接不够,缺乏有效的实验体系结构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都有开设实验内容或者实验项目,但各课程实验及项目不能有效连接,课程或者项目间有重复、脱节、知识点覆盖不全等现象,直接割裂了管理类课程间的逻辑性与规律性联系,造成了实验要求难以达标和课程自身要求的不能很好实现。

2、实验教学内容僵化固定,考核流于形式

就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内容来看,基本都是对基本知识的验证,缺乏对知识运用的实验内容,而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讲解实验具体内容和详细实验步骤,学生根据教师讲授重复实验过程,还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阶段,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内容远远不够。从实验内容实现的条件来看,都是利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软件模拟操作,与企业普遍使用的软件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高。实验课程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实验成绩的好坏对所学课程成绩影响不大,造成学生重理论而轻实验。

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与实际联系不够

工商管理实验教学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演示为辅的方法,还未能完全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看的多实际动手的机会少。当然这主要在于实验教师大多来自传统理论教学队伍,习惯讲授,虽然也有演示等常规教学方法,但还是缺乏诸如沙盘推演、决策仿真、投资模拟等先进、灵活的方法应用。实验形式只有模拟实验,与实际存在差距。缩小差距必须把实验教学与企业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校企共建实验室,将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方式引入工商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在企业建设校外实验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现实的氛围中感悟管理理念、学习管理方法、积累管理经验。[1]

4、实验室建设存在盲目性,资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大,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在各高校均有建设,但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定位不清和缺乏科学论证,大多都是因教学评估需要临时建设或者跟风创建。实验室建设主要集中在占地方、购买软硬件设备资源,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与之相应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很多实验设备资源不能发挥其作用,闲置浪费严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实验资源多而分散的情况,不能兼顾相似相近专业对资源共享的要求,导致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难以开设,实验设备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及思路

针对以上的问题,变革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1、基本原则

实验教学体系设计需要遵循能力培养原则、系统化原则、资源共享原则。能力的培养也可以看成是实验教学的目标,同样属于人才培养范畴,任何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使人具备各种能力。工商管理属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其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解决工商管理实际工作需要,支持实际工作需要的基本条件就是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系统性原则,实验教学体系设计要符合管理的系统原理,应把所有实验教学要素及其要素间的关系置于一个统一框架之中,从整体考虑设计,分部分完成。一是对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内容安排分好层次,同时兼顾各层次实验的功能和作用,以取得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二是要配套理论教学体系,明确有效的界定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内容与要求,实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的功能;三是要处理好使用价值和学科发展的平衡关系,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进而推动专业发展。资源共享原则,学科专业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决定了实验资源必须服务多门课程教学和满足不同专业间的要求。实验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共享就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共享原则可以使有限的资源统一集中,通过信息技术和综合平台的途径,提高各种实验设备软件的利用率。

2、设计思路

实验教学体系的目标决定着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所以实验教学体系设计随目标而定。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可以定义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针对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需遵循的原则,提出以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1)需求和能力导向。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统一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形势下。实验教学体系要服务于人才培养来满足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实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需求和能力导向这一设计思路,也体现了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培养专业能力因素和创新精神因素的目标要求。需求是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能力是实验教学的根本所在。所以要立足实际需求和能力培养,结合人才培养新变化和学生特点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2)课程体系导向。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面反映出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实验教学课程作为课程教学的有利支撑,其体系来源于专业课程体系,但又独立于专业课程体系。这种相关而又独立的特殊性正是实验教学体系体现工商管理学科交叉及综合应用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课程导向下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优势在于:一是学生可掌握工商管理的系统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2];二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研究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3]应以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为导向,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系统。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体系指一类事务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表现出整体的明确功能。实验教学体系的价值在于实验教学的要素构成结构及其逻辑关系产生的整体功能会指向人才培养的明确结果,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服务学科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主要涉及课程结构规划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改进、实验资源利用等一系列内容。

1、规划实验课程体系调整实验教学体系结构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于认知的逻辑规律,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横纵结合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即形成以课程基础实验为横向支撑,以课程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为纵向牵引的课程导向实验结构新体系。横向上课程节点着力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纵向上课程节点重在训练学生利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综合实务能力和创新精神[4]。以横纵两条线的实验课程结构体系来实现实验教学的学科覆盖宽度与专业知识深度相互统一问题,同时也可解决实验课程的选择和建设问题。

2、联系企业实际设置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内容僵化不灵活的现实,从企业实际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优化开发实验内容,达成“干中学”的效果。具体来说,一是对实验课程的优化开发。立足知识点,进行课程知识验证实验,紧抓能力培养主线,设计开发知识运用性实验。二是同企业合作开发精品实验项目,围绕企业管理运营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学科理论研究,与企业共同开发实验内容和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建立综合性的精品实验项目。整体上验证性实验内容及课程要逐步减少,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和项目要系统增加。同时,还要改革实验教学考核,由原来的单一纬度考核学生转变为考核学生、教师、效益三个纬度,以三维度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实验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3、利用现代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实验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条件。首先,运用现代电教设备实现实验教学组织方式的灵活丰富,以及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电教设备通过投影、摄像等技术手段,能促使学生较好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实验教学的时空约束和设备局限。多媒体音图文一体的功能表现,增加实验教学接近现实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其次,利用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完善实验内容和提高实验效果。这两种现代技术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营造企业环境,建立模拟企业,模拟企业经营状态。使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实践中,体验管理决策和生产运作。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个人学习潜力。

4、整合开放提高实验资源利用

工商管理学科内容的宽泛而复杂,决定着其实验教学体系的分层与分类多。相应的实验教学资源需求和要求也就多。整合开放实验资源,包括场地、设备及师资就变的十分必要。所谓整合,其目的是实验资源的有效配置,具体指全校实验资源一盘棋,各学院或各专业实验室之间应相互利用。可以通过建立实验管理中心的形式,将实验设备和条件充分利用,甚至还可以整合相关企业的实验设备和条件,集中服务于实验教学场地选择、设备购置、课程教学、实验项目开发与设计等。所谓开放共享,旨在满足不同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实验需求,主要在于依靠信息技术建设网络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体系。

四、结语

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依据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则、思路等进行了全面思考。在能力性、系统性、共享性的原则下,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应遵循需求导向和课程体系导向的设计思路。围绕横纵组合式的结构体系调整、实验内容安排、实验方法改进和实验资源利用提高等内容论述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宏宇.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09(01)128-131.

[2]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S1)31-34.

[3]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9)9-14.

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尽快融入职场、胜任岗位需求呢?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他们的职业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高职教育乃至全社会而言,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对于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呢?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呢?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进行粗浅分析。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内涵及构成

目前国际职业教育界和我国学者对职业能力的见解、阐述亦有不同,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见解,职业能力就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参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职业能力不像知识那样可以借助于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传递,它是个体对职业活动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它直接影响着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高职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完成工商管理职业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学生对工商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能力,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就是满足工商企业需求,具备完成工商管理职业岗位特定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这种职业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首先,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能力主要指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管理思维、职业素养、观察判断、沟通表达等;其次,该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是适应工商管理的职业岗位,具备运用工商管理知识解决工商管理问题的较高级能力,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最后,还要具备拓展能力,这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高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现状

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主要分布于市场调查员、统计分析员、推广人员、销售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客户代表、物流助理、销售经理助理岗位,尤其是市场营销岗位、企业基层管理者、行政助理、一般文员等职位需求,近年日益增多。笔者所在学校及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主要以市场营销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仓库保管员及一般文员岗位为就业首选,绝大多数企业认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就能做好企业市场营销的工作,并且愿意招聘这样的学生进入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通过调研显示,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基本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具备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但是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在知识结构上主要表现在基础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能力结构上主要表现在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欠缺。学生普遍都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能力,但掌握核心能力的较少,拓展能力更为欠缺,对于稍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一般事务性工作完成较好,对于英语会话、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方面的技术技能比较欠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岗位上表现出了任劳任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缺乏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相互之间的关联度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并且符合市场人才需求。以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会计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为例,许多用人单位在会计岗位的招聘过程中,更看中那些不但具有会计技能,而且具有人力资源技能的学生。同样,在人力资源岗位的招聘中,不但具有人力资源专业技能,而且具有会计技能的学生往往更受欢迎。那么,如何提高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对于高职教育乃至全社会而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1.建立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若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必须要进一步改进教育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高职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围绕各种职业能力,开展竞赛活动,寓职业能力的培养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和多样性特点,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核心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

2.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者的关系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要突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三者的关系。学生只有在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言,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熟悉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然后,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对学生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职业能力中除了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素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文化素质培养中要注重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比如,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通过模拟创设岗位环境、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等职业道德的教育,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4.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要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管理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到高校去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践教师取得高级专业证书,通过这些措施和制度,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