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素质教育探索思考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艺术教育更应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全国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招生持续滑坡,生源素质下降,规模开始萎缩等。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艺术教育该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乃是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由于中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大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尽快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就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以适应学生升学就业的需要。

第二,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部分艺术学校都是以戏曲专业起家的,可以把戏曲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积极推进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戏曲专业课程改革首先要以京剧表演专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设置,遴选规范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博采其他艺术门类之长为京剧教学所用。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组、学科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认真论证、抓住重点、举一反

三、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从“要学会”向“要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式转变,使学生从纷繁的灌输教学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空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京剧表演专业改革的思路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教研,及时总结,扩大积累,特别是新专业要尽快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青春期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虽然好于中小学和其他中专学生,但继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器乐等专业做到保证体育课时、有专职体育教师、有体育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疏导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前途、家庭、社会、荣誉、人际关系等。

综上所述,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工作。只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使艺术教育走出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第2篇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由于中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大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尽快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就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以适应学生升学就业的需要。

第二,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部分艺术学校都是以戏曲专业起家的,可以把戏曲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积极推进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戏曲专业课程改革首先要以京剧表演专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设置,遴选规范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博采其他艺术门类之长为京剧教学所用。 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组、学科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认真论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从“要学会”向“要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式转变,使学生从纷繁的灌输教学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空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京剧表演专业改革的思路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教研,及时总结,扩大积累,特别是新专业要尽快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青春期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虽然好于中小学和其他中专学生,但继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器乐等专业做到保证体育课时、有专职体育教师、有体育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疏导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前途、家庭、社会、荣誉、人际关系等。

综上所述,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工作。只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使艺术教育走出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58-01

21世纪,是一个教育与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研者的面前,这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同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到每堂课里呢?

一、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导向”作用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导向”是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要求,培养的是一种能力,给学生一种未来生存的工具。同时,处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言行感染,这时候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所以,对初中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材料,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导”者。

二、教学中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

海德格尔指出,人和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不是现存的东西,人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在自己的存在中,人不断领会着属于本身规定性的东西,人只是根据他内在的可能性在筹划,在自我设计,并不断获得自己的本质。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个性化。而不同于他人的意识,便成了个性。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尊重他的个性,鼓励发展个人意识,强调个人的选择自由以及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帮助养成一种学会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可见,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人类社会都是靠不断地创新才得以进步的。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有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做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新课程提出语文的四大特点就是人文性、整体性、综合性和母语性。当然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在“课改”以前一直被忽略;人文性在“课改”后又被无限放大,以致把语文课异化为思品课、自然课、环保课等。但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说语文教育是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综合,它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保证。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语文教师来说素质教育教研工作必须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提供舞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内在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高校管理 提高 教学质量主

一、相关概念

相关素质的定义很多,本意主要是指生理学概念,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个体间不同的生理、心理的成熟水平意味着个体素质的差异。一般认为,素质是人们在先天遗传条件下,经过环境熏陶、教育培养和自身活动的历练,日积月累形成起来的基本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对教师素质的定义也众说纷纭,教师素质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结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结合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本文认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高等教育重点为提高质量,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教育日趋专业化,教师发展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科研素养。

(一)具有献身教育工作的职业理想。教师需将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而不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饭碗。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积极成果感到欣慰,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工作状态。现在的90后大学生,心里面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教师”定义,好教师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楷模作用。

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念离不开良好的教师个性心理品质。要培养出个性品质健全的学生,教师本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如果教师个性品质不健全,不但个人烦恼不断,而且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做到个性品质健全,首先要拥有较大的心理容量。教师要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容忍学生的“挑衅”。其次,教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教师要经得起挫折磨难,决不允许将个人的不幸转嫁给学生,将自己的私怨发泄给学生,将莫名其妙的火气迁怒于学生。始终要将思考的欢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第三,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授课时高高兴兴,课间、生活里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

(二)学科知识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应体现在“全面”“活用”“时代”三个方面。“全面”就是教师应全面系统地钻研掌握教授学科的知识,对教授学科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教师唯有具备厚实的知识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有精湛的传授知识技能。精湛的传授知识技能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实施教育职能的保证。包含:一是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的。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工作大多是在以教学班级为组织中开展的,如果没有组织管理能力,就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群体生活中施展才华,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教育机制。

(四)加强科研素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思想,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而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味教育问题。

三、教师素质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素质影响专业成长――高校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较高,社会期待对教师角色带来巨大压力;

教学技能掣肘专业成长――部分教师知识扎实,自身素质很好,但却无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比如,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强项是具有专业的深度,但缺乏对教材的理解度和教学的艺术。他们的课堂往往是快与灌。快,即过高估计学生能力,认为几页教材,没什么好讲的,单方面不切实际拔高教学要求,一带而过,讲的快;灌,即讲得多,灌得满,一节课讲到底,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备课没有备学生、讲课心中无学生,自然没有教好教学效果;

教育科研是专业成长短板――高校教师普遍感觉谈研色变,缺乏观念变革和寻求专业发展的主动性,造成自身消极的被专业所发展的现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健康;终身

作者简介:黎伟(1964-),男,安徽省芜湖市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32-03

随着课改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景象,体育教学思路逐渐明朗,小学阶段是快乐体育,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主;中学阶段是全面发展的体育,以增强中学生的体质为主导;担心阶段是竞技体育,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为出发点。那么,实施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能体现高职特色呢?

一、素质教育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教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体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1]。把体育教学推上一条特色化教学的道路。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简单阐释为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可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对其思想品质方面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是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也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体育教学可以传授相关技术、战势和知识,使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会竞争,树立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从而也使学生具有了人生成长必需的优秀精神品质。

(三)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教学的参与,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只有把它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就体育教学而言,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使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利用在校时间学会一两种终身体育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真正起到增强体质,促进学习的目的[2]。同时,由于体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成了“重基础、能力强、素质高”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学校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重视体育教学这门科学,通过和其他课程的合理配置,构建一个以利于发展的知识结构,在此基上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展示自我的空间,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能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体魄,这是体育教学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学校追求体育特色的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

二、健康体育决定体育教学的特色

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有很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渐渐成为一种定势,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在体育教学思想的认知上,不应再把其仍然停留在公共体育范畴之内,并仅作一般性考察而没有进行专门性的研究,而是把其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即健康体育得到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特色全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

(一)视健康体育为先驱

坚持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视健康体育为先驱,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出发和落脚点,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体育教学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健康教育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考虑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所能利用的现有客观物质条件,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健康教育计划[3]。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健康教育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健康教育计划,这才是健康教育实现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健康教育迎接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标准挑战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