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管理的意义

知识管理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管理的意义

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当今国际企业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对此,企业建立自己的文化知识管理休系十分重要。

一、建立文化知识管理体系的意义

面向21世纪,从全球范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

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人其管理之中。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是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特别地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决策所必需的专家支持系统,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竟争中保持不败的保证。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在公司知识生产、分配、获取、共享、利用等知识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上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3)知识管理的方法: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三、企业文化知识库

很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等。为什么还要建立文化知识库?知识库与信息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在激烈的竟争环境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如何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及其价值增值就变得十分重要,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应运而生。

信息数据库属于知识库的一部分,但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企业知识库应尽可能包含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

建立知识库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开发所需的软件,而企业知识库系统软件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1)集成性。21世纪的企业是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只有具有集成性的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全部信息的集成和处理。例如多地点、多场所经营,跨国经营,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集成起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供货渠道、市场营销、金融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变化并创造市场。(2)外向型功能。在21世纪,企业的封闭状况将被彻底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边界的,其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外向型的功能。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软件,除了具有生产管理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功能。通过建立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办法。知识库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库对组织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一下了基础。

第二,知识库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和信息实现了有序化,其寻找和利用时间大大减少,也便自然加快了流动。另外,由于在企业的内部网上可以开设一些时事、新闻性质的栏目,使企业内外发生的事能够迅速传遍整个企业,这就使人们获得新信和新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背景;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知识时代下医院图书馆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经济发展全部基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知识以及信息的产生、传播以及应用有着较大的依赖,知识经济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可持续经济类型。紧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知识经济对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均造成明显的影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也要求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医学,是专业度较强的科学领域,在当前知识浪潮中得以快速的发展,也持续涌现出全新的科研结果以及医学诊治方法。随着居民对医疗条件需求越来越高,医学工作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临床医学活动中,致使医学工作人员难以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在医学文献搜索上,但是医学工作人员对医学文献的时效性以及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图书馆,是当前医学类文献收集、加工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起图书服务理念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等重要职责,以满足知识管理背景下医学工作人员对医院图书馆的服务需求。

二、知识管理背景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渠道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前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医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综合知识。进入信息时代后,医学文献信息越来越多,这也造成医务工作人员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自身医务工作所需的文献信息,必然会导致医务工作人员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自身知识获取专业技巧,这也意味着在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活动中“以人为本”是大势所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不仅仅应该努力满足图书馆读者对知识文献的查阅等需求,还应该加大提升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价值的工作力度,才能够真正地突出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角色,最大化地满足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合理需求,才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活动对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医院图书馆实际运营管理情况以及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合理、高效地设置医院图书馆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科学地安排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确保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相吻合,以确保能够在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活动开展中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重要发展目标。

(二)创新医院图书馆服务。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工作机构,对人才以及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对医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相对较为简单,所提供的服务更趋向于提供馆藏文献资源。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读者获取知识的渠道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削弱了读者对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的依赖。医院图书馆想要更好地得以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下对医院图书馆的全新要求。因而,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通过自身的专业特长,搭建包括医院图书馆读者信息在内的数据库,获取、整理并加工医学文献领域的可用信息,并加以加工、整理,以达到知识快速转换、创新等发展需求。同时,在图书馆管理中应该采取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发展需求的策略,以更为高效地整合、提炼信息资源,从而为医院图书馆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文献资源服务,给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知识获取渠道。

(三)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必须要基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医学文献信息加工处理技术,这也是知识挖掘、传播与共享的重要保障。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医院图书馆读者能够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更为高效、便捷地获取医学文献信息,成为医院图书馆读者最为重要的文献获取渠道。医院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为图书馆读者跨越时空为读者提供医学文献高效的获取渠道,能够大大地加快医学文献数据的传递效率,有效地增强了医学文献信息的处理能力,构建更为高效便捷的医学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因而,医院图书馆在未来管理活动中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医学文献获取方法,更好地推动医学知识管理活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时代下,创新已成为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也要求医院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各种知识创新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高燕.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图书馆创新管理[J].科技信息,2013(12):187.

[2]蒋丽静.知识管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6):81;92.

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报;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情报学的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知识管理与情报学诸多共同之处,使得情报学界开始将关注的焦点向对知识的研究的方向演化,知识正日益成为情报学者的新的研究热点。虽然相对于情报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知识管理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这丝毫不能改变知识管理与情报学之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在看到二者共同点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正确把握情报学与知识管理异同的基础上,推动情报学的创新发展。

一、情报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从传统情报学到知识经济下的新情报学,情报学研究经历了文献服务到一般信息服务,再走向知识服务的三个学科发展阶段。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使知识服务逐步取代信息服务,成为情报学研究的新热点。2006年12月26~28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对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情报与知识管理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都与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

从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信息和知识是两者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管理最终使得组织内的知识增值、共享,对组织有价值的情报则是情报学的目标。信息和知识是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共同涉及的研究领域,这正是知识管理和情报学产生互动关系最根本的原因。

(二)都有着相似的终端用户需求

从终端用户的需求来看,情报学用户对最终知识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向直观性、集成性等非专业化、技术化方面趋近,这种需求也正是情报创新的动力所在;同样,相同的用户需求也正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都强调“人”的作用

传统的情报研究基于文献知识之上,研究的是如何有效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和利用文献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文献视角。

而在知识管理中,人是显性知识的管理者,同时又是隐性知识的拥有者,“人”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核心。借鉴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将情报学的发展与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情报学的研究能够付诸实践,体现出现实的价值,这不仅是知识管理与情报学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且是目前情报学研究领域应关注的重点。

情报功能的发挥应贯穿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全过程,以用户为中心是情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四)其他方面

情报与知识管理在研究对象方面呈现出相互渗透的态势,相似的用户需求也推动了两者的创新及相互之间的

对技术方法的引用。

二、情报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虽然情报与知识管理都是面向信息、知识处理的,但两者在实现过程、最终目标等方面仍然存在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两者的定义上看它们的区别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按照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的观点,“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存在于企业内外的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实实在在的资源管理。它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管理活动。由此可知,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展成型的,其目的是获得更大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比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相对于知识管理,情报不仅仅拘囿于对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提高,情报有着更宽广的应用领域。情报的目标是以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实现对知识情报的有效利用,实现信息的合理配置。

(二)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情报学与知识管理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情报学产生与古代军事战争领域;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知识管理则产生于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促进知识创新,形成知识生产、传播、交流和利用的良好环境,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能力和优势,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

(三)逻辑起点不同

情报研究的主要是对信息流的控制,逻辑起点是“社会信息”。

而知识管理则是研究知识应用的管理,逻辑起点是“知识”。知识管理可分为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即将存在于企业员工个体的、难以用书面形式来表述的知识在企业内部进行融合、共享。知识管理是通过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之间及内部的相互转化、形成一个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最终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样一种转化螺旋,从而在企业中产生知识创新。

(四)研究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从“创造”的角度看,情报学注重的是创造的结果,而知识管理关心的是创造的过程,即创新,比如在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等等。

三、在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的创新及其发展变革趋势

随着情报学与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在很多方面互相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情报学与知识管理研究的对象在“信息”和“知识”的层面上不断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所运用,从而来提高组织的核心能力,即“创新能力”。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知识管理就是要营造知识创新的良好“生态”,形成知识创新和共享的良性循环。当今的情报学研究,要在吸取知识管理的理念的基础上。寻求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

(一)情报学研究对象的变化

从情报学研究对象的角度看,情报学研究对象的每一次演变都促进了情报学学科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带来了情报学整体的飞跃与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传递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受此影响,情报学的工作对象由最初的文献资源扩展为信息资源,由此产生了情报学研究在信息管理领域的一次突破。在当今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成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情报学在知识管理思想影响下,其内容和学科体系都在进行较大的调整,知识管理推动情报学研究走向深入,情报学的研究重心也将由“情报组织”向“知识组织”转化,情报学研究也将从“群体的系统”转为“用户的大脑”。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影响,将决定图书情报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使得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重点必然从文献领域的物理层次转向知识领域的认识层次。

(二)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变化

在情报学研究方法方面,知识逐步成为情报学研究和处理的最小单元,情报学研究中也出现了对知识组织管理这样的理念与管理模式。很多人指出,对知识的组织与管理将是21世纪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解决好知识与管理知识的手段之间的矛盾也成了情报学的任务。情报学将由以前的信息管理逐步转向知识管理的同时,必然也将要求在研究方法上寻求突破,知识信息的表达与组织也将从传统的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向认知层次的知识单元或情报单元转化。

(三)知识管理对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影响

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在《图书馆学导论》中指出:“由于任何科学关心的只是知识,特别是图书馆学,它只包含图书馆事业基本现象的合理方面,即通过图书这种媒体将社会积累的经验传递给社会个体成员。”

面对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与冲击,我们必须按照继承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来重构面向未来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四)基于知识管理的情报学的创新

当知识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能否以知识为中心对情报学进行创新,使其成为一门适应时展要求的学科,是情报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之所以说知识经济的出现给情报学研究提出了新机遇与挑战,是因为它一方面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基于知识管理的情报学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管理知识资源,同时为自己的学科发展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等学科的蓬勃发展也促使情报学研究要不断更新、创新,否则情报学将面临被其他学科侵占而失掉自己的学科独立性。

在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科自身理论研究重点应从文献的物理层次转向知识的认识层次。因为只有在知识层面上不断地量化,才能为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当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情报研究工作当中,构建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的情报研究工作系统,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与提升情报学研究,同时将情报研究工作纳入到高级管理的范畴,从战略高度创建研究目标。既不能由于新的挑战的困难的存在而否定情报学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或否定其重要性,也不能无视新的技术、新的学科所带来的益处,盲目乐观不思进取。情报学研究要不断取长补短,以求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后卿,苗蔚.知识管理时代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情报科学,2004(12).

2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4)

3、李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04(1)

4、康琳.论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的互动创新及其发展动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

5、宋蓓玲.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研究创新探讨[J].情报杂志,2006(7)

6、马费成.情报学的进展与进化[J].情报学报,1996(5)

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源于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提出:知识成了新经济中的硬通货,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力量应是具有知识的人员。自从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关于其定义一直未有确切的说法,但归纳来说,知识管理指的就是:当企业面对日益不确定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时,企业为适应环境、继续生存及谋求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适趋措施。实际上,知识管理也是组织发展进程是体现,它能将人的创新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其实,知识管理是一种内涵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向,它不但是一新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思路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想,具有多视角性和多层面性。为此,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在组织原则、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等方面,知识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寻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创新,它突出的的是知识对组织创新的重要意义。传统的管理模式却并没有把组织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组织作为学习和创新的系统,知识正在被用于系统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特点

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强调以人为本。

德鲁克不但把人本主义的思想精髓得到了发扬,并使其与知识社会的管理问题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他认为:知识管理人员必须把同他一起工作的人员当成是他自己的资源,他必须从这些人员中寻求有关他自己的职务的指导,必须要求这些人员把下述事件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们的知识管理人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真正充分发挥知识工作者的能动性,就要注重个人知识的挖掘,个人知识的管理,个人知识的应用及个人知识与工作流程的有效整合。

(二)它是以自我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控制的思想。

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知识工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兴趣和价值,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定义任务和成就评价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才是最强的激励。

(三)它是以任务和权变相结合的管理组织思想,他认为组织设计要以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为依据,职能制度和任务小组是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没有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

(四)它是以成就和道德相结合为管理价值观。

德鲁克虽然特别强调企业的经济成就和知识工作者的个人成就,但认为没有哪个组织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并以此为目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顾及和承担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再加上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日益曾加,使得企业产品须不断更新以之相适应,同时,这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且取得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优良素质及企业组织间的有效配合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体现。然而知识管理便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知识的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的来源。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四、以知识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进组织间的配合。企业在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同时不断提升知识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知识结构系统的管理。

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拥有的可反复利用的,建立在信息和技术基础之上,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资源。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形知识管理。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和使用以计算机存储系统为基础的知识库,提供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知识利用;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可以建立知识资源图,提供员工根据需要来查找知识资源图,然后在知识库中检索来获得所需的知识或找到需要求助的专家。

(二)对知识资产的积累和管理。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不仅包括各种有形资产,更重要同时更有价值的是企业拥有的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企业的市场资产(品牌、客户信赖)、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企业文化、企生管理哲学)等。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认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产并加强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积累,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应注重对企业品牌的培育,统一对外宣传,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重视对企业的软管理,通过培育企业职工的整体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以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目的。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创造的环境,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

(三)教育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德鲁克认为: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确保企业和每个成员的不断成长与提高,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知识型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将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自身也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此,他们是非常希望企业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

企业应对知识型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性。例如实施结合企业员工实际的读书计划,定期员工推荐新书、推荐好书,要求每一位员工在看完书后,以读后感、讨论等形式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读书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变原有的观念,不深化知识型员工的潜意识。企业还可以经常邀请一流的学者来讲学,与国外学校的进行交流。除了要求员工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变化和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在以培养个体知识为核心的基础上,加速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知识运转,促进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从文化、组织、管理、技术几个方面来促进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劲文,葛新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

[2]王玉生.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论纲[J].学术论坛,2006.

[3]陈长里.德鲁克的"实践人"刍议[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王谦修.企业知识管理的知与行[J].施工企业管理,2008.

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读者服务;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赖以贮存的载体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人类知识信息的保存和服务主体,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形态正日益多元化,图书馆的馆藏已由传统的以印刷型为主要载体发展到由印刷型、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文献资源体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图书馆旧的书刊泾渭分明的分离式服务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管理方式必须变革。

1传统文献服务模式分析

印刷型文献资源是我国图书馆传统馆藏的主体,图书和期刊是传统图书馆两种最主要的馆藏资源。因此,图书馆一般按文献的载体类型、文种、服务对象来区别和组织馆藏文献,图书和期刊、纸制与电子资源分离布局。这种传统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重藏轻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保存,而轻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管理是以载体类型为主体进行馆藏布局的。由于图书、期刊在业务流程上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从方便管理的角度,传统服务理所当然地将图书和期刊分为了两大部分,实行各自独立的管理体制。这种功能布局不能集中地反映学科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各类载体文献被分散在图书馆不同的楼层、区域,破坏了知识的完整性;即使是同类文献,也彼此割裂,形成了中文与外文文献分离,现刊与过刊分离的服务体系。当电子资源出现以后,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上又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分开管理。这种将图书与期刊、现刊与过刊、印刷型与电子资源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分散布局于各个分割空间的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内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困惑。例如:当读者查某一个概念时,需要使用工具书;需要了解某一基本知识时,需要查阅相关教材;需要了解某项研究的最新进展时,需要翻阅最新的学术期刊;当需要的文献没有印刷型馆藏时就需要查阅电子资源,等等。这样,读者就必须以中断连贯思考为代价,不停地来往于自己不熟悉的图书馆各个区域之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体系在管理上比较便利,责任明晰,但是不符合读者的思维规律,人为地把知识体系割裂、分散开来,不利于读者获取不同载体和跨专业学科的知识,读者难以持续、连贯地思考和阅读。

第二,在读者服务部门设置上,图书馆通常以传统的外借、阅览、咨询、检索自成一体的服务结构为主。,有些图书馆还把书刊外借、阅览等服务按读者类型、文献类型、学科种类和语言种类等标准划分成多个小服务部门,将文献的阅览、咨询、外借服务完全分离,书目查询、电子阅览、报刊服务、图书借还、室内阅览、文献复制等服务功能相互割裂,藏、借、阅、咨四大服务功能彼此分隔。由于工作岗位的限制,工作人员一般只对自己分管区域的某一类载体形式的馆藏比较熟悉,对其它区域、其它类型的文献则很少了解,更不要说能把握相应学科的整体馆藏情况、为读者提供针对性强的高水平服务了。因此,长期以来管理工作一般只能停留在日常性的借阅操作和事务性工作上,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们难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无法开展专业领域的高层次服务,造成服务管理与文献开发利用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开展学科层次的定向服务。

2基于知识管理的读者服务思想

文献所记载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就期刊而言,各学科专业文献在期刊上的载文率既相对集中又高度分散,呈现出分布有序的规律。其中,相当数量的专业论文相对集中刊载在少数专业期刊中,形成核心区.其余数量的论文高度分散在大量非专业期刊中。事实上,各学科专业文献除了在期刊中以论文形式发表外,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总是以多种文献形式传播的。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已由重藏轻用转向以人为本,藏以致用为中心。以满足读者多方而、多层次的需求为出发点,各类图书馆都在资源建设、馆藏布局、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但是,传统图书馆以文献类型为单元所构建的文献服务体系与广大读者利用文献的知识学习和研究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人们有了问题需要某方面参考资料时,总是以所需信息的学科主题为主线,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文献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别人不同观点、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充分比较和研究,提取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打破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与文献布局和服务体系的束缚,营造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图书馆资源布局及服务体系,以文献间知识关联为主线,构建按文献的知识属性组织馆藏文献及服务功能的管理体系。使得同一知识领域的书、刊一体化,印刷型与电子资源一体化,形成适应读者思维认识规律的知识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文献资源一体化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

高校的读者,无论足研究人员、教师,还是各类学生,都是围绕特定学科展开学术研究、完成学习任务的,读者查阅文献信息时,其所要的信息内容总是围绕一定的学科领域展开。因此,义献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3.1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为核心,构建多类型文献融为一体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在馆藏布局上,打破网书与期刊、纸质与电子、藏书区与借阅区、读者区与工作区相分离的界限,在一个开放通透的大空间范围内,根据室内面积容量,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将与一定学科领域相关的古今与中外、图书与期刊、纸质与数字等各类相同专业文献集中排列,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查询、电子阅览设备和网络通讯环境,使读者可以便利使用各种资源,形成一个不同载体形式和不同文种文献集成的综合知识库。在一个借阅区内,既有该领域古今中外的图书,又有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工具书等各类文献;既是书库,所有该领域馆藏集中在一起,又是全开放的阅览室,读者可以自由流畅地交互使用各类文献阅读学习;既有纸质资源,又有电子资源;既有当前最新的文献,又有其他年代的本学科系统性馆藏;既可阅览,也可外借,极大地方便读者,从而为读者营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研究环境,实现“以减为主”向“藏用结合、重在利用”的转变。

3.2以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为目标,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文献服务一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打破传统服务模式中戡、借、阅、咨等读者服务功能各自为政、按业务部门和文献类别划分读者、分段服务的桎梏,以方便读者利用为中心,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的开放化服务,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问、最少的精力、最少的环节,获得最大量的文献资源信息。

在服务功能上,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应该取消传统的期刊部、流通部、阅览部、咨询部等机构建制,以知识学科体系为单位,构建全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既可以提供传统纸本书刊的借阅、复制等服务,又可以提供光盘查阅刻录、数据库访问浏览、网上资源查询下载、FAQ及虚拟参考咨询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成集浏览、咨询、检索、借阅、复制、下载等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模式。读者在同一区域内就可以通过“无缝链接的信息服务”,按照自己认识思维的习惯流畅地阅览、相互参照、取长补短,使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体系旱现在读者面前.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一站式开放服务。

3.3以图书馆员学科知识为支撑。深化学科专业化服务

高校读者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专业要求特别强烈。传统馆藏布局下,无论是在书库还是阅览室,收藏的义献都同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而每位图书馆员的知识总足特定的专业,他们对所管理的众多学科很难做到深入了解,对一些专业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利用能力甚至还不如有关读者熟练,只能停留在保持架位整齐有序和一般的借还服务层面,无力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在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组织馆藏的前提下,图书馆的一个楼层或区域内,同一个学科或学科性质相近的若干学科的各类文献集中在一起,图书馆可以安排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员负责馆藏的服务工作,这些图书馆员十分熟悉所管理文献的知识内容与读者的专业需要,因此,他们对读者的需求心理、文献的适用性和该领域的各类馆藏文献了如指掌,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大大提高服务的学科化、专业化能力,只要读者提出要求,他们就知道该为读者推荐什么文献、馆藏有没有、从哪找到、如何使用,等等,使图书馆员真正成为读者利用文献的得力助手和情报分析专家。

4基于知识管理的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特点

4.1有利于系统把握和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和建设方向

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各馆均制定了馆藏发展战略,就馆藏总量与年度发展目标、各类文献的比例、馆藏特色、品种与复本关系等提出建议原则。然而,已有的这些规划内容,依然侧重从优化义献结构体系的角度讨论问题.一舣会从中文与外文、图书馆与期刊、纸质与电子文献之间的火系考虑制定发展目标,却较少或难以围绕学校义献信息需求的学科文献结构来进行科学设计,也无法以学科为单位系统评价馆藏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

在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为核心建的多类型文献融为一体的全新服务体系中,相同学科专业的各类文献集中在一起,依靠完整、准确且整合了各类资源的资源导航和目录系统,我们就完全可以从直观评价到目录控制准确分析和掌握某一学科相关文献资源的数量、品种、结构、读者的需求与利用强度.从而对文献的学科保障水平作出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经费安排、采访计划中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优化,避免肓目采购,减少遗漏重复,使每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体系更加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真正体现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办馆宗旨。

4.2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文献的互补性,有效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在高校,客观上存在着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不同学科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学术研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程度也有不同差别。因此,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在学科建设启动阶段,通常选择那些最急需的、专业信息含量大、内容新颖实用、容易获得的文献,如与学科相关的核心专业期刊、课程建设所必要的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同时,新专业文献资源建设也以新版文献、国内文献为主。对于普及和学习方面的文献,则一般以纸质文献建设为主,特别是适合大学生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利用频率高的中文图书文献都给予充分保证;而对于学术性强,适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需要的专业性文献,则主要通过数字资源建设,尤其是期刊文献建设来满足。对于馆藏薄弱的领域和学校新增的学科领域,一般通过数字资源建设来填补空白,以快速补充和积累;对于受制于经费压力难以形成规模的纸质外文文献则主要通过引进外文数据库加以解决。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模式,十分有利于发挥各类资源对同一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需求的优势互补作用,形成各类资源有机配合的学科文献保障系统,不以某类文献多寡论成败,而是着眼于不同类型文献在读者需求中综合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服务体系就像现代商业中的大超市一样,在一个区域内,把相同学科文献集于一体。面对这样系统、多样化的丰富学科文献,读者在使用自己以往熟悉的文献时,会同时注意到那些平常不关注、不习惯使用或根本不了解的文献,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些文献的潜在需求,带动这些文献的有效利用.养成综合利用各类文献资源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各类文献资源利用价值。

4.3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人才的专业优势。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的学科服务

在现有的服务管理体制下,由于读者服务停留在对文献的管理层次上,工作人员常年从事着繁重而单一的事务性操作,只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假以时日,服务工作似乎什么人都能做好,很少需要用到多少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在图书馆,具有一定学历层次的人员通常首先考虑安排在采编、技术、咨询等部门,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本科、硕士学历的人员很少在服务一线从事读者服务工作。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本科毕业人数已占全馆人员的绝大部分,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然而,在现行的服务管理体系下,大量图书馆员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成为普遍现象,许多人觉得有劲无处使,优秀的人才不愿来,来了又留不住,图书馆成了“人才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