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政治课 考试方式 校本策略 效果评价

考试不仅是对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而且会对教学与学生学习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一直沿用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相对应的考试方式就是记忆考核。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政治课的考试方式也逐渐由重记忆考核向着重能力考核转变。我们通过顺应这种转变,推动了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一、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是适应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是统一的。教学改革必然引起学习评价与考试方式的转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学发展。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知识的过程,考试正是对这种建构效果的一种测量。因此,考试方式必须与新的教学要求相一致。

1.政治课传统考试方式的特点与弊端

由于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教材而展开的。教师教的是教材,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只是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而考试所测量的也是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因此,这种考试显著的特点就是记忆考核。谁的记忆好,谁就能得到高的考试分数,考试结果与学习效果显然不能统一起来。在考试题目设计上,反映出的特点就是考核的知识点少,题型单一且较为固定;在考试测量目标上,则是以教材知识的掌握为主,对思考和概括及知识迁移的要求不高;在考试题型搭配上,记忆性的题目多,而发挥性的题目少。接受性的学习模式与记忆性的考试方式,使得教学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说教,内容缺乏联系,知识缺乏迁移,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学生学习中缺乏思考,知识掌握层次较低,运用和评价能力难以形成。由于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变成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学与学习效果都难以保证。

2.素质教育呼唤新的学习评价与考试方式

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接受向能力培养的转变,是近年来政治课改革的基本取向。这也从根本上使得考试测量的目标,从单一的掌握教材知识向着掌握知识与形成运用能力相统一转变。在教学策略上,由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向着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不再限于课堂与教材,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及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对社会生活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并形成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种学习上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教材和课堂自身,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变化相适应,在考试方式上也从单纯的记忆考核向着运用能力方面转化。第一,考核与测量的方式更加开放灵活。例如,在考试形式上,有了开卷考试、政治论文、调查报告等。在题型方面增加了选择题、判断题、辨析与应用题、材料分析题、社会与生活现象评价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第二,考核的知识点与知识面大为增加。由于多种考试题型的采用,一份试题的知识点一般由原来的30到40个,增加到现在的60到70个,甚至更多,难易程度也有了层次上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与涉猎更多的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更加了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成熟的社会认知。第三,测量评价标准的变化。原来的评价标准过于机械、死板,限于固定的结论与思维方式,答题的局限性很大。新的评价标准是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统一。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教材与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形成迁移,能够分析、认识、解决有关的社会问题,显然这种要求要比原来高得多。

二、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的校本策略

对于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提高政治课的命题质量,我们的策略是,首先把握好政治课的常用考试题型;其次做好试卷命题中的题型搭配。

1.把握好政治课常用考试题型

不同的考试要求,在题型选择与题型搭配上是不同的。依据题型的不同测量方向,我们将题型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第一,对基本知识点测量的类别。基本知识点构成一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其掌握情况如何关系着应用能力的形成,在课程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在一张试卷中这部分题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一般占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由于基本知识点分布广,测量方式灵活,因此,这种题型能够较好地测量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中常见的基本知识点有人物、数据、时间、结论、观点,规定、现象与概念等。对这些问题考核常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改错题等。其中,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双向选择题和不确定性选择题三种,三种题型在难度上依次加大,共同的特点是测量的知识点多,一个题目可以涉及多个知识点,考核的信度和区分度较高,而答好这样的题目需要准确、系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判断、填空、改错等题型,考核的知识点单一,但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考试中学生常因为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和理解的不准确而丢分,因此,这种题型也是政治课考试中的常用题型。

第二,对基础理论测量的类别。基础理论是一门课程的关键,属于中间层次的学习目标,只有将课程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了、理解了,才能提升学习的目标层次,而许多学生的学习就局限于这个层面上,机械地重复记忆,由于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贯通,对课程的学习也就难以达到系统掌握的学习要求。这部分知识测量常见的考试题型有:回答题、简答题、简述题、论述题等。这些题目重点测量学生对课程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一张试卷中一般占百分之三十的比重。

第三,对知识运用能力测量的类别。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中,能够认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测量目标,这种测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同时也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单单掌握课本知识,而是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建立在低层次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的,如果低层次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理论掌握不牢固或者不系统、不熟练,就会制约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实现,能力形成也会受到局限。在测量方式上,高层次学习目标的测量方式主要有:分析题、辨析题、分析理解题、运用题等,这些题型在各类题目中的难度是最大的,在一张试卷中一般占百分之三十的比重。从考试结果上看,这些题目的得分率总体偏低,考试成绩的区分度较高,因此,能够测量出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

2.做好政治课命题中的题型搭配

不同的考试要求,在题型设计与题型搭配上是不同的,一套高质量的试卷需要统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确定需要考核的知识点的数量。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政治课考试中对知识点的考核已经成为测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本手段。知识点越多,测量的效度越高,也越能反映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知识点的确立上,还要统筹考虑考试时间,使之与考试时间相协调。第二,确定考核的层次及各自所占的比重大小。在考核层次上,一般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相对应的难度分别为易、较难和难,各层次的所占比重一般为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三十,这样做既体现了照顾多数,又保证了答题有一个很好的效度和区分度。第三,确定题型与做好题型搭配。在题型选择上,一张试卷一般要有四到六种题型。选择什么样的题型,以及每一种题型所占分值,要综合考虑知识点的多少和测量的层次性要求来具体确定。

三、政治课考试方式改进后的效果评价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激励 创新

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探究、实践着:如何利用高中物理教学的有限时空,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来总结“激励创新”的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

教师课堂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妙趣横生的描述、抑扬顿挫的音调会使学生情不自禁进入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创设一个以乐引思、以乐求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也在无形中悄悄地开启了学生的创新大门。

例如:在讲《向心力》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即让一个小球从斜槽轨道的顶端释放,小球绕过与底端相连的圆弧轨道一圈运动。然后,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小球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为什么未掉下来?(2)我如果把小球静止放在最高点释放会出现什么结果?(3)如果我们想象把这一装置放大,你坐在轨道上的一辆小车上敢模仿这个小球的运动吗?一个实验、一串问题立即将学生带入思考、讨论和遐想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出本节主题――向心力,并借助录象播放游乐场中人们坐过山车的欢快镜头,从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并且,我在本节课行将结束之际,鼓励学生去思考:游乐场的过山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你能设计一个既安全又更显“惊险”的新型“过山车”吗?要求学生回去就此问题设计方案后交上来,下节课进行现场论证。在这堂课中,我通过精美的语言组合、精心的课堂设计并自然过渡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游乐场的过山车),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了愉悦、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用学生关心的热点去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青年学生关心热点问题正是青年们的朝气所在,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地将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质疑有机地融入课堂,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这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向教师掷出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我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当前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例如:我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渗入到《天体运动》部分的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向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神州5号”飞船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杨利伟在飞船中采用平躺的姿势?飞船的火箭发射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其他方向?“神州5号”宇宙飞船最终在离地面大约340千米的高空飞行了14圈,它是直接被送到这个高度吗?飞船是如何实现“变轨”的?等等。我为此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去引发讨论、进行释疑。在学生频频质疑的过程中,我注重去捕捉学生每一个质疑背后的闪光点。因为,正是这些这些闪光点显现出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实践证明,通过了对这些热点问题质疑和析疑,既强化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激情。

三、用“开放型”习题的训练作好学生创新思维的铺垫

习题训练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题海战术”极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定式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宿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设计“开放型”习题,以此为载体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量。

二、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设计出哪些实验。即所谓开放类实验题,这类题答案并不唯一,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多多益善。如给出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几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电键和导线等,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几种测量的实验方法。

3、将一些习题重新编排,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让同学根据一定的要求自编习题等。如有两个在真空中点电荷相距一定的距离,要求学生将以下的内容设计出来,自编一道习题,然后大家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题目既包含了我们所学的较重要的知识点,又富有新意等。

四、用学生成功的创新去增强创新成功的信心

获取成功,无疑会增强进取的信念。创新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因而,在我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在努力创设时空,让学生去体验成功的欢悦。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闪现的创新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助其燎原;我积极鼓励同学学会敢于向我多说几个“不”,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要“人云亦云”。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高年级数学;“绿色评价”;教学研讨

何为“生本”理念?即真正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最为重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生本”理念,切实优化教学。尤其是高年级教师,考虑到处于高年级的学生需要面对较大学习压力,更要遵循“生本”理念,完善课堂教与学相关工作,落实“绿色评价”便是其中之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过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压力,降低了整体教学有效性,而“绿色评价”的落实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教学工作在“生本”理念支持下的高效展开。

一、“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内容简述

随着基础教育“减负”思想的提出,“绿色评价”一词开始逐渐走进小学数学教师视野,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谓“绿色评价”,实际上是不再遵循传统教与学评价原则,不再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是更全面地看待教与学,将学生为取得成绩而付出的努力、课堂学习中的态度、教师教学行为、学习品质、课上课下学习习惯和身心健康等都视为评价重要内容。将该评价方式应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既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情,也能使其及时认识自身教学不足,还能深化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思维与方法的认识,是增进师生自我了解、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其默契配合、提高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1]。因此,随着基础教育体制结构的改革,在“生本”理念的不断深化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讨课堂“绿色评价”基本方法,主动将其落在实处。

二、“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方法研讨

(一)保持尊重,培养自信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尊重是促进其在“生本”环境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探究课程知识的前提条件,若教师没有在评价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甚至伤害了其自尊心,学生极有可能在课堂上出现越来越消极的学习表现,或是丧失自信心不再愿意主动表现,导致后续评价难以展开。反之,如果教师在评价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评价时也小心翼翼地维护其自尊心,学生就会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愿意在课堂中主动表现。所以说,想要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开展“绿色评价”教学活动,教师要在“评”中保持对学生的尊重。在教师的尊重影响下,学生逐渐更尊敬、爱戴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学生在教师面前更勇敢、放松,可更自信地走进数学课堂、探究学科知识,不仅为“绿色评价”工作的开展奠LEARNINGWEEKLYAug.2022Vol.242022年8月第24期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然而在现阶段,依旧有一些教师习惯在点评学生时使用较为严肃、刻板的语言,如“你这样是完全不对的!”“你可真让我失望!”等,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防止学生骄傲、自满,即便学生回答得正确且完整,也吝啬给予其鼓励和表扬,学生没有受到真正的尊重,其学习自信被削弱,不仅阻碍了“绿色评价”的落实,也制约了“生本”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教师首先应重新认识自身角色,明确自身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领路人,而并非主导者,降低权威意识。其次,强化对柔性教学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将其应用在点评学习方面,并多使用一些带有激励性质的语言。这样一来,学生一边获得源自教师的尊重,一边在其温柔的点评中受到鼓励,其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主调整意识形成,能够在“生本”课堂更主动地调整自身学习态度和行为。基于此,学生可在教师的合理点评下重新树立学习自信,进而延伸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促使教与学得以在“绿色评价”支持下走上新的台阶。(二)体现过程,注重发展“绿色评价”是“将学生为取得成绩而付出的努力”视为重要内容的课堂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在“评”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将“学生学习过程”体现出来,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发展。此时,新的问题衍生了出来——教与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让其在增强学习品质时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中关注过程,除关注其“学知识”的过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关注其课堂表现情况,关注其运用知识的过程[2]。但就目前来看,忽略后者的问题明显存在,很多教师仍是将目光集中在学生的成绩及对知识的掌握上。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教师可尝试在践行“绿色评价”基本原则点评学生之前布置一些习题任务,先指导学生进行解题,要求他们清楚写明解题步骤和思考过程,再对其解题步骤、思考过程体现出来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发表关于“我在课堂收获了什么”的想法,根据其提出的“我理解了什么叫自主学习”“我运用知识能够解决生活现实中的问题”等存在于教材之外的收获,评价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与情况。“生本”理念实现巧妙渗透,“教学评一体化”体现在每一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在教师点评中获得更多学习与成长启示,“绿色评价”积极影响力得以更好地发挥出来。(三)角度多样,增进互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要求教师、学生对教与学作出客观评价,但即便如此,在课堂评价中,仍旧会存在主观色彩。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生本”理念支持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中,应着力开展多角度的评价活动,不断在点评学生、点评自己的过程中增进师生、生生互动,深化每一名课堂活动参与者对“绿色评价”的介入。1.师———生“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虽然教师也是课堂的组织者,但学生才是真正的“核心”。因此,构建“绿色评价”教学模式,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点评上,构建“师评生”体系、拉近双方的距离,促进师生互动的意义由此凸显。然而纵观实际,很多教师在该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评价的形式并没有得到创新。一些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点评学生学情,没有在发现学生存在与自身要求相悖的学习行为时询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也没有表示反对的态度,没有在评价学生时与其进行互动,而是选择了直接将学情点评结论告诉学生,忽视了对评价过程的阐述。在该状态下,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被评”地位,无法为自身学习失误作出解释,不会在后续进行针对性的改正,使点评丧失了指导意义,也容易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产生误会,教师也难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评价结果缺乏实际意义,无法引导学生借助评价进行反思和针对性提升,与“绿色评价”“生本”理念严重不符。解决该问题,教师必须主动转变自身习惯,在点评学生时融入互动思维。如在发现学生存在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行为时,可能是由于性格上或心理上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使其非常抗拒举手发言,教师不要主观性地下结论,而是要先耐心地进行询问:“你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积极举手发言呢?”再依托学生做出的真实回答进行分析,分析其综合学习表现,并对其展开客观性评价。“以生为本”思维切实体现了出来,促进了“绿色评价”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进一步落实。2.生———师在“生本”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不仅学生是“被评价者”,教师教学方法与行为也应接受点评,此时,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开始由单纯的“被评价者”转变成为“评价者”,“绿色评价”得以落实。反之,如果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在评价环节中,学生就会成为旁观者,而不是真正参与到评价中,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这也就意味着,为更好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课堂上落实“绿色评价”,教师可尝试构建“生评师”体系,以自省为基础,给予学生针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方法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从“怎样学更高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在课堂中的真实感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3]。师生课堂地位因“生评师”的融入而更加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得以体现,“生本”课堂模式基本上形成。同时,教师要悉心听取学生建议,凭借自身的判断能力对这些建议的价值进行评判,并考虑部分建议的可行性。学生的建议多是从课堂真实经历出发,因此,根据他们的评价可分析出其真实学习需要、指导要求,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与行为,课堂活动逐渐变得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绿色评价”在无形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对高效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构建大有裨益。基于此,学生会从教师的改变中,认识到自身的建议被采纳,从而由衷产生被尊重的喜悦感,并在未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环节中,与教师共同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3.生——生“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生互评”体系,不仅满足了这一要求,还能够让学生在多角度互动中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更准确地认识自身不足,有助于“绿色评价”的落实。所以说,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生本”理念下的课堂评价环节,可将“评”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点评自己、评价他人,教师综合学生评价内容并进行点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认知误区,没有达成对“生生互评”的有效控制,在无形中削弱了“绿色评价”课堂实践效用。其实,与教师相比,最了解学生的应该是同桌或是其他学生,他们能看到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开展生生互评,可更精准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基于此,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说明正确的评价原则,如客观、全面、细致等,避免部分学生因一己私利,否定被评价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其次,指导他们按照规范流程“先反思并点评自己,再关注并点评他人”进行“互评”,有助于帮助学生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介入学生的“互评”,管理该环节课堂纪律,避免学生因“不喜欢他人的点评”而出现争吵。也可采取匿名点评的形式,通过在空白纸条上写出对学生点评的形式,完成生生点评,这样既可保证点评的客观性,又能够防止影响生生关系。“生本”理念真正得到落实,有效的“生生互评”为“绿色评价”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课堂教学因此更加完善,整体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此外,促进“生生互评”,基于“生本”理念,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也可发挥较为积极的支持作用。这也提醒教师,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落实“绿色评价”,还可融入合作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提醒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点评、互相帮助,在合作结束后将学习成果与点评结果再向学生进行汇报。

三、“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注意事项

“绿色评价”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和身心成长规律外,还应具有持续性,“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融入“终身教育”思想,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4]。而“绿色档案”的设计,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因此,为进一步增强“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绿色评价”效用,教师还可将互联网运用起来,面对每一名学生,建立独立的“绿色档案”,在档案中以图表的形式记录每一次点评学生的语言和结果,并将学生某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情况做一个总结,借助档案记录学生的数学发展过程。综上所述,保持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生本”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构建“绿色评价”体系的关键。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培养其数学学习自信的基础上客观点评学生学习全过程,并将多元、全面等思维融入进来,在评价中增进互动,推进师生之间关于教与学的多角度评价,持续优化教、学、评方法,以便切实优化课堂“绿色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友权.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的绿色评价实践探讨[J].数理化学习,2020(8):25.

[2]吴建峰.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9(56):112.

[3]阮华平.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