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范文第1篇

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扩展的复式记账法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统一的账户体系下进行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核算。其中,预算类会计科目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核算,财务类会计科目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核算。对于同时涉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在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实现二者同步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对会计基本复式记账方法进行扩展,以解决预算类和财务类会计账户同时核算时由于会计基础不同引起的记账矛盾。

(一)基本原理。理论上,独立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进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思考韩晓明内容提要: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全面完善政府会计功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转换,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难度和成本,是政府会计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期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政府会计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行会计账务处理;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也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结余,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从会计核算的内含和外延看,上述两套会计体系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对应收应付项目确认的差异,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应收应付项目=权责发生制核算项目上述公式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是重合的,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存在不同会计基础间的差异,存在差异的仅限于应收应付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体现于财务会计的六要素当中②,因此,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统一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基于此,在政府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仅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依据常规的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对于既涉及预算会计、也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则采用收付实现制③,在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类科目确认的同时,也在预算类科目中加以确认,即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核算的基本做法是,登记账户时,在采用普通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即以相同金额同时登记至少3个账户。

(二)实质及优越性。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体系中重复的部分合并,实现在一套会计制度中同时反映两套信息的目的,即不再单独反映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而是通过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合并反映。因此,虽然形式上是扩展的,即在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预算会计科目,实质上,仍然是两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即“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体系”(见图1)。扩展的复式记账法通过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对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扩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避免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对同一业务的分别处理所带来的信息孤立,建立起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全面统一,同时,还能够保证充分发挥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二,清晰反映同一业务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利于追踪预算收支的后续过程,在实现政府对与预算资金有关的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三,理顺了政府预算在年末进行权责发生制调整的会计处理,同时,统一的会计科目易于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在各个层次的合并。第四,在扩展现有记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兼容基本的复式记账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执行成本较低,较易实现现有会计制度体系向新制度的转换,而且,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工作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少。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实务示例

以下通过几个政府和公益性单位典型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对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为负债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为预算类科目,“国库存款”为资产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账户依据等式1进行平衡,“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和“国库存款”科目之间实现平衡⑦。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依据权责发生制记费用增加和累计折旧增加,不进行预算会计账户的账务处理,分录略。除了对上述既发生预算收支、又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以外,其他业务仍旧遵循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一贯做法,采用普通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会计期末,预算会计根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账户数据直接编制预算收支表,财务会计按照财务会计账户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运营绩效表)。实务中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时,可以对预算会计的账户打专用标记,以便于实现后续的会计信息生成以及进行稽核、审计。

结语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 区别 联系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是当前会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推动了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进而不断的促进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但是,新时期的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就应及时的找到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不断的完善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以此来有效的推进制度改革的进程。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论

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概论的分析与了解,我们可更及时的找到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区别,进而有效的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下面,就针对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论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随着会计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新时期的会计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即: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两大类。其中,预算会计主要适用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财政单位。而企业单位会计主要适用于工业、农业以及交通、商业等各个领域。其中,预算会计主要行使不断的监督社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分配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职能。而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不断的反映与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领域以及流通领域等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状况。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也日益明显。而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之间差异性的认识与了解,可更高效的促进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的共同发展,进而不断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下面,就针对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单位之间的区别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的会计系统主要分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两种类型。其中,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而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有效的采用不同的会计责任制度,即:收付实现制以及权责发生制等两种会计责任制度。此外,由于我国事业性单位的营业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大部分的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中,采取的会计责任制度主要为: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盈利性的事业单位而言,其可采用一定的权责发生制,进而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稳定发展。但是,在会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会计只能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而对相应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受社会经济发展体制以及社会分配制度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运行方式以及运行结果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进而就导致其两者的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具有一定的区别。其中,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和支出等五大类。而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以及费用和利润等六大类。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受会计构成要素的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等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属于一种静态的会计等式。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其属于一种动态的会计等式。其中,企业会计等式主要反映了企业资产的主要归属地以及会计要素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而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执行相应的业务工作中的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为了有效的促进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我们应有效的认清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之间会计等式的区别,进而有效的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会计的核算方法以及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企业财务会计设置的会计科目较为细致和全面,而事业单位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却较为简单,且数量较少。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内容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事业单位不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即使存在一定的盈利性业务,也只是进行一定的内部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是企业挝换峒扑必需具备的内容。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的分析与研究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区别,对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有效的改善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述,进而认识到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构成以及会计等式和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而有效的结合两者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不断的促进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红民.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同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J].中国经贸,2013,(20):204-204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政风险;政府会计;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4-0060-05

在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对财政可持续性、财政风险的评估成了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相似,人们也试图运用会计手段,通过改进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体系,使政府财务报告提供更多的对评估政府财政风险有用的信息,如政府拥有的资产和承担债务的总量及结构、净资产、预算年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会计技术方法是全面真实反映这些信息,从而准确地评估财政风险的最有力的工具。我国同样也面临财政风险的问题,但预算会计体系提供的相关信息严重不足,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基础是这些问题的根源。

一、财政风险及其管理的一般思路

财政风险是“政府未来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未来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政府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债务是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但债务本身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更无法判断财政风险的状况。“评估财政风险应从两方面入手:(1)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2)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支出责任和义务”。

(一)财政风险矩阵

世界银行专家白汉娜(1998)最初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从具体内容上看其实是政府债务矩阵。在文中,白汉娜把财政风险基本上定义为债务风险。财政风险矩阵把政府债务按照是否有法律依据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并且以矩阵的形式表现出来。财政风险矩阵给出了一种新的政府债务的分析工具,一种分析框架。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各级政府,有相应不同的债务形式。我国财政部门在每年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中的分类也是借鉴了政府债务矩阵(见表1)。

(二)财政风险对冲矩阵

财政风险矩阵的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政府债务的工具和视角,扩大了政府债务的范围,揭示出了影响财政风险的隐蔽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不足之处在于把财政风险和债务风险等同,有失偏颇。政府债务本身并不能说明财政风险状况的好坏,对财政风险状况的评价还要关注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的状况和结构。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包括白汉娜本人。白汉娜在其2004年的文章《新成员国的或有负债》中提出了财政风险对冲矩阵。财政风险对冲矩阵是对财政风险矩阵的补充,列举说明了可以用来抵偿政府债务的不同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同样可以被分为直接资源和或有资源、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直接和或有的区分标准在于取得的收益是否是依据现存的资源,显性和隐性的区分标准在于取得收益是否有法定的权力依据。白汉娜在文中用的是地方政府的概念,因为是工具,所以对于任何类型的政府都适用。地方政府债务对冲矩阵如表2所示。

二、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与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

财政风险管理需要政府资产和负债两方面信息,资产负债信息的取得有赖于完善的政府会计体系,包括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的有效结合、会计基础的选择、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等。会计基础、预算基础和政府财务报告基础是三个既相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其中,会计基础的选择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有两个基本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二者的根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时间不同。前者的优点是核算简单,缺点是不能合理地反映各期的收益和费用水平,不能反映真实的资产负债信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8年的《政府财务报告指南》中,列出了四种用于公共部门的会计基础形式: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可以看做是两个极点,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处于这两个极点之间。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更接近收付实现制,是指政府会计要素的计量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某些特殊业务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常见的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附加期”模式,二是附加披露模式。前者是指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后,在某一时期内,账簿保持未结账的状态,以记录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经济事项。附加披露形式是政府对某些项目提供附加披露信息,这些项目,正常情况下是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中才予以确认。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形式是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范围做出限制,限制范围的原因是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计量成本高,或对政府管理与政策的影响不大。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既可以避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又可以降低改革的难度。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体系中的运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预算或者预算会计基础,即权责发生制预算;另一方面是政府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基础,提供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预算基础可以和政府财务会计基础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一般认为,虽然二者满足的是不同的信息需求,但如果差异过多,必然会在实务中带来很多操作上的麻烦。

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的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不同,预算是政府会计的重要特征。预算会计只是政府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监督预算执行,预算会计却是最为重要的。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差别在于关注的重点不一样,前者关注预算年度内的短期信息,后者关注的是立足于长期的某个时点上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信息。财政风险管理用到的信息主要是由政府资产负债表提供,只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才能提供准确的反映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信息。

三、我国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在提供资产负债信息上的缺陷

(一)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资产情况

1. 财政总预算会计不能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但政府的整体财政预决算报告(表)并不提供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支出后就离开了总预算会计的视野。每年的预算支出所形成的只是政府固定资产的增量部分,而对政府固定资产的存量,财政总预算没有完整的会计核算。

2.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依据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折旧并没有引起现金支出,所以也就不对折旧计量。虽然对于固定资产是否应该提折旧这个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带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时公允价值相偏离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都会逐渐增加。二者的偏离会越来越大,甚至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账面上仍有反映。结果就是资产的虚增,不利于财政风险的评估。

3. 现行预算会计对于股权和有价证券不予记录和报告。政府用于投资的支出包括无偿拨款、有偿贷款以及政府参股或控股等形式。在政府参股或控股的情况下,参股或控股的资金拨出之后,对政府来讲是一项以国有股权形式存在的政府资产;在企业账簿上的表现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增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只能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并没有显示出一项资产,对这项股权投资从开始取得确定投资成本到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及投资转让环节收益的确认没有完整的反映,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

(二)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债务情况

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形式支付的部分,不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形成的政府债务,这些债务被隐藏了。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记录了部分的直接显性债务,对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没有纳入财务报告的核算范围。对当年已经收到的现金流入而形成的债务确认和报告;对当年已经发生但尚未实际支付的部分,则不能予以确认和报告;对于符合条件的或有负债,报表中没有披露;而以前年度的或有负债如果在本期发生现金流出的可能性变为很可能,从而真正形成了一项预计负债时,同样不能予以确认和报告。具体来讲:

1. 直接显性债务没有得到全部的反映。对于经费补贴单位举借的、明确由财政性资金直接偿还的债务,如果经费补贴单位收到了现金,在账面上会显示出这项债务。但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是按组织类别设置的,不同的组织适用不同的会计制度,缺乏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所以,即使某个单位账上反映了这笔债务,但没有对于分析财政风险有意义的合并的债务信息。对于这样的债务,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并没有反映。对于融资平台举借的,已明确由财政性资金直接偿还的债务,由于不是以政府为举债主体,政府没有收到现金,所以,预算会计系统中不反映这部分债务。政府工作人员的养老金也是一项直接显性债务。按照成本费用相匹配的原则,当前政府工作人员的退休金应该由当前的纳税人负担。所以,权责发生制更符合代际公平的原则。

2. 或有债务得不到反映。政府的或有债务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债务,是否发生依赖于某些特定事件是否发生,最典型的就是政府的担保责任。或有债务分为显性或有债务和隐性或有债务。这里或有债务的概念并不是企业会计中或有债务的概念。企业会计中的或有债务指不满足负债的确认条件,但满足财务报告披露要求的或有事项。或有债务在企业会计中不是一项债务,符合债务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称作预计负债。财政风险矩阵中的或有债务包括了企业会计中符合债务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和不符合债务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比企业会计中或有债务的概念要宽泛得多。

政府担保的扣除已明确由财政性资金直接偿还的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举借的,政府未确认承担直接还款责任也未提供担保的债务,这些是政府或有显性债务的典型形式。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这些债务中有些债务虽然发生的可能性是很可能,已经符合了债务的确认条件,但在政府会计体系中都没有体现,从而低估了财政风险的状况。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也没有对或有债务的披露要求。

3. 隐性债务得不到反映。隐形债务是指虽然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政府出于道义或社会压力的考虑要承担的债务。最典型的就是将来要支付给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这里的退休金不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的退休金,政府工作人员的退休金是一项直接显性债务。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及运营情况。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是按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的,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对存在的隐性负债,因为没有现金支出,不予确认。同时,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只是笼统地反映当年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而不能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运行状况。

总之,在我国现行的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基础下,政府资产和负债的信息极不完整,对财政风险管理意义不大。

四、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基于财政风险管理视角

(一)审慎处理好预算基础和财务报告基础之间的差异

资产负债表是表示存量的时点信息。预算收入的增加会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而预算支出的增加会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所以,一个时期的预算收支是联系这个时期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的桥梁。在各国政府预算与政府财务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在预算基础和政府财务会计基础的应用代表性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预算基础和政府财务会计基础相同,全都采用权责发生制,典型的国家如新西兰;第二种是政府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基础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典型的国家如美国。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会计基础是各个国家的首选。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的27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中有26项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对于我国适合采用哪种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较普遍的观点是采用美国模式,预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政府财务会计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也有观点认为不一样的政府预算和财务报告基础,不能实现预算信息可比性。在我国财政管理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现时情况下,采用不一样的预算基础和政府财务会计基础带来的成本会比较大。

本文认为,首先预算会计服务于预算管理,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预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而政府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因。其次,收付实现制侧重合规性,权责发生制侧重对政府绩效的评价。我国当前财政管理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合规性的问题。所以,考虑到既要加强对预算收支合规性的监督,又要考虑到对政府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预算管理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政府财务会计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比较可行的选择。

(二)在政府财务会计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只有新西兰实现了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面临很多特有的问题。所以在政府会计改革中一方面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顺应政府会计改革的国际趋势,以改善我国财政信息的质量,从而提高我国财政信息的有用性和国际可比性;但同时绝不能机械地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转向全面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之前,短期内可以先引入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温和的权责发生制;之后过渡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较强形式的权责发生制;最后完全过渡到权责发生制。

(三)完善政府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IPSAS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资产是由主体过去的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流入主体的资源。具体项目是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对政府资产的确认条件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的确认条件。首先是满足资产的定义,其次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要很可能流入主体,最后还要满足该资源的成本能可靠计量。政府资产的计量标准应区分不同资产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计量标准。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并且也仅限于有限的公允价值能可靠取得的资产。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政府会计中资产的计量还是应该以历史成本为主。

(四)完善政府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与企业相比,政府负债的确认与计量要复杂得多。借鉴IPSAS中对负债的定义:指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资源流出主体。具体项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应付款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流动部分、短期准备、雇员福利和养老金。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准备等。确认的标准是首先要满足负债的定义,其次要满足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主体的可能性为很可能,并且金额能可靠计量。政府负债的计量标准应区分不同债务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计量标准。

(五)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中预计负债、或有负债的信息披露

借鉴美国联邦政府会计中关于或有债务的会计处理,同时参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或有事项的规定,对于我国政府的或有债务中,满足债务的确认条件,即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主体,并且金额能可靠计量的,应该确认为预计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还应对预计负债披露如下内容:(1)预计负债性质的简要描述,以及经济利益最终流出的预期时间;(2)期初和期末的账面金额;(3)预计负债的变动情况;(4)预期补偿的金额,说明就该预期补偿已确认的资产的金额。

对于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或者金额不能可靠取得的或有债务不确认负债,只在附注中披露以下内容:(1)或有负债的简要描述,流出的金额或时间的不确定性的说明;(2)或有负债预计可能产生的财务影响;(3)对其财务影响的估计;(4)补偿的可能性。对于发生可能性极小的或有事项,不确认为一项负债,同时也不在附注中披露。具体设计如表3所示。

(六)对隐性债务的处理

这里指的是直接隐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已经包括在了或有债务部分。社保基金缺口是政府的一项典型的直接隐性债务。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中,不但没有反映出这部分债务,反而是以社保基金存量资产的形式存在,结果是低估了政府中长期的财政风险。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社保基金缺口的核算方法,完善与社保基金有关的财务披露。如运用代际核算对当前的社保政策进行评价,以补充信息的形式在表外解释社保基金缺口变化情况。

这样,政府负债确认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后,政府会计能够提供更加充分、完整的政府资产和债务信息,从而确保财政实现可持续性,实现财政风险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王瑶.公共债务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肖鹏.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J].会计研究,2010,(6).

[5]张国生.政府财务境况和财政风险的:一个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6,(2).

[6]马蔡琛.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与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6,(7).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crual Accounting Theory in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Accounting

Liu Huifang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范文第4篇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分析

20世纪7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停滞期, 致使生产发展缓慢, 通货膨胀严重。为了摆脱滞涨期带来的财政困境,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西方发达国家陆续进行了行政机构的改革 (即新公共管理运动) , 受其影响, 相关国家也对各自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做出了调整和改善, 他们使用了类似于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来确认其财务活动, 以便更好地对政府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据了解, 目前英国、美国、法国等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大多数国家都或多或少进行了政府会计的改革。由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可知, 一场运动的来袭必然伴随着一场革命的胜利。因此, 在世界经济步入产业转型和产业再布局的环境下, 加快我国政府会计的变革已箭在弦上。

(二) 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经验

国际上, 各国在漫长的实践中都逐渐意识到收付实现制的不足, 因而在政府会计的应用里, 开始逐渐重视权责发生制。表2所列示的美、英、法三个国家的政府会计模式及其特点, 能清楚看出其特色之处, 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

表2 美国、英国、法国的政府会计模式比较

(三) 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政府职能和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 汲取别国经验加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十分必要。

美国为了更全面、更系统地在会计核算中反映政府的经济情况, 使用基金会计模式将政府在资产负债的征收和使用上与其他资源分开;英国是政府会计改革比较彻底的国家,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完善, 已经造就了一条适合自己国家财政发展的会计之路;法国的政府会计改革较晚, 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 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形成以两大核算制度为基础的预算、财务和成本分别核算的体系, 颇具本国特色。三大发达国家的行政部门会计的改革, 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其特色之处。

美、英、法政府会计改革带给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普遍的, 同样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我们应充分汲取其成功经验, 促进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当然, 任何的经验借鉴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 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因此, 我们也应有自己的改革方法, 比如由国家制定完善的法规条例系统作为保障, 坚持我国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核算体系且不断完善, 同时配合相应的适合自己国家政府财政情况的改革措施, 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尝试, 使得改革之路越走越顺。

三、我国政府会计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 我国都是以预算为核心实行收付实现制, 国家的经济通过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进行反映。政府部门的报表内容仅突出表现实际收支情况, 而未考虑实际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关系, 这仅是预算执行的结果, 而非当期实际的财务信息。各行政事业单位间仅靠共有资产相联系, 没有共同的核算标尺和准则制约, 致使这些共有资产无人问津, 造成国家财产流失, 政府的会计核算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透明化。

2015年10月, 财政部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宣布, 自2017年1月1日起, 我国的政府会计将由双重模式构成, 即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应用, 使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同时双标准运用, 政府会计主体决算时要求编制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两份报告。总的来说, 新的整个会计制度将会围绕四个双全面展开, 即: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双分录, 其中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是改革将要实现的目标, 双分录则是具体实务操作要求。

(一) 四双的适度分离与相互衔接的实施进行规范化引导

1 适度分离

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 进行会计核算时, 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而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 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拥有不同的基础、功能, 最终形成不同的报表。因而, 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需要通过5+3的会计要素体现。见表3。

表3 会计要素

2 相互衔接

在同一核算系统的政府会计中, 预算会计要素与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 进行平行记账, 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相互补充, 编制差异调节表, 从而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其中平行记账要求, 将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 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 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而其他业务仅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二) 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政府会计透明度

财政部最新的《关于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 为我国政府的会计改革描绘出了大体框架和蓝图, 内容上划定的范围涵盖了所有需要核算的要素, 即会计要素开始实行5+3会计要素。有关政府会计改革各项通知、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 政府会计进一步改革已进入全面的新阶段。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政治任务, 所以在借鉴国际经验与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需要相关部门能加快步伐出台政府会计的各项具体准则制度、应用指南;同时要求政府部门人员谨遵各项要求, 落实好政府会计的改革工作, 加强政府信息透明化, 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

21世纪,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运行, 原有的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 立足国情, 建立和发展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 可以促进对行政部门的资产财产实行管理, 同时更能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预防和抑制, 使我们的行政机关的资产、债务等信息更加规范、更加公开透明。新的准则及制度的出台, 加上改革试点的运行, 势必会让政府会计的改革进行的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库司.法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四大特色[EB/OL]. (2015-05-08) [2018-10-08].news.esnai.com/2015/0508/113792.shtml.

[2] 戴红迎.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14.

[3] 迟雁红, 张集琼.浅谈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J].商业会计, 2008 (13) :49-50.

[4] 鲁瑛均, 王如燕.美国、英国、法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之比较[J].商业时代, 2014 (35) :119-120.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将其有效地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促使财务资金的使用率有效提升,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部门,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要更有效的落实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好发展。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影响分析

(一)对于部门预算改革产生的影响

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实现了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并完成了从收付实现制向责权发生制的改变。纵观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一段时期后,发现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那么对于产生的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比如可以引入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即互相衔接又适度分离的管理原则,也就是说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功能进行适度分离,旨在对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进行反映,该模式既可以对编制责权财务报告的要求进行满足,同时也兼顾了现行决算报告的具体需求。

同时,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要以每一个部门为基础,而不是以往的由整个单位做出的预算报告。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应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根据业务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预算报告的编制工作。以每一个部门为基础做预算报告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更加详细,使预算工作涉及范围更广泛,并且还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而在以往的以单位为整体的预算报告中只是将单位中各个部门的预算运用叠加的形式形成总体的报告。另外,在单位中以各个部门为个体的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针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使得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有效提升。

(二)对于政府采购制度产生的影响

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来说,采购的事项非常多,那么以往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大规模的采购之前要将详细内容上报到财务部门中,然后得到财务部门的审批合格之后进行采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工序较为复杂。而政府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预算资金,并且还需要其他支出资金,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资金在预算部门中流动到财务部门中。而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构建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在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背景下,当政府需要大规模采购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层层上报以及财务部门进行审批的环节,实际大规模采购是由国库的单一账户直接将需要货款打给销货方,这种情况下就使得资金向财务部门流入现象有效减少,实現了管理与执行权力分割,还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部门有关资金的腐败现象。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的是国库的单一账户,而国库的单一账户中具有统计功能,能够直接地呈现出资金的来源以及去向,为总结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真实的数据。

(三)明确了未来预算会计制度发展趋势

要想真正地落实预算会计的改革制度,那么就必须要创新以往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进而促使以往的行政单位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发生一定的改变,更加明显地体现出非盈利形式以及公共性质,为社会提供更加具体以及便利的公共服务。而为了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作效益有效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以及创新提供保障,使其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能够更好更加顺利的开展,那么就一定要与责权发生制结合,以此构建与国际社会预算会计制度相统一模式。换一个角度来说,责权发生制符合我国的实际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公共资金监督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促使我国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利用效率有效提升,还能够使得公共财政更加具备透明化以及规范化特点,进而促使我国会预算会计制度更好地改革。此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加入了责权发生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在工作水平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别,也存在着经验不足以及能力不足的问题,很难为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保障。又因为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处在发展阶段,不具备良好的透明化以及规范化,并且专业程度以及科学程度也较低,因此,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需要责权发生制。

二、责权发生制带来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预算会计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更多的认为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事实上,预算会计是一个单独并且完整的体系,在预算会计中需要进行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控制等最终总结出一份预算报表的整个过程。另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并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相关报表使用人员对于政府整体的财政情况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因此,单单仅是凭借着预算会计制度中的基础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对于资金预算的实际需求。而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后,在原有的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增添了责权发生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却也有一定的区别,而在两种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既要实现双功能以及双报告,又要实现要素、报表以及账目之间对接。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增添责权发生制不仅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经济业务的发展,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加以完善,还使得核算范围得以扩大,更加详细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力度以及长期资产管理重要性

预算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地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力度,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资产管理工作,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措施提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十分重要。现如今在我国社会经济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中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差异形式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应紧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优化以及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使得会计核算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重视长期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并且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法规法律的相关政策制度,对于触犯法律法规的要进行严厉惩罚,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虚报的现象发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得到保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定期针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更新处理,大程度减少会计信息的纰漏,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并且更加完整、更加可靠,能够使得编制报表质量有效提升。

(二)开展会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的落实以及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在落实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同时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培训以及考核进行,这是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以及重要途径。首先,加强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培训,更要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工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培训班以及开展培训讲座的形式对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这样能使得会计工作人员获得最新的知识,有助于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会计工作方式。而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培训教育,并且还要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上,这样能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对于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理解更加深刻,提高适应能力。其次,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同时也要结合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与会计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紧密相连,这样能促使会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落实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全面地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并且还能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落实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更加重视。

(三)创新会计方法,促使会计方法多元性

在以往的行政单位会计工作中通常情况下都是运用单一的会计工作方法,而单一的会计工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落实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单一的会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那么就必须要在以往会计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建立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上,这样创新后的会计方法能更加具备灵活性,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方法的实际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现代化信息建设来创新会计方法,现代化信息建设能够使得会计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并且在现如今时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将现代化信息建设融入会计工作中是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使得现代化信息设备真正的发挥作用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以及奖罚机制,充分地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落实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