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护理;生活方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7-01

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调查,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50%。且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能力较低,高血压疾病常常伴随其他疾病发生,且疾病易发生变异,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比同样患病的年轻人要严重得多,且不易治疗,死亡率很高[1]。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脑卒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龄6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9.1%,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性增加趋势[2]。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人们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60岁,合并冠心病20例,脑梗死24例,肾功能不全2例,高血压脑病1例。经过医护人员悉心的护理,68例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

1.2 方法与结果 在治疗期间,让患者服用调节血管类药物,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利尿剂等。药物的用量可以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进行调整,必要时,也可以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主要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钙拮抗剂和合适剂量的利尿剂的联合治疗。长效钙拮抗剂由于降压效果好,已成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降压药。现今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降到正常,对于老年人应降至140/90mmHg。

2 护理措施

2.1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2.2 心理护理 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协助病人寻找引起高血压的可能因素,以便快速找寻治疗方法,降低患者痛苦。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对患者的患病程度有正确的认识,并教会其必要的护理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进行恢复,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2.3 头痛,头晕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探视。用药期间应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做各种操作时动作要轻巧,以免加重病人头痛。

2.4 指导患者科学用药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服用降压类药物,有些患者只是单纯的根据血压高低来判定是否吃药,吃多少药。这种任性而为的行为大大降低了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因为没有坚持服药,病情会出现反复发作。一旦病情突然发作,患者往往措手不及。因此,本人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治疗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将要药物的服用量要适当,一般用量为青壮年用药量的1/2,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长此以往,2到3个月即可以达到目标血压值。②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器官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竭,药物刺激很易导致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患者情况,发生危险,及时抢救③对于服药时间,应该有准确的标准,最好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安排。④用字体较大的标鉴标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便于老年人记忆并避免遗忘服药。

2.5 生活方式的指导 ①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一般成人摄入盐5g/d-6g/d。过多的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鸡肉、鱼类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要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②戒烟戒酒: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50g。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应适量饮水。④根据患者情况,建议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等。

3 讨 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率持续增长,目前有2.66亿高血压患者,每年还得新增1000万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明显改善,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年龄分布呈现老龄化。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医护人员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这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健康知识辅导,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善膳食结构,防止肥胖,以促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子扬.关注老年人几种特殊血压类型的识别与处理[J].中华高血压病杂志,2013.02,21(2):101.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性常见病 高血压 护理

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并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约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对此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都有相应的阐述。

1.1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自身调节。正常的血压调节是一复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

1.1.2钠的摄入,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可降低,利尿剂主要是减少体内钠而产生降压效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钠敏感,还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即存在一种遗传性排钠障碍。

1.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素主要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释入静脉血中的肾素将肝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近年的研究显示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大动脉壁上均有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而二者对血压的调节均起重要作用。

1.1.4中枢神经系统,已知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当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时,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失去平衡,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使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而引起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压上升 。

1.1.5五是钙的参与。钙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中兴奋-收缩偶联剂,这直接依赖于细胞外钙内流的增加和细胞内贮存钙的释放,也有钙的参与和调节 ,因而钙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

1.1.6其他因素,如:肥胖,饮酒过多,低钾摄入,体镁减少,以及具有血管扩张作用激肽酶-激肽系统和前列腺代谢产生异常等因素的参与。

1.2祖国医学则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偏盛偏衰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滞血淤,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淤交阻而发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肝肾阴阳失调是本病的病机重点,其病机要点可概括为虚(肝肾阴虚)、火(肝火、肝阳)、风(肝风)、痰(痰湿)、气(气逆、气滞)、血(血淤)等六个方面。

2 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需做的医疗检查

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各自表现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所以筛查由为重要。一旦发现高血压后要检查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并根据的轻重程度查看是否存在合并症,做出相关的常规检查,高血压常引起的疾病的靶器官有:

2.1心脏-要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以判断是否有心脏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合并冠心病等。

2.2眼底:了解小动脉病损伤情况,以便对高血压病分级。

2.3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超声检查:以了解有无早期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患引起等。

2.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血粘度等,判断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2.5其他检查:如脑CT、血离子等。

3 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3.1西医学用药原则,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终生治疗,科学合理地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因为症状改善或消失而中断治疗,或任意减少服药,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更不能擅自停药,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合并症。尽量使用长效药、缓释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注意不良反应,一般首选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3.2中医学用药原则:“治病必求治本”是祖国医学治疗的原则,护理人员必需熟悉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1)阳亢型以平肝泻火为治则。(2)阴虚阳亢型以滋阴潜阳为治则。(3)阳虚型以壮阳益气为治则。(4)风痰瘀兼夹湿型治则为祛风化痰、活血化瘀。总之,调整肝肾,滋阴潜阳,阴阳并补是本病的用药关键。

4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及药效特点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及药效特点心力减退,性情变异,易受外界药品广告影响,用药不规律,影响治疗。感情脆弱,敏感、多疑、固执,容易受伤,情绪不稳,影响治疗。对多数药物敏感性较高,机体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少数药物敏感性降低,表现为耐受,药物反应减弱。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增高,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

5 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的护理

5.1重视老年人用药的心理反应,耐心解释药物与本病治疗的关系,使老年人从心理上自觉接受并遵从医嘱用药,不擅自购买广告药品扰乱治疗。

5.2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易忘记服药,特别是老年痴呆、抑郁症、独居者应警惕误服或过量服药,必需请家属或亲友监督协助,住院患者,护士应全面担负起病人的用药护理。

5.3掌握老年人服药情况,避免降压操之过急,导致血压骤降,发生危险,老年高血压不宜单一用药,应联合用药,减少每种药品的不良反应。

5.4不宜睡前服用降压药,服药后2小时为降压药的高峰期,加之睡熟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相对平时有一定下降,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使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容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5.5中药治疗方案应简单,选择药效好,配置简单,服用剂量尽量避免隔日1次,一日三次等方式,最好每天1次或早晚服药。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still exist in the pathology and nursing practice become disjointed phenomenon.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nursing, from strengthening the pathology and the link between nursing, enhanced pathology theory to nursing practice, the improvement of examination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needs.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pathology;nursing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73-02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为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也应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但是,目前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未充分注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增强病理学理论对护理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1 在教学观念上,强化病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

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学习,一方面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另一方面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要强化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处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用病理学知识去理解、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例如护理中发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有所改变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只有了解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才能做好护理诊断。再如对病人痰液的观察:泡沫状痰―提示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粉红色泡沫状痰―提示肺水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白色泡沫状痰―提示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其次,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在护理过程中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为有效避免病变的发生,需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加强护理。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加强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这种病症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褥疮和血栓形成或栓塞。例如肝硬化晚期病人食管下段易出现静脉曲张,为防因摩擦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过程中需嘱病人服用颗粒状药物时要研碎。

2 在理论教学中,增强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2.1 寓整体护理观念于病理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树立起人体整体护理观念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2],应以相关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将具体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将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例如在讲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常见原因(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黏膜损伤等)时,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到精神压力过大也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要在今后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指导人们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塑造良好心态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医学基础课时,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 为使学生早期了解护理知识,培养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学习为应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例如讲到血栓形成时,在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讲述清楚后,可结合临床实践讲授避免血栓形成的方法:

2.2.1 血液凝固性增高 临床上给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等病人输血时,需注意补充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浓度,对防止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讲解,使学生对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的联系理解得更加深入,其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2.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或涡流形成) 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病人,应勤翻身、勤按摩、勤热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静脉穿刺,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应嘱其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2.3 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病理学教学中 如今,护士的角色已从护理实施者转变为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实践者以及健康教育的宣教者。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到病理学教学中,为延长其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必须给予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4],例如在讲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时,要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同时要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变部位和病变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告知学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归纳为:①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使学生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定期测量血压和门诊随访,控制病情发展[5]。②坚持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3g,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豆类;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低脂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腌鱼、腌肉、咸鸭蛋、泡菜等。③戒烟戒酒、劳逸结合、调整情绪、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在实验教学中,将病理学理论与护理学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在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注重实践。通过观察病变形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6]。特别是在病例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例如伤寒病溃疡形成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注意事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观察要点,如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4 在考核测验中,改进考试考查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侧重于期末的理论闭卷考试,侧重于认知和与记忆能力有关的知识考试。这样的考试显然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病理学考试在考试内容、方式和导向上,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测试内容除病理学基本知识外,还应侧重与护理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加大能力考核所占的比重。例如血栓和栓塞是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且与护理实践关系较密切。考试中可以出“哪些病人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如何指导病人加以预防?”等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实践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又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泓煜.护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85.

[2]王莹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24(5):2507-2509.

[3]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7-568.

[4]周巧玲.对护士病理学相关知识缺乏原因的临床调查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241.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37-02

1.病例报告

基本病情及查体:患者赵玉琴,女,64岁。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颈部不适就诊于银川市急救中心,症状未缓解,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亚急性甲状腺炎?”收住心胸外科。病程中,患者怕热多汗,无腹泻,精神欠佳,饮食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1月来体重下降8斤。患者有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

初步诊断:①亚急性甲状腺炎;②高血压病(3级为极高危);③冠心病。

确诊诊断: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治疗方案:①完善相关检查;②与家属交代手术的危险性及术后的病发症;③择日行体外循环升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配合及要点:(1)用物准备:剖腹包2个、城人体外基础器械和血管专用器械、电刀、胸骨锯、3/0、4/0、5/0滑线。(2)术中常规药物准备:多巴胺1mg/ml、阿托品0.1mg/ml、肾上腺素2μg/ml、异丙肾上腺素2μg/ml、去氧肾上腺素20μg、利多卡因20mg/ml、肝素、鱼精蛋白、5%碳酸氢钠、血纱布、生物蛋白胶。(3)麻醉配合: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配合麻醉师开放三路液体①选择上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用于输液或输血;②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管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③动脉置管,连接肝素水持续抗凝,用于监测动脉压。(4)术中配合要点:①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器械护士要熟悉建立体外循环的每一个步骤,迅速准确的配合。②心肌保护:手术转流时间长,洗手护士注意用冰屑保护心脏。③带瓣血管置换:手术行升主动脉远端阻断升主动脉,尖刀纵向切开主动脉瘤前壁,切除主动脉瓣,试瓣器测试主动脉大小并将合适的预凝处理的带瓣人造血管与主动脉瓣环用3/0的滑线连续缝合,再备尖刀切开左冠状动脉口及相邻主动脉壁,在人造血管对应部位用带针尖电刀头烙直径约8-10mm小孔,用5/0滑线将左冠状动脉开口与人造血管切开小孔连续缝合,同样方法将右冠状动脉开口与人造血管切开小孔连续缝合,再用4/0滑线行人造血管与升主动脉远端对端吻合。

护理要点:①此类病人要做心理护理及精神准备,确保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②对这种病人要稳搬轻放,以免因搬运而造成瘤体破裂。③该手术危险性较大,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及技术准备。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方式,配合要点及术者对手术器械的具体要求。配合术者细致精确地操作,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减少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④该手术时间长,应注意护理安全。躯体受压处要垫棉垫,避免局部组织压伤,患者皮肤应避免触及手术床的金属部位,避免电刀灼伤。⑤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出血部位主要是吻合口。术前应备足血源、术中应充分止血,巡回护士术中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保持术野照明良好,随时提供各种型号的滑线及各种止血用药。⑥术后抬病人要保持平衡,避免躯干扭曲而撕裂吻合口肢体过度扭曲而造成人工血管折叠式挤压,导致手术失败。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颅内血肿 微创引流术 护理

我院自2005年至今采用经颅骨钻孔颅内血肿穿刺抽吸置管外引流术,由于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颅内出血病人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33—83岁,平均(57±11.1)岁,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MRI证实。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最少30ml,最多170ml。其中硬膜下血肿26例,硬膜外血肿27例,脑内血肿29例。其中63例有头部外伤史,1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例行气管切开。71例康复出院,5例家属因经济原因带管出院,6例术后再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基本痊愈出院。

1.2手术及治疗方法 本组82例均采用颅骨钻孔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前根据CT或MRI片定位,局部浸润麻醉,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针对各种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在电钻动力驱动下将穿刺针钻颅进入血肿,抽吸血液,如堵塞,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血液。术后多次行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血肿。对于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用手摇钻在颅骨上钻孔后,置入2根带侧孔的硅胶引流管引流。术后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防治并发症等,引流管一般留置3—7天,复查头颅CT,血肿腔基本消失即可拔管。

2 术前护理

2.1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全身卫生处置,备皮(剃光头),术前禁食12h,禁饮6h。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按医嘱使用术前用药,备好药物、病历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带入手术室。

2.2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说明手术的意义及配合要点,取得理解与信任,以利配合。

3 术后护理

3.1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持续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清醒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无呕吐病人,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3.2引流管的护理

3.2.1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扭曲、折叠、受压和脱落并妥善固定。经常挤压引流管,搬动病人,送病人检查前,应先夹闭引流管。

3.2.2引流袋的更换、挂放高度 每天更换引流袋,戴手套,头下铺无菌治疗巾,用血管钳在引流管接口端5cm处夹紧,使管口朝上,分离引流管和袋,用络合碘棉签消毒引流管口内壁、横断面、外壁,取一次性引流袋连接引流管,再消毒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扎接口处,固定好引流袋,松开血管钳。脑室引流者,引流袋高于侧脑室平面10—20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单纯性血肿应采用低位引流,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20—30cm。若血肿破入脑室则引流管最高点高于穿刺点5—15cm,以免大量脑脊液沿引流管外流[1]。

3.3术后有再出血的危险 颅内出血是颅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h[2]。患者微创穿刺术后症状好转,以后病情加重应警惕继发性颅内出血的可能。用力排便和情绪激动都可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

3.4心理护理 术后立即告知家属及患者手术很成功,关心爱护患者,耐心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饮食 应选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根据血电解质监测结果,如钠离子低,饮食中应多加盐,不加糖。不能由口进食者,48—72h后可根据病情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同时观察胃液颜色。

3.6加强基础护理 每日给予口腔及皮肤护理各2次,留置尿管者给予尿道外口抹洗2次,定时开管以增加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应每2—3h翻身拍背1次,睡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室内空气定时用艾香抗菌条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3.7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 早期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开始康复训练,早期开展被动运动,按摩肌肉。当病人神志清楚,可进行主动训练。然后过渡到坐位、站立、日常生活训练等。嘱病人出院后继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高血压病人,嘱定时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

3.8带管出院病人的指导 指导家属和病人如何保护好引流管及引流袋,如何测量并记录引流量,如何换药,防止感染,保护皮肤等知识。

4 小结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加强基础护理等,大大提高了颅内出血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