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教学思考
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除了纳入中考考查项目之外,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质也逐步被挖掘。事实上,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既具有科学特征,同时又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理应在初中教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尝试从生物W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方向
核心素养无疑是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其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理解初中生物教学,笔者以为其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其是针对生物学科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构建的(当然同时也是兼具核心素养的要义),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如理解生命是什么、生物体的生命是如何运转的,生命又为什么会以这样的状态运转等,这是生物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态度的综合体现;而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到动植物的生物结构、功能、生殖、发育等,则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知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奠定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而体验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物学科的思想则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具体的生物知识的构建,来认识科学的通用概念,如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定与变化及发展等关系。
也就是说,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应当超越简单的生物知识的学习与记忆,超越简单的考查评价等要求,要让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理解生命的奥秘,并在探究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合理的科学态度,并为奠定对生物乃至于科学的兴趣奠定基础。当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并能够用生命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形成了较好的生物学科素养。而这也正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的重要意蕴!
二、从细节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核心素养形成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在细节。这是一个具有辩证意义的观点,一方面核心素养是一个宏观概念,另一方面其培养却在细节中完成。而这样的理解其实是可以避免此前课程改革中的遇到的,诸如过于注重宏观理念而忽视了细节处理,以至于让课改理念难以落实的不足。那么,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当如何进行呢?这里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教学细节为例来说明。
在这一教学细节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对基因的概念是熟悉的,但对基因发挥作用的简单机制是不理解的,因此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身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在实际教学中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举例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要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机制。笔者的做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创新:在以生物的高矮为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影响高矮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可以分别表示为T与t,那么在基因组合的时候其是如何决定下一代的高矮的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笔者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结果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显性与隐性的基础在组合的时候存在着多种可能,如TT、Tt、tt等,那么这样的组合对生物的性状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时候笔者还是不急着给答案,而是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学生见到难以直接获得答案,于是只好结合这三种组合去猜想,而当学生开始猜想时他们又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两个显性的基因组合,其结果只能是让生物表现出高的性状,而两个隐性的基因组合,其结果则相反;问题出在Tt的组合所表现的生物性状上,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产生问题意识,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的选择就多了,可以是自主阅读,也可以是直接告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构建知识的过程是高效的,关键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细节中,学生的思维既服务于生物知识的构建,也服务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与运用,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在此过程中有效形成。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活理解
再从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角度看生物教学(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核心素养本身就强调学科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可以发现从生活角度理解初中生物教学,也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寻找新的思路。
初中生物应当说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密切的,从绿色植物的生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人的新陈代谢到生物的遗传,都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存在。生物教学中一个简单的探究,就可以将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建立起来,如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让学生自带种子,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并观察,这种基于生活的自主体验,往往是生物知识形成的催化剂,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又将知识牢固地扎根于生活之中,从而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 江巧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6(11):45-45.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教师所讲解的研究方法以及思考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理性思维的尊重和向往的精神,会更加理解科学的内涵,进而形成有助于今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最根本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待他人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态度。在人生价值上也会有不同看法。核心素养是国家制定课程的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参考。同时它也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总体来说,核心素养就是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微课是一种时间比较短,内容也比较少的课程。在当今这个时间如此宝贵的时代,微课成为一种方向和潮流。使用微课可以使用很少的课堂的时间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特点都使得微课成为教学的一种发展的方向。微课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在课程的不同阶段使用微课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并且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的思考。
二、微课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投放的作用
1.课前投放微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上课之前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小学生都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如果在课前使用微课,来为学生播放短视频,通过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启发和引导,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这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知识点的突破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课前预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以内化突破。不仅如此,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知识点梳理清楚,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规整好,在准备微课的过程中,应该把课程的重点进行重点讲解,并且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对视频进行投放。教师可以选择在本次课结束之后,在这个时间投放下节课的预习视频,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一些。教师也可以选在上课之前进行投放,这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不会对视频的内容有遗忘,而且可以把看视频中产生的困惑在本次课直接解决掉。
2.课中执行微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储备知识
教师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准备好的微课进行投放,这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在准备这类的微课视频的时候,一定要做的详细和生动形象,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掌握,从而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只看文字版的概念,太过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短视频,来让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他们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觉得十分有趣。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想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教师使用短时间的微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效,还可以帮助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3.课后微课设计,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后进行微课的投放,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温故知新,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的时候,会有新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是一种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多地理解生物知识,帮助他们探索身边事物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着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措施。《意见》还提出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过去的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向重视教育结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
一、核心素养的确定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构建相应的核心素养模型。所谓的素养是基于社会变迁及未来生活需要所做的评估,带有理想色彩,但基本能力比以往教育目标较为具体。亦须在各学习领域中转化为具体能力指标。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由此可见,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它既重视知识、也强调能力以及态度甚至更高层面的价值观。根据《意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 :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二、实施方案
为了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落实,我们以课程为载体,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品德素养等。
1.常规教学课程
(1)概念教学课
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明确概念的意义,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还应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实验、理想化、数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应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索规律的艰辛和喜悦,磨练意志,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形成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意识。概念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认识与理解”、“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规律教学课
在规律教学中,应注重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应尊重史实,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的美是理性美,将物理规律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规律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3)实验教学课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它显示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特点。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活动场所。实验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实验操作”、“分析与综合”等方面
的核心素养。
(4)习题教学课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好奇心,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习题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质疑与
批判”、“创新与拓展”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校本拓展课程
(1)竞赛拓展课
竞赛拓展课程主要针对逻辑分析能力强,数学功底扎实,对物理学感兴趣,有志向以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学。竞赛拓展课程将主要对常规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加深,对热、光学、振动与波等内容进行补充。竞赛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数理应用”落到实处。
(2)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课程主要从物理学史研究和科普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在课题研究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进行展示。课题研究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学术能力”落到实处。
(3)实验拓展课
物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有大量的拓展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对这些实验进行设计、操作和实施,也可以将常规课堂中的物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并形成论文,进行展示。实验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操作”、“创新与拓展”等落到实处。
(4)制作发明课
将物理概念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制作发明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创新与拓展”、“自主发展”等落到实处。
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是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中进行了初探。下一步我们准备以具体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如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 民族大学生 信息素养教育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人的生存能力。因此,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想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势必要把信息素养作为个人素质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作为知识信息集合体的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1.民族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加之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语言障碍等的影响,信息环境薄弱,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未开展系统的、基础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使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虽然他们入校后对图书馆的馆设、藏书、设备等比较感兴趣,但对如何利用馆藏目录、参考工具书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信息检索时,不知道从何下手,盲目查阅,加上所学专业和自身的文化知识所限,只能获取一些简单、浅显的信息;来自牧民区的多数大学生认为听好课、顺利完成四年的专业知识课程就是读完了大学,而对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前景不大关心,更谈不上对其他相邻学科的关注和了解;在意识到获取信息作为自己学习和科研需求时,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某项活动,尤其是在学习,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论文、进行教育实习及科研活动实验报告和教学实习任务才到图书馆选材,收集资料。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较窄,社会竞争力较低,毕业后就业机会相对来说较小,这与自身的素质是有一定关系的。民族大学生正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培养和提高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
2.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意识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薄弱,几乎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电脑,缺乏对信息需求的意识。进校后除了读专业书,从未翻阅过百科全书、科学年鉴和本专业的核心期刊。他们的科研意识淡薄,信息意识薄弱。偶然有科研要求,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工具书室等来从网上查阅文献信息。认为图书馆是提供学生自习的场所,对图书馆计算机检索功能很不熟悉,更谈不上信息检索技能的熟练掌握。他们从不关注图书情报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动态,对信息的需求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2.2信息能力不足。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根本不懂得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检索、处理和交流信息,无法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加之语言障碍,大多数的民族大学生无法应对网上的英文资料,这对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结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民族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对收集到的信息如何正确判断和分析,经常花费大量的精力阅读无用信息,结果事倍功半,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的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失去了信息价值的效用。
2.3信息资源开发的人员素质偏低。一些信息开发人员信息素质低,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服务方式被动,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水平低下,影响了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了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2.4文献检索课流于形式。大多数的学生反映文献检索课的理论讲得太多,实践太少,多数民族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上有些内容几乎没有实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教材陈旧,教学仍然停留在手工检索为主的阶段。
3.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3.1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和读者特点,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在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系统的、完善的文献体系,不管是信息的拥有量,还是信息的载体类型及收藏质量等方面都是一流的。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加,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大量引进电子出版物,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为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大学生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既增加了信息意识,又提高了运用信息的能力。
3.2信息管理人员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结构上讲,是一个复合性的结构体系。他们以信息活动为主,既有实践经验,又熟悉图书馆情报知识。尤其近几年,图书馆集中了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信息检索知识,他们能够随时给予读者具体的帮助,使其有效利用网上信息。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大学生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图书馆人员在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检索、分析和利用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3信息技术的优势。随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民族高校图书馆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实现了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开通了网络服务,其中包括校园网、局域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与Internet的联通,组建了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网络,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检索系统、国际网络检索系统,成立了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等。现代技术设备是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可帮助大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4学术环境的优势。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庄重典雅,环境优美,馆内清静,文明有序,求知气氛浓厚。在这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极易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对信息采集、收藏、加工、传递的过程,学生在利用高校图书馆时,不但能了解采取信息交流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能提高信息意识。
4.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措施
4.1转变服务机制,增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意识。高校领导和学校教务部门应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教学体质的改革,使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内容和方法不断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具有较强的优势;重视民族大学生信息教育与其它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在校内,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不断以新的知识完善自我,更好地为本地区的经济腾飞作贡献。
4.2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民族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信息素质和能力。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综合、利用和再创造的过程。所以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最佳实践方法。针对民族大学生信息活动主动性不够的特点,学校可以采取多安排科研活动的形式,为民族大学生创造条件,教会他们科研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寻找科研项目,亲自动手去实践,从中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3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高校的每一门专业课都离不开信息知识和文献资料的充实,因此增设信息理论课,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与改革至关重要。目前的状况是文献检索课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相互割裂、教学学时数少、教学内容落后、检索实践被忽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文献检索为现代的信息检索,培养学生使用电脑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4加强计算机的使用。信息素质是21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计算机是信息社会中每个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工具,它能使信息存储和检索处理达到大容量、准确、快捷的要求。对于未来的民族大学生来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4.5加强信息道德的教育。信息道德是指信息创造、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所应遵循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举办信息知识讲座、开设信息窗口、办板报等方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4.6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信息科学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应重视自身信息素质的提高。信息课程的任课老师除了具备信息学、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拥有广博的知识,要熟练运用外语、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因为只有自己是信息获取和利用的“高手”,才有资格去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专业课程的教师除要担任专业课教学任务之外,也要诱导教育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信息资源,提高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学校要重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安排课题研究任务或提供在职进修机会等方式,不断激励年轻教师的求知欲望,以更加丰富、全面的科技知识教育学生。
4.7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氛围。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既是大学生信息教育的重要场所,又是学生信息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图书馆应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信息服务范围,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从各方面加强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平时馆中多给民族大学生开展一些有关信息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增强自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跟电教中心、信息中心、信息教学管理单位及教务管理部门等联合,共同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加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力度,树立信息素质观念。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省略/Library1/new_page_8.htm 57K 2006-3-25.
[2]陆光华,王观玉,文毅,覃忠跃.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文献检索课程设置方案[J].图书馆学刊,2006,(5).
[3]帕提曼.试论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服务[J].现代情报,2007,(7).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应当根据学生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在实践中使学生能够感知和体悟生命,进而敬畏和珍惜自然。由此可见,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对学生观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还要尽可能教给学生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生物学的能力,把发现真理的“钥匙”交给学生,特别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的形成。使他们在面对新的情景和现象时,有勇气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敢于探索,勇于开拓成为开创型人才。
本文作者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中使用的指标体系为参照,结合高中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设计惠贞书院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调查问卷,从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渠道、学生对生物科技信息感兴趣程度、中学生的基本生物学核心素养、中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和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2,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调查对象包括高一、高二选考、高二学考、高三选考四类学生。
一、惠贞书院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渠道单一、时间较少
高中学生获取生物信息渠道的前三位依次为网络(65.2%)、课本及课堂教学(50.9%)、电视(37.8%),其中,不同调查对象的选择差别较大,高一和高二学考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占首位,分别为66%和63.6%,高二选考和高三选考学生则主要从课本及课堂教学中获取。调查显示,除正规学校教育外,大众传播媒体是学生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从这个特点来看,学生还缺乏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只是一种无意的获取。
调查学生经常阅读的文章内容后发现,主要有流行小说(46.0%)、时事热点(43.6%)、科普读物(36.7%)。高二选考和高三选考学生更喜欢科普读物和时事热点,高二学考学生更喜欢时事热点和流行小说,显示出学科特点及学生的不同爱好与所选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不同学科学生的访谈表明,有50%以上的学生虽然喜欢课外科普读物,可由于课业负担重、科普读物少等原因很少阅读,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科学态度的不足。
根据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段的学生每天接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时间约为1小时。在对了解生物科技知识最多阶段的调查中显示,有93.0%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了解生物科技知识最多,这与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和对生物知识吸取的重视程度以及高中生物的知识量有关。但调查显示:12.7%的高二学考学生选择初中阶段是其了解生物科技知识最多的时期,说明“科学”对于非生物选考学生来说仅仅是知识含义,也说明我们对青少年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教育的匮乏。
根据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渠道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课本与课堂教学,学习阶段主要在高中阶段,更喜欢阅读小说,对科技读物涉猎较少,接触媒体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左右,高中是生物核心素养获得的主要阶段。但学生科学态度不足,缺少了解生物科技知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二)学生对生物科技信息感兴趣,但基础较差
针对学生对生物科技信息兴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分别占24.7%和62.9%,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占74.2%,这是令人鼓舞的数据,是提高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但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学考和选考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程度差异明显,选考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不愿参加生物活动,这与学生所学学科及对科学的认知态度有关。
在学生对基本生物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对5个生物科学术语均选择“了解”和科学观点能答对5道及以上的学生作为“了解基本生物科学知识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了解基本生物科学术语的学生为12.3%,了解基本生物科学观点的学生为55.1%,在教材和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正确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教育、课堂学习在获取、积累知识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三)学生具备一定探究能力、对生物科技持正面态度
本问卷从客观精神、探索精神、质疑精神、公平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惠贞书院的高中学生对人、对事基本能够秉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当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善于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践活动。
针对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看法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技术持正面和积极的看法,能认识到科学对当今世界及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对科学技术充满希望。但是学生对于重要生物问题的关心程度不高,高一和高二学考学生不太关心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占50.9%和12.7%,说明缺乏忧患意识的学生仍然存在。
(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总体状况
学生若能同时达到对科学常识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有关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就可以认为其具备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水平。
本次调查显示:惠贞书院高中学生具备生物核心素养的比例仅为7.5%。高一学生有10人具备生物学核心素养,比例为5.8%,高二学考和选考学生分别有4人和12人,占比分别为5.5%和12.7%。整体来说,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水平较低,对生物科学术语和知识的掌握明显不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相当匮乏,且不具备完整科学观点的学生比例高达55.0%,能够掌握生物方法的也仅为35.5%。高一和高二学考学生对生物与社会的关系的了解差距不大,但与高二选考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这可能与学生在高中阶段参与课堂学习、选修课教学、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