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特点;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113-02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技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体或系统。

1.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节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

2.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动力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3.传感与检测系统。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应的接口所组成。

5.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执行机构一般是运动部件,常采用机械、电液、气动等机构。执行机构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作业对象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执行机构是实现产品目的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其性能好坏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性能,因而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个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在结构上,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接口及其相应的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概念;构成;应用领域;发展

1、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三者和其他一些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门新技术。它的产品相较传统的机电产品,有很多优越性。

首先,机电一体化产品使用起来更安全、更放心。因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多都具备自我监控、报警及判断保护系统,一般工作时容易出现的超载、超压、短路、超温等情况都能自动而有效的处理,极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工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其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要优于传统产品。因为相较传统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多了自动处理信息和自我控制的机制,这样可以极大提升执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主观失误,是整个工作过程按最佳的路线通过,缩短了生产周期,产能大大提升。然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操作更简单,按键更少更清晰,而且工作进程可由计算机控制指挥,使之实用性能大大提升,可自我优化。还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因为融合了多方面的技术,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处,产品拥有及优秀的复合功能,自动化水平也大大提升,具有自动控制、补偿、校验、调节、保护、美化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应用于多领域多方面,满足了多种多样的客户群体。最后,机电一体化产品还优秀在易检修易调控。因为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使用者能通过计算机极快的调整参数,通过控制系统启动控制程序,而不需要手动更换设备的组成部分。而维修更加方便,只需事先存储全面的解决方案,产品就能凭借自身超强的自动化系统及时解决问题,很方便便捷。

2、主要技术和产品种类a

2.1主要技术

2.1.1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根本,机电技术建立在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最大程度发挥机械技术的特性与优点,从材料、性能、结构上实现最优化。

2.1.2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控制核心,它负责信息交换、存储、计算和命令。计算机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2.1.3系统技术。系统技术指将整体分解成无数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单元的相关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接口技术,它肩负着系统各部分紧密连接的重担。

2.2 产品种类

2.2.1数控机械类。执行机构为机械的产品,如洗衣机、机床等。

2.2.2机电结合类。执行机构为电子与机械相互融合的系统,如自动探伤机等。

2.2.3电液伺服类。控制机构为液压伺服阀,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等。

2.2.4信息控制类。执行机构的行动被接受的数据所控制,如传真机、打印机等。

2.2.5电子设备类。执行结构为电子设备,如电火花加工机床。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

3.1机械系统。是产品的基本骨架,支撑着其他所有系统,包括机身、框架、连接部分等。

3.2动力系统。产品整体的能量来源,维持产品的正常工作,受控制机嘻嘻处理系统控制。

3.3传感系统。检测监测产品各系统的正常工作并采集外界环境信息,将信息状变成电子信号,传输给处理单元,并经处理后返还执行。

3.4驱动系统。是产品动作部分的支撑,用以获得能量转变成相应动作,驱动执行各种指令。

3.5执行系统。即运动部件,受驱动部分驱动完成相应动作。

3.6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含处理单元,收集各处传感器发送的电子信号,集中处理、存储、分析,并按照程序命令控制整个产品的高效工作。

4、应用领域

4.1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应用的最主要方面之一。目前,数控机床大多使用功能比以前强大许多得多主线体系结构,而且现在设计越来越来开放,智能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是现在的数控锯床能满足绝大部分客户需求。现在的数控机床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在线诊断、动态仿真、模糊控制,提升了产品功能多样化和可操控性。此外,多过程、多通道控制以及网络功能等,使数控机床能够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复杂系统和曲面的加工要求。

4.2交流传动技术。交流传动技术主要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交流传动系统具有极高的优越性。随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已经优于直流调速系统,交流传动技术即将占领市场。

4.3FMS(柔性制造系统)。FMS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大体现,主要由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计算机、数控机床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实施满足提出的要求即可按规定控制生产,因此特别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4.4工业机器人。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以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5、发展趋势

5.1智能化。智能化即发展人工智能,是机器能够具有自主的计算推理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主要是模糊技术、软件芯片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就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之一,智能机器人。

5.2高速、高精度化。数控机床一直是机电一体化的一大项应用,而未来数控机床势必要比现在更快速、更精确。速度方面,机床主轴的转速、加速度都会得到极大加强。而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使机床更微型更精确,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3绿色化。随着科技发展,科技生产迅速提升的同时也在危害着环境的健康。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破坏生存条件作为代价,所以科技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求着生产的绿色化与环境保护。产品的绿色化,指的是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资源浪费少、排污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极低。绿色化即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6、结束语

现今,机电一体化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是让人闻为之兴奋的美好结果。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不断地水融,各学科的不断渗透和影响,机电一体化必将绽放耀眼的光华,产生更多给于我们极大方便的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弥漫着科技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11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范文第3篇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自电子技术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就形成了机电一体化.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也推动着机电一体化的进步和发展,它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科学,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机电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技术基础,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体现。现代工厂中已经很少见过去那种人山人海堆在一起工作的场面了,机电一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许多的工作都可以远程控制,而不需要重多的人手,更多的人员集中在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由机器人去做那些比较危险 ,人工操作又比较困难的工作,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部分人的智能,这将是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首要方向. DCS系统的应用 ,是黄化集团机电一体化应用最好的实例,它大大的节约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2、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海尔的智能化家电不是已经问世了嘛,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绿色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如今,人们早已认识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危害,现在的企业,都要把保护环境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我们不能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也符合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的绿色机电产品,是人们的首选。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4、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科学技术的持续革命,使得整个社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迈向科技化,科学技术对人类整个生活的影响日益紧密,机电领域当然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怀抱,一枝独秀。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社会的相关行业,就笔者知道的就有很多煤矿都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如今应用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又是怎样,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纵观接近20年的发展成效,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机械、电工以及计算机等多种器械、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将其综合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中。具体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运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传感测控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多种技术和设备,功能众多,应用范围广,显著的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其次,应用各种软件,尤其是编程技术,不仅应用效率高,而且检查和维修非常方便;再者,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设备自带监督和控制功能,对于提高运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使用性能,显著的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钢铁企业、煤矿机械以及数控机床等,具体表现为: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运用

现阶段,大量智能化、数字化的工业机器人,逐渐的取代传统的人工流水线作业模式,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够解放了大量的人力,同时还显著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水平和质量。此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优化、升级和换代中的应用,能够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的向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机械化方向发展。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将仪器仪表、显示装置、通讯装置、工控系统以及微机系统联合起来,在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以及精度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其在高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其二,计算机控制中心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对钢铁企业各个单元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由计算机控制中心通过网络通信系统对各单元进行动态的控制;其三,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显著的提高信息数据通信传输效率和质量;其四,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为实现钢铁企业的一体化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显著的提高矿井运输和安全监管效率,并且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重量轻、体积小、功能众多、操作方便等优点,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目前数控机床逐渐的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数控机床中,能够推动数控机床向模块化、总线式方向发展,显著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制造效率和操作精度。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逐渐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和传统机械生产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绿色环保趋势

在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价值,降低资源的浪费,显著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的推广和进一步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在利用,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2微型化趋势

现阶段,不仅宏观经济逐渐的向微观经济发展,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机械行业,也逐渐的想微机械方向发展,尤其是纳米技术、微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想微型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材料消耗少、重量轻、能耗低以及体积小,不仅在工业机电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刑侦、医疗以及生物技术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3智能化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代替人的大多数功能,而且部分功能比人类自身更加强大,并且智能机器人可以升级、改造,将生理学、管理学、自然科学、运筹学等知识编入智能机器人芯片,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智能机器的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能够显著的提高机电一体化运行和工作效率。

3.4网络化趋势

互联网已经覆盖全球,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和深入应用,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模式,在推动机电一体化向方格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束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比较少,所发挥的效力也比较有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众多的技术支撑。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3]梁俊彦,李玉翔,林树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25):53-5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范文第5篇

1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1 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2 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

2.3 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2.4 “生物——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2.5 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

3 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对策

3.1 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划。同时,各地政府各相关单位也有不少相应的发展计划与规划。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各地政府应责成有关机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3.2 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免的。因此,各地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应该尽快加强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