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理教学;自我评价;教师专业化;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8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由此看出,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最能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等也兴起反思性教育思潮,主张教师既是教学行为的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之一。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成长。
一、目前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上级领导、同行对教师的评价,以他评为主,自我评价的主动性还没有普及,评价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侧重他人评价,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1) 机会有限。正常情况下,每学期地理教研组会组织听课、评课。受时间限制,每学期教研组组织2次~3次活动,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机会有限,况且这些机会多给予三年内新上岗的教师。还有一种是各级各类“名师”展示课,这些课多设在市区中学或重点中学,参与听课、评课的地理教师有限。许多教师难得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交流课,接受同行、领导、专家对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机会很少。开展各级各类公开课的教师基本都是做足准备,一遍又一遍修改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真正上课时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有时评课教师因某种顾虑,也会隐瞒一些问题。而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无任何顾虑,也不受时间限制,显然这种评价对地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有促进意义。
(2)过分注重评比。大部分地理教师害怕公开课,其中过分注重评比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核、上级部门调研、评课选优,此类评价侧重对地理教师进行考核或鉴定,其结果与教师的奖惩、晋升、聘用紧密联系。这种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从地理教师长期发展来看其影响力是非常短暂的。由于评价的甄别性,常常将教师区分成不同的水平,水平高的教师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水平较低的教师则会失去发展机会,导致越来越差,教学热情也逐渐降低。这样的评价经常给地理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忧虑和厌烦,甚至会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鉴定。
(3)缺乏针对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难度、教师个人因素等。有时专家教师的评价只会根据一贯的标准、自己的个人经验,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使评价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让授课教师信服。某校曾开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公开课,在学习交通运输网时,展示“中国公路运输网”和“中国铁路运输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运输网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课后,有的评课教师认为应该把几条重要的铁路线介绍给学生。但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堂进度,再补充这些内容必然会影响下一个内容的学习,况且接下来的内容才是本节课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评课教师评课时会侧重自己的个人经验,缺乏针对性。
二、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意义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能时刻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强调“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因为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对教学的外在情境和内在条件非常了解,清楚所教学生的特点、需求、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内心历程。教师的成长不能依靠别人的扶持,而是要坚持自主、不断调控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调整,最终才能得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2) 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连续性。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应始终贯穿教师生涯。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善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除了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对某项教学技能进行评价时,也可以持续进行以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 地理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原则
目前,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围绕高效课堂教学,各种课型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笔者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认为:不管是哪一类课型,高效地理课堂都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享受课堂学习乐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高效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争做课堂主人,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融洽、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主动性原则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点。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师生是知识探究的合作体。”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强调把教学设计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上,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有利于学生学习做文章,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教学设计应由知识结构为框架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开放模式,强调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二、民主性原则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学术权威,老师一讲到底,很少留给学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不能随意发言,不能随便发表见解,更不能对课本知识、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质疑。因此,课堂气氛死沉,没有活力,效率极其低下。因此,高效地理课堂设计应把民主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对话,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老师放下权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师生课堂教学合作,加强对话和互动,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大力倡导民主教学,不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标准,要留出大量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言、思考、分析和质疑,即师生双方在教学上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相互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三、实践性原则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高效地理课堂设计应突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不唯书、不唯师,而应以地理事实和地理实践为根据,让学生提出独特见解,适当把乡土地理引入地理课堂,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有鲜活的感知,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感悟地理实践的魅力。教学设计应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积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方面的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拓展地理课堂教学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和操作能力。
四、创新性原则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高效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新课程理念,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高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何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实践的事实,在教学中注意教师的讲解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我们知道创新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而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
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初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那些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亲自讲解,而应把它们交给学生去讨论争辩,发动学生互帮互学,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问题学生通过讨论都能解决;对于以学生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则要及时参与讨论、点拨,引领学生去想,拓宽学生的思路;若仍不能解决,再有的放矢地去讲解。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取知识,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细心观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未知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地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一个总结经验、扑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地途径。作为地理教师,只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激发自身的潜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专门谈到怎样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写教育日记的方式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和效仿。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个过程和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活动设计的开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地教师、优秀的教师。
总之,如何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更有效地学习,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建议所能做到的,这需要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深切体会,在有意识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只要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情感等,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地学习,就会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施菊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13年22期
2、王海兵;;下好“三步棋” 扎实提升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上旬);2013年12期
3、顾昌伟;;在新课改模式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局限性突破[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64-01
1.创新备课模式,适应课改需求
课改之后,课时减少了,但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减少,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容量。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就需要老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所以很多人就感慨课改是“幸福了学生,苦了教师”,我觉得这是有一定的道理。
以前,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照抄现成的教案集,备课内容受到课本条条框框的限制,注重对知识点的覆盖。课改之后,高考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以前的备课方式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很累,考试又考不出好成绩。因此,过去的备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课改的需求。
课改不仅要求老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对知识如果迁移应用。因此,要认真备好一堂课,就应该注重备好以下几个环节:(1)备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我们要明确这一堂课教学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所突破。(2)备学情。不同学生,甚至同一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备课过程中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制定一堂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课堂。(3)备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很多老师基本上是满堂灌,老师讲了45分钟很辛苦,学生也听得很辛苦,但课堂效率又很差。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需要,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如果综合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等,使用的教学方法要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活跃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不是教师独演的场所,是师生互动的场所;不能只纯粹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掌握课本知识,没办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需要。因此,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不再让课堂沉闷。
2.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让课堂能够真正活跃起来,那首先要具备一个重要的前提:让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认真学习地理的感情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①把乡土地理引入课堂教学。地理教学的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乡土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有了较深厚的感情,如果能把课堂教学与乡土地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以致用,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②充分利用地理教室的教具。现在很多学生都有建地理教室,配备有各种各样的地图、模型等教具。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学生就有了直观性,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精心设置教学环节
一堂有效的地理课堂一般需要具备这么三个教学环节:①精心设置新课导入。一个好的新课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有个宏观的认识。如“地表形态的塑造”的导入,我在上课之前就问了学生“我们班同学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有的长得胖、有的长得瘦,形成不同的体貌特征呢”。这个问题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学生纷纷说出各种原因,我就接着说,那我们地球表面形态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是受内在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在因素(外力作用)的影响。通过这个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也对本节课要学_J的知识有了宏观的认识。②教学过程要灵活多样。教学过程要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在成功导入后,我就给学生抛出了几个问题:“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一直在升高?”、“从地理角度解释台湾为什么自古就是大陆的一部分?”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自己预习课本,再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最后,再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分析。③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并对本节课的知识如何应用进行指导归纳,让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关键词:地理教育评价;学生;教师
引言:教学评价作为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测量、评定的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1]。教学评价并不只关注成绩的考核,而是注重对不同教育活动参与者综合素质的认定。课堂教学活动并不只是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授课的教学活动,它还包括课前准备工作以及课后吸收巩固阶段。只有这三个阶段和谐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才算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本文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对这两种参与者进行评价分析。
1.课前教学活动评价
1.1学生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2]。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准备工作,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大体了解课堂中教师所要讲解的地理课程内容。如果没有预习,只是的直接进行地理教学活动,学生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及积极学习的心理倾向,所以,在平常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提倡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新知识,运用自我评价法,考察自己是否已掌握与新知识相联系的已学知识,如果能容易的回忆起,则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反之,则需“温故而知新”。
1.2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将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便是课前预习及编写教案。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将所讲授的知识及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才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伴随着预习,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及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编写,教案编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讲课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法对自身的课前准备情况进行检查与反省,其目的也是为了课堂讲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验。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简单的评价方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对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比如态度、习惯、性格等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预习掌握情况。
2.课中教学活动评价
2.1学生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评价将是整个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程、是否对新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是否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认真接收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是否认真总结课程内容等,都将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紧跟教师思路的前提下,明确认识到课堂时间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2教师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评价同样不可小觑。教师是否关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实践行为进行积极评价;是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是否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等,都将决定教师是否能更好的改进地理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地理课外活动是否有趣、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等。通常教师评价可采取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测验法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的,它也是考察学生成绩的最基本方法。常用的测验方法有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标准性测验和论文式测验。当采用测验法时,测验的信度将决定测验结果是否具有稳定性或可靠性,效度则决定测量的正确性,此外,更应注意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即区分度。调查法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定学生成绩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教师在课堂活动进行中、在获得各种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认真合理分析,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对自己得出一个客观评价,最后,可根据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课后教学活动评价
3.1学生的评价
学生在地理课堂结束后的行为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看待作业,能否积极主动的完成等都是考察学生的评价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作业、试卷中的习题进行自我评价,考察自己在课堂活动中接收的效果如何,由简单易做题肯定自己学到的知识,由百思不得其解题了解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反省意识,为下次课堂活动奠定认知基础。此外,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具有开放性和灵活多样的质性评价方法也是一种重要评价方式。
3.2教师的评价
对于课后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测验法、调查法进行整体评价,比如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及问卷法等方式对学生课上学习情况作出考察结果。由于课后作业内容、题量、难易程度的不同,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评价分为普通评价和特别评价,口语评价和书面评价等。这些评价在利用时要注意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既要使用特别评价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又要通过普通评价去评判作业的整体情况。再比如,对学生的批评和赞扬可采取直接的口语评价,但要注意表达方式,而对于一些需委婉表达的问题,教师可采取书面形式与学生交流。此外,教师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放在学生身上,更应该从“自评”出发,建立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唯成绩论”,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师生交流互动的氛围,从而建立起一个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3]。
总之,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课堂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推动力,是检验师生是否和谐完成课堂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不断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不断促进课程体系的发展,才能从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从而实现地理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雷维运.论中学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教学研究,2009(6),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