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音乐教育 青少年 素质教育 作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12-02
音乐教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青少年德、智、体、美、思维方式、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音乐的学习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中的作用,不断改进音乐教学。
一、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分析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正确观念的形成;音乐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欣赏并夹杂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喜欢并了解音乐。优美的音乐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可以陶冶情操,能够美化、激励青少年的精神,促进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正如荀子所言:“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只有正确的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树立自身的正义形象,逐渐融入社会大集体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
其次,音乐教学可以促进青少年正确信念的养成;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能够促使学生们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学生往往会树立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如:《黄河大合唱》的学习,在了解创作背景之后,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欣赏并学习这首音乐,便能够感受到冼星海当时的心境,通过多种演唱形成,展现出了中华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明天会更好》通过歌词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热度。这些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坚强向上,勇往直前的信念。
再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音乐教学能够使青少年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的能力,同时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意识,能够使青少年坚定自己的信念,自觉杜绝不良诱惑,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建立自身的优势。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丰富青少年的情感,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阶段,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容易形成复杂的思想情感,此时,适时的欣赏优美的音乐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时,首先根据家庭情况的相似程度将学生分组,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起学习《感恩的心》、《听妈妈的话》、《父亲》等歌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谈谈感受。
二、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分析
首先,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包括文化知识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同时,能够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联想能力,通过欣赏音乐,学生会不自主的联想音乐发生的情境以及其中人物的感彩,充分培养了青少年的想象力。
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习动力。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自身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放松自己的身心,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使学生平心静气,能够培养学生反省自身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荷兰教育家赫伯特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通过音乐学习,学生们能够开阔思维,加强自身器官的结合,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欢乐颂》、《仲夏夜之梦》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氛围,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联想到的东西和感受结合起来,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
三、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分析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促进学生外在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气质素养,而学习音乐或者是乐器的学生容易散发出一种自然的亲和力,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中学生中,学习乐器的同学更容易获得老师学生的好评。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一种从一而终的精神,在学生演出或者演奏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形成一种坚韧,有张力的外在素养。为此,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各地中学生的升学压力普遍较高,音乐教育要起到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同时,大课间公开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能够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消除疲劳提高下节课学习效率,在上学时播放节奏较快的音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身体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在课堂上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音乐教学,教师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音乐氛围,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在学校广播中播放中国传统音乐,在创造高雅的音乐氛围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结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越来越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小学积极的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青少年 基础素质教育 重要性 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指青少年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及技术要求,培养青少年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只有把今天的教育办好,才能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 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各国都重视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能否占领未知世界的有力保证。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保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美国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延续到2061年的普及科技教育的2061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让美国的儿童充分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人;日本在1984年就组织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韩国政府在1995年5月公布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从而建立起迎接21世纪的“新教育体制”,以“确保技术国和文化输出国的地位”,力争在21世纪使科技水平赶上西方7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1.2 我国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达3亿左右,我国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工程,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挤压。单纯地看重分数,看重智育,把德育、体育、美育等置于薄弱地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压在教师、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实施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把青少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1.3 发展基础素质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近些年来,人类学、认知科学、发育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同时,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脑组织结构的建设等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是最好的,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这些都说明青少年时期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人可持续发展” [2]的基础,影响着以后人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并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摒弃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方式。而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虽然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但教师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教师已不仅仅为学生的分数负责,更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并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看作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观,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开放式教育观;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灌输式单向传播的落后教育模式,自觉地应用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化等教育手段。而且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推进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则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二则对学校、对老师教书育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广大家长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同时要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等到考大学时,又拼命加重孩子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材料、找补习班,把子女搞得晕头转向。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则很少关心、过问,甚至麻木不仁,这是不正确的。
推进素质教育,搞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切实保证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那些只顾牟利、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作出努力,并且注意搞好相互间的配合。
3 实现青少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正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我国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地开展下去?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学有特色、教师教有特色、学校办有特色?值得深思。现就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提出设想。
3.1 转变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界内外,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的认识统一到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学生家长不要把升学率和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2 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以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和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如何正确评估学校,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方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改变旧的评估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全面体现教育方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发挥教育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3.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集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验证明: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因此可利用现有的各地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寒暑假教师讲习班;组织网上远程教学、录像教学等,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商讨对策。
3.4 制定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标准
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机构领导,尽快组织有关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编撰出一套我国在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所应依据的最权威的教育标准和阶段指标。
3.5 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最必需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纲要,不求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增强能力。改变目前对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要求偏高、内容偏多的状况,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加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同时特别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科学转化为学科。鼓励大学和社会各界要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人力优势,应借鉴美国大学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帮助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这样做,不仅可加强我国大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脱节现象,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也有益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中小学校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引领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技能,了解科学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释: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活动为基础,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县发展特色教育和发现特殊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教育局下属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1、以文体艺术活动为载体,积极为我县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
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丽康源”杯·辉煌中国·2013XX县青少年书画、征文评选活动;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文体比赛;积极组织参加市青少年文艺汇展等活动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这些活动当中,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使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提高文化、体育、艺术素养,在活动的展示交流中增强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2、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在培养他们广泛的科技兴趣并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科技教育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有着极其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县教研室合作组织县青年教师参加市科普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市“爱祖国、爱海疆”征文演讲比赛,开展鸡蛋跳高比赛、航空及车辆模型竞赛、科技夏令营等活动,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品格,切实提高校外科普教育质量。
三、组织各个专业的培训工作
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装修竣工为契机,面向全县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积极邀请我市名师加盟中心共同创业,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好logo语言培训工作
为落实我县《关于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的通知》(芜教{2011}51号)文件精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造就我县信息学优秀人才。依据《芜湖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实施方案》,从2011年11月中旬面向城关学校开设logo语言初级班(试办),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并完善好这项工作。从2013年5月开始,面向全县四年级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此类培训工作,并在暑假期间把培训地点从实验学校移到青少年活动中心。
2、继续加强文体、艺术素养培训工作
芜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我县唯一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体、艺术培训基地。本学期装修后,为丰富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艺术素养,活动中心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根据学校及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类文体、艺术、科技等培训。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各校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计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
四、建立中心网站,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宣传工作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围绕篮球训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认为,篮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其一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其二则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希望本文观点可以就此问题对基层体育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篮球训练 青少年学生 影响
一、篮球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身体方面的影响
(一)篮球教学可有效改善青少年学生肥胖现状
科学合理的篮球教学活动对改善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学生肥胖问题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而大部分学生家长因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一味将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端上孩子们的餐桌,如此一来,就导致青少年学生群体内,超重人群越来越多。肥胖对人的影响相信大家都略有所知,如:肥胖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活动能力,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肥胖的学生容易成为同学嘲讽的对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肥胖是青少年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阻力之一。因此,改善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现状是亟待当前体育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篮球训练具备相对较大的运动量,且篮球运动本身趣味性较强,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这对亟需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参加篮球训练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二)篮球教学可有效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电子产品自然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乐趣与便利,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出来。据本人与多名青少年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在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等,却鲜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被大大缩减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越来越差,这也是近几年来严重困扰基层教师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而篮球运动本身趣味性优于大多数运动项目,运动量较大,且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所有关节有肌肉都会得到有效拉伸,因此,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对改善当前学生体质水平现状起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篮球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身高的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信所有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都比较关注,我们也知道,孩子的身高除遗传因素之外,运动、饮食等也都是决定身高的关键。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要比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龄人高3到5厘米。而根据将不同运动项目对比之后发现,篮球运动因跳跃、拉伸运动较多,使之在促进学生身高增长方面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有计划的进行一年的篮球训练,其身高会超出同龄人2-4公分,这就是篮球教学促进学生身高增长最有力的证据。
二、篮球教学对青少年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一)篮球教学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起着明显促进作用
一个人是否拥有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要更多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基层体育教学任务之一。据本人与青少年学生打交道的这些年经验来看,青少年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的学习成绩;2.优越的家境;3.良好的自身外貌条件;4.某项特殊技能。但我们知道,具备以上条件的学生毕竟只占到一小部分,拿文化课学习成绩来说,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由智力因素决定,大部分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成绩获得自信,而篮球教学不同,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求远高于智力因素,大部分学生通过认真的学习与训练均可达到教师对其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可行的。
(二)篮球教学可缓解学生繁重学习压力
我国学校教育多年来深受应试教育之害,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且无过多合理疏导的途径。我们知道过于沉重的压力长期无法得以缓解与释放则很可能会使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眼下,基层教师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突破口,帮助学生以正确的途径排解学习压力。而篮球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首先,篮球教学趣味性强,可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另外,篮球运动运动量较大,可使学生在尽情挥洒汗水的过程中释放压力。
(三)篮球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在以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主要任务。综合素质与能力大致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等。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提高,也是近年来困扰基层体育教师的问题之一。篮球运动本身属于团体性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少不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及配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其他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蓓蓓.运动对肥胖少年体成分、体脂分布及其身体素质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性格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而且心境变化较为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业训阶段的队员表现突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所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有针对性的创新与发展途径,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处在初、高中阶段,训练形式是业余训练,也就是说青少年运动员除了正常上课外,走出课堂直奔训练馆,学习时间要比普通学生少的多,而且有的运动员体育比赛任务较重,容易产生浮澡的思想。基于这样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引导容易被忽视或产生责任和分工不明现象,致使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脱离,无法达到家长、教师和教练共同育人的目标,甚至有时形成三不管局面,力量非常薄弱。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青少年运动员特点决定了其思想和行为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当前情况下,有些思政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用管理普通学生的方法来做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合体育专业的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遵循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老实听话、循规蹈矩作为根本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做事虽然中规中矩,但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运动员是学生中较为开放和活泼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变化复杂,服从型的灌输方式不仅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学习欲望降低,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1】,因此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作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接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其他学生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也往往存在着一些偏见,这种偏见的存在促使了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表现出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容易使青少年运动员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冷静、走极端等过激行为。第二,经常会看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操场或者是教室中发出一些较为怪异的声音,或者是做出较为奇怪的行为,这不是他们想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而是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宣泄和从众,体育活动的竞技意识使得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经常性的处于竞技激化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感情宣泄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压抑。
(二)人格特点
第一,青少年运动员大多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都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但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肤浅的状态。青少年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第二,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只注重专业特长的训练,而忽略理论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也不注重自身的个人修养,心理上较为散漫。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才能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一)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政治素养,严守师德规范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事实上,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靠学生身边的每一位人,包括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举足轻重。一方面,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与青少年运动员有着更大的接触范围和更多时间,他们与队员的交流机会大多是一对一的,因此更加容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授课或训练的过程中,每一次示范都可以成为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或教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简洁的语言,使队员享受学习、乐于学习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积极的情感回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体教结合的道路,创新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多年来,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场所是各级体校,体校也就成为了冠军的摇篮,同时也是体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力抓手,而今,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出自学校,成为体校运动队和学校的骄傲。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3号)》【2】也明确指出,建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模式。比如:在对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工作进行目标管理时,教师可通过其优势进行引导和鼓励,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则是督促学生完成目标,进而引导培养他们服从全局、遵守纪律及帮助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并且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加强“三方”联系,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架起家长、教师、教练三方的沟通桥梁,利用qq、飞信、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搭建三方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训练和学习,发现有情绪异常时及时沟通,尽量让队员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