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治理现状

社会治理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治理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治理现状

社会治理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强镇扩权

一、问题的引出与概念的界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膨胀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为解决和处理对这些危机,理论界掀起了治理研究的热潮。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稳定形势堪忧、农民上访事件不断,甚至形成了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对立。这些社会问题使得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它所面对社会治理困境不容忽视。本文拟从前人研究的基础出发,全面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问题和改革实践及启示,并进一步提出深化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改革的建议。

一般说,社会治理能力是指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它是指公众对涉及社会管理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政府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水平之间的持续平衡过程。社会治理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治理泛指所有与乡镇政治、行政、经济、社会变迁有关的管理体制和变革模式,包括政治上的村民自治或乡镇自治;行政上的乡镇管理机构、体制和方式;经济上的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建设;以及国家与社会(具体就是乡镇政府与农民和农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等。狭义的社会治理是指乡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综合,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治理能力。这是因为:首先,这是由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范畴决定的。虽然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范畴还处在争论之中,但至少包括上述列举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都可以纳入公共物品的范畴,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就涉及到政府能力的问题,因为能力建设是政府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础。其次,这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历史反复地表明,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须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有效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笔者更倾向于在狭义上运用社会治理的概念。因此,从内涵来看,乡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可以转化为乡镇提供的涉及社会管理等公共物品的能力,而供给的过程即是其能力作用的过程,包括获取要提供的公共物品资源的能力、决定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如何分配这些公共物品的整合和配置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涉及到乡镇政府职能划分、行政权力运用等问题。

二、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

(一)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较弱

影响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首要因素是政府的财政能力,分税制改革后,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偏弱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财权的配置主要源于1994年后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该体制基本划分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职权,同时地方各级政府比照这种方式,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包括与基层乡镇政府财政职权的基本配置。中央拥有财政税收的最大权力,而乡镇政府财权空间则被逐级压缩,财权逐层上移。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使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乡镇政府的巨额债务即是一典型的例证,据保守估计,我国县乡两级的债务已经高达5000多亿元,并且每年以200亿元的速度递增。乡镇政府财政能力不足,制约了其资源获取能力,而资源获取能力的强弱影响了乡镇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直接表现在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和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或低效供给。

(二)乡镇政府权力虚置,存在授权不足与越权并存

政府能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使行政部门能够强而有力,所需要的因素是:第一,统一;第二,稳定;第三,充分的法律支持;第四,足够的权力”可见,政府能力的强弱与行政权的大小有关。虽然宪法赋予了乡镇政府方方面面的权力,包括领导本乡镇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但实际上这些权力因没有实际的机构载体而被虚置。乡镇政府在形式上设有包括农经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文化站等名目繁多的机构,然而这些“七站八所”并不为乡镇政府管理,形成对乡镇政府实际上的授权不足。另一方面,在“垂直型体制”的作用下,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分解的政绩指标,在没有法律明确授予权力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执法工作又有明显的越权行为。授权不足与越权并存使得乡镇政府很难有效地整合和配置现有资源,大部分资源被分配到实现政绩指标上,而与社会治理密切联系的公共物品难以提供。

(三)乡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单一,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不足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大多是由乡镇政府和部门自上而下来决策供给,供给的主体多来自于政府。主要的提供方式是:预算内的包括财政拨款、购买服务等;预算外的包括乡镇企业上缴利润、管理费、乡镇统筹、各种集资、罚没和捐款等。比如农村的主要公共物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农业水利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机事业服务等都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而预算外供给的公共物品范畴更加广泛,无论预算内还是预算外的供给主体始终是政府,且大多采取行政性的手段,甚至是计划性的方式,较少采用市场的方式。而治理理论和实践表明,政府并非是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者,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网络中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只是各参与者中“同辈中的长者”,公共物品提供方式要包括市场化、私营化或公私合作等多种模式。当前由于乡镇政府单一的供给方式与农村生产和生活中日益增长的公共物品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造成了社会治理有效性不足。

三、浙江“强镇扩权”改革的启示

从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分析,我国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资源获取、整合配置和运用能力上都存在缺陷,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很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目前在浙江省刚刚推行的“强镇扩权”改革即是其中之一,其做法是直接从影响乡镇政府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因素人手改革。2005年9月,浙江省首先在绍兴市进行了改革的试点,2006年又将试点扩展到嘉兴市,2007年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强镇扩权”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启示有三个方面。

(一)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财政权用以支持其公共物品的自主供给

“强镇扩权”改革的原因之一是乡镇没有独立财权,其税收基本被上级(县、市)抽走,致使乡镇的公共财政无法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浙江省政府在支持中心镇发展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将部分财政权力下移,如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除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镇倾斜。绍兴市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从2007年起除了上缴中央和省级财政的部分,增收部分不再由县镇两级共享,而是全部返还给乡镇。乡镇财权的扩大,能够促使基层政府将更多的支出应用到公共服务领域内,如嘉善县西塘镇原计划从2005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每年从镇财政拿出420万元解决7个行政村的便民服务区的建设,但因为工程欠债不得不将原计划的每年7个行政村缩减为3个。“强镇扩权”使该镇具有了相当的财力,可以按照原计划实行了。可见,改革初步缓解了乡镇政府财政能力不足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其自主提供公共物品的积极性。

(二)通过权力下放赋予乡镇政府实际的社会管理权限

“强镇扩权”改革下放了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了扩权镇政府农村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权力下放的主要方式是县向乡镇委托授权。例如,为了填补乡镇政府在环保监管上的职能缺位,首先进行改革的绍兴县就通过书面授权的形式。在2006年底县委县政府与钱清镇等5镇签订委托行使管理职能协议书,明确规定了乡镇执法员可“对辖区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行为开展调查取证并提出处罚建议”。也就是说获得授权的乡镇环保执法员只要拿出相关执法证就可对发现的偷排污水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而不用再向上级汇报,由县级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处理。通过委托授权,理顺了乡镇与上级政府的权责关系,解决了其“有权管不了,无权不能管”的问题,化解了乡镇政府权能不符的矛盾。

(三)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实现多样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中心镇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二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以及“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通村公交网)”等设施。当然这些公共物品的大量投入仅仅靠乡镇一级政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改革过程中一些乡镇采取了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道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诸暨市店口镇采取了BOT方式,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占投资额的51%,其余49%由店口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出资,建立起国内第一个乡镇垃圾焚烧场。2006年该镇将一些道路、公交、公共区域广告经营权进行特许拍卖,当年即为政府筹措上千万元建设资金。乡镇政府通过BOT、特许拍卖等形式转变了其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即从原来的行政方式转变为市场方式,提供的主体也由政府单独提供转变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为以后发展成为多样化的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奠定了基础。

“强镇扩权”改革以下放财权、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核心,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改革抓住了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成为我国乡镇改革的可选路径。

四、进一步改革的路径选择

浙江的改革刚刚起步,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改革才能持续下去,实现乡镇政府权责对等、乡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一)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

乡镇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是财政汲取能力不足。这源于我国现有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因此仅仅着眼于乡镇政府的财权配置并没有抓住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单一制国家,乡镇的财政配置是从属于整个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制度的,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仅要明确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财政支持,而且还要明确市级、省级甚至中央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具体的可以从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人手,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改变由上到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效益评估机制,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乡镇政府具备应有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

(二)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

拥有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保证权力的有效合理运用,权力监督就成为关键。随着乡镇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和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增强,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促使其权力不被滥用,发挥其应有的能力。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建议是,对乡镇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定位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所以在绩效考核指标上应该淡化对经济指标的追求,而应该把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社会治安、乡风文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和规划管理等公共物品供给列入指标内。但这些监督考评的方式还是行政性的,容易滋生长官意志。因此,从长远来看,应该转变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监督方式,即从行政性的转向法律性的,主要是以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干预,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纳入到法治轨道。即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法定义务,必须通过合法的行政程序来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接受来自权力机关、非政府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大力培育社会自治力量,发展非政府组织性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乡镇政府对公共物品提供方式要由单一走向多元,不仅要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且还要培育多元的自主社会自治力量。我国目前建立了一些存在政府背景的官方和半官方的经济合作组织,还难以独立发挥自治主体的作用,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经济合作组织转化为非政府组织性质,让农民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性质的民办、民营的经济合作组织,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在发展农业、乡镇企业、拓展市场等方面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沟通了农民与政府的渠道,有利于他们参与到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中。

社会治理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管理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如今,“9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本科学生,那么“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如何?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加强和改善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我们做了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编制《“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从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五个方面对“90后”高职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2011级新生,男女比例为5∶5,所有参与调查者出生年月均在1990~1993年之间,共发放问卷1100张,去除无效问卷108张,有效率为90.18%。通过原始数据的输入、筛选、整理、排列得出一手数据,从而为 “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奠定基础。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在行动上能自觉履行对社会、集体和个人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即个体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社会责任感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主要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它包含以下五个层次:第一是对自己的责任感;第二是对家人的责任感;第三是对他人的责任感;第四是对集体的责任感;第五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下面就以上五个方面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对自身的责任感

(1)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51%的学生回答“全部由家庭支持”,27%的学生选择“各类奖学金”,9%的学生选择“社会资助”,13%的学生选择“家庭负担的同时自己勤工助学”。从调查结果上看,90后高职学生在经济上过于依赖家庭和社会,自我责任意识只在较少的一部分人身上觉醒。

(2)在校规校纪方面:在问及“考试作弊或作业弄虚作假”问题时,有9%的学生表示“强烈反对,从未做过”,38%的学生选择“知道不对,但偶尔为之”,5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对自我行为负责的意识不强。

(3)在规章制度方面:在问及“闯红灯或横跨护栏”问题时,1%的同学选择“经常会”,46%的同学选择“偶尔会”,“53%”的同学选择“从来不”。从调查结果看,有将近一半的90后高职学生有过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2.对家人的责任感

(1)在赡养家人方面:有82%的学生选择“子女负责”,14%的学生选择“老人自己”,4%的学生选择“社会或其他”。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90后高职学生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但另外两项选择比例也不低,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

(2)在欺骗家人钱财方面:有59%的学生选择“从未骗过父母钱财”,36%的学生选择“偶尔会”。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的90后高职学生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认为骗父母钱财是不孝敬行为。但也有少数学生有过欺瞒父母的行为,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

3.对他人的责任感

(1)在对待同学朋友方面:在问及“同学朋友犯错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63%的同学选择“会多次提醒”,19%的同学选择“会提醒一次”,18%选择“不必参与别人事情”。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90后高职学生还是关心同学朋友,对朋友负责,但也有少数同学的态度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冷漠。

(2)在对待他人方面:在问及“他人需要帮助时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18%的学生选择“围观”,36%的学生选择“立即帮助他人”,39%的学生选择“看情况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人”,17%的人选择“离开”。从调查结果看,较大多数的90后高职学生能够不求回报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选择围观和离开的比例也不低,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4.对集体的责任感

(1)在班级管理问题上:在问及“上课时秩序混乱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4%的学生选择“会及时制止”,63%的学生选择“不确定”,33%的学生选择“不予理睬”。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作为层面,还没有达到主动参与、关心集体的作为层面。

(2)在社团活动问题上:在问及“是否乐于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这个问题时,有18%选择“根据兴趣积极参与”,27%的学生选择“偶尔参与”,55%的学生选择“没兴趣”。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对社团的责任感淡漠。

5.对社会的责任感

(1)在志愿服务方面:在问及“志愿服务西部或基层”这个问题时,有64%的同学选择“不会去,条件艰苦”,25%的同学选择“会考虑,但会考虑家人态度”,11%的同学选择“会去,对将来发展有好处”。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90后新生在为西部和基层做贡献上显得不是很积极,当然这也跟参与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北京生源有关。

(2)在为社会做贡献方面:在问及“为和谐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时,有26%的学生选择“愿意”,42%的学生选择“不太强烈”,32%的学生选择“丝毫不”。从调查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的90后高职学生并不具有强烈而清晰的社会责任意识,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些数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90后高职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的总体表现为对家人的责任感稍强,对他人和自己的责任感稍差,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在理论上认同行动上不积极等。因此,基于上文的分析结论,特对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针对“90后”高职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和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主导价值观念教育学生。要加工、整合、滤清多元的价值观念,从而确立起新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单元,而是一个囊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个人精神生活层面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多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和讨论的重要平台。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模式,进行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轴心”,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1)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的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2)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网络犯罪,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注重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3)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交互性、多媒体性来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应加大力度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管理,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专题宣传、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各种学校资源,应到学生关注国家、社会、民族、民生等问题,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创新的文化,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

调查显示,“90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艺术和科学活动参与不足。所以,此时高校应担负起责任,不断拓宽途径,深入加强大学生在法律、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研究会、社会调查、校外参观等多种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检验,在此基础上需要给与正确的引导教育,不断促进其全面发展。

5.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高校应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心理教育形式。

(2)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展从心理知识普及、咨询、治疗到问题研究四个层次的工作和实践,逐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必须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机构,建立一支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工作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完善的工作队伍,同时重视工作队伍的正规培训以及必要的考核和上岗资格认定,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权威性为

6.加强公益劳作教育,实现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最终目标

公益劳作服务的经历是一个让参与者不断获得人生感悟的极有价值的实践。他们在无偿付出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了被他人需要、被社会认可的非物质回报,实现了心灵充实、精神升华、潜能发挥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同时,他们在对社会上的各种弱势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助活动中,缓解了个人的心理压力,完善了个人的道德品格。公益劳作也使得高职学生走出了校园,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等,加快了高职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思坤.论学生责任教育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教学与管理.2009(1)

[2]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6)

[3]姜立英.在高职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商业经济.2009(4)

[4]刘申辉.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6)

[5]邓洞天.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社会治理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理县;经济;旅游资源

引言

会理县处于四川省西南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26。N,102。E),东邻会东县,难接云南省元谋县、永仁县,西靠攀枝花市、米易县,北与德昌县,宁南县相接壤。会理县海拔较高,会理县城海拔达到1800米,县城四方被山脉环绕。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适宜,冬暖夏凉,适宜人类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会理县全县总人口43万,全县包括50个乡镇,2012年全县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8836元,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内县域经济前列。境内108国道经过,靠近京昆高速攀西路段,成昆铁路,有通往相邻县域的省级公路,交通便利。

1.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分析

县域发展是由一个县域范围内的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政府的政策,产业结构的构成、经济水平基础、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

2、会理县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1会理县的自然条件分析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海波较高,境内拥有435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矿产资源丰富,有铜矿,铁矿等。林业资源丰富,有2570000亩森林,覆盖率为37.4%。年降水量丰富,在1212毫米左右,境内地势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2会理县的经济状况分析

会理县依靠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吸引外资企业,经济水平发展较快。

2012年,会理县生产总值达到190.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工业化率达到54.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5.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4.81亿元,比上年增加28.6%,税收收入7.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5元。

2.3会理县的社会状况分析

会理县人口有43万,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县,有22个少数民族,包括占全县人口16%比例的彝族、羌族、苗族等。这样有利于造就多样的民族风情,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基础。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县内有基督教、佛教等活动场所。县城内有会理古镇古城,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县内盛产石榴,形成了以石榴为特色的石榴文化地域,被封为中国石榴之乡。

3.会理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阻碍因素

会理县位于大西南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横断山区南部。县域交通条件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县内有108国道,S11省道,距离四川省省会600公里,市场距离与省内其他县域比较处于劣势。以会理县城为中心,县城四面环山,老城区的功能区分不明显,新城区的发展得到限制,当地农民小产权房的新建不利于县城的合理规划,境内的交通条件改造的成本较高,投资较大,不利于县城的长期发展。

县城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有待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不足造成县内物价偏高。此外,工业化水平虽然达到了54.4%,但是城镇化率只有34%,低于全国的平均率以及四川省平均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需要得到改善,农民的住宿、医疗条件需要得到改善。

县域境内的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少数民族之间由于交流不畅容易引起冲突,人口的结构、教育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等水平不高。

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石榴之乡的头衔,但是由于交通因素、自然资源、宣传程度不够、历史文化资源的组合不佳,其与凉山州其他县域比较存在劣势,因为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旅游资源的组合不佳,在旅游的旺季与相邻的西昌、攀枝花、泸沽湖等地相比,人气不旺,旅游的相关产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4.改善会理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建议

首先,改善交通条件,让境外的人财物容易进出。成昆铁路、京昆高速攀西路段永郎站距离会理县城有70公里的距离,由于地区山区,国道108盘山而走,客车行驶需要2个小时,货车行驶需要更多的时间。从会理县城到攀枝花市区公路有100公里,对于高速客运发展的今天,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心里距离,高速客运的发展势在必行。

其次,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加大市场宣传。把红色文化与龙肘山为首的自然风光、古城小吃、文物建筑相结合。在自然保护区设立一定数量的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以及人文风光的本体特色;加强对会理古城的修复,加大对古城的宣传,加大中国石榴之乡的宣传,树立品牌效应,建立品牌文化。

再次,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资,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的农民住宿条件,农民土坯房的改造,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素质。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加强少数名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发展。

最后,调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合理发展住宿业,商业等第三产业。合理发展第二产业,以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的发展。

总结

通过对会理县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的分析,得出会理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高于周边其他县域,如宁南县、会东县。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市场距离的限制,会理县的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受到了阻碍、企业化运输成本偏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等.江苏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07:1074-1079.

[2] 谭云进.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的意义和指导思想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05:85-86

[3] 王强,穆久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04:32-35

社会治理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尼日利亚铁路;测量控制系统;测绘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12-02

1 项目概况

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后简称尼铁)位于尼日利亚(后简称尼国)国家西部,线路南起尼国港口城市Lagos市,北至重要城市Kano,并连接首都Abuja。2006年1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尼铁建设,承担Lagos至Oshogbo段共约250km勘测设计工作。尼铁的勘察设计离不开一项基础工作,那就是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因为国别、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沿袭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尼铁的测量与国内项目有很大区别。

2 尼日利亚测绘系统现状

1950年以前,整个非洲全部都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其大地测量的发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到了相关殖民国家测绘体系的影响。经收集整理分析,尼国采用独立的国家测绘基准,现介绍如下:

2.1 平面基准

尼国采用大地基准为Minna基准;采用的参考椭球为Clarke1880椭球,主要椭球参数如下:长半轴,a=6378249.145m,扁率f=1/293.465;采用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其中尺度比系数为0.9996;既有测绘资料所提供的平面坐标或大地坐标是6度分带的成果,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3°、9°。

在尼国测绘局收集既有资料,成果点共95个,其中一等三角点67个;二等三角点23个;GPS点5个。

2.2 高程基准

尼国采用的高程基准为Mean Sea Level Nigeria高程基准,即以Lagos附近大西洋海平面的平均高程为起始的高程基准。

既有资料共收集水准点FBM、SBM、BM共计73个。

3 尼铁测量坐标系统的设计

通过上述尼国测绘系统现状的了解,有必要对收集到的测绘资料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尼铁的测量坐标进行设计。

3.1 平面控制网设计

3.1.1 基础资料分析。尼国的大地框架网较为完善,通过和尼国测量局的技术人员交流以及参照尼国的有关测量规范,尼国三角测量的精度等级划分,对应的主要技术,与中国的比较,大致是尼国框架网相当于中国一等、二等网,尼国一等网相当于中国三等网。故收集资料可满足整个尼铁测区平面控制的需要。

3.1.2 基准、投影的选择。尼国的所有平面控制点及地形图测量成果均采用Minna基准。为尼国铁路的需要,尼铁也需要采用Minna基准。其参考椭球为Clarke1880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249.145m,扁率f=1/293.465。

国际上常用的投影方式为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后简称高斯投影)。非洲大部分国家采取的是UTM投影,中国采用高斯投影。从投影方式看,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圆柱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是“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UTM投影由于其采用了0.9996作为中央子午线的投影长度比,减小了边缘地带的长度变形,非洲部分国家因纬度低靠近赤道,这种效果更为明显,故均采用UTM投影。

尼铁测量坐标的投影设计,既要参考尼国测绘系统的沿革,也要考虑铁路工程设计的要求,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边缘地带的长度变形,保证其能满足工程需要。尼铁测量平面坐标设计要保证每公里投影变形小于25mm(1/40000),结合尼国的UTM投影,采用了TM投影坐标系。

尼铁TM坐标系,即采用投影于测区抵偿高程面的任意中央子午线1°带横轴墨卡托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Clarkey1880参考椭球(长半轴a=6378249.145m,扁率f=1/293.465),横轴墨卡托投影(TM,尺度比系数为1.0000),高程异常为0。按1°带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1°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分别为3°、4°,投影面高度分别为-100m、100m。采用尼铁TM坐标系,并按不同区域分带。选择任意中央子午线与采用高程抵偿面的方法,可保证每公里投影变形小于25mm(1/40000),现将勘测设计分带中央子午线及其投影面高程列出,如表1所示:

在建立尼铁TM投影坐标系的同时,为了满足尼国UTM坐标的需要,本次设计也确定了尼铁TM投影坐标与UTM投影坐标的关系,即:

(1)横轴墨卡托(TM)投影平面直角的坐标转换为通用横轴墨卡托(UTM)投影坐标:

X[UTM]=0.9996×X[TM]

Y[UTM]=0.9996×(Y[TM]-500000)+500000

(2)通用横轴墨卡托(UTM)投影平面直角坐标转换为横轴墨卡托(TM)投影坐标:

X[TM]=1/0.9996×X[UTM]

Y[TM]=1/0.9996×(Y[UTM]-500000)+500000

3.2 高程控制网设计

经过与尼国测绘局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既有水准点的精度一般为FBM、SBM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2.88mm/km;中国的三等水准测量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3.0mm/km。这样,在尼国测绘局收集到的FBM、SBM点测量精度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三等水准点的精度。BM点只能相当于我国的四等水准或四等水准以下。测区范围内,最大距离约90km无水准控制点。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尽可能采用高等级点的基础控制成果。

根据尼国国家水准点的资料实际情况和尼铁设计要求,并参照中国《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对尼铁水准测量中较长无水准点的线路需要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水准路线起闭点必须采用FBM和SBM国家水准点成果,BM水准点成果仅供参考。

至此,尼铁测量控制系统定义完毕,其范围适用于尼铁项目全线线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和航测1∶10000、1∶2000地形图以及与尼国既有测量控制系统及图形的相互转换等工作。

4 类似海外工程测量的借鉴及应对

在海外从事类似工程测量项目,必须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坐标系统有详细的认识,需要收集包括国家三角点、国家水准点以及相关参数信息,结合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测量计划以满足工程勘测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铁四院.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Lagos至Kano线Lagos至Oshogbo段可行性研究说明书[S].

[2]孔祥元,等.大地测量学基础[M].

社会治理现状范文第5篇

>>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治理功能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治理传播 南京地区非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中的发展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治理中的问责研究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与职能 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分析 提升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必要性分析 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参与 非政府组织在WTO中的角色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供给中的弱动力问题分析 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 社会组织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分析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治理中探究 城市社区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的崛起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那 力:非政府国际组织发展现状[ J ] .国际资料信息,2002,03.

[4]田 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03,06.

[5]杨 团 葛道顺: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1999—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1.

[6]徐增辉 戴 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发展路径[J].理论导报,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