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一、当前征、退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贸易方式也日趋复杂,出口退税户数、退税数额激增的同时,各地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时有发生,暴露出当前出口退税征、退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体制因素导致征、退税管理“断档”。现行管理模式下,征税与退税分别由管理分局和县市局负责,分属基层分局和县(市)局税政科两个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双轨平行运转的现象客观存在,退税部门人少事多,对出口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一般只是“就单审单”,大部分依靠计算机和外部电子信息审核退税,在客观上导致了征、退税管理脱节,导致了管理“断档”、骗税“空间”的出现。

二是企业因素影响征、退税管理。企业财务人员申报质量较差也是导致征、退税管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企业从事出口退税的办税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再加上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出口业务不认定、不申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税务人员主观因素弱化征、退税管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由地市级国税机关直接办理出口退税,因此基层认为出口退税是退税部门的事情,与征税部门关系不大,不该管。同时,出口退税业务复杂,涉及知识面较广,一线人员能精通出口退税政策和操作技能的不多,基层干部大多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管。

二、加强征、退税衔接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出口退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姜堰市局从优化管理环节入手,加强征、退税衔接管理,有效提高了征、退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强化征退税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出口退税管理网络,成立出口退税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督查全市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开展,明确税政部门具体负责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各管理分局将自营出口企业单独划归一个责任区,实行属地管理,配备一名以上政策水平高、税收业务精、责任意识强的税收管理员负责管理,实行征退税统管,将征税与退税铆在一个点上。

二是强化培训网络,推进征退税管理。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出口退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出口企业的办税质量。针对税务人员的畏难情绪,分层次、分批次举办退税基本知识、出口退税核复查和退税评估知识等专业培训活动,进行出口退税知识更新达标考试,逐步培训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出口退税干部队伍。同时定期举办出口退税办税员培训班,重点强化新上岗办税员的培训,并编印了出口退税知识宣传手册,组织专业人员为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进行政策解读,有效提高了出口企业办税员的业务水平,退税申报的质量不断提高,申报疑点已接近为零。

三是搭建信息网络,促进征退税衔接。充分发挥局域网信息传递功能,全面安装“出口退税管理系统”,使税收管理员随时可以查询到企业的全部退税信息,同时,立足实际设计建立了《姜堰市国税局出口征退税信息反馈传递单》,以此为载体,将出口退税的相关工作在征税部门和退税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流转,有效避免了由于信息不畅导致征退税管理脱节的发生。

四是完善控制网络,保障征退税衔接。发挥制度管事管人的规范作用,解决征退税管理过程中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专门制定了《进出口税收管理岗位责任制》、《出口企业单证备案管理制度》、《出口退税核查和退税评估管理制度》和《出口企业巡查制度》四项制度,并根据工作实际,设计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资料初审表》、《出口单证备案审核表》,通过“四制二表”的推行使用,合理划分了基层分局和市局退税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税收管理员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责任区人员必须做到对区内管户的基本情况“讲得清”,退税申报情况“核得清”,生产出口情况“记得清”,有效堵塞了企业偷税和骗取出口退税的漏洞,征管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征、退税衔接管理的思考

从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切实加强征、退税管理就是要不断优化现有征管流程,把征税和退税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管理,征税有据、退税有序,才能真正实现出口征退税管理的流畅衔接。

一是实施出口企业巡查,加强事前管理。将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列入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与其他税收征管工作一起布置、一样检查、一同考核。将出口企业巡查列入责任区管理员岗位职责,要求责任区管理员结合《税源管理手册》不断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巡查力度,动态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从源头上加强征、退税管理,掌握强化征管的主动权。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全面预算管理意义

1.1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铁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随着铁路运输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运输产权结构逐渐呈多元化,产权所有者不仅关注当前的铁路运输成果及社会成果,而且更关注铁路运输未来的发展前景。

1.2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铁路运输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编制铁路运输全面预算,无论是铁路运输的年度预算,还是各级部门预算,其主要的价值指标都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指标,这样增强了预算的可比性,有利于各环节预算衔接,通过编制预算,许多潜在的困难能尽可能地事先预见,从而防患于未然,使运输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达到预期目标,降低铁路经营风险。

1.3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管理效率,能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沟通。通过预算可以促使各部门不仅考虑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还要考虑各个部门及企业总体间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预算可以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在一系列配套计划中的工作目标,可以提醒铁路运输企业经营者考虑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同时更能反映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效率。

2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工作组织机构通常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和各责任中心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吸纳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的主管为成员,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和研究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政策,组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目标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协调各预算管理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2.2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全面预算的编制,涉及到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具有全员参与的重要特征。企业总经理可亲自做动员讲话,分层级对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预算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现实意义、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全面预算的基本内容和各部门的职责,让预算员掌握全面预算的内容、编制方法、执行监控及考核等,营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利环境和氛围,使全体员工理解、支持并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3做好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开展预算管理的关键

全面预算的编制,是铁路运输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为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勾画出了铁路运输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蓝图,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和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和手段。

3预算的编制方法:铁路运输企业预算一般分为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三种。预算的编制时应确定选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增(减)量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预算方法。

3.1预算的编制流程

3.1.1由铁路运输企业总部提出预算思想与总体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基层预算管理组织根据上级预算管理组织下达的下一年预算目标,结合自己的下一年度经营计划,制定预算目标并分解到各基本预算项目,下达给各职能部门。

3.1.2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预算草案;经过汇总、审核、呈报基层预算管理组织。

3.1.3由基层预算管理组织对各职能部门预算编制草案进行分析和常规性审查,进行讨论、沟通和综合平衡,在多次反馈给各职能部门修正后,归集、拟订整个组织的预

算方案,上报上级预算管理组织审批。

3.1.4上级预算管理组织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召集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负责人等进行协调各级预算并形成最终预算审批通过,这一阶段如果一次协调不够,还可以将协调后形成的预算方案下发到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进行再平衡,并上报再协调,直到各方的目标达到一致为止。

3.1.5基层预算管理组织根据经过上级预算管理组织审核批准的预算方案分解为明细预算指标,正式逐级下达到各职能部门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可与财务处成本科随时保持联络与沟通,以便财务处成本科能够掌握充足的信息,随时进行必要的协助。

4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不同于计划,刚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预算方案一旦获得批准,一般不能调整预算。控制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职能。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预算的执行,用预算管理严格约束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行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要修订和完善包括内部财会制度在内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可以促使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工作会更加规范,也便于预算管理的操作和执行。

制定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先后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差旅费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招待费管理办法、办公用品采购办法、电话费用报销办法、工资管理规定、及相关奖励办法、更改大修工程验收办法等管理制度,为编制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各职能部门定期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相互核对后写出预算差异分析报告上报预算管理组织讨论审定。在预算差异分析报告中主要总结实际发生额与预算额的对比情况。分析产生超支的原因、责任归属以及改进措施或分析形成节省的原因,以便今后进行巩固和推广。

5 小节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忠宗.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4.6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基础管理是企业的基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效益、稳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离开了基础工作,一切工作都会失去立足点和切入点。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咬住基础不放松。2005年,公司党委将抓“三基”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推动市场开发、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战略举措和长期任务,旨在推动基层管理标准化、工作现场标准化、岗位现场标准化,通过扎扎实实地打基础,促进公司内部管理工作实实在在地上台阶、上水平。

抓住基础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工作,就是要抓好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从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入手,加强成本管理、重视以库、站现场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做好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技术监督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检查考核制度和领导责任制,抓典型、促落实。就公司当前而言,应突出抓好“三基”工作。一是狠抓以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加油站班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载体,打造星级加油站。创建学习型党支部要建设学习型的班子,带出学习型的队伍,形成全员学习,上下互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用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推动创新,追求卓越,充实后劲,改善知识结构,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四先”即:观念上领先、技能上争先、行动上率先、业绩上创先。切实加强以党团员为骨干的加油站班组建设。二是狠抓以规范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基础工作。要结合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切实抓好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坚持、完善和落实,积极组织员工加强内控体系学习,掌握岗位工作内容,明晓岗位工作标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了解相邻岗位的流程衔接,严格做到按照内控体系办事。公司内控体系就是要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严考核、硬兑现。四川“12.23”特大井喷责任事故的教训表明:违章指挥、违规操作、低标准、老习惯、侥幸心理的根本问题是有章不依。抓基础工作要始终坚持不放过一个“低标准”,不原谅一个“小差错”,不容忍一个“过得去”。三是狠抓以加油十三步曲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坚持从正在用、正在干的内容抓起,边学边练、学用结合,坚持把集中培训和岗位自学结合起来,采取岗位练兵比武、基础知识竞赛、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形式,一日一题、一月一考,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油品基本知识、安全管理常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同时利用倒班、工闲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学习,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现场技术培训,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岗位能手。公司将把广大员工的学习情况与评先评优、收入分配、岗位动态管理相挂钩,使广大员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学标准人、上标准岗、干校准活、交标准班、出标准成果的良好局面。

基础管理工作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加强基础工作的核心是规范企业和员工的经济行为。“执行”二字不可忽视。要立表率以导之,务简明以易知。仅是嘴上说,会上讲不行,要真正体现在广大员工的行动上,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样,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能挂在口头上,而要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力求做到:基础管理教育以落实为目的,规章制度措施以落实为本,总结考核以落实为依据,在执行制度上人人平等,无论干部还是员工,谁违反都要受罚,干部对员工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员工对干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版权所有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22-01

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方案和工艺的调整策略,因此,加强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便采油工作能准确的各项计量数据。为使油田基层采油队的计量管理工作能充分发挥计量职能,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为相关部门在进行油田生产方案和工艺调整时提供有效的计量信息,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完善计量组织机构与制度

加强油层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计量组织机构与制度,成立计量管理小组,加强领导的带头与管理作用,安排队领导担任小组长,计量员由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全队的计量管理工作由其负责。制定好计量管理制度,并进行完善,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采油队班组以及领导小组的工作责任,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出现事故问题的负责人予以相关的惩罚,表现良好的班组予以奖励,保证制度实施到位,真正落到实处。

二、贯彻计量法与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

组织并安排基层采油队的所有人员进行各种计量法以及油田企业、矿场等有关地方在计量方面的管理规定学习,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让工作人员真正对计量法的相关规定有所掌握,以便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将各种计量基本知识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在计量方面的要求在采油队中普及,并让采油工作人员清楚的认识上级部门对油田采油计量方面的有关规定。提高采油队人员整体的法律意识与觉悟,让其拥有自觉遵守并执行相关规定的意识。贯彻计量法可以使用知识讲座或学习培训的方式,或将各种计量知识、法律以及相关规定等制作成学习材料,发给工作人员,让其强化学习,对员工的培训或学习成果采取考试等方式进行验收,保证其学习效果。

三、 按照规定要求配备相应计量器具

采油队的基本计量工具与设备极为重要,首先调查清楚采油队生产工艺以及设备控制中对计量器具的实际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加拉ing器具进行维修、更换和配备。对于出现部件损坏但具有维修价值的计量器具采取及时维修措施,对于严重损坏且无维修价值的计量器具采取更换措施。对用于计量原油的原油流量计、用于注水的水流量计以及各种测量油、水、井压力的测压表须重点控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上述器具,为防止出现紧急情况还应配备一定比例的备用器具,用以应急需要。

四、 制定计量器具台账及周期检定计划

加强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计量器具台账和周期检定计划,以此来强化管理。制定计量器具台账和周期检定计划首先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调查和摸底,计量器具台账中的项目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等级、编号、制造厂家等,周期检定计划包括对本次检定日期、下次检定日期以及检定周期等内容。在检定周期这一项中,按照计量器具的不同用途,用于贸易结算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强检周期,用于非贸易结算的根据是否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若无规定,则检定周期应综合考虑生产需要、现场环境和计量器具的性能等因素进行制定,检定周期的最长时间以不超过两年为标准。在完成检定计划后管理人员需及时做好相关信息的登记工作,以确保计量信息能准确的反映计量器具的检定现状。

五、 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定的相关规定,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在用计量器具,及时地记录器具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器具的使用存在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计量员与采油队各班组班长应掌握现场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于使用失准、超检定周期未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应进行维修或更换,对于存在不同状态的计量器具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加贴各种标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根据周期检定计划的结果对计量器具采取维修、保养或更换等措施,确保所有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均在有效范围内。

结束语

以上是加强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完善计量组织机构和制定、贯彻计量法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按照规定要求配备相应计量器具、制定计量器具台账和周期检定计划以及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这五个方面,相信能强化采油队的基础计量管理工作,提高采油队计量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确保计量器具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油田基本生产信息。加强油田基层采油队的计量管理工作,对整个油田的生产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采油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油田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天应,秦楠楠.浅谈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J].化工管理,2015,23(01):213.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标准化是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说到底,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水平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近几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它成为治厂的法规。作为为油田生产、生活服务的水电讯处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化企业管理,必须从企业标准化入手。

1 企业管理要从企业标准化入手的重要意义

1.1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达到此目的。企业标准化是一套分层次的控制网络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提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以这些成熟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们提供先进合理的衡量尺度。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1.2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中最基本、最科学的管理手段

企业加强标准化,不仅仅表现在技术领域,也表现在管理领域。标准化为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企业只有借助于标准化这个重要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合理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促进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拿美国“科学之父”泰勒1898年在伯利思钢铁公司进行的装卸试验例子来说吧,当时他挑选了几个生产能手,反复试验用不同规格的铁锹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最后他总结为每锹装量为21.5磅才能每天完成最大工作量。因此,他就设计了8~10种不同规格的铁锹,小锹装重物如铁矿石等,大锹装轻物如炉灰等,但每一锹的装量都是21磅左右,这样,劳动生产率就大为提高。泰勒的这种试验方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标准化的重复选优原理,并首先从拟定标准开始的。其他如作业计划,成本核算等,都是首先制订工时定额标准,通过标准化来进行的。当时,美国的各种企业看到标准化的显著经济效益,对标准化大为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标准是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的每个职工头脑之中。江苏石油勘探局水电讯处于1991年初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岗位工作标准和部门工作标准,对各个岗位、部门的职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水电讯处的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科学化的轨道。2000年4月水电讯处出台了变电所、电话站等的HSE管理实施细则,这些实施细则全是以标准的面目出现的,HSE管理的有效推行已经使水电讯处的管理工作纳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

1.3 从油田企业的现状看,强化企业管理,开展标准化工作具有紧迫性

中石化企业从重组以来,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升级,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的、经验的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并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络、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但仍有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要想使这些企业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就离不开标准化工作。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向管理现代化迈进。同样,企业管理现代化更离不开标准化。因为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六大基础管理之首,是互换性与通用性很强的企业准则,而离开这项基础管理和准则,实现管理现代化是很难想象的。从企业管理的职能上看,标准化就是“乐队的指挥”,是企业管理“龙头”。企业标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标准化工作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非搞不行。

1.4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淘汰、消亡,这是自然规律。水电讯处如何面对改革重组的带来的冲击和市场竞争压力,以适应新时期生产经营需要?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与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加强标准化工作。负责全油田电、讯管理与运行的二级单位,目前我国电信企业经过重组,油田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很快,对油田通信市场冲击很大,油田通信处于艰难时期;国家对电力企业也将进行改制。这些都对我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用标准化工作方式来提高水电讯处的服务水平,赢得用户信任,才能在企业目前激励竞争的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

(1)必须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实施的力度,增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见效的艰苦工作。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大力宣传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使企业员工了解和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原理、目的和意义。水电讯处从事电、讯管理与运行任务,电信和电力方面有很多标准和标准化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宣传、贯彻和实施,在处内部信息网络、基层各岗位上都对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进行了宣传,在基层各岗位上与岗位相关的制度、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让他们熟记于心;②要通过贯彻实施标准,把人们置身于标准的实践和标准化的过程中,使其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大家认识到,标准化就在你身边,我们生活在标准化之中,进而从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潜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2)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实现。 标准化工作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理论性、知识性、政策性都很强。必须在大力普及标准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下功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标准意识、较高理论素养、较好技术水准和较多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标准化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建设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良,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并能紧紧跟踪国际前沿的技术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许多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实验数据和生产实践的验证等等。因此,对技术人员从事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培训,实行人员和知识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本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市场取向日趋明朗;对于企业来说,直接参与标准化工作,可以使企业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作用,从而直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并在竞争中争得了主动权。

(3)必须加强领导,确保标准管理网络的建设。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比较薄弱,加之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为此,水电讯处建立由处领导、机关科室有关人员、基层领导、基层各公司兼职标准化员组成的标准化管理网络,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配套健全的标准化工作体系,从领导组织上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发展。

(4)必须结合实际,制订出适合企业自己的标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标准化工作也有各自的重点。企业在设计标准化体系,制订企业标准时,应牢牢把握这个重点,坚持立足企业实际这一原则。既能使职工可以自己规范自己,又便于领导检查考核,可以较好地调动部门各职工的积极性。当然,企业标准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标准如果过时或企业采用了不合适的标准,那么这种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企业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企业标准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使企业标准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上,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具高水平的依据。这样,利用企业标准的动态性就可以避免因标准老化而限制企业活力的情况出现。2000年4月水电讯处出台了变电所、电话站等的HSE管理实施细则;2004年又制定了水电讯处星级电话站、星级变电所考核标准;2005年制定了变电所、电话站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标准,并修改、制定了机关四化建设和基层达标升级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了从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基层单位领导、安全监督员、班组长直到操作员工的管理职责和岗位职责,全员参与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针对风险和危害因素制定、修订了《安全用电管理》、《外来人员作业安全管理》、《危险作业管理》、《易燃易爆品安全管理》、《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处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制度,为实施现场管理、规范现场作业奠定了基础;针对水电讯处自己的特点,对作业现场进行规划,确定设备定置摆放区域、作业区域、应急逃生通道、消防设施区域等各区域,并用警示线划分,关键作业区域作业时用警戒带隔离。为规范现场安全警示标识,通过自查,对现场电器线路、设备电源、电气元件等电器隐患进行整改,重新配置了现场使用的灭火器、消防桶、消防锹等消防器材。经过治理,使现场更具标准化;同时为使现场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建立了检查与监督机制,让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落实在实际操作中,规范作业行为。现场采取基层领导、班组长、安全监督员层层检查监督,针对现场作业中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佩戴、特种作业的持证情况、交叉作业的沟通情况、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情况、班前会的召开情况等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违章,及时整改隐患,确保作业安全;2006年编制了水电讯处内控管理的电讯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劳务项目收入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管理流程图,大大提高了水电讯处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