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范文第1篇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具体制度和方法,它由各级政府的多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对于财政全额核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理论上讲,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二者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不完全协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的对策建议,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制定了相关制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也随之加大。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新增了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为二者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打下基础。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并不容易,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1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概述

1.1部门预算改革综述部门预算是指单位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自身单位职责,由基层单位进行预算编制,上报上级汇总和审核,由财政部审核之后提交立法机关批准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000年我国财政开展部门预算的改革试点,2001年推广到国务院26个部门。至今,部门预算改革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程,编制的范围和支出结构渐趋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预算信息也具备一定的公开透明度。但是,部门预算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总的来说,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政策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有关国家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2)可靠性原则,从事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可靠的资料和部门往年的收支情况,认真进行测算,确保单位预算收支平衡;(3)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就是要保证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合理的安排各项财政资金;(4)绩效性原则,预算编制要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面追踪和阶段性考核。

1.2会计核算综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称预算会计,具体是指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质和财务收支情况,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从而科学地做出经济和社会决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收支及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在会计核算的基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而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2)在会计要素构成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分别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而企业的会计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在会计等式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等式的组成是负债和净资产;而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在会计核算内容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只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以及利润分配核算[1];而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是要进行包括计提折旧在内的后续计量工作的。

1.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可以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单位资金营运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好各项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家宏观调控。例如:厦门市招商中心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做好本单位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有利于保证预算编制真实可靠,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保证单位收支预算平衡;(3)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着我国行政管理与公益性事业,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单位认真履行自身职能[2],从而不断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部门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1)编制的预算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对于单位预算来说,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下一年度收支的整体估算,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给予财务部门预算工作以积极配合和支持,甚至在有些基层单位出现了部门预算工作是财务人员单方面的事,本应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掌握单位各层面的业务情况。这种情况下编制出的预算表也就很难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2)部门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给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时间太短,通常为期一个月左右,再加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定期预算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不够高,数据不够精确,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可靠性,从而也就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制度不到位。在年初编制预算表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由于先考虑自身既得利益,通常预算都会较上一年度略微增长,并且有些预算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超支浪费的现象,对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界定关系没有明确的概念,经常将项目支出的经费作为基本支出之用,从而来填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的不足;再者,对于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也是存在轻管理、重拨款,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监督和考核[3]。

2.2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规定,将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以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和规范运用。但在单位会计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难以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不利于成本核算。收付实现制是指单位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都将其记为收入和费用,而不管与现金收支行为连接的经济业务是否发生,相对于权责发生制而言,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核算相对简单,易于被使用者理解,数据处理较为廉价。显然,行政事业单位仅以实际收到或支出的费用来进行会计确认,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虚增,不利于单位成本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也不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结余和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更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2)行政事业单位科目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业务层面逐渐增广,原本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不够完全满足当前业务开展和会计核算的需要;(3)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到单位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的质量。不管是年初的单位预算编制,还是平时单位经济业务开展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主要是由单位会计人员来完成,所以单位会计人员如果业务素质不高,那么在处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很难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很难保证为单位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加之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利用职位之便谋取不当利益,在单位内部产生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4]。

2.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导致的主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早已成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一环。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以此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现实中二者之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在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要求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和负债情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也应当全面反映部门资金和负债情况,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却并未按此处理,例如,财政部在事业单位修改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中要求事业单位要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基本支出”是作为完成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任务的保障性支出,而“项目支出”是为完成事业单位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然而从事业单位实际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项目支出应当分为基本建设类、行政事业类、其他类来进行会计核算,这与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二者会计科目设置未形成统一[5];(2)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按照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来看,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科目应该将其作为单位为完成某个特定工作任务而产生的项目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制度中规定将2013年后拨出专款记为事业支出下的项目支出科目,二者虽然都是核算相同的款项,表面上没有不相协调的地方,但是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操作统一[6];(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自财政部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单位预算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包括单位的一切支出,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的“结转自筹基础建设”这一会计科目却要求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要求统一编制与会计制度要求单独核算发生冲突,二者之间互不协调;(4)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无法满足单位日常支出资金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会将单位经常性专项业务费记为基本支出项目,而不是按照我国财政部规定的将其列入单位的项目支出。原因在于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日常任务所需的预算经费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其基本运作,只能通过项目支出的结余来补充单位的日常支出,以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3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

3.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应当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之处加紧修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单位经营事项要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并注意与财政部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新规定之间的协调性。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新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将会计科目的涉及范围扩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完整性。同时应明确事业支出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范围,加强会计考核和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使用统一划分口径[7]。

3.2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首先,在编制预算方法上应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化,清晰各部门权责,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要适当的延长,采用先进的编制预算方法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同时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制度和反馈机制,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定期做好单位部门工作总结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权责发生制,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事项实用的范围,调整单位会计核算的程序,对单位部门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度。最后,要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约束,保证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度[8]。

3.3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核算科目为了能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熟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划分要统一口径。同时,根据新的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列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去,并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单位的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以此调整好单位的会计科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性,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加大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提高单位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完整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3.4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的素质和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在进行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应该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加大对其培训力度和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预算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邀请相关专家对工作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其次,对于单位非财会工作人员,应建立奖惩制度,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其与财会部门积极交流程度[9]。最后,应该提高单位领导和管理层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只有这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减少因预算编制不当而导致的一些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不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与否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效率。总之,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景丹.论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财会研究,2009(7):20-21.

[2]陈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6(14):61-62.

[3]灡凤兰.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9):84-85.

[4]曾海鹰.浅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时代金融,2012(7):17.

[5]甑彩.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经界(学术版),2014(3):180.

[6]牟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1(3):13-14.

[7]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1):67-69.

[8]李方钦.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与禁忌核算协调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9):22-24.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应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权责发生制的内涵

权责发生制的特点在于它是在某一规则之下,确认收入与成本,表达的是应该是什么,而不是实际是什么,而这样规则就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所制定的规则,即为会计基础之一。在事业单位中,较为传统的做法是完全以另一种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来对会计实务进行核算。而收付实现制的特点在于它是按照人们日常经验,确认实际的现金收入和支出。但其并不能完整的反映出事项的整体信息。权责发生制的优点则能够做到此点。其确认是依据一个统一的规则,同时能更完整反映一项业务的信息,而不仅仅是实际收付。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企业有必要遵循的并且是最可行的会计基础。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变得复杂起来,收付实现制下的单一基础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类似企业复杂的收支类型的会计实务时,比如对收入与归集、事业单位成本的分摊以及最终财务报表的形成等会计事实的确认的实务等,其复杂性与多样性就对会计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权责发生制的作用

1.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和结余情况。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支出方面,不论费用是否实际发生,也都应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真实地登记入账,假如等到实际支付款项的时候才登记入账,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也会将本期业务的支出纳入到下一个会计周期进行核算。所以,根据目前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报表中所体现出来的收支并不能完全揭示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和结余的真实情况,而采取权责发生制就恰恰能弥补当前的这种缺陷。

2.能够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年终结转账务处理问题。预算单位由于存在当年预算已经安排但未及时开支的情况,如果财政部门将资金留给单位使用,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增加当年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第二年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恢复指标,相应冲减对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

3.能全面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也逐年在加大,再加上通货膨胀率不断地增加,赤字和公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张,种种因素已经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增发国债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当前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下,国债所发生的利息费用并没有在当期得到精确的反映,所以难以准确判断一个经济主体真实的经营情况。而采取权责发生制,就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周期内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真实地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

4.能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随着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实施,有效预防行政事业单位在途资金和闲置浪费的出现,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及时反映与确认应收未收及应付未付的收支信息,大大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

三、行政事业单位中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

1.应用于处理会计要素。在2013年新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无论是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还是其收入、支出类会计要素,在会计处理上都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新制度还要求事业单位设立应收账款等外部账户,而应收账款正是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体现标志。在收入支出类的会计处理中,对应得而未得的拨入预算资金,经主管部门同意自留使用后,事业单位应对该笔款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视为当期收入;对于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则应按约定期限和利率,对利息进行分期摊销。而这一摊销行为也正是权责发生制的实质体现。债权债务类的会计要素核算则更不必多言。

2.应用于隐性负债的核算。从目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所反映的财政负债信息看,防范负债风险的关键并不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能够反映的显性负债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如何对隐性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可见当前应强调提供行政财务风险信息,用权责发生制来解释和披露隐性负债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如实反映已形成的现时义务和实际支出,防范财政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应付未付的款项和相应的支出,应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这样可以使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加财务核算透明度,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

3.应用于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业务。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的结算过程相对复杂,常跨越多个会计期间。因此会出现货币的实际支付要晚于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现象。在很多事业单位中,甚至存在跨年度支付的现象。新制度要求,已实际支付的部分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未支付部分贷记“应付账款”。而应付账款正是对权责发生制的一种淋漓尽致的体现。

4.应用于验证预算的合理性。预算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各有侧重,预算是事先编制的财务计划,而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是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或事件为基础的,反映的是事实结果。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财务报告,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关于以往决策的现时财务结果,和当前决策的未来财务结果的有价值信息。将预算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联系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单位的运行状况和绩效,验证预算的合理性,为规定下年度预算决策提供参考。

5.应用于会计报告。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要充分披露。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报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应用于资产负债表。新制度下,资产负债表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披露新增了“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并于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理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2)应用于收入支出表。新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均依照权责发生制进行填列。其目的是更加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收支信息。

(3)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在新制度之前,事业单位并不涉及现金流量表。而现在之所以增加了现金流量表示为了更好的与依照权责发生制予以编制的企业会计报表体系接轨。有助于事业单位的改制改企发展,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范文第3篇

    一、我国预算会计现状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逐步推行,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为主体框架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现在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应对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收入退库不规范,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等弊端。整体来看,我国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为主的预算会计体系已经成型,不过在具体的实施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员和机构的设置仍需不断改进,制度和法规仍需不断完善,从实际执行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信息看,预算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部门预算资金控制缺乏细致有效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的编制通过统一的软件录入,通过基层单位报送主管部门再报到省级财政,由省级财政汇总审核后报送财政部。基本上是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制部门预算,经费形式主要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本性支出、补助支出,在预算中人员经费和补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除定额公用经费外的公用经费和资本性支出往往根据可用部门资金数量由基层预算单位以项目列示安排相应支出。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过程中,由于预算的时限性较强,基层单位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和财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量相关工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把审核工作做细做实,因而很难确定哪些资金预算是合理的,哪些资金预算是不当的。所以现在预算控制主要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如财政部提出公用经费支出零增长,也是从总量上来控制预算。由于没有相应规章制度对不同行政事业主体的经费需求进行区分和细致核算,因而很难从根源上解决财政资金浪费的问题。

    (二)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监管难度不断增加

    截至2004年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为38448亿元,其中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为27260.2亿元,占全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的70%以上,来自《中国会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与2003年相比,2004年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增长了13.1%,其增长速度比国有资产总量增长速度高出2.2%,比经营性国有资产增长速度高出3.2%。“到2008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8万亿规模,4年间国有资产总量翻了一倍。而实质上国有资产总量目前到底有多少,我们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数字到底有多大差距这个是未知数,从各地的国有资产清查的相关报道来看,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绝不是个别现象。另外,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许多单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房产、车辆、办公设备等资产均存在闲置或浪费的现象,有些单位盲目突击花钱,求全、求新,购置了许多不常使用的设备,淘汰了许多不该淘汰的机器。资产使用效率低的原因与各单位对办公资源配置不科学、管理不善、使用行为约束软弱有直接关系。如有些单位为了追求与兄弟单位“齐头并进”,对一些尚能正常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导致了大量尚能使用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或者为了购买新设备,对一些正在使用的设备不愿花钱去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甚至破坏性地使用,造成了这些设备的加速老化和提前报废。有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购买很多进口设备而又不会使用,新设备逐渐变成旧设备,旧设备到了年头又报废,有些设备还没有开封就到了报废年限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报告中,很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成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甚至出现一些类似三公经费支出偏高,公费出国游、公款买茅台、公车自驾游等现象的时候,对如何改进会计核算,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仍是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情况,政府和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没有充分反映,如某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有的没有核算,有的核算得比较简单不能充分揭示政府和单位财务活动的成绩、问题和风险。二是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会计信息不便于利用。三是财务报告尚不够详细,目前只规定了会计报表主表和少量附表,若干重要的附表没有规定,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作了简略的提示,连过去长期编制且很有应用价值的“基本数字表”也未作规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不充分。目前高校、医院等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是由于刚刚试点实行,还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因而收效甚微。按照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所有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这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其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容易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虚增,影响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而如果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于零余额账户的特殊性,折旧这种不产生现金流的损益又无法进行会计处理,因而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二、关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并细化现行的预算会计法律法规

    目前,中国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组成。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与行政单位不同,当前又划分了公益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筹开支等多种资金来源形式,因而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在会计主体的本质上也存在差异。而目前的会计规范对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没有较为具体的规定。各地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往往立足于地方特点,由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编制而成,修订期间隔较长,而现在会计核算的工具方法和政策变化又很快,配套制度和法规的出台严重滞后于预算会计政策变化。比如有的时候核算的目标提出来了,却没有指导性的核算方法,令基层单位很难进行高水平的核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而,应不断完善并细化现行的预算会计法律法规,让基层单位的核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详尽、规范、合理的制度是提高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建立适当的信息反馈机制,吸收基层意见

    利用当前的电脑和网络工具,可以构建出适当的信息反馈机制。因为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差距的,有些问题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被重视,被解决。而当前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人员脱节,理论学者高高在上,基层会计人员习惯唯命是从,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基层会计人员的想法和建议无法传达给研究人员,研究人员调研和获取材料也是举步维艰、成本极高。如果构建了一个面向基层会计人员和一些研究院所的信息交流平台,必然有利于吸收基层会计人员的意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完善预算会计核算流程和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

一、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

我国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构成,其中以财政总预算会计为核心,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会计属于总预算会计的外延。此外,还有参与预算的税收征收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和国库会计等都是我国当前预算会计体系中的构成部分。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机关代表各级人民政府核算,监督和反映总预算执行和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要责任就是办理财政收支,核算日常业务,调度资金,上下级进行年终报告等。

二、当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特点

财政总预算会计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监督,反映政府各项资金流转活动的会计。随着经济的逐步开放,财政总预算会计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局势,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为重大的改革是1997 年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其中涉及了会计等式,会计报表,会计要素,记账等多个层面。政府财政预算和新会计体系相一致,共分设5 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包括中央,省,市,县,乡。该体系以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为中心,进行会计的核算,监督和反映,合理调度资金,参与日常预算管理,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和行政事业相比,总预算会计主要以管理预算为核心,有很强的社会性,统一性,政策性和宏观性。新制度规范了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政治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总预算会计也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范围过窄

当前的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缺少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财政总预算会计局限在当期的支出中,难以适应当前政府的要求。当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以预算资金运动为对象,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预算的编制为年度,其计量,记录,确认和报告的重点在于当年的预算执行和结果。但是在市场体制下,政府投资变得多元化,除了无偿拨款还有政府参股等形势,而且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参股和对外合作投资也越来越多,逐步实行资本化运营。

(二)会计报告的信息不够完整

在会计报告方面,当前我国的决算报告只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缺少对政府债务,债权,资产等财务情况的报告,不利于外界对政府财政的了解。如果缺少了完整的政府资产负债报告,就难以对政府财务情况进行统筹分析,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实效性,容易出现错误。此外,会计报表项目的列示也不够科学,对于分账核算的非税收入资金和社保资金等没有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反映。在当前的资产负债表中包括收支项目,且还在支出收入报表中再次单独反映,导致重复。

(三)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在收付实现制下,财政总预算会计之反映当期的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对应该由本期负担的后期项目支出难以进行反映。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难以实现财政部门之间债务的清算,总预算会计对未来年度发生且必须由本年度负担的债务无法核算,不能够全面反映该政府需要承担的债务总额,导致很大的隐形赤字。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设想

(一)对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上进行完善由于近些年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革,要求总预算会计不仅要监督反映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反映政府整体财务运转情况。立足于当前局势,按照谨慎性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就是在当前的收付实现制上,依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预算事项有步骤,有选择的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计量及确认。对那些需要年度终结后根据收入结算地方购入的有价证券及相关收入等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支出核算中,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政府预算指出的范围和数量,在所属会计期间进行分别确认。在该预算年度终结后,对财政预算已经安排还未支出的部分,实行权责发生制,列出报表后转入负债类科目。

(二)建立科学的报表体系

建立科学的报表体系有助于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情况,所以:一是应扩大当前的总预算会计报表体系,编制可以系统,全面反映政府财政情况的报表体系,除了反映预算执行信息,还要能真实反映政府采购资金等全部财务信息。二是对重大会计事项和政府应在财务报告的附注中进行说明。三是逐步合并预算内外资金表,和预算管理改革相匹配。

(三)扩大财政总预算的对象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对象不能再局限于当期的预算收支,除了要反映当期政府资金运转情况和结果外,还要系统,完整,全面的反映预算资金过程和累积的结果。

(四)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合并,成为政府会计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就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合并。这样可以避免单位预算脱节,交叉,层层代编的情况,进一步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由于部门预算的编制,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逐渐走向以一级政府为中心,从而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整个政府的财务情况,所以客观上要求两者合并。合并后,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政府资金运动和考察政府资金运用的效率。

五、当前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有利条件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推进

仅以江西永修为例,一方面改革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单位全覆盖,另一方面《江西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预算结余资金处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年终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结余统一按权责发生制调账。

(二)新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2012 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2013 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均增设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破解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收付实现制下账实不符的难题。2013 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还增设了在权责发生制下运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和受托资产等资产类科目,受托负债等负债类科目和待偿债净资产等净资产类科目。

六、总结

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新时期的改革是必然的。当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之间需要依靠政府的积极推动,需要合适的时机,政府应该看清问题,对症下药,不可盲目走西方的道路,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年12月19日.

[2]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2月18日.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范文第5篇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1, 1998, China formally implemented since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public institution, accounting institution has overall improved.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s institution change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China's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current institution background, reveals the present accounting system and institutions exist in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statements and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stitution accoun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事业单位会计[1]能够全面、系统、连续、准确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收支过程,并对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的情况进行监督。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构成,完成对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类似组织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核算、监督的职能,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专业,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的会计类别,但都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会计要素分类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基本相同,会计报表种类及主要项目也基本相同。

当前,伴随着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特别是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解体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所实行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4]。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就会影响会计核算质量,弱化会计的监督职能,也会造成国家税收的损失。怎样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核算体系的稳固实施,为经济发展夯实会计基础,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就此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

二、事业单位会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四方面。

在内部控制[5,6]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很不健全;会计内外监督机制不到位,考核奖惩乏力;尚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

在集中核算[7,8]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与财政改革措施的衔接亟待完善;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堵塞经费支出漏洞;核算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在会计信息化[9,10]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思路不清晰,管理关系不顺畅;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性;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信息不充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现行事业单位在制度[11,12]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

2.事业单位会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由内外两部分因素组成。

在内部因素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有效约束力;存在以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为驱动的会计行为;单位内部缺乏适当的法制教育。

在外部因素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监督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干预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现象,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被腐化;另外还存在政策性和体制性方面的原因。

三、事业单位会计改进措施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基本框架中的会计目标、会计主体、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既能有效支持单位预算与财政管理又可在较高程度上符合国际惯例要求, 我国必须对事业单位会计基本框架的一些内容进行改进。

1.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改进措施

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及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完善外部监管机制。

2.会计集中核算方面改进措施

会计集中核算方面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转变事业会计职能,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关系;完善预算编制与管理;加强审计,明确责任;加快推进电算化管理。

3.会计制度方面改进措施

会计制度方面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渐进式引进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明确定位事业会计的目标;完善财务报告体系;重新界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范围。

4.会计信息化方面改进措施

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加强会计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与技术平台相辅相承。

5.其他方面改进措施

其他方面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实行财务公开;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