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方针的特点

教育方针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方针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方针的特点

教育方针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格;应对方式;心身健康;地震;亲属遇难

中图分类号:B848.4,B84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7-0488-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7.010

地震是一种较难被预测且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震后受灾群众来说,可能不仅要忍受身体伤残的痛苦,还要面临失去亲人、财产受损等引起的心理危机与心理障碍[1]。对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1999年台湾地震中幸存者的研究均证实了地震灾难创伤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的关系[2-3]。国外研究也发现地震后早期灾民表现出诸如情绪低落、失眠、敏感、易怒和生理不适应等特征[4-5]。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预防震后相关心理症状出现呢?Boscarino等人对9•11事件中部分受害者的研究发现,事件发生后早期受到干预的受害者,比早期没受到干预的受害者表现出更少的心理症状[6]。Everly 等人认为[7],在重大灾难发生后3~4周内进行干预比较恰当。但目前,对于重大灾难事件中受灾群体的研究一般是在一年以后甚至数年以后[8-9]。基于此,5•12地震发生后一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启动“心灵阳光工程-汇川行动”计划,组织心理专家进入灾区进行心理安抚和相关调查工作。尽可能地了解震区不同受灾群体的早期心理特征,为心理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已有研究表明地震中有无亲属遇难群体的躯体症状、情绪特点及亲人伤亡程度影响幸存者心理恢复力[8-9]。Edwards研究认为[10],在应急事件中,心理应对方式在事件刺激与心身健康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也是保持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探讨地震中有无亲属遇难群体的人格、心身健康及应对方式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08年5月22日至5月26日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南湖体育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灾民集聚点及安县灾民集聚点进行调查。在安置点以临时帐篷或铺位为单位对210名来自重灾区灾民进行调查,年龄均在18岁以上。由于部分灾民身体或情绪的原因,未能完成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7份(北川71份、安县76份、曲县22份、绵阳及其他地18份),排除“有无亲属遇难”栏中没填写任何信息的6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1份。其中无亲属遇难者102人[男53人,女49人;未婚16人,已婚86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2人,高中及以上61人,9人未填;平均年龄(41±14)岁];有亲属遇难者79人[男40人,女39人;已婚63人,未婚14人,2人未填;初中及以下47人,高中及以上25人,7人未填;平均年龄(36±12)岁]。两组在性别、婚否,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P=0.001)。本研究中“亲属”是指与受试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

1.2 工具

1.2.1 人格量表

采用沃建中根据Costa和MeCrae的NEO-PI-R量表[11]修订的大五人格量表。该量表分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6种人格层面。考虑到灾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取了15种人格特质进行调查,分别是合群、想象、变通性、信任、利他、独立、同情、坚持、敢为、自律、耐心、镇定、敏感、责任、乐观,共89道题。正向题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反向题则分别计5~1分,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73。

1.2.2 应对方式量表

根据肖计划[12]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进行修订,采用专家判断法删减题量,最后得到21道题,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维度。正向题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反向题则分别计5~1分,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为0.745。

1.2.3 心身健康量表

根据沃建中编制的心理健康量表,并参考中国台湾心理学会编制的“九一二地震灾民身心现状调查表”相关维度,编制由53道题组成的心身健康量表,包括情绪健康状况(抑郁、孤独、恐惧、愤怒、焦虑、烦躁、强迫、回避、自杀、自罪、漠然)、认知障碍(注意障碍、兴趣丧失、自我效能)及生理适应状况(失眠、饮食、身体不适)3个维度。正向题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反向题则分别计5~1分,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α为0.921。

1.3 误差控制

因受灾群体受教育程度不一,采用访谈式与独立完成问卷相结合。在调查前,对所有主试进行培训,把问卷中各个项目的解释进行统一。另外,考虑到此时受灾群体情绪情感的复杂性,首先对受灾个体进行心理安抚,然后视个体的情绪状态来决定是否适合继续问卷调查。

1.4 统计方法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有无亲属遇难者人格变化特点比较

如表1所示,有亲属遇难者在合群、信任及乐观上得分均低于无亲属遇难者。

2.2有无亲属遇难者心身健康状态比较

表2显示,有亲属遇难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亲属遇难者(除自我效能维度外)。

2.3 有无亲属遇难者应对方式比较

表3显示,有亲属遇难者在退避、自责及幻想上得分均高于无亲属遇难者。

2.4 有亲属遇难者人格、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总均分的相关分析

用人格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得分与心身健康总均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合群、敢为、镇定、乐观与心身健康总均分呈负相关(r=-0.29~-0.51,均P

2.5人格、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心身健康总均分为指标,对有无亲属遇难者人格、应对方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0.05水平上,影响有亲属遇难者心身健康状况的有乐观、敏感人格特征和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应对方式。影响无亲属遇难者情绪状态的有想象、乐观、自律、信任人格特征和退避、自责应对方式(见表4)。

3 讨 论

本研究对重震灾区群众人格特点测查发现,有亲属遇难群体在合群、信任及乐观人格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无亲属遇难群体,说明有亲属遇难群体比无亲属遇难群体更倾向于独处、更没信任感,更不乐观,这与陈静等人的研究在趋势上是一致的,即受灾群体家庭伤亡程度越大,其心理创伤也越大[9]。其原因可能是亲人遇难群体除财产损失外,还处于丧失亲人的极大悲痛中,不愿与人交流,且还不愿承认亲人遇难的事实或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对周边的人更倾向于持怀疑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合群、信任及乐观的人格特征。提示对有亲属遇难群体的合群、信任、乐观人格特点的干预有利于其心身健康的恢复。

心身健康评估量表测查发现,除自我效能外,有亲属遇难群体在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和注意力障碍、兴趣丧失及生理适应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无亲属遇难群体。在不良情绪维度上,与张本等人[8]对唐山地震受灾群体的不良情绪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有亲属遇难群体比无亲属遇难群体负性情绪更突出。在生理适应各维度上,有研究发现有亲属遇难群体出现生理不适的症状更明显[8,13],与本研究倾向一致。在认知维度上,有亲属遇难群体注意力障碍、兴趣丧失相对更明显,说明地震还影响到了亲人遇难群体的某些认知能力。以上结果提示,不仅要重点干预有亲属遇难群体的某些不良情绪,还要注重其认知或生理适应上的干预。

在本研究中,有亲属遇难的群体更倾向于退避、自责、幻想应对方式。根据应对方式维度的划分,退避、自责、幻想属不成熟型应对方式[14]。其原因可能与遭受财产损失、亲人遇难的多重负性事件的影响有关。提示要注意有亲属遇难群体的退避、自责和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干预,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关分析发现,有亲属遇难群体的心身健康状况与合群、乐观等人格特征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与应对方式各维度也有一定程度相关。说明人格、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状况有内在的联系。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乐观、敏感人格特征和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应对方式对有亲属遇难群体的心身健康有重要影响。而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和乐观的人格特征共同影响着两群体的心身健康状况。不同的是合理化、幻想的应对方式与敏感的人格特征对亲属遇难组的心身健康有影响,而信任、想象、自律人格特征对无亲属遇难群体的心身状况有影响。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越消极,其心理健康程度越低[15-16],另外灾后心理危机也与人格的一些特征有关[17],这些结论与本研究一致。提示对有亲属遇难的群体尤其突出其乐观、想象的人格特点和自责、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的干预。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人格特质具有稳定性特点。本研究考查两群体的人格差异特点是基于不同负性事件强度可能会影响某些人格特征暂时改变的假设,但由于不可能做前测,只能在抽样方法及样本量上进行控制,假设有无亲属遇难群体在震前人格特征各维度没显著差异,若震后调查有差异,可能是两群体不同地震创伤大小引起的。另外,本研究由于受客观环境限制,在样本量上可能不足,故有无亲属遇难群体的对比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Norris FH,Friedman MJ,Watson PJ,et al.60,000 Disaster victims speak:Part 1.An emp-irical review of the emp irical literature,1981 -2001 [J].Psychiatry,2002,65(3):207-239.

[2]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4(1):17- 19.

[3]Chou FH,Chou P,Su TT,et al.Survey of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a Taiwanese village population 21 months after and earthquake [J].Aust NZ J Psychiatry,2004,38(5):358-364.

[4]Kato H,Asukai N,MiyakaY,et al.Post-traumatic symptoms among younger and elderly evacuees in the early stages following the 1995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in Japan [J].Acta PsychiatrScand 1996,93(6):477-481.

[5]Chen CC,Yeh TL,Yang YK,et al.Psychiatric morbidity and post-traumatic symptoms among survivors in the early stage following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J].Psychiatry Res,2001,105:13-22.

[6]Boscarino JA,Adams RE,Figley CR.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mployer-sponsored crisis interventions after a major disaster Int [J].Emerg Ment Health,2005,7(1):9-22.

[7]Everly G.S.,Mitchell J.T.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CISM):A new area and standard of care in crisis intervention(2nd ed.)[M].Ellicott City,MD:Chevron,1999.

[8]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200-202.

[9]陈静,杨旭光,王静爱.巨灾后幸存者心理恢复力初步探讨-以1976年唐山地震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8,17(1):86-91.

[10]Edwards JR,Cooper CL.Researvhin stress,coping and heal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issues [J].Psychol Med,1988,18:15-20.

[11]Jr Costa PT,McCrae RR.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 [M].Psychol Assess Resources,Inc.Odessa,FL,1985.

[12]肖计划,许秀峰.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13]Breslau N,Davis GC,Andreski P,et al.Traumatic events and posttr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an urban population of young adults [J].Arch Gen Psychiatry,1991,48:216-222.

[14]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9-115.

[15]董惠娟,顾建华,邹其嘉,等.论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影响及本题应付-以印度洋地震海啸为例 [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4):88-91.

[16]向虹,延利伟,张海微.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11-14.

教育方针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高考制度改革;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5-0085-04

Rational thinking about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ZHOU M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22,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CEE) in China is to select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developed socialist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reform of NCEE is conducive to implementing related state policies, maintaining the continuity of student health education at the basic education stage, enhancing makings education, and boosting the promo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technology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hysical health

高考作为一项人才选拔制度,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考生的根本利益,同时,高考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1]。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和选拔标准应该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因此,我国高考的目的也应该是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随着我国国民体质检测数据的不断公布,青少年体质总体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改革方案,其目的是通过高考的导向性作用,促进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议本身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高考改革发展方向,但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本文分析我国后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将体育纳入高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 后高考制度发展历程

教育方针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主持全校行政工作,确定全校性工作纲要及措施,主持校长办公会议。

二、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规划(计划)完成的情况。

三、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合理地安排教学人员,保证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实施。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教改和教研意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四、组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及其特点,进行生动、活泼、有效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密切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校内外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领导好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性劳动,控制学生活动的总量,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

六、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根据规定确定学校机构设置、人员聘用、调配,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形成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中心的教职工队伍。

七、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方针,努力扶持校办企业,依法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师生的集体福利。管好校舍、设备和经费。

八、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美化、绿化、净化、优化学校环境,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教育方针的特点范文第4篇

【摘要】 教学实施素 方法和途径 步骤和进度

一、目的和意义

强化中学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为科技强国和新世纪知识经济的繁荣昌盛作铺垫,为人类生存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作保障。强化生物素质教育能促进教师加速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迫使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理论素质,为教书育人奠定良基。

二、范围和内容

1、如何来实施素质教育?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创造性?

3、如何教好书育好人?

4、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

三、方法和途径

1、从教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素质教育的精辟阐述以及指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议和意见,在学透、学懂有关素质教育理论、方法和实施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教学环境、设施等条件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发挥特长,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2、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与当代生物工业、农业、国防、环保、医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专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生物科学的过去、现在、未来融入课堂,把大自然的美丽动人生态和生物学中的精彩和博大知识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多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步发展,从而给好奇心强的学子们注入乐趣,增强学生好学生物的愿望。再加上同步教学中听取有关专家学者作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展览(如九九世界园艺博览会),组织学生参加生活所在地的环保治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感受从课堂到实验到生活的一系列实践,使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3、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充分利用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进程,让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来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完善自我并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分清是非,明辨真善美,便于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生物学中本来就蕴含着德育内容,如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进化和生态知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和忧患意识的形成教育;在生物学发展史教学中融入为科学献身、勇于进取、百折不挠,为人类作贡献的无畏精神和拼搏精神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家的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生物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综合生物体的和谐、统一、对称、差异等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爱美、欣赏美、爱生物之美的美感,结合实验解剖,把学生兴趣引向深入。

四、步骤和进度分工

1、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献,由教师自行学习,由教研组教务处联合审核、考评,纳入年终量化考评。

2、分析、整理现行教材,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并作书面材料上交。

3、每个学期每个教师进行2节研究课和公开课,由教研组、教务处统一安排执行。

4、各教师对所教班级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找出适合年龄特征,教学班级的方法。

5、每学期教师作好书面工作计划、总结,由教研组长收取,全组教员评审。

6、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学习,每人每年完成2篇素质教育论文和生物科研论文。

教育方针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

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段论述明确地阐述了美育的目的、意义以及美育与其它各育的重要关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简称美育)的重要学科。但事实表明,美育目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内容,更是品德与社会课进行美育教育忽视遗漏的方面,在美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美丑不分,标准不明,审视美、判断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差。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美育教育。

一、明确美的不同形态

美是以各种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这四类。

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界事物的美,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美千姿百态,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是小学美育教育最直观、最常见的内容。根据自然形象美,可以归结为雄伟的自然美、秀丽的自然美和奇特的自然美三种基本类型。

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人们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的体现而组成,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美育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艺术美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常见的艺术美有文学作品中的美、绘画书法中的美、音乐舞蹈中的美、朗诵表演中的美等等。

科学美是指科学与美的联系以及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美感,它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广泛存在,是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实施美育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科学审美的标准。小学生不能正确地分辨健康与腐朽、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真与假、美与丑,关键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是衡量美的标尺,是欣赏美的前提,是创造美的根本,也是发展美的指针,它受客观实践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正确的审美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二是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三是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上述三个主要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当然,各种类型的美或美的不同领域还有其更为具体的标准,还需要在深入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审美修养,去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和审美创造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采取“三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学校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一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丰富教师的文化内蕴,提高教育语言的感染力,来增强教师的魅力,塑造教师的“形象美”;二是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和谐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活动美”;三是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追求校园的“时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