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高中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个别机构校区差异辅导范围有所不同,建议家长拨打电话了解情况)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奥数 小升初 中高考

【辅导介绍】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案,配备辅导经验丰富的课程老师全程指导,各机构收费标准、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详情请家长们拨打电话详细了解。

【热门辅导】

小学:小学各年级奥数拔高、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及应变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串讲、作文框架脉络梳理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解;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查缺补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学、电学等重点难点基础夯实;初中英语语法、数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及阅读理解等得分点提升;中考重点难点辅导、各科基础夯实;

高中:高考理综、文综重点科目得分点突破讲解,针对基础薄弱的考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艺考生、特长生文化课针对性辅导;高中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高考冲刺辅导。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结合所在城区位置,寻找离家就近的机构和校区,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把您孩子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详细描述一下,老师会给您做针对性分析。

【绍兴市】

绍兴市越城区学大教育江南世家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6

【沈阳市】

沈阳市大东区韦德教育吉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61

沈阳市大东区韦德教育傍江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60

沈阳市大东区学大教育大东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和平区京翰教育和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24

沈阳市和平区韦德教育和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56

沈阳市和平区学大教育长白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和平区学大教育和平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和平区学大教育和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皇姑区京翰教育皇姑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95

沈阳市皇姑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平安家和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84217

沈阳市皇姑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圣华皇姑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84217

沈阳市皇姑区韦德教育皇姑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58

沈阳市皇姑区学大教育皇姑三台子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皇姑区学大教育皇姑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浑南新区学大教育浑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沈河区韦德教育大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63

沈阳市沈河区韦德教育沈河奉天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57

沈阳市沈河区学大教育沈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苏家屯区学大教育苏家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铁西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圣华铁西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84217

沈阳市铁西区韦德教育铁西保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59

沈阳市铁西区韦德教育兴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562

沈阳市铁西区学大教育铁西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沈阳市铁西区学大教育兴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6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桥东区学大教育光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0

石家庄市桥东区学大教育中天世都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0

石家庄市桥西区学大教育海悦天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0

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大教育中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0

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大教育水上公园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0

石家庄市裕华区学大教育世纪花园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0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教集团;内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12-03

职教集团内主体成员学校(中职、高职)、企业(集团、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行政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元化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内运动系统。因此,推动职教集团系统运行应从管理机制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强化管理机制的功能,使其具体化,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教集团系统良好运行。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职教集团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的基本职能,运行机制可依据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进一步分化,形成招生就业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机制、服务社会机制、文化创新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职教集团深入发展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机制主要是为企业融入职教集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保证,是职教集团持续发展的关键机制。校企深度合作内容(见表1),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企业进入学校,参与职教改革,参与专业、课程、师资等建设;另一方面,学校主动服务企业,服务企业用工、培训、产品研发等项目。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共育、资金共投、教学合作、研发共创、产业共建的校企共同发展,使学校、企业成为育人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协调发展。

招生就业机制 招生就业机制主要表现为建立中高职衔接的考试招生制度,畅通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实施集团内学校间招生与就业的统筹运行(见图1)。(1)特色专业招生就业。集团内学校集中力量做精、做强各自的特色专业,避免专业重复建设,减少生源交叉,实现招生与就业优势互补。(2)对口专业招生就业。采用“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对口招收中职学生,衔接好学生中高职连读同一专业或专业群相近专业,甚至进一步与本科院校衔接。对口订单招生,实行“订单教育”,实行弹性对口就业。(3)实行面试注册入学。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大赛突出者”、“技能岗位突出贡献者”、“复转军人”免试注册入学中、高职院校。(4)共享市场信息,统筹就业。协作进行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搭建就业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就业网络,开放就业信息,相互推荐,实现合作就业。建立集团就业基地,做到就业资源共享,实现集团成员院校与集团成员企业就业链互通。(5)招生、培养、就业三对接。以集团拥有的教育资源满足人才市场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实现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对接。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是集团内所有主体共担的责任,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作用。以学校与企业主动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主导,紧紧围绕职业道德、技术技能、创业就业三个方面统筹专业与课程建设、统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统筹教学资源库建设、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1)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平台与预警制度,优化专业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依据市场需求不断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编制中高职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依据“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虚拟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教学资源。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强化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开展“早体验、交替式、一体化”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类指导。对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实施一年制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技能培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实施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确定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专业,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学生基本修业年限。同时,创造条件送职教课程进普通高中,或为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学习提供渠道,或为本科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提供平台。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首先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有技工教育、中专教育、高职教育、应用本科、工程硕士等类型。其中,技工教育、中专教育、高职教育是主流办学模式。技工类职业教育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等级,其特点主要是技能加学历教育,学生以获取的技能证书等级为标志,同时学生虽有毕业证书但却属于非学历教育。而中专和高职类职业教育的特点虽然也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绝大部分学校也要求学生必须获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但却属于正规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可分别获取国家承认的中专和专科学历,其中专科学历是考生报考高职院校的重要考量指标。由过去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举办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和各类高等院校举办的工程硕士教育,其本质特点应该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而非普通高等教育。但由于这类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学生趋之如鹜。其次从办学主体上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举办单位很复杂。既有国有公办也有民营实体举办的职业教育。国有公办类职业教育既有劳动部门主办的技工类非学历职业教育,也有由教育部门主办的中专和高职具有学历的职业教育,还有行业举办的各类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国有公办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缴费相对较少,从两千余元至四千余元不等,但是举办学校可以获得国家或行业各类相应的经费资助。民营实体举办的职业教育同样有学历和非学历之分,其特点是学生缴费相对较多,少则万余元多则数万至十数万不等,而国家的经费资助很少。第三从学制结构上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根据层次不同具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不同的学制模式。全日制主流的学制从两年到四年不等,也有少至一年多至七年的学制。例如技工类教育主流学制是初高中后两年,但是也有高中后一年中专、初中后五年专科、初中后七年技师加专科或本科、高中后四年技师加专科或本科等,其主要特点是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主,而学历教育则是采用继续教育模式获取。中专教育主流学制是初中后三至四年和高中后两年,高职教育主流学制高中后或相当高中后三年,也有初中后五年。中专和高职的主要特点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兼具学历教育功能。同样,中专和高职也有其他学制,其特点也是技能加学历教育。我国的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和函授教育,其特点主要是学历教育为主兼具职业教育功能。

二、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根据从事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近三十年的体验认为,构建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从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招生录取制度、创新机制、价值导向等方面实现脱胎换骨性的突破,才能真正促进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重构

一是重新构建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结构。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体系,这虽然是早就形成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明显变成一种低层次的教育。众所周知,虽然目前职业教育就业竞争力已经高于普通本科,而且学生和家长也不排斥在职业教育氛围就业。但是无论高中还是初中,学生按照成绩优劣仍然会分别选择重点或普通高校和高中,只有那些成绩无望进入相关高校或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学校,换言之,职业教育变相成了托底教育。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教育价值观造成的对学历教育的高度认同感,当然也不乏“学而优则仕”以及现今社会“白领”、“金领”丰厚的物质回馈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一现象本无可厚非,但却与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为此,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这已为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笔者认为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体系从层次上应该构建与普教相对应的结构,即中职(含中专和技工)层次教育、高职专科层次教育、高职应用本科层次教育、高职应用研究生层次教育,同时根据条件授予相应的应用学士、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学位。如扬州汽车技师学院、江苏交通技师学院等可以培养中职层次的交通技工甚至技师人才,无锡交校可以培养中高职层次交通专门人才,南京交院、南通航院课培养高职专科层次的交通专门人才,有些骨干专业如路桥、航海、汽车等可以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甚至可以联合相关本科院校共同培养工程硕士。只有构建这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应用型本科专业和工程硕士及专业硕士已经具备了这些特征,只是隶属关系不同而已。二是构建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职业教育具有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实用性、持续性等特性。因此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交通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机制,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充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笔者以为,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应该包括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过程教育三部分。职前教育是指参加工作之前的具有一定层次的学校学历教育,它可能是普通教育也可能是职业教育。交通职教的职前教育应该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专业教育。入职教育是指初入交通运输行业(包括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的初次就业和其他新进交通运输行业就业)时进行的相关职业教育,这是对交通运输从业者进行职业教育的关键,它对从业者了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形势、必须遵守的行业政策法规、规程、职业道德至关重要。从本质上讲入职教育应该是一种行业准入,入职者没有经过入职教育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是不能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相关工作的。过程教育是指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如船员适任证书培训)、学历晋升教育以及升职或转职过程中的相关职业教育。这是从业者终其一生都应该接受的教育,否则他在交通运输业难以有所作为。

(二)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录取制度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招生录取制度基本上分为高职和中职两部分。现行高职招生录取体制实行政府计划控制和监督,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的政策。即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高校根据计划自主录取。招生录取的顺序一般分批次进行,第一批次由一本院校先行录取,而高职录取一定是在最后一个批次,这从本质上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兜底教育特征,而兜底化的职业教育怎么能够培养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石呢?当然,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考试录取还存在着招生计划下达对象不合理、下达过程中限制因素太多、地方保护性政策、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录取过程中缺乏市场调节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招生录取的公平、合理及招生计划的完成。招生录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具有邀约和承诺特征的协议过程。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与考生形成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学校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考生是购买者,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接受,双方的买卖合同关系即成立。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如专业设置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制定适合的招生计划,同时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专长确定录取的分数、收取的学费以及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在整个招生录取过程中所涉及的只有学校和考生双方,而教育主管部门从中确定学校的招生计划、明确录取的分数线等行为在合同法中无法得到清晰的解释。为此,改革招生录取政策,建立招生计划的总量控制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完善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体制,实行政府控制和监督、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的政策势在必行。笔者建议,招生录取应根据交通职教不同情况从“宽进严出”、“宽进宽出”、“严进严出”、“严进宽出”四个方面予以改革。“宽进严出”是指对招生录取控制宽松些,而对其毕业要求则需要严格,适用于具有学历层次要求的继续教育(如交通土建函授本科);“宽进宽出”是指对进校生源质量控制和毕(结)业要求均比较宽松,一般适用于具有自我提升要求的交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严进严出”是指具有较严格的录取分数要求和毕业资格要求,适用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层次;“严进宽出”应是对交通从业人员的入职教育,即用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和职前培训来保证交通从业队伍的基本素质。

(三)创新机制,努力实行交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要创新办学机制,加强中高职衔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在交通职教体系内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同时为改革招生考试方式积累经验。中高职衔接所选试点专业必须是试点学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同时还是中职或高职单独培养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采取中高职联合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如公路工程造价、公路工程检测、公路工程监理、船舶工程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深的专业功底,仅靠中职或高职培养的周期不足以解决问题,而采用联合培养更能显示其优越性;高职与本科衔接或联办的专业必须是3年制高职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或者是本科院校还没有开设的专业,并且这些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岗位(群)针对性。联办本科试点要坚持高职办学方向,改变学科型教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要整体设计,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权益。既要分段培养,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但是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合作院校要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便于学生继续高一阶段的教育的学习;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应该享受中职学生的各项待遇,升入高等学校应该享受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各项待遇。二是要创新专业设置,加强交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衔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交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要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交通职业教育格局。例如随着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强力推进,交通职教专业改革必须要与之协调,开设与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相关专业应该是交通院校的首选。要强化交通行业企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衔接,积极探索含交通院校、科研单位、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等在内的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校企合作培养、生产、研发的双赢机制,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是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MOOC环境下的交通职业教育应对措施。要充分利用MOOC的优势,培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MOOC开发并进行翻转课堂改革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学习习惯将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实现网络优质资源的校际间共享和社会共享(对成人教育和职后培训尤其方便),体现交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校本特色。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交通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交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培育由具有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专任教师、企业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力度,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师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的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本质的所有属性,其根本目标也是“育人”,即培育和造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交通职教不仅要体现交通特色,更要体现育人本质。三是要注重特色培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特色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独”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逐渐形成一种历史沉淀和超越,最终形成广受社会欢迎和认可的品牌效应。特色培育的可以多个方面着手,如先进的办学理念(例如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以人为本促和谐)、独特的专业设置(例如内河航运机驾合一专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工学交替)、个性化的素质教育(例如交通专业人才素质拓展计划)等等。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实践(案例分析)

本案例就江苏的交通职业教育实践予以说明。承担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主要有南京交院、南通航院、无锡交校、江苏交通技师、扬州汽车技师学院等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职业院校,还有各市交通运输局属的交通技校。南京交院、南通航院主要招收高中后三年制高职,无锡交校主要招收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同时兼招初中后中专和技工生,其他院校则以技工和技师教育为主,是典型的行业办学。南京交院、南通航院1986年以前招收高中后毕业生同时兼招脱产职工班,1987年至199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获取中专文凭;1996年开始招收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2001年升格后招收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可获取专科文凭。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试行多种中高职衔接改革项目:“五年一贯制”、“中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等。学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分别开设了其中的“中职3+2分段培养”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分段培养过程中,无锡交校与南京交院和南通航院分别就路桥专业和船舶专业进行中高职衔接,共同制定连续性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探讨实施计划,为系统培养奠定基础。南京交院、南京海院、南京铁道组建高职联合体并实行游学制。这些举措为现代交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了实践范例。同时,相关院校的继续教育也分别独立或联合开设了从中专、专科、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学历函授教育,主要对原学校毕业生和相关领域工程一线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经过多年探索培养,原中专毕业生几乎全部获取了本科及以上文凭(当然与他们深厚的专业功底有关),目前他们均在交通运输领域承担着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为江苏交通建设和运输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相关院校作为江苏交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承担了交通企业人才培训职能,学校还对新进从业人员、军队专业人员进行入职前培训,对交通从业人员等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发放行业认可的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如试验检测工程师证、船员适任证书等,为保障交通运输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语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陕西省;技工教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当前,陕西省技工教育正处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全省技工教育连续六年招生规模持续下降的现状,作者通过整理统计近十年技工院校的发展数据,结合全省技工教育本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着重对全省技工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做以研究。

一、陕西省技工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技工院校构成状况。全省技工院校共184所,较2009年历史峰值减少98所,降幅34.8%。其中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办学11所,行业办学28所,企业办学30所,民办院校115所。

全省招生院校共146所,地域分布为:西安地区招生院校80所,宝鸡地区28所,渭南地区10所,汉中地区8所,咸阳地区9所,杨凌地区3所,铜川、榆林、商洛、安康地区各2所。

(二)新生招录及社会培训状况。全省146所招生院校,共招生4.18万人,其中省属88所院校招生2.9万人,市属58所院校招生1.3万人;公办院校招生2.03万人,民办院校招生2.15万人。招录新生中高级工2万人,预备技师311人,高级工以上层次占比48.7%,较上年增加6.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省招生人数较2008年历史峰值减少7.35万人,降幅63.8%,招生院校和新生数量连续6年下滑。

招生专业共有15大类103个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省属院校中汽车类专业连续五年招生人数第一,2014年度为3349人,占招生总数的13.6%。全省技工院校积极开展多元办学,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社会人员11.87万人,其中失业人员0.18万人,劳动预备制0.48万人,在职职工7.3万人,农村劳动者3.13万人,大学毕业生0.74万人。

(三)在校生、毕业生状况。全省2014年技工院校在校生12.54万人,其中农业户口学生占比84.8%,女生占比29.26%,高级工班学生6.16万人,技师1240人,高级工以上层次占比50.1%,创历史新高;毕业生6.37万人,其中高级工班学生2.89万,技师370人,合计占比45.9%,当年毕业生就业率94%。

(四)技工院校师资状况。全省技工院校在职职工1.23万人,兼职教师1965人,师生比1:8.8,较2009年的1:10.7有所上升。其中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占教师总数的64.2%,低于技工院校设置标准的70%和全国77.4%的平均值;一体化教师1970人,占比16%,低于全国25%的平均值。

(五)技工院校经费状况。全省184所院校中全额拨款院校34所,差额拨款7所,经费全部自筹院校143所。经费来源总计8.47亿,财政性经费2.7亿,学费4.37亿,其它经费1.4亿。

二、陕西省技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院校数量多,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低。全省184所技工院校,办学主体复杂,基础薄弱,资源分散,院校发展同质化严重。当前全省技工院校数量全国排名第3名,招生院校数量全国第1名,招生总量第6名,校均招生规模286人,在校生校均规模682人,列全国第22位和第20位,远低于全国上年463人和1341人的平均水平,招生千人以上院校仅9所,较2008年减少17所,为十年来最低。

公民办技工院校发展不均衡。随着本世纪技工教育的全面发展,公办技工院校从2004年的105所招生院校发展到2008年的峰值115所,随后逐步回落至当前的65所;民办技工院校同期从20所招生院校快速发展至2010年的峰值162所,随后降至当前的81所;民办院校数量和招生数量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公办院校,发展持续时间平均仅4年。

当前全省招生1000-501人院校共18所,招生500-201人院校38所,招生200人以下院校共81所。招生500人以上的27所院校,共招生2.55万人,即18.5%的院校共招录61%的新生。数量多,规模小的状况依然存在,院校发展继续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

(二)投入来源少,办学条件改善缓慢。尽管近些年,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及技工院校对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了一些投入,但投入渠道少、力度偏小,受惠院校较为分散,院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主要依靠学费和自筹经费,发展较为缓慢。统计报表显示,学费占全省院校经费来源近五年平均占比60.5%以上,学费收入仍是各院校经费来源的绝对部分。当前陕西省公办院校学费仍执行2002年由省物价制定的全省统一标准(2600-3600/学年),在招生数量持续下降时,学校的再发展面临更大的困境。

(三)教学质量不能满足青年就业和技能需要的新要求。传统的“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习”的三段论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当前一体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还未广泛应用,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当前大量中级工毕业生只是被当作普通熟练工使用,技工院校培养的高级工还未被企业广泛认可,技工教育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四)生源减少下的招生形势严峻。陕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47.4万人,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15.4万人,较2004年同期的73.19万人和42.64万人降幅分别为35.2%(减少25.79万人)和63.9%(减少27.24万人),超出全国同期降幅10和22个百分点。

从小学招生数据来看,十年间全省小学数量从23000所减少到7350所,到2022年期间,全省的初中毕业生数量还会不断下降近10万人,届时初中毕业生总量不超过38万人,比近十年普通高中平均招生规模仅多出6万人。以“两后生”(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校的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技工教育招生形势堪忧。

(五)重视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社会氛围还未根本扭转。社会重视学历、轻视技能的传统观念和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和家长对学历趋之若鹜,2013年全省普通高中入学率67.51%,同期高考录取率达到76.9%,也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加之部分省市高考录取率已超过90%,普通高中和高校的录取率不断上升及叠加,对技工院校招生呈现了上下挤压的态势,技工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三、陕西省技工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推动集团化发展,做实技工教育发展基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相继出台,对职业教育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技工教育、乃至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上下不畅、与外部关联不通的体制缺陷,技工人才成长“立交桥”制度待以形成,为技工院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推动集团化发展、整合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对停招2-3年以上的院校予以注销技工院校资质,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可有效控制整体院校规模在130所左右,届时院校总体规模预期降至全国第10-15位左右,比较符合陕西省的人口结构、生源总量情况,可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向优质院校集中,做到扶优、扶强,提升办学效益,逐步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

2、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支持,积极服务好院校发展。

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院校资助政策开展以来,陕西省技工院校数量从2006年的142所迅速增加至280余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资助政策促进了全省技工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有关技工教育的政策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相关新的政策法规至今未,技工院校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缺失。

国务院和六部委的职业教育文件出台后,有待积极研究制定全省相关配套实施文件,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横向联系,主动沟通协调,重点解决好学校当前迫切关心的技工院校学生全国统一学籍号、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免试入学等衔接配套和贯通培养方面的政策制定,真正实现技工教育开放沟通、协调发展的开放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陕西省技工院校教师上岗证持有率不足40%,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教师管理标准不统一,教师在职稳定性差,仅有11所院校开展了教师的上岗培训,有6所院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完善符合技工教育特点的师资管理办法,提高民办院校参与积极性,加大师资专项培训,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是技工教育实力的整体提升的重点工作。

教学质量是技工教育的生命线。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核心工作。在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规模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加快教学改革,制定技工院校教学规范,推进一体化教学的深入实施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初中高中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供电;培训;内生动力

2011年是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局”)“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为了适应广州局发展和管理的转型需要,增强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广州局从分析员工队伍现状和教育培训现状入手,剖析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有效破解现有培训难题。

一、现状分析

广州局员工年龄构成比较合理,总体态势是“中间大、两端小”。30-3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8.01%,40-4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1.84%,有利于维持员工队伍稳定、发挥局人力资源优势。同时,50岁及以上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比较高,为12.15%。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高学历人才缺乏。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0.71%,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23.33%,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量与我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试点单位的地位不相匹配。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比例偏低,仅为2.35%,无职称人员占有总数比例偏高,为77.59%,不能满足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分别为35.32%、4.14%和0.88%,初、中级工的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比例偏高,为59.65%,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的储备与局发展所需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广州局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基础投入,有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编制2010~2015年教育培训规划和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建成1个综合培训基地和6个专业技能培训基地,10千伏带电作业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开发完成17个主要生产工种、超过5.2万道题目的培训考核题库、25类共205个岗位课程教材及基于班组长能力素质模型的课程体系;组建覆盖通用管理岗位和主要生产岗位共188人组成的内训师师资库;建立常态化网上培训及考核机制。面向企业发展的应用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及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分类分层的培训,2007-2010年,局共举办培训班4339个,培训员工21.9万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全员培训积分达标率达到99.5%以上,逐步解决员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问题。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相比,在员工培训意识、人才密度、高级技能人员数量、人才培养速度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总体还不高,员工培训的主动性也不强,人性化、差异化的培训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工作的全员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训职能部门组织的居多;各级管理人员在培养、训练下属方面的意识有待增强;教育培训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业务部门和各级员工对参与教育培训设计和实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培训对执行战略调整的响应速度需进一步加快。各层、各类岗位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不能够完全适应战略及业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上,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定位、职责特性、工作经验的差异设计课程做得相对不足;课程体系及内容调整与业务要求和执行战略的变化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针对性不足;开展的培训项目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局创先工作需要。

教育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互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培训课程的安排缺少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被培训人员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现有制度对引导、纠正或优化业务部门的自主培训需求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培训课程实施的差异化、人性化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过于通用,不能更好地切合管理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持续提升培训“知识化有余、能力化不足”,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丰富。

究其原因,主要有:广州局一定程度存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的认识误区;教育培训没有完全做到“因需而变”和“因材施教”;尚未建立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体系;课程体系与企业执行战略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培训课程设计依靠经验和管理,没有共同和统一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课程实施效果评估需要加强;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的系统性需要增强;各专业组开展的培训项目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差异较大,有待优化、调整和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严格按照“PDCA”的闭环管理进行运作;培训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掌控教育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业务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培训资源的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等。其中,根本原因是员工参与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 转贴于

三、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局为了弥补教育培训管理的差距与不足,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角度考虑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集中于关键性环节;形成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培训与评价中心具体实施的教育培训格局;不仅注重传授特定技能、标准、流程,而且注重培养员工自我学习、知识共享及创造性;重视个体项目培训的同时,特别重视组织绩效的提升;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构建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员工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

广州局培训激励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分散激励、单兵作战,实施联合化激励,协同作战,将已有的各种培训激励加以系统规划和整合,强调各种培训激励的内部互动,建立各种培训激励之间的联合,通过多个方面对基于分层分类的目标群体进行激励,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

 1.明确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取证要求和时限

 对于生产人员,应按照岗位规范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初级工资格证上岗,工作满3年应取得中级工资格,工作满12年应取得高级工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生产岗位工作满5年应取得中专(中技)及以上学历。对于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应持岗位规范规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资格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4年内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6年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2.有效激励员工参加学历(学位)进修

经局审批同意推荐外派进修或者经局人事部审核备案的员工参加业余学历(学位)的,每学期所学科目成绩全部合格的,学杂费及书本费给予报销或者按50%给予报销。同时,对员工业余进修取得学历(学位)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取得大专学历者,奖励1000元,取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者,奖励1500元,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者,奖励2000元。

3.充分激发员工参加更高等级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审工作的热情

员工申报或报考各系列(专业)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执业)资格的报名费,由局教育培训经费支出。为进一步调动员工在普考(调考)考出优异成绩,局对专业普考和竞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除工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同时给予以下表彰和奖励:对局级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各专业普考第一名,由局按程序向省公司申报授予高级工职业资格,并给予在原有工资岗级基础上提高一个薪级的待遇,下一次竞赛或普考未能获奖者取消增加的薪级。上级组织的普考视同我局的普考,同样进行排名,参照上述进行奖励。参加上级组织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者,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另行奖励。并且,在局教育培训目标考核中设置普考(调考)排名指标,排名的靠前会有相应的加分。

4.进一步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职系发展通道

常态化开展助理技术专家选聘工作,选聘变电运行等10个专业20位助理技术专家,其中2人为15级助理技术专家,18人为14级助理技术专家。作为省公司试点,开展助理技能专家选聘工作,选聘11位助理技能专家,全面了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这对鼓励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勤奋钻研、爱岗敬业发挥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