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环境艺术多元化、经济信息综合化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相关联的综合艺术,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色城市不仅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内在发展和本质内涵,而且其外在的景观设计风格也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速,经济建设同环境建设已成为共同的任务。因此,在分析当代绿色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为体现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就应当对绿色城市的景观设计做出一些新的提议,以更好地改善其结构和特性,从而满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审美。

一、城市道路的特点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的承载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道路具有的公共性、公益性、交通特殊性,其与公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等相比具有其特殊性,这卞要表现在:

(1)设计内容涵盖广,城市道路不同其他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时不仅涵盖电力管道、排水管道、道路照明、绿化等其他道路具备的要素外,还要涵盖供热、燃气、排污等要素。

(2)道路改造维护频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城市道路扩宽、改造、维护工程量繁重,但这些项目普遍较小,旱现出零碎性、分散性、局域性等特点

(3)施工复杂,城市道路施工容易受多力一而因素影响,如地形、拆迁费用、建筑物等,在进行施工不仅要考虑电力、通讯、排污、气暖等地下管道,还要涉及人流、建筑等地而因素,同时对城市道路施工时一般采取半封闭施工,否则会引起城市交通堵塞

(4)交通特殊性,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体由公交车、小型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和行人组成,城市道路依据交通运行体被划分了不同的区域道路,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专用道等,实现了不同交通运行体的行驶分离。此外,城市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一般不超过60Km/h

(5)城市道路的管理隶属与公路不同,公路建设属于交通运输部,二城市道路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这样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城市道路的特殊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有利于根据其特殊性制定。

二、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成

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分类可包括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两部分,所谓的人工景观主要包含城市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园林绿化、中心广场以及商贸集市等内容,而自然景观则突出了自然风景对景观设计的重要促进作用,像是河流湖泊、名木古树、大小山丘等都是自然景观的构成范畴。这些景观设计不仅为城市空间环境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与城市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在系统组织配合下更加突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立体化。

图1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通常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印象主要通过视觉活动获得,因此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从视觉审美方面还原城市发展的初衷,从局部景观设计中凸显城市整体建设风格。从图1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构成来自城市规划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精神与心理的双重角度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任一设计要素都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效果,因此构成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内容应当始终保持相互配合,共同提升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与景观功能、

(1)路。城市道路由主要道路网和区级路网构成,作为城市间的主要通道,城市公路网的设计不可缺少,从图像角度分析,道路有着一定的方向性与连续性特征,在系统脉络中有着明确的起始点,因此完善道路两旁的空间设计对于道路距离感的营造至关重要。

(2)区。相较于路而言,区的范围相对较大,不同的区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划分,差异性特征较为明显。城市通常分布有不同功能的分区,像是教学区、商业区或是居住区等,甚至也存在模糊功能定义的城市分区、

(3)边缘区域。边缘区域作为不同区域划分的一种象征,通常在区与区之间起着相关的边界作用、边缘区域的形象设计通常表现为河岸、绿化或是城市高层建筑等形式。

(4)城市中心点。作为城市标志的重要组成元素,城市中心点作为显著的视觉目标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各种活动开展的核心区域一些小建筑物的布置像是植物、铺地、墙体或是照明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城市中心点设计内容的丰富过程。

三、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有效落实

(一)梳理道路功能布局

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使传统城镇街道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商上宅的建筑功能布局形式取代了单一的居住与商业脱离的传统形式,道路上的商业业态也随之丰富。通过以道路功能定位为前提,以文脉演绎为手段,配合完成道路景观塑造,从根本上改变道路景观杂乱的现状。

(二)中央隔离带的绿化

中央隔离带一般不种植高大的乔木,尤其是我国的中央隔离带较窄,一般31TI左右,要以栽植灌木为主,可以间隔种植花卉,丰富道路景观。中央绿化带植被的高度、栽植间距要起到夜间行车防止眩光的作用,选用的花卉树木要生长旺盛,耐修剪,高度容易控制。另外,也要避免不同树种、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替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道路中间隔离带的绿化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重庆多条道路在环境美化设计的同时,容易忽略道路设计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在渝北鲁能星城1街区旁的市政公路的中间隔离带有20~30米宽,市政绿化部门用来当苗圃用,栽种了很多高大的乔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的环境美化设计在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此处细节。所应用的绿化树种不适合做绿化隔离之用。过于茂密,阻挡车行视线。因此产生安全问题。就此,一,应该把树苗剪矮。二,公路的中间隔离带不适合植物乔木,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高度和与路边的距离等因素。三,植物要及时修剪。

(三)加强公路个性,注意地方特色,保护生态

植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生命”,良好的绿化设计将为公路带来景观的时空变化,为公路赋予“生命”的含义。绿化有很多设计设计手法,可以运用对比绿化使风景多样化,可以用特殊手法建立视觉标识,可以采用连接绿化法、重复手法,强化路线识别特征。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有助于加强公路特征,使公路景观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从而使不同的公路区分开,增强公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性。不同地区应尽量利用原有植物,维持地域生态系统的运作。特别是在景观单调区域的长直线上,弯道的外侧、林边、路堑旁、进出口、交叉口、较陡的凸形竖曲线附近生长的树木都是很值得保留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道路绿化美学的应用,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如在种植树木时,首先要考虑所栽树种必须适应当地环境,以及考虑环境容量问题,即协调与平衡原理;其次不能种植单一物种林木,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应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实现生态物种的生存、繁衍、发展。

(四)景观设计在景观小品上的应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也对整个景观设计起到点睛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景观小品除了雕塑、汀步等传统形式外,绿色雕塑也成为构建绿色城市的又一设计亮点。这不仅是景观设计行业的全新概念,也为居民创造舒适、新奇的绿化景观提供了新的方向。绿色雕塑也就是植物造型设计,通过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定向的修剪、定植、栽培等工艺,融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因素中,创造出各种色彩美和几何美,这种绿色雕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成为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一般会把植物造型的自然面貌展现出来,并与城市生态特点相结合,以突出其个性,同时要注重整体的景观布局,突出小品的神韵和气势。比如,在南方杭州这样的绿色城市中,在城市道路、公园里可以添置一些动物形象或人物形象的绿色造型,这不仅为单调的景物增添了生机活力,而且会烘托出整个景观设计的真实效果。再如,把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的垃圾箱换成不同造型的绿色雕塑垃圾桶,使城市各处皆为绿色,这也更为环保和生态。

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景观同生态环境日益发展的当今,城市景观设计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在美化城市环境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课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只有把城市景观设计同人类生活相互联系,才能营造出合适的景观大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景观设计的本质价值,才能创造出更美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昀,杨利华. 简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的方法[J]. 绿色科技,2014,08:129-13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雨洪控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中对雨水的控制措施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对于水量的控制,其次是水质管理,直到当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新型雨洪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减少雨水陆地聚集为目的,使得雨水更容易进行下渗,汇聚到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修补作用,促进当前城市水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1.1最佳管理措施

BMP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雨水径流污染治理以及城乡雨水系统控制的最优管理方式(BMP),并且随后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改进。对于BMP的确切概念和内涵,美国水文管理部门有着自身的独特看法,他们认为BMP没有确切的技术限制,只要是能够减轻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或者对此有预见性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等都是BMP。当前,美国BMP的技术性设施主要有过滤设施、植被控制、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1]。

1.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

WSUD水敏感性城市建设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同样具有水文价值的景观,主要是从人工建设开发前或者依托于技术手段进行维护的两种水资源处理方式[2]。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减轻污水和给水的排放量,使得水循环量减少;②注重保护开发前水径流的水体质量和数量;③通过对城市雨水的高效利用。主要的技术手段有调蓄塘、浅沟、雨水池、植物过滤带等。

1.3SUDS(可持续排水系统)

可持续排水系统是应该采用的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排水类型,是英国对于新型雨洪控制理论的重要实践。可持续排水系统通过减轻径流量的排放,对雨洪的流速进行了控制,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地促进雨水的过滤和沉积。此外,还对已经流入地下的径流进行了处理,从雨水的源头进行径流污染减轻控制,较少地表径流汇聚的设计方式,配合一套污染治理策略的技术手段,形成了SUDS。常见的使用方式主要有绿化屋面、植被浅沟、过滤带、渗透铺装、人工湿地、雨水塘等。

1.4低影响开发

LID低影响开发(LID)是新西兰对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这种理论吸取了BMP的优势,与之共同组成了排水系统[3]。LID技术以城市水文为切入点,注重对城市自然排水系统的建设,致力于减少城市建设阶段对于水文环境的影响。但是与BMP技术有差别的地方在于,为了促进所建设区域更加靠近自然的水循环系统,LID技术对雨洪暴雨所导致的污染和径流进行明确的规范。不同于其他的管理系统,LID技术使用更加小规模和更为分散的源头进行统一把握。在LID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技术方式有绿色街道、生态植草沟、生态屋顶、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等。

2发达国家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启示

西方国家对于城市雨洪的研究开始比较早,相关的理论也较为成熟,在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方式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在城市雨洪控制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水文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等体系。这些国家的实际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如何使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管理城市建设中的雨洪问题,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实现道路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新型道路排水设计是对过去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和补充。以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问题,需要道路设计人员扭转自身的角色,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方式,应用到道路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促进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和渗透,共同服务于城市道路的水环境、资源功能以及通行功能的实现,促进城市道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2加强研究与推广新型道路排水系统

在城市道路建设和设计方面使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在我国尤为必要,但是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4]。因而,当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地区条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研究出适合我国城市道路雨洪控制的技术规范,促进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与道路设计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转变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相关理念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很多国家都已经采用了一些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实现对城市水文系统的管理,并将其随时用在道路排水设计中。但是由于我国当前道路排水问题大部分是使用管道、暗沟、明渠等设备进行快捷的雨水排除,导致没有对城市道路的水径流的减排、截流、控污等进行明确的控制,与国际较为先进的雨洪控制技术手段较为脱节,使得我国从城市道路设计中较少使用新型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手段,影响了城市供排水系统的科学发展。因此,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是逆转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将其与城市道路径流和排水的水量、水质进行控制,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

2.4政策、法规的制定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城市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经过了40多年的历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政策制度。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雨水利用政策法规发展很不完备,只有在北京等城市了相关的措施,但是没有与新型城市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相结合,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6]。因而,为了促进城市的系统化建设,应该逐渐完备现代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相关制度规范,使得新型城市道路建设理念与雨洪控制技术相结合,促进城市道路的发展建设。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规范措施,从而促进其在道路施工项目的使用,应对我国当前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的问题。

2.5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和规范的制定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城市雨洪控制技术与城市道路建设理念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以及美国纽约的道路设计手册,都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国城市道路设计指导手册还没有充分结合新型城市雨洪控制技术,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手段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所服务,调整其在实践项目中的使用,减少由于规范设置或者技术资料所引起的误差,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使用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研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在综合国内相关领域的建设成果以及技术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城市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毕然

参考文献

[1]靳筠.“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范光龙.基于“三个维度”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16.

[3]周勤.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控规层面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

[4]丁佳.基于雨洪管理的“青岛小镇”浅山区冲沟公共绿地景观设计[D].清华大学,2014.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园林设计

1、前言

城市道路承载着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商业运输还是生活出行,都离不开城市道路的支撑,而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辅助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城市的基本绿化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城市的整体园林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和陪衬,因此,为了全面的提高我国城市质量和道路建设水平,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现状

2.1功能不健全

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主要集中于道路质量的提高,单一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职能,进而忽略了相应的辅助设施建设,使得目前的城市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功能不健全现象。

2.2环境质量差

城市道路的卫生清洁工作不全面,垃圾较多;城市的绿化工作不健全,破损的绿化带修补和维护不及时;路面和路面相应设施没有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2.3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街道建设工作通常是小型城市照搬中型模式,中型城市照搬大型城市模式,因此全国范围内的街道建设大同小异,没有属于城市内部的独特个性,缺乏创新性思维。

2.4规划意识淡薄

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出行需要而逐步建设起来的,局域性发展壮大,缺乏整体的设计规划,导致整体道路交通不畅,而毁坏绿地园林建设,重建绿地园林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园林建设工作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工作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发展。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生活区域的市民职业、消费水平、生活领域等进行具体的设计,满足不同性质人群的不同需求。

3.2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城市的发展历史是逐渐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所以在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工作中,必须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必要的推崇和继承,具体到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位置、色彩协调、建筑模式等都需要适当的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市民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并形成一定的历史认同。当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结合现实环境进行相应的取舍,遗留的历史糟粕可以摒弃,而重点弘扬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

3.3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建设工作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出发,以体现城市的整体个性和城市的基本职能为核心,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过去历史、现在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宏观上进行整体设计。

3.4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发展需要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保证道路建设工作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其次,要保证道路景观园林化设计能够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4、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置需要借助一定的绿化植物,尤其是景观园林化设计理念,对于绿化植物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如何正确的选择绿化植物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1乔木的选择

乔木是城市道路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项植物,而乔木的品种比较多,属性也存在差异,施工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当地的道路实际情况,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乔木枝干庞大,树叶密集,一方面可以在夏季为人们提供遮阴避暑功能,同时也能增强城市的整体美观,另一方面健硕的枝干可以在冬季供人们进行欣赏。

(2)绿色植物具有高强度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移植载重的土壤水分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旱、防虫等特性,且对人体没有危害性。

(3)南方地区适宜栽种四季常青的树木,北方地区应该选择发芽早,枯萎晚的树木,延长树木的观赏时间,同时道路两侧的景观树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抗烟性和吸收性,以便于吸收汽车尾气和灰尘等。

4.1.2灌木的选择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树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粟等。

4.1.3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的选择比较简单,主要是综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地被植物即可,以减少管理的费用。

4.1.4草本花卉的选择

花卉主要是凸显整体的景观颜色,因此不需要过多选用,以适度为基本准则,同时由于花卉的管理程序比较复杂,成本高,这也要求要限量选用草本花卉。

4.2道路的植物配置

4.2.1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此种类型,植物配置形式有:

(l)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

4.2.2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5、结语

总之,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道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街道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作为设计者,必须对街道景观进行多方面考虑,力求科学完美,当然这也需要领导者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12.4 (13--16).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绿地景观;空间环境;树种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51-02

1 引言

目前,对于“景观”的解释归纳为3种:第1种侧重物质客观环境的解释,把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看作为客观存在的景物景色;第2种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理解为人们心目中的感受和印象:第3种是把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理解为客观景物在人们主观感受中的体现。本文中道路绿地景观是指城市道路绿地给人们的主观感受。“景观”中的“景”是指在空间的扩展中,因事物相互关联而存在的景物,是针对物质因素而言的。“观”是指引起各种心灵感应的眼和脑的作用,是针对人为因素而言的。

城市道路绿地应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关注人的感知和视觉的舒适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从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 道路绿地景观应同周边环境相协调

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由于受城市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道路绿地景观,这个道路绿地景观系统是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绿地所组成。

对于大城市,道路绿地使用功能可分为道路绿带景观、道路交通岛绿地景观、城市广场绿地景观及停车场绿地景观。面对这样复杂的道路绿地景观系统,在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时应该考虑周围环境。

首先道路绿地景观要与道路绿地的性质、功能相适应,也就是说所设计的道路绿地景观要与绿地周边景观相协调。

其次,道路绿地的景观设计还应与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道路绿地的相一致,以保证不影响其绿地的基本功能。例如:比较宽的交通性为主的道路绿带景观设计时,绿带的景观总体应该有大气、连续、宽阔的感觉。而在较窄的生活性道路绿带景观设计时应该给人以亲切宜人的感觉。任何类型的道路绿带景观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周边环境之中。例如:商业街、步行街绿带设计时,如果种植高大的乔木之后,有可能由于树木的遮挡就不能反映商业街的繁华景象,也影响商家的对外宣传和营业,这就要考虑栽植不影响商业街繁华景象的树木。

总之,道路绿地不仅要与绿地所处的环境相互协调,与地形、沿街建筑等紧密结合,使道路绿地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绿地等)、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绿地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所以本文认为:构成道路绿地景观的实体要同周围的环境具有协调性,这是进行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时应该考虑的第一决定要素。

3 道路绿地景观是一种空间环境

我国传统上的绿地概念,是从用地的外部形态来理解的,而忽略了绿地作为一个空间体的本质。从空间体的角度看,城市道路绿地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开放空间。道路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它的本质是开放的,不仅仅包括道路绿地周边建筑和构筑物等实体空间上的开放,还包括向人们开放,能够吸引,容纳社会公共活动于其中的含义。

3.1 道路绿地外延拓展

开放空间拓展了道路绿地的外延,在本文中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作为一种空间环境进行讨论,不但包括街道、巷弄、停车场、广场及道路交通岛等,还包括道路绿地相关的自然和人工景观为主要形态特征的空间。道路绿地景观空间突破了狭义道路绿地的定义,将区域范围的开放空间作为改善生态的积极因素纳入城市,以增强城市绿化的支持,更好的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如道路绿地空间经不同植物、铺装、小品等景观元素分隔后,呈现出不同的绿地空间。

3.2道路绿地能调节城市生态

借鉴西方国家对城市开放空间100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和我国近几十年来对城市绿地空间环境的探索,结合当前我们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本文将城市道路绿地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研究,把具有改替与保持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缓冲城市关系,提供公共休闲游憩场地或具有卫生防护等功能的城市道路绿地空间,如土地、水、绿色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的非建筑用地空间等,有机地融入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强调道路绿地空间上的开放和对大多数人的开放,强调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城市道路绿地空间不再只是囿于高墙围合,表现个人喜恶,抒发个人情感的供少数贵族享用的后花园,也不再只是圈一小块地建起来的公园,而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与城市环境融合在一起,能起生态调和作用的空间体系。

4 道路绿地景观由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交织而成

自然景物主要指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自然的因素。人工景观因素主要指道路绿地中经过人为影响比较大的建筑、路面铺装、交通设施等景物因素,例如:道路绿带中经人工修剪的绿篱、整形植物等。不管道路绿带中的绿色植物有无经过人为修剪,它不是经过天然的种子传播而生长在道路绿带中的,是经过人工栽植与养护而存活在道路环境之中的,在绿带中总是有人工的痕迹可以找到。城市道路绿地中的自然景物因素与人工景物因素的比例、位置等关系形成道路绿地景观的特征和风格,这是本文所阐述的道路绿带景观设计的决定因素之一。

5 道路绿地景观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识别性是指道路绿地景观形象上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现代的道路绿地景观往往容易雷同,不同的设计方式将有助于加强道路绿地特征,为了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绿地,一些道路或广场往往以其绿地而闻名于世,例如上海的世纪大道道路绿带。道路绿带识别性的创造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比如“一路一树”是简单的道路绿带识别性的创造;又如道路绿带平面图案或立面的丰富程度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识别性等。

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要求道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具有连续性,而道路绿地则有助于加强这种连续性,同时绿带也有助于加强道路的方向性,以纵向分隔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以横向分隔使逗留者产生空间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道路、广场、停车场与建筑连接处可用绿化作为缓冲带(过渡带)使之有机地连接。从美学的观点看,这就是所谓的外部秩序与内部秩序的过渡带,这种绿地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既可以看成道路绿地,又可以看成住宅或其他公共建筑前的绿地,这样处理的空间是富有魅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这种道路绿地的可识别性。

6 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植物

城市的绿色景观廊道主要指由生物群落和自然生境共同构成的,对生物的栖息和空间运动起到庇护作用的线性或带状景观结构。它与城市功能性廊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城市功能性廊道主要用于满足人类的物能流,而绿色景观廊道则主要为满足生物流,但在区位上,部分绿色景观廊道又依附于城市功能性廊道。

城市绿色景观廊道按照形成性质可分为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2大类。道路绿地的绿色廊道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物。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能流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内部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网络,依附于这个网络建构绿色廊道可以使之在城市内全面铺开。

按照道路绿地的功能分类和允许通行量和容积量的大小,城市市区的道路绿地形成了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地网。通过科学的选择道路、道路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的植物配置,依附于道路建设的生态廊道也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廊道网络。深圳是全国闻名的“花园城市”,绿地率高达47%,这个城市的规划充分利用道路绿地所形成绿色廊道网络连接城市中心绿地和城市的自然生境,使城市的发展在“绿网”中进行。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植物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构建部分,道路绿地在城市绿色景观廊道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其绿地的植物选择设计的重要性。从植物所特有的生物特性角度分析,植物不仅具有制造氧气和负离子、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的污染及粉尘等功能,而且还具有营造小气候、涵养水源、消除噪音等特点;另一方面,从植物的景观营造角度分析,道路绿地植物的季相变化直接影响和丰富着道路绿地景观的四季变化,道路绿地中的各种植物,因本身的姿态、色彩、香味等特性和季节的不同,会在景观、功能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应该根据道路绿地景观及功能上的要求,选择好适宜的树种。

参考文献:

[1]刘宁,吴左宾.城市道路绿地设计[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 ,32 (3):252~255.

[2]王同超,刘素莲.郑州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科学,1994 ,12(3):63~65.

[3]许冲勇,翁殊斐,吴文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5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绿化景观功能;设计原则

现代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环境保护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绿化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道路绿化是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成(部)分,本文简要说明了道路绿化的现状及其功能,重点阐述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这将对道路绿化功能与美学相结合、重视道路绿化工程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1. 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现状

(1)功能不健全

我国许多城市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忽视道路辅助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也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1]

(2)环境质量差

我国城市道路目前最主要的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城市街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存在许多划分,通常由于界限不清,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造成了城市道路管理(理)失调的现象。

(3)道路建设缺乏个性

不管城市历史背景和城市的整体风貌,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抄袭和“跟风”现象严重,这使得道路规划失去了个性;同时,道路建设在空间、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性。

(4)规划意识淡薄

居民对城市规划缺乏认识,民用建筑不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沿道路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毫无特色,不能融入统一规划中;毁绿、占绿现象严重,破坏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2]

鉴于以上事实,迫切要求我们应用园林的手法去改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势在必行。

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外,还担负着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称为天然的“空调器”;(2)提高空气湿度,被称为天然的“抽水机”;(3)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被称为天然的“制氧工厂”;(4)吸收大气中有害的气体,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5)吸烟降尘,被称为天然的“吸尘器”;(6)减弱噪音,被称为天然的“减声器”。

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街道绿地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居民的中心地位,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道路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因为人群是道路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不同人群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2)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3)整体性原则

城市街道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为突出城市的个。

(4)可持续性原则

在城市道路环境设计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3]

4.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展现和保护自然景观

沿线的绿化与自然风光是行车舒适、增加情趣、减少疲劳的重要因素,这种景色应以自然环境为基调、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风景资源。所以,道路路线本身应当充分利用地形、地区特点,防止大挖大填、任意取直、生硬切割地形而破坏景观。另外,还要注意将沿线的景点、文化古迹、古树古庙、古塔、古碑等,尽可能保护利用并组织到道路环境中,通过前方“对景”、两侧“借景”,再加上因地制宜、适当的种树绿化,这会使路线环山傍水、绿树成荫,与周围自然风景融成一体,构成风景如画的道路景观。

4.2 与道路性质、交通功能相协调一致

绿化植物是道路上主要的垂直要素,进而对视觉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道路两侧的绿化植物首先要与路线的平、纵线型、横断面状况保持协调一致,充分展现道路或坦直、或弯曲、或起伏的动态特征,增强道路连续流畅的美感。另外绿化植物的选择、生长时效等均要考虑与道路性质、交通功能相协调,有助于提高或改善交通功能。

4.3 充分体现区域性特征与风格

由于道路处于地区公共空间内,因此道路的绿化也应该力求反映区域特征与风格,只有这样才会使当地人感到亲切和喜爱、观光者领略到地区独特的风格。植物的生长与风姿最能有效的体现地区与道路的风格与个性,所以需要采用有特色的树种并保证一定的植物数量以及合理的植栽方式是必要的。为此,国内外不少城市与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气候地质条件,结合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选定了市花、市树,通过市花、市树的大量栽植去体现城市独特的风貌。

4.4 道路绿化中的韵律美

在道路绿化过程中,最为普遍的行道树在树种选择、树寇大小、树木高低、树木间距及修剪形态上一般都采取统一而有规律的布置,无论是柏杨的挺拨、垂柳的婀娜、槐树的古朴、梧桐的壮阔,这样都会使人感受到了连续韵律的优美与壮观。

当然,在相当长的道路上如果过分统一,也会产生单调感,使得驾驶员反应迟纯,注意力减弱,这当然也是美学与安全行驶之所忌。因此,公路绿化植物应在不同区段、不同环境有所变化(每种绿化结构不短于5km);另外各段界、桥头、环岛、弯道、交叉口等处的绿化植物布置可多样化,例如在植栽上可采用并列、错列、孤植、对植、丛植相结合,对称与自由相结合,乔木与灌木搭配、草坪中点缀花卉等,以此来体现出起伏与交错的韵律美感。

总之,在道路绿化中,通过精心构思设计使植栽总体有规则、变化有秩序、有高有低、有曲有直体现出优美的节奏与韵律感,不仅可动态协调交通道路情况,而且也丰富了空间变化、增添美的感染力。

4.5 道路绿化的色彩美

色彩是视觉美感必备要素之一。道路绿化自然以象征生命、青春的绿色为主调,同时,绿色也带来和平、新鲜、健康与希望的生理与心理效果。为了保证道路绿化中常年的绿色,要考虑落叶树与常青乔木、灌木的搭配组合,使在落叶季节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绿色。为使道路更具美感与特色,道路两侧或隔离带内适当的种植花卉更为有效。同时注意季节与色彩对人们感觉的反应差异,如夏季应多开白色、兰色、湖色等冷色花卉,而春天多开黄色、粉色花卉,深秋则希望多开红色、紫色花卉等,这样会增加道路绿化的色彩美感,使得道路与城市环境更加和谐、美丽。

5.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应该在考虑道路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注重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使之可持续发展。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王崇华, 张景华.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