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8
【摘 要】目的:探讨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进行治疗的200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患者。结果: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康复情况方面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可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脑梗死;临床护理
了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找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工作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所在医院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选取100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并详细记录,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效果十分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我院康复科共收治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58 例,女42 例, 年龄45~77 岁。将200 例患者自愿进行分组研究,即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100 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200 例患者一律采取基础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营养神经元等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自主进行床上移位、坐位、站立等功能练习。在接受日常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加强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等。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均有以偏瘫为主的肢体运动障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还需要协助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如果病人病情、体力允许,自我按摩或用健侧上肢对患侧上下肢锻炼。依据病人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由少渐多。卧床期间,经常变换,保持关节功能位置。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 为预防性低血压),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于病人背部垫以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然后让病人扶着床栏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双下肢下垂,并练习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不要急于让病人行走,让其体会迈步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扶拐或手杖行走。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
(2)对症护理。脑梗死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不易咳出,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和吸入性肺炎。所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及时清除痰液显得特别重要。鼓励病人及时排出口腔内痰液及呕吐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对于无力咳痰者,准备吸痰器,以便随时吸出;仍无效时,行气管切开术,每日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吸氧时注意给氧的温化、湿化。尤其是要给患者定时翻身,以每1 ~ 2 小时翻身1次为宜,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2]。
(3)饮食护理。急性期应禁止饮食,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后,根据情况可给予鼻饲饮食。建议患者少食用高脂类食物,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减少摄入可能增加血液黏度的食物[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恢复肢体活动功能, 生活能够自理,自觉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 100%;显效:能够独立行走,自觉症状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 ~ 89%;有效:症状体征均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 40%;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临床总有效率=(治愈+ 显效)/ 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治愈68 例,显效27 例,无效5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62 例,显效17 例,无效21 例,临床总有效率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采取早期康复干预后,优质护理组病人在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脑梗死确诊后的积极救治和相应的全面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个体化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心理以及功能方面的恢复水平,同时使得病人的精神状态得到稳步提升,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慧, 姜亚芳.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7.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对其进行监测血糖、使用降糖药、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和控制感染等护理干预方法,分析比较其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对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56.9%),有效17例(33.3%),无效5例(9.8%),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降低疾病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08-02当前我国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1]。2型糖尿病是引起人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脑梗死的发生往往伴有糖尿病,两种疾病相互作用,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易复发且预后效果差[3]。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本院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为34-68岁,平均年龄为49.3±18.9岁。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为2-18年,平均病史为11.7±7.6年。经CT检查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脑梗死,其中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2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1.2方法: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症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42例患者使用胰岛素药物治疗,9例患者使用降糖药。脑梗死发生后,对患者首先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起到抗凝、改善循环、调脂和营养神经等。对11例血压过高患者使用降压药和脱水药,3例患者使用了尿激酶溶栓处理治疗,23例患者使用了综合康复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46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所有患者经医护人员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处理,无一死亡。
1.3诊断标准:①显效:空腹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4.4-6.0mmol/L)且无其他明显病症;②有效:空腹血糖控制较好(6.1-7.8mmol/L),部分病症消失,生活部分自理;③无效:空腹血糖控制不好(>7.8mmol/L),病症无明显变化,生活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具体数据,(见表1),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效果明显,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护理干预前510(0.0)0(0.0)51(100.0)0(0.0)护理干预后5129(56.9)17(33.3)5(9.8)46(90.2)p〖6〗0.0003.讨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发生紊乱后,会产生一系列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控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是关键。由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和发病程度不同,导致护理干预措施也会有所区别,主要护理方法如下:
3.1血糖监测: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就是机体内的血糖浓度,如果患者发生脑梗死,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在应激状态下会加速升高[4]。血糖监测主要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操作简单方便。及时准确掌握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指导其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病情。
3.2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其体内的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使得糖尿病患者病情进一步加剧,且脑梗死范围变大,更不利于治疗,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降糖药物的使用,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医护人员不仅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还要教会其快速急救方法。
3.3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控制体内血糖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5],患者应多食用低盐、低钠、低碳水化合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患者每天要准时定量进餐,有效掌握好进餐时间和降糖药物的使用,两者相互配合好可以保持体内血糖水平稳定。
3.4心理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长期折磨着患者的精神和意志[6]。一旦发生脑梗死,患者会极度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念,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下降[7]。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细致为患者做治疗讲解,关心安抚其心理,鼓励其战胜病魔的决心,增强其生存的信心,使其积极配置治疗,早日康复。
3.5康复护理:对于发生语言或者行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其锻炼程度,由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安全,谨防意外发生,以免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
3.6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习的方式,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合理的健康行为,正确认识疾病,掌握自我监测和用药方法,防止病情恶化,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8]。
3.7预防和控制感染: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发生脑梗死病情更重,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后,大小便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使得病情更加恶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其的基础护理干预,及时翻身和拍背,清理患者口腔,加强病房管理,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严密监控各种致病菌的滋生。
本次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症,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恢复较快且好,年龄较小的患者恢复效果更好。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病情也得到了明显好转,大大降低了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高丽华,吴亚斌,柏兴华.老年脑梗死伴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82.
[2]李仙萍.5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229.
[3]许文灿,陈慎仁,陈永松,等.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及与血脂的关系[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32-33.
[4]董珊.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2):38.
[5]马晓萍.再发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9例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70.
[6]王玉红.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86-187.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中老年患者主要的慢性疾病。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主要采取综合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法,但患者经常会发生尿潴留的情况,尿潴留会引起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症状,甚至引发全身感染。本研究以脑梗死为观察对象,意在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尿潴留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诊断为脑梗死患者进行入组研究。共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0人。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40±19.5岁。两组年龄、疾病程度、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防止尿潴留的相关方法与措施,对患者采用能有效防止尿潴留发生的措施。
1.2.1 心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多伴发相关的身体偏瘫或者行动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主观认为自己身体机能下降。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患者的工作情况、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等等,针对个体化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暗示患者机体功能代偿能力较强,增加患者恢复的信心。护理干预组的护士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医患沟通,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对于疾病处置有不了解的地方积极询问。
1.2.2 对于脑梗死认知。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疾病缺乏全面认识,这与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及教育背景相关。护理干预组患者,以简单明了的语言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属全面细致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脑梗死治疗方法,脑梗死的并发症,脑梗死的护理常识。对每一项检查叙述其必要性及检查的目的,提高患者对于检查以及治疗的依从性。使得患者对于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认知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1.2.3 辅助恢复排尿功能。帮助患者自行排尿时预防尿潴留最好的办法,例如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或者用温热的水袋敷腹部,刺激膀胱,促进患者排尿。脑梗死患者的运动也非常重要。尽管脑梗死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但尽早进行积极有效的身体机能锻炼能减轻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对于不同肌力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功能锻炼。对于完全偏瘫无活动的患者,指导其正确地摆放四肢,家属尽量增加其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互换的方法,每2-3小时翻动一次;对于能在床上进行自主活动但不能下床的患者,告知主动运动的必要性并鼓励其主动运动;对于能下床运动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步态锻炼,从低强度逐渐过渡到高强度,随后锻炼其平衡力。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
1.2.4 药物监督与指导。脑梗死患者多有其明显的诱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疾病。对于这样的患者,不仅要对脑梗死进行治疗,还要监督患者对于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正常的生活节奏,告知患者对于诱发疾病控制的药物重要性,以及这些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按医嘱服药可以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等,增加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并记录尿潴留病例数与发生率、成功排尿时间以及在院时间,应用以上指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护理干预措施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主要是脑部供应的血管发生闭塞或者血栓脱落阻塞血管腔,以脑缺血性梗死以及脑软化灶形成最为常见1。脑梗死导致威胁患者的身体机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以及经济负担。积极有效的临床以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并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适度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
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处理患者,观察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研究中发现,护理干预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概率(16.67%)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护理干预组患者排尿时间(8±2.1)明显早于对照组(12±3.3),提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期排尿。患者的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平均住院天数为8±3.2,较对照组15±2.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尿潴留在脑梗死患者的并l症中较为常见。总所周知,尿潴留可以引起多种不适,主要是尿液排出不畅引起患者泌尿生殖道内细菌留置,不能被尿液及时冲刷走,引起患者泌尿系感染。对于脑梗死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尿路感染可上行或通过血源性引起患者全身感染。对患者病情控制不利。
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研究发现诸如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等因病人情况而制定护理策略都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好转的几率2-3。本研究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干预、患者病情的知情以及功能锻炼。可见对患者给予积极的辅助指导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行之有效。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介入能增加患者对恢复的信心,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主观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6-67.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44-02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龄≥60岁人口占13.26%,≥65岁人口占8.87%。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增加[1]。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被流行病学研究证实[2]。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中除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灌注等以外,积极的心理护理、生活方式的改善等都对预防脑梗死复发,并发症以及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了158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通过积极的疾病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患者中男82例,女76例,年龄60-92岁,平均(72.1±12.5)岁。入院时收缩压165-200mmHg,舒张压90-115mmHg。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3]。经MRI确诊,全部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2010》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根据病因、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遵医嘱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剂等治疗。
2.护理
2.1 健康指导及时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制定健康指导计划,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向患者介绍有关脑梗死、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护理、功能锻炼、预后情况等,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照顾能力[4]。
2.2 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病房内将日常用品和呼叫器置于病人健侧随手可及处,病床安装床栏,地面防湿、防滑,避免患者跌倒。对于压疮风险较高的病人,给予气垫床,每2 h 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等。
2.3 溶栓、抗凝治疗护理 对于符合溶栓条件的病人,给予经介入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抗凝治疗用药后观察皮肤青紫瘀斑、黑便、牙龈出血等,并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2.4 饮食护理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盐5g以下,减少脂肪摄入,给与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对出现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护士指导病人充分咀嚼,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防止病人出现误吸。对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与胃管鼻饲,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每日给患者口腔护理2次。
2.5 早期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偏瘫,语言功能障碍。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告知患者锻炼的目的、方法,增强患者信心。卧床病人瘫痪肢体功能位摆放,做好瘫痪肢体主动、被动运动。做运动时缓慢,嘱病人患肢用力,使瘫痪肌肉收缩,同时辅以理疗、按摩、针灸。对语言障碍的患者,告知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
3 结果
4 讨论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本病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是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其他还包括患者的年龄及卒中的病因等。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和时间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万~700万。高血压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本组患者在脑梗死前有高血压,而且患者年龄较大,尤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水平,因为血压较低导致脑灌注量不足,加重脑梗死。脑梗死发生后,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快速恢复脑灌注,抢救缺血半暗带很重要,但同时要防止出血转化。因此对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及远端组织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等要密切观察。
对于肢体和语言障碍患者,在疾病恢复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要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指导患者调畅情志,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项目进行锻炼,气候变化注意保暖。平时应经常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定期复查。经过护理改善患者危险生活方式,研究证实,危险因素是导致中风的关键[5]。本组患者通过对高血压并脑梗死进行病情观察、护理、健康指导等,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刘梅林,郭艺芳.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J],2012,(02):31-39.
[2] Dubow J,Fink ME. Impact of hypertension on stroke. Curr Atheroscler Rep,2011,13(4):298-305.
[3]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华高血压杂志[J],2011,(08):701-743.
[4] Gurr B. Stroke mood screening on an inpatient stroke unit. Br J Nurs,2011,20(2):94-9.
[5] Mitka M. Lifestyle changes key to cut stroke risk: guidelines place emergency physicians on front line. JAMA,2011,305(6):551-2.
关键词 脑梗死 便秘 护理体会
资料与方法
本组2003年3月~2004年8月80例次患者经核磁共振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男49例,女31例;年龄35~72岁,平均53.5岁;其中脑栓塞患者15例,脑血栓患者65例。
腹部按摩:患者采取仰卧位,两腿屈曲,使腹部放松,操作时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重叠,于脐右侧3横指处至脐下3横指处,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缓慢轻轻按摩,使腹部下陷1~2cm。按摩时间为每日早餐后3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为5~10分钟,之后解大便[1]。
保证充分的水分及含纤维食物的摄入:摄入水分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每日饮水1500~2000ml。多食水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喝点蜂蜜水,都有通便的作用。
药物治疗:甘露醇60ml加温水60ml口服,芦荟胶囊1.0g每日2~3次。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利索等通便剂,通过软化粪便,肠道,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上述方法无效,按医嘱给予肥皂水灌肠。
心理护理:患者常因偏瘫、失语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易激怒。我们应尊重和关心患者,以诚恳和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谈,解除其顾虑,让患者心情舒畅、配合治疗[2]。
创造排便的环境:如患者有便意,可根据病情改变,病人取坐位时床旁置椅子厕所装扶手,以便撑扶,卧床患者可酌情抬高上身,以利排便,定时给予便器,养成按时排便习惯。
讨论
便秘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症状,由于活动障碍、长期卧床、进食有限,进食含纤维食物及水果、蔬菜相对减少,肠蠕动减弱,故容易出现便秘。便秘容易使患者血压升高,情绪急躁,加重病情,严重时用力排便,使腹压、血压升高,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合并脑出血,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医生合理的治疗,配合生理、食物、药物、心理等一系列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