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既要注重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外显,强调在真实情景中的表现,体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

“问题情境”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育应遵循“数学现实”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就要以学生具有的“数学现实”作为直接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以问题的“原形”作为问题的载体,让学生惊奇的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的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新开张的宏江超市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学习用品,琳琅满目,任你选购,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桌的商量你们要买哪两样商品,并算一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学生做题时便兴趣盎然。也让学生从中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因此,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摸拟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W习积极性,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是最能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的。

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它的教学理念是先让学生“好学”“容易学”,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好学。生本教育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前置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要求学生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班级交流,人人参与,老师在倾听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结和巩固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它的教学理念是先让学生“好学”“容易学”,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好学。生本教育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前置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要求学生放弃逐句逐个问题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班级交流,人人参与,老师在倾听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结和巩固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构建小学数学知识总体框架,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意识的素养

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有借助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整体联系,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织、联系紧密的立体式知识网络。

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和疑问,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者满脑子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就算目标达成了,而西方教育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这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道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但是,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是品质与能力的显露,反映了一个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直觉、独立、批判、求异和抽象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带问号离开数学课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知识结构框架和数学文化的感受。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必然反映到他们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之中,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动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

G623.5

当前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逐渐深入,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概述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将数学的思想以及本质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形成,提高其综合性与整体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目标密切相关,对于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素养注重的使知识、能力等统一,[1]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对周围事物认识、理解等品质,使人们与周边环境发生作用而表现出的思考方式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人们遇到的问题有些是数学问题,有些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并不直接,有了数学素养就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与数学直接相关,[2]数的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关系密切,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深入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计算、测量、认数以及统计等数学知识技能等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不同领域知识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对教材中的话、图片、例题以及习题等进行分析,[3]对知识进行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进行分析,了解知识技能中的核心素养,以及能够培养的核心素养,将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进行理解,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计算,并能够正确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推理、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探究,使其转化为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行动以思想作为前提,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思想意识,才能够对教学行为进行外化,使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全面提升,使数学内容与实际情境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这一问题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记录自己家中瓶瓶罐罐的容量,以及喝的饮料瓶以及酸奶瓶的容量,[4]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升与毫升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感对于科学直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也会有对数以及数运算的适应力和感受力,能够有目的的利用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数学特点进行观察、解释,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感受数学特征。因此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野营的情境,让学生从野餐到野营进行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知识。[5]再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农村小朋友进入到城市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城市学生到农村之后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万以内的数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对较大数进行大小比较,能够口算几千几百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符号感。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情境,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素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使数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强化知识技能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为主,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是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性质、定律、公式、法则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基本技能有测量、运算以及画图等。[6]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好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类方法、模型以及推理等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引导同数相加的问题,通过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对乘法的意义进行渗透,同时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读法,体会乘法的含义。在数学练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练习,积极转化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深入的对乘法意义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书写、符号表征、观察以及操作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的了解乘法概念的思想,认识到乘法读好的简洁性,[7]使符号意识得以发展。通过图形以及实物等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表达,强化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开展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进行检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教活动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等表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动态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数学课堂评价更加公正、客观,提高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在数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若教师能够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有效的把握,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通过合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使其更好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强化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核心素养的地位,将其置于课程改革中,使立德树人的目标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高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提出科学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的知识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智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一――例谈数感素养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6,33:134.

[2]王玉. 淡化细节 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5:11.

[3]陈敏.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 人民教育,2015,23:46-47.

[4]陈六一,刘晓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5]李星云. 基于笛Ш诵乃匮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实验探究

1985年,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在美国创办了一个名为“数学建模竞赛”的一年一度的大学水平的竞赛.我国大学生从1989年开始组队参加MCM,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94年教育部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定为少数几项大学生课外教学和竞赛活动之一,从此MCM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中学数学建模为中学生数学竞赛演变而来,在2000年左右各地自发开展活动.本文从教学策略的视角探讨小学数学建模问题,讨论小学数学建模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

一、小学数学建模的意义与内涵

小学数学建模一词,从正式出版的文献看,最早应该是在何福炬、孟允献在《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谈小学“数学建模”》中出现.实际上,全国各地小学以小学数学建模为内容开展的教研活动并不在少数.从现有资料来看,小学数学建模一词并无确切解释,一般认为小学数学建模就是以建立数学模型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建模目的方面,大、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小学数学建模作为小学数学的一种教学策略,经常以教师事先特意设计好的形式开展活动,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指导和把握.由此不难看出,小学数学建模不再是单纯的数学建模,已蜕变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或者说一种教学形式.这一教学策略符合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标准,符合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数学是模型的科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问题―模型―应用―问题”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建模有相当好的适应性和非常广泛的适用性.由此可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更是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能有力地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

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要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遵循数学建模的一般规律.数学建模的一般流程包括:现实问题、简化假设、建立模型、模型求解和结果检验等基本环节与步骤.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基本遵循这一流程,但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有其独特的组织、操作形式.

(一)现实问题:预设问题,创设数学模型情境.与一般数学建模不同,小学数学建模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的“预设问题”.预设问题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数学教学需要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产物.预设问题为数学建模提供现实问题,更为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创设数学模型情境.

(二)简化假设:解读情境,探索数学模型问题.给学生呈现了问题情境后,紧接着的工作就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此要解决两问题,即解读问题情境和形成数学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把实际问题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常要先对问题做出必要的、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受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限制,以及小学数学建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解读问题情境和形成数学问题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和整合才能完成.

三、小学数学建模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建模在小学的开展,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教学内容方面都做了相当多的尝试,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一)问题预设策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从新旧知识的冲突、新旧观念的冲突、新旧方法的冲突和生活经验冲突等.在预设问题时,一般要求注意以下几点:①典型性.小学数学建模不同于一般的数学建模,呈现给小学生的问题应该是数学模型的典型范例,能够准确反映教学内容.②实践性.所选素材必须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生力所能及的真实问题相结合,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操作、观察、估计、猜测、思考等具体的学习活动,并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选取素材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能独立完成的素材,还要考虑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素材,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模型应用策略.数学模型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数学本身的应用(练习)和数学之外的应用(解决具体问题).为了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应该加强数学之外应用的教学.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取决于如何表征问题.对问题的表征不同,所选择的数学建模策略也不同.解决具体问题时,先对现实问题进行表征,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数学建模策略,缩小范围,明确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项仁训,沈本领.问题―建模―应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1999(6):36-37.

[2]魏彬.数学模型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J].湖南教育,2000(18):49-50.

[3]刘妙玲.构建数学模型理清各种关系[J].小学教学设计,2001(6):28-28.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旨在培育学子数学思维,提高学子数学素养。然而小学数学常年受到应试教育理念桎梏,教学趋于功利化,课堂练习照搬样板创新了度不足,以上问题都严重掣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发挥实际效用。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数学应以实践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深入探究知识本质,以此提高知识内化效率。然而实际教学中,课堂时间宝贵而有限,一方面教师需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工作,另一方面有需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深化教学成效。那么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做好课堂练习设计工作。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结合学子具体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而是依赖于“他人”的课堂练习设计;没有“因地制宜”并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练习,而不不假思索的照搬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课堂练习设计,上述教学问题严重制约了课堂练习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还存在诸多急需矫治的问题,于兹,下文将透过分析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而过度到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关技巧的探究。

一、小学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研究我们发现,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形式日益增加,设计思路也各有迥异。但是课堂练习设计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为了“活跃”而放纵,也不能为了“严肃”而呆板。在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考量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特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次,教师还应该认真审视教学资源配置情况,不要为“形式”而超出教学资源的极限,不能僭越教学配置的约束性。最后,课堂练习设计应具备针对性特征,不能“无的放矢”。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文我们将做实际的探究。

(一)靶向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旨在深化知识内化成效,提升学子实践能力,帮助学子完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最终提升数学素养。由此可见,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至关重要。但是小学课程安排紧凑,教学时间分秒必争,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教学实效性提到最高是每个教师应该仔细思忖的问题。鉴于此,课堂练习设计需与教学目标相融合,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典型而有效的练习,以此提升教学效率。例如讲解“三角形面积”有关知识时,教师应认清教学重点,即三角形的面积的决定因素是底边长和高的乘积。因此课堂练习也应该针对如此教学重点,进行选题、形式构建、实施流程等具体设计。

(二)层次性原则

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奢求一蹴而就,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也应该突出教学的层次性。由此观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需契合学生认知特性并正视学子个体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三)趣味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子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也应该认真审视学子的兴趣、个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譬如在学习扇形统计时,因为统计理论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就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课堂练习:教师应该让学生统计自己的文具种类及数量并画出扇形图来表现出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

(四)生活化原则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诚然,数学知识同样源自生活,并且还将实用于生活。生活化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但能够活跃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应从生活入手,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技巧

(一)结合教学实际做好针对性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内化水平的关键措施。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积极把握知识本质,从而做好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深入的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由此可见,课堂设计并不是仅仅选择练习题目,而是应该慎重的筛选出最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譬如小学数学除运算中,小数点的处理是多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么根据此教学实际,教师就应该选取有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的处理技巧。

(二)运用留白艺术,拓展学生思维

拓展学生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与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也是教师应当注重的问题。而思维是人类复杂的活动模式,良好的思维能力更是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鉴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该在值得思考的问题上留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及思考的时间。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本身就是与思考并行的行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融入积极的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必定是偏颇的,诚然在课堂练习中如果缺乏思考,其成效也势必是不理想的。因此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协作思考,可以以独立思考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思考练习。

(三)设计课堂练习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练习的表现形式不应该拘泥于纸笔练习,设计适当的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而学习兴趣又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点所在,鉴于此,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该积极设计一定的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领悟知识、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譬如在学习,乘法运算规则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乘法口诀卡片,并选部分学生将卡片贴于身前,每三位同学任意组合,各个小组的元素能够组成完整算式的则赢。通过这样的游颍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等到提升,学习效率也将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至关重要,其是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必要措施,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有效策略。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等原则,并实施一定的技巧利用留白艺术、游戏法教学等做好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60-01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于今后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如何做好数学科目的教学工作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现结合实际,就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法分析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情具体分析。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线的前提下不断穿插着使用其他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课堂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但是在现在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呈现出了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是大部分教师只是依靠嘴,黑板,粉笔,教材进行重复式的“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呆板不灵活;另一小部分教师刻意强调标新立异,并没有坚持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上不断使用形式新颖却内容欠妥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上出现“气氛活泼但收效甚微”的教学现象。

1.2 教材使用

对于教材的功能,作为教师要端正态度,在自身做好教材使用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但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加倾向于依赖。上课的内容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没有内容补充,没有启发诱导,没有课外拓展。学生在教师的“语言重复”下学完了整套教材却不会解答其他类似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依赖不仅与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关,与农村地区教学资源较为缺乏的现状也有关系。有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在教材都无法得到稳定保障的情况下更不可能去奢求教辅资料的补充。

1.3 学法指导

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的锻炼,是方法的学习。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不断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学法指导和教学督促。但是在这方面农村小学教师似乎并不重视。这种忽视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指导;对学生作业批改欠缺认真的态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的漠视等。长久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形成“高分低能”的状态。

1.4 教学评价

加德纳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反映在目前的教育当中就是转变教学评价的传统思想,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中已经得到了实施,如实行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数学思维过程评价体系建设;数学兴趣活动的参加与评价等。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农村地区的小学里,这一工作显然是落后的。依靠一张数学试卷决定孩子的平时学习及期末总评显然有失公平。

1.5 教学环境

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干学段,是国家和社会有义务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的学段,所以教学的硬件环境必须有所保证。在目前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有较为充足的教学硬件设施保证。但是这种保证也都是基于最基本的教学需求来配备的。城市小学中配备的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数学几何画板系统等,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配备。实际上这类电教化设备对于数学的学习很有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能力处于优势,将一些学习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但是这些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实现,有些贫困农村的小学其基本的物资保证都难以实现,就更不能提及电教化设备的配备。

2 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从政府、学校、全社会各个层面出发,调动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的积极性,立体式的参与到农村教学质量工作提升中来。

2.1 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教师素养的农村数学教师

教师素养包括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教师素养体系强调的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各项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论是城市小学教师还是农村小学教师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才能胜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但是鉴于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偏低,教学设备配置较差,教师发展机会少,很多农村教师很少或者没有受到职前或者职后的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职能部门协调做好教育资源的配备,通过制定政策进行引导,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和素养提升。

2.2 在分析农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学法指导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偏差和错误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农村学生的学情与城市学生有所差别,在学生的生源质量,学生的学习生活背景,知识储备等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它是层层构建的体系,逻辑性较强,前面的知识如果没弄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跟得上。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找到学生存在的共同点,突出矛盾点,找到适合于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2.3 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

除去基本的教学设备以外,小学数学课堂对于教具、电教化设备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当地政府需要协调好教育资金的使用与分配,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上倾斜;同时,也可以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捐助先进的电教化设备。此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流动也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方法。

2.4 努力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评价环境

教学评价的存在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师生通过教学评价这一平台实现对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双向评价。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和多元化的处理。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思想就需要教师站到评价的主体当中,将教学相长的思想切实的运用到质量评估中来;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育评价理念,更新教育评价方法,丰富教育评价内容,通过营造活泼严肃开放的评价环境和科学的评价氛围达到实现高效评价的目的。前面提到的诸如在以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基础上丰富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或者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权重等均是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生物学教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学教研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师范大学

学前课程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