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养

一、化学科学素养的涵义

化学科学素养属于科学素养范畴,并具有化学学科的具体内涵.化学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化学知识、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化学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化学科学素养是可以经过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内在品质.

一、更新化学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都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一味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毛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模式转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并把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内容,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中化学系统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将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水能灭火,但将水滴在酒精灯上却能生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以这样的问题引人新课的学习,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适应新时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人们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外的学习中,例如,预习,做作业、复习等,应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m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这一环节,一般都是学生课后背,教师课堂默写,然后批改,反馈.针对化学课堂时间比较紧张,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掌握这一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程式,教师设计了两种讲义,一种讲义有要求,有具体的方程式;另一种讲义只有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前一张讲义自己背诵方程式,在根据后一张讲义自己默写方程式.每天布置一部分,学生完成效果很好.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科学实验、科学假设等.它们是相互联系,逐渐深化提高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8个要素.由此可见,经常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的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合起来称为科学态度,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1)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如发现在讲课中有知识性错误,不要遮掩,应及时纠正错误,并向学生道歉.再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不能弄虚作假,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做好实验.又如,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给出明确的回答,不能模糊应对,不懂装懂,更不能装腔作势.

(2)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确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实验的每一步操作和观察都要求学生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在内,是认真对待,还是敷衍了事,这里也有个科学态度问题.

(3)联系化学科学史和故事,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知识教学不断地向学生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研究科学、探索真理的动人事迹.科学家那种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研究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了真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品质,都是教育的好材料.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范文第2篇

高中化学是门自然学科,所学的知识面非常多,在进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时,首先要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实验方面的素养

化学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推动着整个化学理论的发展,在化学知识体系的学习中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对学生实验素养的考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步骤熟练的掌握,理解各种注意事项,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注意操作方法,以及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其次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验时,要保证学生的对实验现象,实验器材都完全了解,这样才能使实验有序的进行。最后是要能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进行处理。比如说在使用酒精灯时,不小心打翻了酒精灯,实验桌上着火了,这时不要慌张,用沙土覆盖或者用灭火器喷。

(二)逻辑思维方面的素养

化学是理科科目中的一门典型的学习在理科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着强大的抽象逻辑思维,因为高中的化学、物理等学习都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说高中化学中有个无机化学的学习部分,其中主要是各种工业的流程类的题目,在出题时,老师喜欢抽调几个中间的流程环节,让学生通过推理将整个流程完全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这些无机化学物之间的反应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因为无机化学之间的反应是多个方向的,随着所学的知识的增多容易混淆。除此之外,在电化学中有“电子离子”的学习,在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需要对抽象物理的结构有着一定的想象能力。

(三)严谨科学态度方面

科研领域中,化学是门基础性的学科,期涵盖的知识又多又杂,因此在化学的学习中,要对其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而高中又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比如说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在学习“钠和水”反应时,有“浮、熔、游、响、红”这四种现象,在对其进行现象进行描述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解答,缺少一个方面都很可能在答题中失分。又比如说实验中的严谨,在实验方案执行时,是非常的注重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的,酒精灯使用后要用盖子熄灭就是要用盖子熄灭,其他方式都错误的,还有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固定的仪器放到固定的位置。对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行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这种素养才是化学学习中所必需具备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重新认识教学目标

传统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比较好,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都比较欠缺。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为化学教学建立了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新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要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培养。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

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主要的场所,应该充分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高效的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恚?使得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起点。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知识点作说明,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建立起连接,激起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焓变与熵变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烟雾消散,打翻的火柴盒变乱,反应放热等现象说明物质反应焓减熵增的趋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做出指导,培养其建立科学的探究方法。先对学生创建一个问题环境,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资料的查阅或同伴之间的讨论,然后利用讨论结果和资料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介绍科学的探究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借鉴作用。

(三)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

在化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的理念有这样一些方式,首先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所以要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基础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走出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性意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本身就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让学生按照实验纲领进行实际操作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考虑实验的各种相关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最后,还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弥补了彼此的思维惯性缺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科学与探究”,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九年级学生来讲,是很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

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1.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仪器或具体的基本操作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基本动作,要求规范、准确、熟练.进行此项训练时,首先讲解所用到的仪器名称、用途、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待学生掌握要领后,再示范连贯动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对以后类似的实验达到举一反三

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让化学课堂成为培养创新能

力的平台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创造意识及发展个性特长.

1.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然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如 “滴水生烟”、 “烧不坏的手帕”、 “无中生有”等;教师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汽水、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问题,渴望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细心捕捉并充分利用新颖的课堂信息,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3.充分利用新课程资源,创新探究教学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初中化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中国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提高科学素养发生了理念上的转变,提高科学素养也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本文的描述,希望启发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讨论课题的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在于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使科学素养的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进而完善科学素养的科学内涵,使初中化学教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手段更加丰富。此外,研究本课题,可以让初中化学教师获得更权威的、全面的理论依据,使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的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并且为化学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做出贡献。

深化学生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科学素养,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而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排斥感,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化学学科的教育形势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化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把自然科学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积累、对科学实践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兴趣取向和价值观。

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一点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便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化学教育的重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近些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化学教育模式而言,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自然科学和科学素养的概念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反映的是大自然规律,但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相对狭义,而且是不完善的,所谓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哲学及社会领域中的探究实践活动,

理论应当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知识体系只是科学实践的结果,而实践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科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的科学素养涵盖非常之广,包括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方法、科学的意识品质等等,笔者认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根基,是培养其他素质的根本和源泉,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意识品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它包括对化学知识的分析与拓展、归纳总结、假设检验等等,具体来说,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或是说是一种对科学的情感。

四、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涵盖的内容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系统的,同时这些知识也显得过于肤浅,然而这个年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学的宗旨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兴趣基础之上的科学素养,通过化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应当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对化学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五、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根本

基础的理论知识义不容辞地扮演了科学素养根基的重要角色,学生学习化学需要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初中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认识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物质的化学组成,对一些化学术语和化学概念具有了初步的认知,通过活动的实践和教师的讲解、掌握了基本的试验技能,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结: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明白了这一点,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的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范文第5篇

(一)科学素质培养的内容

一般说来,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涉及到四个方面: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教育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培育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素质教育学习的需要。

(二)充分挖掘化学史的教学价值,确立基本科学方法观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新编高中化学教材采用资料、阅读等方式增加了如“金属钾的发现”、“氯气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相关化学史内容。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有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先研究德贝莱纳的“三元素组”、迈尔的“六元素组”、纽兰兹的“八音律”,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这种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与学习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从中体验科学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去认识客观事物,指导学习和处理面临的问题,从而体会正确的科学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指导基本科学方法

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以适应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新编《化学教学大纲》为依据,吸收近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改的成功经验,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编写成的。从教材设置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来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教材所蕴涵的能力要素,分阶段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方法。

(四)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丰富和活化学生的科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新教材针对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特点,编写时通过改变实验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变化等,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碱金属》第一节“钠”的有关性质就由原先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实验流程和启发引导中,感悟这种可切割金属的性质;再如,“离子反应”概念的导出,教材通过新增的环环相扣的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归纳出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之间进行的反应实质上就是Ba2+和SO42-之间的反应。这种变“师讲生听”为“学生自主”或“师生互动”的实验探究方法,正是新教材贯彻培养的科学方法模式之一。

2.优化重组法。对化学实验装置或实验方案加以改进、重组和优化,这是活化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从这一意义上讲,新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典范,在许多内容的编写上都作了很好的示范和探索。例如,有关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教材编写了以CuSO4晶体和NaOH溶液为原料制取CuO,并以自制的CuO作催化剂制取并收集O2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制取和收集的实验过程,使以往较为零碎的、孤立的操作得以重组和优化,有效地形成关于基本操作的知识网络。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引导学生对有关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优化,对装置中的仪器、药品进行变换或替代。例如,实验室用Zn和H2SO4制备H2,如果要加快反应的速率,则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药品替代:用粗Zn替代纯Zn或用较浓H2SO4替代稀H2SO4;②改进反应条件: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CuSO4或对反应液稍加热;③优化装置:用启普发生器或相应装置代替简易装置。这种对实验多角度、多层次的优化设计与改进,可以使学生在讨论、比较改进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思维,形成和提升科学方法。

(五)注重活动课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升华科学方法

1.介绍研究的基本步骤,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开设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活动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因此,向学生介绍选题和研究步骤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处着手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这些方法哪一种(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比较简捷可行?最后得到什么结论?它的意义及应用范围和条件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开展研究,就有章可循,容易激发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维,促进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