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中小学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xi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Midwest Backbon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Training Program

WEN Xiaozhe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School is the main place of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lso more concern schools,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urvey is to study the basic status of Guangxi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nalyze and discus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in rural areas in Guangxi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relying on the "national culture" project, the relevant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Guangxi Rur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urban areas; Guangxi rural Schools in serious lack of specializ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the work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ducation funding and lack of mental faculty positions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 bottleneck to constrai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Guangxi.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st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ation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迅速,各个学校基本配备了心理学专业教师、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其教学的内容更涉及到各科教学中,如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降低学习倦怠、提高学生自身家庭作业努力等。①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仍处于起步状态,师资严重不足,而相应的政策也将呼之欲出。“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心理健康班)”是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统一规划实施,旨在加强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项目,该项目采取集中研修的方式,对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培训。该培训班共44名教师,均来自广西不同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

我国中小学处于教龄阶段的学生主要为6~18岁,该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相差甚远,却又存在紧密联系。儿童时期是个体认知、行为等方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该阶段儿童在心灵受到创伤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将来可能会导致其自卑、怯懦、恐惧、多疑等消极心理的形成;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使学生过多关注自己,过于在乎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加之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其身心发展特征及规律而设计的,在校接受专业知识人员以理论授课、心理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进行的有效教学方法,有效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及时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开辟一条顺畅的道路,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1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就开始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而这些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在边远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鉴于此,更多教育工作者倾向于“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带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②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情况: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均为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从事本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4名教师当中,只有一名教师是该校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18.9%为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其他均不从事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为该校的政治老师、班主任或政教处主任。其中,一人持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一人持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43.2%的被试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以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而54%的被试从来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37.8%的被试只参加过1~3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情况:广西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用于教育的经费也严重不足,而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支出更是微不足道。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56.8%的被试表示自己所在学校目前没有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29.7%被试所在学校年均有2000元以下的投入,5.4%被试所在学校有2000元至5000元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然而,接受调查的44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经费超过5000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及教学内容情况:在44所学校当中,仅有少部分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多因缺乏心理专业教师而无法向学生正常开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班会课的形式开展,初步涉及学习效率、自信心的建立、人际交往、感恩等,内容较为粗浅,授课形式单一。③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与教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模式,均以学校领导引导为主,具体表现为:班会(86.5%)、学科渗透(64.9%)、个别心理辅导咨询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均为45.9%),其次为心理健康教育课(18.9%)和其他(16.2%),较少学校通过心理健康宣传(13.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13.5%)、开设心理健康主题活动(10.8%)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以集体理论授课的方式开展,形式单一,授课时间与班级有限,多为“问题班级”教学,以政治教导为主,涉及心理教育的内容较浅,学校均未设置专门心理咨询室。具体表现为,仅40.5%的被试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各个年级,但均以班会课的方式进行,13.5%面对部分年级,10.8%面对部分班级,35.1%的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 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按照正规标准,每5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心理老师。在广西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由于受教育人数少,均无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在人数超出500甚至上千的中学,也因无招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计划而由班主任或政教处主任兼职任教。

(2)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虽然推出了认可度较高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但其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差异甚远。④多数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或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缺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得不到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在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其中小学学校几乎不具备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沙盘治疗室、宣泄室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及设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部门没有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标准与硬性的要求。

(4)心理健康教育考核体制不规范。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教育部门未能出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硬性要求措施与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教学内容笼统、可有可无。

(5)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服务效果差。广西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或者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更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案,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缺少专门介绍心理健康的书籍以及专业课程。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上仅处于初级水平,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形式不熟练,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甚至有时滥用心理测量工具以及混乱的心理咨询操作技术,适得其反。

(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建立社区支持系统将更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家长以及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清楚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⑤广西农村地区多留守儿童,其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家长迫于经济压力多离家外出打工,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无暇顾及,孩子身心、学习的发展均交由学校全权负责,学校教学压力大。

3 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交流平台。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匮乏这一现状表明,教师在遇到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及时进行交流探讨,没有互动平台,从而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措施对此现象予以改正,如设立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与评估标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学习或培训等,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专业化水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事业运转的状态很大程度受到教育基金投入多少的影响,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沙盘治疗室等硬件设施。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与评价机制、加强心理教育行政立法。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教育工作较为闲散,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与评价机制。完善的上层建筑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常规,而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做到极致,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大成果。

(4)寻求适合本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多,如辅导模式、四结合模式、系统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模式等。⑥教育模式的选择,必须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水平以及校园环境、师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在旧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规律、需求以及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建立符合事实、有明确目标、任务、方法、内容、原则、策略和途径等的模式,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参与个体的全面性和多环节授课渗透的深度。

(5)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的教育者决定了专业教育的水平,唯有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门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准入条件,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爱心、懂得师生心理发展规律。⑦然而,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匮乏,在聘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通过在岗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参观学习、建立心理健康交流平台、设立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建立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等方法加强在职或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力争做到“一专多能,更超一专”。⑧

(6)提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待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有当其岗位得到认可、付出取得硕果时,工作才会更有动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与其他教师一样具有职称评定的权利以及与付出相适应的薪酬待遇。

注释

① 廖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② 韦俊卿.广西推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③ 陈雪,余欣欣.广西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④ 石建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论坛,2012(3).

⑤ 上官崇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J].师资管理,2008.

⑥ 刘建瑛,曹文涛,刘秀琴,张艳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教育模式的演进[J].校园心理,2010(10).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参与式 健康教育 住院分娩率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20-02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交通、文化和落后的生育观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住院分娩费用已经不是影响住院分娩的主要因素。落后的生育观念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住院分娩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县从2007年起开展了针对改变农村落后的生育观念,提高住院分娩率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并对接受过教育的孕妇进行分娩方式的跟踪,且与其他村的同期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进行比较,以了解参该活动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年5月~2009年9月在马关县内13个乡镇的124个村民委中选择72个住院分娩率相对较低的村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将其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与教育前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活动内容 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监护、产前检查、分娩先兆与就诊时机、安全分娩、高危妊娠、危急呼救及转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优惠政策等7个方面的知识。

1.2.2 活动步骤 活动前由马关县妇幼保健院制定出《马关县提高住院分娩率参与式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孕产妇及丈夫 ;二级目标人群:父母、公婆 ;三级目标人群:农村社区群众和乡村级领导干部。乡镇卫生院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参与式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具体到活动时间、内容、组织者、参与者、受教育对象等,然后由县乡两级妇幼保健人员联合按方案及计划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2.3 活动方法 每个村至少开展5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内容为孕期保健、产前检查;活动方式:进行小讲课、角色扮演、示范。第二次活动内容为产时保健、安全分娩;活动方式:进行小讲课、小品、讨论。第三次活动内容为高危妊娠;活动方式:进行小讲课、提问、讨论。第四次活动内容为安全分娩就是好;活动方式:案例分析、小品。第五次活动内容为紧急呼救及转诊;培训方式: 进行角色扮演、示范。每次活动可将案例分析、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穿插其中,并给参与活动的孕妇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或U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根据随机抽样通过问卷及访谈468例孕产妇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孕期自我保健、孕期自我监护、孕期高危因素的识别、住院分娩的好处、“降消”项目相关知识、危急呼救等知识诉知晓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一。

2.2 产前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的比较 教育后的产前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比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在此次对农村孕产妇及其家属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降消”项目和新农合的实施,解决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费用问题,改变了我县以前的住院分娩费用是影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的现状。然而,落后的生育观念却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努力改变其“瓜熟蒂落”的落后生育观念成了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健康教育为人人,人人参与为健康”为主题,把健康教育示范村(居)创建行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行动”普及卫生防病科学知识,强化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降低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村重大疾病和主要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大力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控烟的健康教育。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降低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发病率及其危害。

(二)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针对农村妇女、儿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妇幼保健,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与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率、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加强城乡中小学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能力,降低学生近视发病率和学生常见病发病率,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四)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保护与改造的健康教育,围绕改水改厕,利用清洁能源,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容整洁和环境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卫生质量。

(五)开展农民控烟教育。开展“5·31世界无烟日”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等宣传媒体向农民普及“烟草危害”及控烟知识,改变农民的不良卫生行为,降低烟草危害,降低与烟草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六)通过“行动”,在每个乡镇(街道)创建1-2个环境整洁优美、村(居)民健康向上、人际关系融洽、社会和谐安定、健康促进政策完善的健康教育示范村(居)。

三、创建形式及要求

(一)建立组织,健全制度。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制定相应工作制度,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示范村(居)建立“健康教育园地”。每村(居)至少建立一处。内容、版面设计由区疾控中心负责,每季更换内容一期,经费由村负担。

(三)文字教育。编制印发《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张贴宣传画等。文字覆盖率以户为单位达80%以上。以上文字宣传材料由区疾控中心编印制作。按时下发至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及时下发至示范村(居)至户,并建立签收制度。

(四)建立健康教育室。在示范村(居)建立符合要求的健康教育室,室内备有宣传材料和影像设备,张贴宣传画等。村(居)有专人负责,定期向村(居)民开放。

(五)邀请区健教宣讲团专家,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提高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六)协助区疾控中心做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本底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工作。

四、时间按排

(一)*8年4月召开全区“健康教育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启动会。进入全区“健康教育示范村(居)”名单的行政村需签署参与项目的承诺书,并指定村支书或村长为项目负责人。

(二)*8年6—10月各村根据村民的需要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讲座活动。完成宣传板的制作、安装,并陆续制作健康教育宣传画(册)。

(三)*8年7月完成中期督导。

(四)*8年11月完成验收、总结。

五、保障措施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苏北农村 初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初中阶段,广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微妙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不小冲击,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中学德育大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等多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健康教育”被冷落。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心理素质没能因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素质而给予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致使社会、家庭、学校至今对心理素质教育都难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重组,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科技文化和生活水平提高,这些必然对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特感兴趣的少男少女产生重大影响,其负面效应是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特别是面对升学这一指挥棒,紧张繁重的学业负担和成龙成凤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更重,心理困惑、失衡、障碍更普遍。上海、北京、辽宁等地对中学生的相关调查均显示有心理异常的学生达35%左右。

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农村教育环境,使得农村学生成为一个强大的弱势群体,造成农村学生闭锁、自卑、嫉妒、受挫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执等心理。对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类似心理问题,以往的教育忽视心理因素分析,以行为教育代替心理教育,使得教育工作严重脱离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心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教育”、“学校管理”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在生源较多的农村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确很少。据调查,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中城市占20%,县城占7%,乡镇占1%,农村学校还是一个空白点,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苏北农村学校,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与苏北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与“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壮大,仍受到许多“瓶颈”的制约:建设投入不足,办学政策缺位,教师专业资质低下等。因此,如何打破“瓶颈”,促使苏北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是一个亟待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但是,应试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除了要承受社会生活负担的重压外,还要承受学习任务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负担的重压。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存在考试、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等心理障碍;少数学生存在人格缺陷,如悲观情绪、自杀意识、偷窃行为等不良品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部分学生患有心理疾病。

素质教育是以生理素质为前提,以心理素质为基础,以社会文化素质为导向的整体性优化教育。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当前,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备,信息闭塞,教师的自身整体素质不高,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肤浅,造成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现代社会的冲击使学生产生了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

农村虽然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经济迅速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乡里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现代社会在发展中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消极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乡里人”。社会上陈旧的风俗习惯死灰复燃,凶杀打斗的影视天天播放,格调低下的书刊、影碟充斥文化市场,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腐蚀人们的灵魂。此外,社会上的、以权代法和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在严重腐蚀孩子的心灵。农村孩子敦厚、质朴、勤劳、善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很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往往美丑不分,容易做出让入难以置信的傻事。

(二)不良的家庭环境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先天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单亲家庭剧增。有的家庭虽然还没有完全破裂,但是已近乎名存实亡。这对于不谙世情、承受挫折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来说,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目前,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偏重于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或养而不教,或重养轻教,这种厚此薄彼、宽严失度的教育方法妨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农村,由于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导致孩子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不少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离开农村,在学习上百般苛求,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扼杀了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合群的天性。具有封闭、孤独、狭隘、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就是这种家庭教育的产物。此外,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子女多由老人和亲戚照看,他们在外面终日忙于工作,市场竞争给他们带来了过多压力和困惑,家庭往往成为他们宣泄压抑情绪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因此,破损的家庭结构,父母专制的教育方法,紧张的家庭气氛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心理、离家出走等,一遇到挫折和打击,便很容易出现意外。

(三)学校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后天发育不良。

首先,目前大多数学校还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尤其是农村初中落后的办学条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严重滞后,表现是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都难得有一次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而举行的主题班会或活动。虽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些品德意志方面的教育多少涉及心理教育问题,但往往局限于学生学习的勤奋、刻苦和专心致志,绝少关注大多数学生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育教学内容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失去与他人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样不公平的环境,使得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最终沦为“问题学生”。

其次,有些学校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被排挤到可有可无的地位。中学生急需的学习心理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等在某些学校或者被取消,或者被盲目应付。有些教师甚至当面讽刺、挖苦学生,把学生轰出教室,撵学生回家找家长、打骂、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相当普遍。此外,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较低,对这部分人的培训很不到位。由于条件所限,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个别学校竟让一些因业务水平低、工作态度差、能力差而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补此空缺。从目前状况来看,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承担。一些班主任知识结构片面、单一,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再加上被平时琐碎而繁重的其他工作所牵制,因此,他们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致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常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规范而盲目从众。

再次,一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大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苏北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在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下,社会仍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于是,各级学校便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一律不开,或者即使开了也流于形式。

最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有效性。据调查,开课、办板报、举办讲座活动是目前苏北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最主要途径,这三种途径反映了苏北农村初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以团体辅导及静态宣传为主的特点。从苏北农村初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看,基本上是以“认知为主导”的,教师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认知的提高”,让学生背一些简单、枯燥的概念、原理,忽视了学生行为的训练、提高与培养。学生的个体需求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满足,学校没有开展心理辅导课,造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效率不高。

(四)农村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传统观念,使学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娱乐设施及场所缺乏,因此,家长在闲暇时最多的活动就是打扑克、玩麻将和看电视、录像、影碟等。这类休闲娱乐方式自然引发孩子们的模仿。农村孩子思想单纯,加上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对他们疏于管教,他们会无意识地形成小团体,参与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由于无经济来源,他们只好编造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要不到就变着法子骗家长,甚至走上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其次,由于农村的封建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学生谈“性”色变。一些教师甚至视讲人体生理卫生课当中的生殖系统知识为“低级下流”,致使学生缺乏对生理现象与心理问题关系的正确、科学的认识。此外,由于农村学生受成长环境限制,缺乏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际交往技巧。

(五)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没有这样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会深入,更不可能有成效。我们对教师进行过侧面调查,结果表明,懂得“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不到10%,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还不到3%。

三、改进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苏北农村初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经过几年努力,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社会和学校的一定关注,但人们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仍认识不到位。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把宣传重点放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学校校长、各位学生家长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人主管、有人督促、有群众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摆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似“无水之鱼”的局面。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是从兼职为主转向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之所以普遍存在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专业师资,作为权宜之计,只好借用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让不懂专业的人做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强人所难,又难免使工作步入歧途。为此,尽快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农村中学应依托地方高师在硬、软件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分阶段、有层次地进行。就培训对象而言,短期计划以分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主,中期计划以各科任课教师为主,长期计划则是地方高师整合力量,积极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农村中学现状而言,短、中期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支持与配合下,培训过程应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对兼职教师和普通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率。通过紧凑而有系统的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干预和影响手段,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机构定位、编制配置、经费划拨、培训提高、资格认证、工作量核算、福利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解除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乐于、专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

要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必须有适合这种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环境能造就人,在诊治与矫正不良心理的工作中,应将环境的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景点设计,环境布置上巧于安排,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实施自我心理调节。如学校可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活动周、科技月等活动,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开展琴棋书画活动、观看优秀影视剧等,提高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其次,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通过良好的学习风气、师生关系、同学友谊,对学生进行熏陶。如在班级中成立互助学习小组,贫困同学助学基金会等组织,在班级中建立和睦互助的同学关系,营造勤奋向上的学习氛围,使特殊生充分享受班级温暖。班际之间可以开展各方面有益的学习竞赛、体育比赛,在比赛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营造整洁舒适的教室空间环境,营造民主严明的法治环境,营造团结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表率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最后,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的家庭。学校应成立家教委员会,办家长学校,利用它向家长传授心理教育知识,使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这样的美好和谐的环境中,不仅降低了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还使已有的不良心理得到了矫正。

(四)利用各种组织作为活动载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态,学校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心理训练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树立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1.开展“友好班级活动日”。校内部分班级建立友好关系,每逢重大节日,友好班级学生一起联欢,使孩子们结下深厚友情。

2.建立“残缺家庭爱心社”。定期到学生家中,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抚慰孩子心灵的创伤,联络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使学生虽然家庭残缺而心灵不残缺,鼓励学生“失亲而不失志”。

3.建立“差生结对帮教组”。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党员、教工团员都可以承担“双差生”的帮教工作,通过结对活动,使他们消除厌学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顺利完成学业。

4.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针对特困学生产生的自卑心理,学校可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如利用班团课、板报专栏、校园广播、征文比赛等形式,介绍特困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事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修养也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修养要靠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锻炼和调节。为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在提高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耐挫折力,完善健康个性,优化心理结构。

总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多样化,要有互动性和针对性。

(五)在品德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注重引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认知技能、情意和人格特质。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加以梳理,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珍惜时间与理想前途的教育,结合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尽快使学生的心理驱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可以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状态、学习方法的讨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的教学设计,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性,掌握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取到积极作用。

(六)构建“五结合”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五结合”主要内容是:心理教育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学生对学生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修身养性相结合。“五结合”的教育辅导模式,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生存的环境,给学生潜能发挥创造条件。它能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它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统的、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不仅在于治疗,而且注重预防和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七)改革农村初中教育评价体制。

加强苏北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改革当前教育的评价体系,营造能够发挥学生潜能、保护学生个性、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改革后的教育评价体系包括能够全面评估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系统和全面评估教师素质的评价系统。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等的大力支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决策者、执行者、实施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探索,把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2]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教学与管理,2002(4).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5篇

为了切实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能根据人动情况,及时对县乡两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进行调整,使组织领导不落虚头。县“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宣传部、爱卫办、政府法制办、卫生局、扶贫办、农工办、教育局、财政局、广电局、妇联、团委等众多部门组成,每年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各成员部门分管领导均能按时出席。“行动”办公室由卫生局局长担任主任,各委员部门均设有一名联络员,按时参加办公室组织的例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形成了由县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初保办)和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爱卫办)以及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行动办)为龙头,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和各乡镇初保办、爱卫办、行动办为具体办事机构的比较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

二、加强培训,广为宣传,动员全民参与。

为了使我县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都配备了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并经常性的组织对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我们还利用防保例会,插入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使其培训处于持续、长期、不断进行中。

县教育、卫生部门联合督导各学校开设健康课,开课率达到100%,且做到五有,即有教材、有课表、有教案、有教学计划、有任课老师。同时还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青少年也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宣传力量之一,通过中小学生将健康知识带到每一个家庭,促进了健康知识的普及。

县广电、卫生部门联合主办的《健康之友》栏目在今年仍然坚持每星期两次播放卫生与健康有关知识,在我县收视率较高,在农村已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各乡镇、村均有卫生宣传阵地,各乡镇建立的健康教育广播学校基本做到了每星期一次开讲健康知识,除乡镇政府、卫生院、公共场所外,不少企事业单位也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各行政村也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节日期间,活动更为频繁,如地方戏、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知识讲座等。

三、利用优势,结合主题,营造健康氛围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面广量大,我县借开展早,组织网络健全的“初保”龙头地位,结合健康教育宣传和爱国卫生月、春季卫生环境整治、以及2009年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加大力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已形成持续、全面、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了科学地开展健教工作,我局今年年初还投入较大的资金,根据季节和防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印发十二期宣传资料发放到乡村,统一全县的宣传教育内容;利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经费印发了《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知识应知应会300题》以及健康教育宣传单,并组织县乡村卫生人员将此教育资料分发入户;我局还和宣传部联合开展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卫生知识竞赛》,力求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化。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除保质保量的将上级分发的宣传资料下发以外,我局也做了大量实际而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应用电视专题访问、印发专题资料、开展专题培训、进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内容,收到良好效果,老百姓戏称为“打狗、杀鸡、药老鼠”知识。

结合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我局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全民宣教的热烈氛围。在“4.7世界卫生日”、“4.25计划免疫种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等主题节日,以及爱国卫生月、环境综合整治等集中专题活动中均能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采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宣传栏、宣传单、横幅、宣传车、义诊咨询等多种形式,多部门协作,开展相应的专题知识宣传。走上街头、深入农村,宣传党和国家爱国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除害防病、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识;宣传改水、改厕的好处;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内容,普及卫生保健常识,积极开创政府支持、部门协作,人人参与的局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居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加强督导,问卷调查,注重效果考核

我局每年均组织一到二次督导,对各乡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效果评价。并且在每次督导中要以问卷调查农村居民和试卷考核中小学生的方法,得出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和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对当年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效果评价,为下年健康教育计划奠定基础。

我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落实情况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下发的宣传资料,广大居民户看完就丢的现象较普遍,造成相同健教内容多次印发才能达到效果,浪费人力物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