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课程内容。
在“传承”教学模式下,理论课占较大比重,实践课占较小比重,且两者内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往往是理论课教师给学生讲述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实践课教师训练学生非常初级和简单的技能,这些技能并不是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具体运用。
2.课程计划时间表。
课程计划时间表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授课。课程的这种安排方式必然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彼此割裂。
3.空间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纳入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别教授,即理论知识在教室讲授,实践知识在实习车间或实训基地训练。这种安排方式必然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彼此割裂。模拟、实训过程通常只是局部与间断性的且操作(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难。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传承”教育方式;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理论课以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学习为主,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法。教学手段:教室+黑板+粉笔;而实践课主要采用演示法,以师傅演示和学生模仿练习为主。
5.作业与考试。
理论知识主要采用纸笔方式进行考试。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用钢笔+纸张:练习本表达即可)。作业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一张试卷)。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实践知识主要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试。
6.教学考核体系。
单一性(笔试)。
7.学生评价体系。
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
8.教育功能。
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
二、《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
针对“传承”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现代企业管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教学模式,能够科学、合理、自然、巧妙、全面地解决“传承”教育模式的存在问题。
1.课程内容。
在《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下,理论课与实践课占同样重的比重,且两者内容存在密切联系。《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以“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为学习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内容存在密切联系。教师给学生讲述完理论课中的各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后,就训练学生与理论课相对应的技能,这些技能就是对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体运用。
2.课程计划时间表。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安排在同一门课程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同一个的教师授课。课程的这种安排方式必然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知识的训练紧密结合。
3.空间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被纳入同一的课程,这些知识大多安排在同一地点教授与训练即可(如教室)。少数安排在生产现场实习实践知识即可。模拟、实训过程具有:全面性、联系性、操作(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训练法。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教学手段:教室+黑板+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的模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模拟职业经理人为主线,建立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管理对策演习、团队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5.作业与考试。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两部分知识的考试被整合在一起。作业与考试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论文或课题(即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其作业与考试答案:强调个性、差异、创新,只要有深度、广度、力度及艺术再现力就行,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到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并通过转化才能作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做出不同的“企业”。
6.教学考核体系。
具有多样性,即采用笔试、口试、实作测试。笔试(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考核学生能写会算的能力。口试(演示演说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干会用的能力。
7.学生评价体系。
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
8.教育功能。
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学生在进入学科前的阶段。
第一,撰写《假如我是经理》;第二,模拟举办一场“职业经理人招聘会”———招聘经理。第三,同学们以双重身份参加模拟“职业经理人招聘会”。在上台时,是“应聘者”,演说:假如我是经理(体会应聘者的心理:即要想应聘到心仪的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在台下时,是招聘者,需要在招聘会现场招聘经理人(体会招聘者的心理)。第四,“招聘会”结束时,请“招聘者”介绍在众多“应聘者”中,招到了谁?为什么?第五,老师点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同学们模拟成企业经理人,站在企业经理人这个平台来思考: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构建企业?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设计企业管理的体系?假如自己创业,需要把握的是什么?这样的模拟,有利于同学们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理解与把握现代企业管理即将要展开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阶段。
学生在开始理论学习时,需要让自己自始至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需要设置一个“职业场所”、一个空间来做支持。这就需要搭建“虚拟企业”这个平台,让“模拟的企业经理人”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创办企业。这样,当课程讲完时,也就是同学们熟悉做企业的整个流程与构架时,当然也是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时,而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制作出一份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把握什么是管理?谁来管?在哪里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
第三阶段:学期末的考试考核阶段。
同学们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如何?如何考核?采用什么方式考核?考核方式:请同学们以创业团队为单位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以创业团队为单位演示演说自己创办的“未来的企业”。通过做“企业”,最终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考核体系: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进行测试。笔试: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口试:演示演说虚拟“企业”。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评分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均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演示、演说:20%;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60%。考核目的:通过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考核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考核学生的理论思维、口头表达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
四、《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与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传承”教育模式下,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学手段:黑板+粉笔。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用钢笔+纸张表达即可)。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答案来源:教材、书本。学生评价体系: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性。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局部性、间断性、操作难(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职业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讲授训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业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教学考核体系:多样性(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试题答案: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通过转化才能作出。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配套性。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全面性、联系性、操作易(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2.实现教学主体的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教师的真正角色:教练。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并能激励学生的士气,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认清自我,制止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要让“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死心塌地跟着教师打拼,并且激励“有能力、没意愿”的学生,提升“有意愿、没能力”的学生。“建立一个成功的教与学的团队,推动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是团队教练的核心职能。在学生提升能力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他们,让他们跑起来,只有他们跑起来,学生的成长速度才能提高。如果说,教师的角色是教练,那么,学生就应该是运动员。无论在哪一场比赛中要想获胜,那绝不仅仅是靠教练说出来的,而是要靠运动员做出来的。教练是否出色,要看运动员做了什么?怎么做?做的水平怎样?做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效?《现代企业管理》运用职业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应趋向于学生的主体化,注重个性发展,即实现教学的主体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们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多次在学院和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现代企业管理》职业教学模式开设的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引导学生做课程论文或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采用的职业教学模式,其考核方式是课程论文或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需要大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考试作弊,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自学,具有想像能力;增强了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计算能力、管理能力;锻炼了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大学生自主研发能力,如独立观察、独立阅读、独立实验、独立实习的能力,等等,促使大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
4.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学生在做“企业”的时候,因为没有直接经验,如何做“企业”呢?在虚拟企业制作活动的带动下,课余时间大学生们不仅要常到计算机室搞制作、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查阅并购买图书、资料,还须留心观察、调查、进行社会实践。
5.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激情和兴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这一课程要求学生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技能,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下,许多公司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越来越广泛得应用在各大高校的企业管理教学之中。
1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而言,兴趣则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协作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企业的管理活动场景逼真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有了新的体验,自然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从多个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管理本领
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其根据企业的实际经验编写出的各种案例可以为学生真实还原企业的场景,这对丰富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2.1 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根据目标进行教学材料的搜集、组织和整理,有助于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二,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的选择,一个良好的案例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教学,因此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此可见,选择优秀的案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选择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方面可以直接到企业去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搜集典型的企业管理案例,结合教学内容编写,这样的案例又接地气又符合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不要错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无论是对管理理论思维还是对实际的管理活动都会大有裨益。案例选择时要循序渐进,逐渐由浅入深,方便学生理解。当学生逐渐理解浅显的案例后,再过渡到较深层次的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2.2 精心布置教学案例,组织好课堂讨论
教师应该提前使学生了解案例,由学生个人先阅读分析案例材料,并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相互讨论交流,拟订发言提纲,为案例教学课做好充分准备。进行正式的讨论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或者选定学生进行发言。学生在讨论之前会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平时的发言要与最终的成绩挂钩,要按照案例发言的要求进行,在陈述观点时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发言如果不完善,教师需要加以适当的补充,把握讨论的重点,确定不跑题。讨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总结陈述观点。或者由正、反两方代表演讲,然后展开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通过争论,找到问题的焦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主持人,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2.3 做好案例的分析、总结及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做总结陈述,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耐心指正。要指出本次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总结经验,巩固学生的记忆。对学生探讨不深入的问题要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感悟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如何将这种启示应用在未来的工作之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不要批评过度,对讨论分析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参与发言的学生也要予以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要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 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在教学中十分常见,但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1 对学生分组教学的建议
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能力,所以在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将不同能力的同学搭配在一组,不要只挑学习好的学生发言,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对案例教学充满兴趣。
3.2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建议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考核时应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理论问题与应用问题结合、笔试与面试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检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广大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精髓,结合课堂实际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丽英,毛志忠.浅析案例分析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李启明.案例教学四问DD企业管理培训案例教学回眸与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关键词]江西省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
[作者简介]朱小理,男,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一、江西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江西民营企业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大多数民营企业机构设置不到位。
除了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部兼任。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原来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功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只是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很多民企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就极力压缩部门编制。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多数人力资源经理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具体工作,同时还得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其他一些管理职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对劳动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基本不懂型。这类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是身兼多职,既不懂劳动人事政策,又没有任何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与经验,完全依照老板的旨意行事。
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实际经验很少的稚嫩型。这类管理者基本上是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专业近期毕业的学生,这些人分布在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中。
③经验与管理方式老化、观念陈旧型。这类管理者过去长期在国营企业中工作,年龄在40―55岁之间。他们有经验,会管理,但缺乏市场意识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面对当前人力资源市场频繁的流动性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处理新问题的相关经验不足,适应性差,处事被动。
④有战略头脑、有知识、会管理的现代型。这类人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通晓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很强,他们大多懂得如何成为老板的战略合作伙伴。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不少民营企业老板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接受过管理理论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二是家族成员利益与外部人力资源选用的矛盾突出。许多民营企业有着美好的规划前景,但是人才的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是由于“子承父业”、“家天下”等传统观念的存在。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还十分薄弱。在有些民企中,老板拥有绝对的权威,公司大小事全凭老板个人说了算,公司缺乏应有的基本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粗放的,没有认真执行。四是许多民营企业主对引进的人才在工作上要求过高,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只要求出成绩求回报,缺乏以诚待人的胸襟;有些民营企业主以对待下人的做法对待人才;有些则疑心过重,怕引进的人才掌握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大权,存在着不放心、不放权、不放手、不放胆的“四不放”现象。五是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重视不够。许多民营企业不是把培训的投人看作一项投资,而是把它看作一项生产成本,尽量通过压缩这个成本来增加利润。再加上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结果许多民营企业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方面投入很少甚至没有什么投入。
4.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不足。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管理人才。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人才素质较高之外,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中高层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不太懂得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少。
5.劳动人事法规政策观念淡漠。
一是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并未能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是企业管理层在劳动合同执行过程中不规范,民营企业对管理、技术人员“跳槽”没有任何约束力。三是劳动合同本身和执行不规范,存在大量的歧视性和禁止性条款,企业经常单方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如延长劳动时间又不给加班费,不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生产中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善。
二、对策与建议
1.坚持管理创新,不断适应竞争需要。
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紧密联系,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我省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也决定了我省企业无法直接套用西方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创新是根本,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上百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方法,学习西方文化及科学理性管理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东方文化,创建适合中国与江西省民营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
2.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规范管理模式。
要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指标并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通过外部引进等办法来解决,这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思考,制定完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预测,内部劳动力供给预测和外部劳动力供给预测。在人力资源规划中要注意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对人才的需求,有效达成质和量、长期和短期的人力供求平衡,包括企业宏观、微观、长期、短期的人力资源招聘、使用、培训、晋升、调迁等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用工制度、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等,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
3.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核心员工。
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特别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来促进人才价格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
4.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全体员工衷心认同或共有,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学习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将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更重视人。
5.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吸引高端经营人才。
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可以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这培训参加得“值”。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往往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方式,让那些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
6.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程度。
调查显示,只有7.8%的民营企业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正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有不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仅仅是将原先文字形式的一些人事管理活动用电脑来处理而已,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关键活动如培训和员工发展、绩效考评等采用信息化的程度还较低。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工作流程的实践,难以提炼固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为此,我省民营企业应该合理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程度,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使之成为企业赢取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4)[M].北京: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www.jx.stats.gov.cn/tjgb/jxstjgb/200604040001.html,2006-04-3.
书记员文秘专业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5.争取获得汽车驾驶证书。
6.争取获取法律秘书相关等级证书。
就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法律文秘专业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检察院、法院、基层法律服务部门及社会输送熟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文秘业务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职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职业道德、优良的警务素质的综合职业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和公关工作,办公室事务工作,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商务及日常事务工作。亦可从事公检法等部门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公证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法律服务所、企业法律顾问处的司法文秘,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法律秘书培训和法律文秘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介绍
1.秘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主要讲授秘书职业的性质、特点、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及秘书职业的国际发展情况。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秘书日常工作程序及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从事秘书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基础与实务》;相关后续课程为《秘书实务》;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
2.秘书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办会、办事、办文、办活动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秘书工作的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通过秘书案例教学和项目载体教学,以能力本位精神贯穿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实务的各项内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各种现场处理技能,以适应企业、商务、机关使用单位专职秘书岗位的工作需要。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管理学》、《秘书学概论》,后续课程为《办公室实务与管理》;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其中80%的学生须考取初/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3.文书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文秘人才为目标。通过文书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公务文书的形成、运转、立卷、归档的工作程序,使学生掌握文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非纸质公文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处理、信息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该课程系《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相关后续课程,是对秘书学的专业细化。
4.管理学基础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权市场营销的管理、战略和策略,结合营销实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设计与流程管理、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管理以及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的组织等,逐步使学生树立起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提高管理的决策能力。
该课程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实务》的基础
5.法学概论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成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论、原理和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形成关于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具备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为在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法律文书》打下基础。
6.法律文书写作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各类法律文书的概念、功能、内容、格式和写作要领等基本的写作知识。包括公安类法律文书、检察类法律文书、法院审判类法律文书、监狱执行类法律文书、公证类法律文书、仲裁类法律文书、司法鉴定类法律文书以及诉状类法律文书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备法律和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安、检察、审判、仲裁和监狱工作以及律师业务工作中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法律操作技能。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相关课程。
7.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理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人身权,物权,所有权,共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民事责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受到法学思维和民法学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8.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性质、体系、解释、制定根据、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构成、特殊形态以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种类,量刑和刑罚制度;类罪、节罪特别是种罪的概念、构成特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法定刑。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问题的能力。
9.办公自动化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现代秘书计算机信息运用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的涵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型,以及Windows 98、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等软件实际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操作并建立简单的局域网技术,具备运用网络处理信息技能,掌握现代化通迅技术和文件处理之电传、复印、自动检索、微机处理、电视摄录及中英文打字等技能。为他们将来进入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能迅速适应办公自动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终结考核要求是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10. 知识产权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规定,讲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以及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现状,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增强他们分析和处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案件的能力。
11.行政诉讼法学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解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规则,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和处理行政事务及行政争议的能力。
12.劳动法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该课程为《法理学》、《商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学》相关法律学科的后续课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过程;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者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但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激增,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现代企业应不断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进技术之一,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是现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内涵一特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电子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输送信息、处理信息等,可包括信息流通技术、感应识别技术与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等。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为低成本、互动性与跨地域性等。首先是低成本。现代企业科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与智能系统等充分实现计算机管理。在日常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电脑操作、点击鼠标、录入数据,即可将原本复杂的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化。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有效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互动性。互动性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最大区别之一。传统技术将关注点放在信息传递上,而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关注点放在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上。特别是在企业商品的营销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互动性特点尤为明显,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实体的无接触,进而提高营销效率。最后是跨地域性。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技术在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可通过人员接触全面了解合作企业和竞争企业,获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较大,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均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亟待变革。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笔者提出,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如下。
(一)可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
受中国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过分依赖自身经验与个人感官,忽视信息获取与客观评价的重要作用,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企业未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行业最新信息,加之企业管理者个人感官的误差,极易导致决策错误,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重要损失。现代化信息管理有助于行业信息的及时获取,对转变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实现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度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全面应用可将企业的各种信息与事务到网络平台中,还可将企业内部的有效决策到内部网站上,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可更多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度。此外,当企业员工更为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信息与管理时,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法或模式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提高员工参与企业积极管理的同时,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三)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帮助企业更为全面、专业地获取各种内外信息,帮助企业在了解行业发展的同时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流量大、流通快的特点,将其广泛运用于经济管理过程中可有效缩短信息的传递、流通时间,减少信息的传递、流通环节与时间,对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高速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观念落后、缺乏重视
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部分决策者或管理者并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并未正确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价值。此外,部分决策者或管理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不尽了解,在工作过程中忽视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观念落后、缺乏重视的现象导致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无法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模式落后,进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体系问题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助于企业更加全面、及时的获取行业信息,从而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出更符合大众需求的优质产品,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企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管理与应用不够完善,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统一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缺失,导致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人员缺失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管理者并未正确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因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方面比较落后,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失不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目前,既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又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数量极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无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与价值全面体现在经济管理中,不利于企业发展。
四、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应及时转变观念,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价值。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为企业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发挥作用。在引导全体员工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基础上,还应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或交流活动等方式使广大企业员工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此外,还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环境的需求,正确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模式,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二)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
为了使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价值,应不断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使企业员工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对员工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统一培训,建立并健全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及时对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更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获得行业信息,确保企业对市场需求分析的准确性,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依据。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企业发展与未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应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充分引导优秀员工,特别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以便优秀员工更好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通过员工培训、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普通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其在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完善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以确保企业员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结语:
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运用效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应引进并充分应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发挥应有价值,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俊伟.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优化中的应用[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6.
[2]赖丽文,王逸纯,赵淑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4):34-36.
[3]张娇.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152.
[4]成宰镛,杜军.试论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24):219-220.
[5]田代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