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措施

地理教学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措施

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开阔学生的视野

个性品质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用强健的体质、敏捷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压力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并保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的性格。学习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能够在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地理教材中感受爱国情怀,还应具有放眼观世界的心胸。例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实例来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与学习中产生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图、地球知识,指导学生查找民族、文字、宗教图文信息的资料,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独特的地理素养、个性。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可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能够真正地启发到学生,致使学生发挥出内在的地理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地理活动,并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走出课堂,大胆实践、探索,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其一,善用地图,强化学生的图像思维。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得知,地理现象和地理状况的分布是有差别的,都拥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地图所表示出的地理想象、状况与地理环境是有联系的,它简单明了地表现了人文、水文、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分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读图、填图,要求学生灵活记忆、运用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适当地加入科学探索。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不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地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毓斌.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探究[J].时代教育,2013(24).

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成绩 措施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地理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估,学习对生产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地理教学成绩的提高。地理学科做为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必修内容。

1 研究地理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新课改提出后,如何把老内容讲出新道理、如何把旧习惯变成新方法,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是深入理解新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的牵引,与教学结果相呼应。只有从更高层次、更宽的领域了解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教学目标,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才会使地理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学生教育的最高追求和境界,要改变过去“硬性灌输”和“打乒乓球”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紧贴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实际,才能使地理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要围绕新课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发展相应的教学体系,从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实施方法和评教评学等方面建立起责任机制,指定负责人、实现时限和评估方法,确保整个教学体系高效运转。

2 转变基本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所有的教育内容中,只有地理学科内容变化相对较小。教师“十年如一日”,在相同的岗位讲述相同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良习惯和疲劳感。一是转变教学的基本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观念发生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理教学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风”和“学风”,才能够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而不教则荒、教而不研则浅”,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要由“教书匠”变成“老学究”,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严而后道尊”的传统观念对师生关系影响较大,导致学生厌师、厌学。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定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亲其师必定信其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扮演好家长、师长、兄长的角色,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3 结合未来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地理知识在未来实践应用中具有深刻和广泛的意义,与未来就业、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必须要通过地理教学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一是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长时间的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精研、细读、联想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是思考的前提,要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教育模式;三是培养学生结合的能力。知识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具有不竭的生命力,必须要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与自然科学、未知现象和生活百科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用结合。

4 创新应用教学载体,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94-01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气氛沉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这也是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该问题具有典型性[1]。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教学理念,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被动,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出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导致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增强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2]。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缺乏新意,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1.3 课堂教学气氛沉重。众所周知,地理是高考的重点考察项目,并且地理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重,教师为了赶进度、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为了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会争分夺秒,进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处于此种状态下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3]。

2.解决措施分析

2.1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有助于全面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水平。

2.2 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方面,具体教师应做如下2个方面的努力。①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多个教学趣味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②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计划的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5]。

2.3 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重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趣味性的地理资料不断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教学中,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多种教学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 高考(综合版). 2015(01)

[2] 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 课程教学研究. 2014(02)

[3] 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 学周刊. 2011(32)

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生成性 促进措施

在我国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以保证让高中课堂从枯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感知、实践、体验以及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成功。由此,“生成性动态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概述

生成性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指生长和构建,即师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相互作用,或者在师生对话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生成”相当于“接受”,是教师转变教学方法的结果,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在“生成”中可以擦出师生互动的火花,从而有效地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二、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我国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的内容和方法,但是,这些内容和方法又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等状况,导致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够。

现在的新教材,对旧教材中存在的繁琐的知识点进行了删除,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例如,新版中案例和活动的增多,在对学生的知识实践接收能力锻炼的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新课改教学内容的改变,很多学生和教师也都显得很不适应。

面对高考,高中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他们对所学的每个学科都要全面地进行复习,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好紧张而宝贵的复习时间。现在,高考试题的出题方向由传统的方向逐渐地向灵活性知识的考查进行转变,导致学生很难适应。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的促进措施

1.尊重学生,实现老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教育的技巧,指的是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作出教学方法的调整,不只针对课文中的细节过程进行预测。例如,在对“区域农业发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简单地按照课程编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但是,按照生成性教学理念,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因此,通过运用“生成法”,将枯燥无味的高中地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立体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意外,创造生成。有人说过,学生出现的错误都具有价值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犯错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情况。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财富,只有在不断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加强情感体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喜欢提问题、好奇心强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遵循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激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积极地鼓励学生敢问、积极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新事物,观察发现新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提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做好回答任何问题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3.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促进地理教学的生成。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着重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类似于学术研究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以及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发展,尤其是精神探索与能力创新的发展。例如在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进行教学时,说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而有学生提出“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不是热带雨林”,这时,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进而促进地理教学的生成。这要比教师简单地说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更有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成”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能够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要运用“生成”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物理知识;错用;巧用

《易经》有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我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正是由于地理学研究众多现象、过程、特征及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造成地理学是一门高度跨学科性的学科。高中地理和物理交叉的地方比较多,我们所熟知的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章节中涉及不少物理概念(如角速度、线速度、周期、参照物等)和物理规律(如开普勒定律等)。这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较高要求,不仅能讲清本学科知识,还能运用其他学科例如物理等来解释地理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地理思维,体现新课程改革思想。本文例谈笔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错用、巧用物理知识。

一、地理教学中“物理知识”的错用

(一)教室里的大气压

课堂情境再现:热力环流中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

【师问】参考图1和图2,判断A、C两点的气压高低关系,并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生答】C点较低;因为C点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较小,故气压较低。

【教师小结】很好,请大家仔细观察图2,气压是由于空气柱的重力所致。由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在下降。A处承受的空气柱高度比C处高,导致A点气压大于C。所以我们一楼教室气压比六楼教室气压高。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某学生举手】那一楼教室里的气压比教室外的气压要小吗?因为楼顶承受了一部分空气的压力。

【教师释惑】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个物理小实验,你能发现什么。

(1)物理实验:“地面放置一敞口小瓶,瓶内气压与同一水平面气压相同。在瓶口加置一玻璃片,此时瓶内气压与瓶外相比,明显是相同的,但按上述气压柱解释,则解释不了。”

(2)物理原理:大气产生压强的本质原因是布朗运动即大气分子每时每刻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每个分子对器壁的碰撞给予了器壁一个冲力,大量分子持续不断碰撞就产生了气压。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越多,气压就越大,所以大气密度越大、温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大。但同时若无重力,大气散逸至宇宙空间,没有大气也就谈不上气压。综上所述,大气压是分子的热运动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仅提其中某一个原因都是不准确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因此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时预设学生的已知不能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例如,大气压强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十四单元第三课是这样定义的: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此时学习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仅从重力角度考虑是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但进入高中后,学生认识程度加深,知识体系有待进一步持续发展,从重力角度分析气压已不符合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马桶里的水旋

课堂情境再现:气旋的形成。

【引入】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作逆时针辐合运动,称之为气旋。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就是台风。同学们,其中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影响显著,尤其是大气和流水的运动。

【某学生插话】冲马桶时水就做逆时针旋转。

【师问】你观察过,每次都是这样?

【另一名学生反驳】在家洗碗后排水,我经常观察,有时顺时针转动,有时是逆时针。

【教师小结】地转偏向力又称科里奥利力。指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使物体运动方向相对于地面发生偏转。科里奥利力不仅对风、流水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绕地表的远距离运动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对于近距离的运动,科里奥利力影响极小,冲马桶时水的逆时针旋转是由于马桶的设计问题。有的马桶就是特地设计漩涡式冲水。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理念。上述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一楼教室内气压与教室外气压的比较”“北半球马桶逆时针旋转”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抓住学生提问的火花,给予学生“准确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中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学科间整合、整体发展,在搞好地理科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应加强对相关联系密切学科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的科学理解,避免错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伪论证,形成伪科学。

二、地理教学中“物理知识”的巧用

(一)物理概念的活用

【问题呈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状况,将地球内部进行划分。笔者发现学生不太理解横波为何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

【问题突破】结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中关于横、纵波传播特性的差异(图3)及补充文字(材料一),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物理方法的运用

课堂情境再现:课堂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和关键词,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材料一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市境内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东,一直流入洞庭湖。张家界市的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使你感到惊心动魄。

材料二 图3为张家界市山河景观掠影

关键词:地壳 抬升 溪流 向下侵蚀 河流两岸

【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小结】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发问】为什么地壳抬升就会导致下蚀作用加强?

【教师释惑】河流下蚀主要指河水及其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其加深的过程。图4中G为水的重力,G2为重力沿河床的分力,G1为重力垂直于河床的分力。地壳抬升导致河床坡度加大,则G2增大,河水流速快挟带碎屑物质能力强,下蚀效果明显,如图5所示。还有疑问吗?

【学生发问】当坡度超过40°,为何侵蚀强度又呈现下降趋势?

【教师引导】影响流水对河床侵蚀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流量。

【教师引导】坡度的变化会对河流流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汇报】随坡度增大受雨面积减小,河流流量减小,对河床的侵蚀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