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学美术 美术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设施
普通中学里总存在对美术的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可是社会在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中学的美术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开展,学校和社会都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则成为我们美术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了。
一、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课程更是主客体的统一,美术课程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切感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更加灵活地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美术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是人的观念、情感的具像统一体。这种具像是经由我们的视觉器官把握的。在美术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尽管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介入这一过程,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地位,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造型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下子就从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再进行想象和评论,才能概括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评论走向广度和深度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具体情景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美术教育应该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中去写生,在真实的事物中提炼,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中的一些事物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这样的教学就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知识和学会观察发现。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缺乏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改善现行的美术教学
我认为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审美眼光的美术欣赏专讲,比如,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看漫画,那么我会专门开设一堂漫画知识的专讲给他们。在课堂上,为他们讲解漫画的发展历程,漫画的制作原理,介绍手绘漫画的基本工具,最后为学生介绍一些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漫画家。这样的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因此既会学到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中外美术史上有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美术风格与艺术表现,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看画展,在课堂内播放幻灯片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来不断的开阔视野,同时让他们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领悟其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快乐的感觉,让人陷入沉思,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创作热情。
三、注重教学创新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设施
关键词:综合素质;美育;音乐课堂教学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已经自觉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人。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音乐教育是一门多功能学科,能渗透德育、智育、体育,但它的主要价值在于美育。因为它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品德、良好的兴趣与志向、文明的行为与习惯。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演唱、演奏、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其次,音乐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再次,音乐具有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气氛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中的音乐欣赏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它要求音乐欣赏者除了在音乐形式方面获得审美愉悦外,同时也应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内涵的体验上,在充分体验音乐中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所表现出的形象和意境,欣赏者应积极调动自己全部心理功能,力求对音乐进行全面的综合体验。这种欣赏方式是要用“聆听”来做前提的,“聆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即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这样才能达到审美艺术的欣赏。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聆听”的氛围。我把音乐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给予学生“聆听”的心情;在教室中挂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图,引发学生“聆听”的兴趣;运用高质量的音响设备,提高学生“聆听”的质量。总而言之,尽力创造条件,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吸引学生去聆听。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教态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基调,同时根据作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聆听”的愿望。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每一种动物的形态、特点以及这些动物最美丽的图片,然后上课的时候先把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再让同学来描述每一种动物的形态。因为学生自己去搜集了图片和资料,所以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就会积极地有“聆听”的愿望。
但是“聆听”习惯的养成,仅仅使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还是不够的,因为“聆听”不仅仅是聆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深入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聆听”习惯的培养和“聆听”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培养“聆听”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聆听”作品的情感、性格、风格;“聆听”节奏、节拍、旋律线、调式;“聆听”作品的乐句、乐段、曲式结构,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理解音乐,体会音乐的思想。
二、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造就伟人,它可以使人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奋斗终生。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多下工夫,利用故事导入法、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和学生一块儿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标、要求,也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演唱、演奏、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课堂上一味地采取唱歌、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而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注意穿插优秀的美术作品,让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变化统一。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欣赏中充满激情。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为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再引导学生对这幅作品所运用的色彩、线条等进行讨论,分析其表现手法,再同歌曲的强弱处理和情绪结合起来,就这样,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了解了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所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
四、多角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体育;教学;综合素质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人格的重要时期,而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下,体育课在现有的教育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强调体育课堂上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工作在一线体育教师一直在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人生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个人身体发育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候,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心态,讲求创新
这里说要改变的心态,是老师要树立一个引导者的心态,我们要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展现自我和个性的机会,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身为引导者不应该一味地去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寻,自己得出正确的论断。在每堂体育课的最后留出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熟悉体育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说就要改变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多元化进行综合评定。在单一以体育成绩衡量时,体现出的只有学生身体素质,而无法看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客观且不全面。所以我们为了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应采用新的衡量标准,在评价时要从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任务的完成程度、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出一个学生体育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
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是极其不正确的,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只要最后成绩达标就好。所以身为他们的引导者,我们要帮他们重新树立对体育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以往学生对体育课兴致缺乏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他们无法投入。试想任谁上了六年换汤不换药的体育课,都会对它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制订符合学生兴趣、身体和心理情况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在游戏中培养心理素质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往往存有好胜心,我们要好好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采取小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的同时认真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指标。当然有比赛就会有胜负之分,而我们身为他们的引导者要时时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让学生在面对成败得失时,怀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难免往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所以要经常组织一些团体游戏,比如说接力跑、球类活动等,通过这些游戏让他们经受住来自外界给他们的压力,通力合作,取得团队的胜利,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的力量,知道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的责任感、精诚合作、承压能力,还有奉献精神。
五、有意识地进行德育
教书育人重在德育,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良好的品德来支撑,那么他难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所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要贯穿体育课堂的始终。在众多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最能够磨炼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韧性。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在提升学生身体的循环系统机能时,采用长跑等方式,磨炼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等品德。
体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打破传统课堂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堂上,不仅仅要学到专业的体育技巧,而且要培养出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五、总结
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健康成长 综合素质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在中学生中间有很多学生脊柱变形,更普遍的现象是视力的下降,很多学生带上了近视眼,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还有很多女学生身体发育较早,因为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所以就产生害羞的心理,走路的时候不能挺胸抬头;这些不良姿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无法展现形体美的美丽。教学多年,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下面谈一谈我在工作方面的心得,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健康
体育本身是艺术的美,可是这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正确认识。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身体姿态,一般中小学又没有设置专门的形体训练课程,没有安排形体训练课。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形体姿态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姿态,展现形体美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展示美,增强自信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体育教学,就可以改变这一不良现象,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意识,在中学阶段为终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在顺境当中如鱼得水,可是一旦面临逆境,就惊惶失措,一筹莫展,最后导致失败,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太多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就是家长的宝,这就导致孩子由于娇生惯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享受成了主导他们的行为思想,不知道什么是宽容和互助友爱,不知道什么叫做吃苦耐劳,更不知道在困境面前百折不挠。在体育课中体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对一些“又累又枯燥”的内容(如中长跑),他们总是有这种那种的理由来逃避。针对一些情况,在体育课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了解体育竞技的意义
体育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对同学之间的感情起到融洽的作用,人际关系可以得到改善,学校文化能够得到繁荣发展。体育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多数在课外举行,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有很多的体育项目自由、多种多样、简便易行、被广大同学所喜爱。因为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能够让身体得到相当程度的锻炼,能够让形体健美,使得每一位学习者和锻炼者心态良好充实。尤其是举行的体育竞技,通过体育竞技,让参与者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古代,有很多的体育比赛形式。此后,这种活动形式又经古代的长期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少项目已略具雏形,其形式为近代体育运动打下了基础。在整个近代体育领域中,比赛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并被定名为“竞技运动”。在当代,竞技运动经不断发展、演进,不仅在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上日臻成熟,而且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遍及社会各阶层,波及世界五大洲的特殊社会现象。人们常说,竞技体育是一种艺术,因为竞技体育,能够超越语言和其它社会因素的障碍,依靠大众的传播媒介,而不需要借助其它形式和附加条件(如翻译)可直接为人们所接受。艺术是审美意识物化了的集中表现,它能强烈地引起人们的美感。竞技体育有各种有效规则来阻止不公平,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给人一种既激烈、精彩又和谐、优美的感觉。
四、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有效地刺激并为他们所喜爱时,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使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身心活动中来。”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教材内容必须烂熟于心、了如指掌,要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思想也该贯穿于这个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身心活动必须很好地把握,使之不会出现偏差,这样学生学的有趣味,有精神方面的享受,教学情境生动有趣,活泼多样,原本不想学习体育的学生也变得喜欢体育了,他们都以严肃的学习态度来学习体育,认真地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认真地进行角色体验感。
五、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激励是一种动力,是教学的艺术,是语言的智慧,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种策略,也是教师体现修养的方面。学生做的正确,当然应该赢得教师的赞美,即使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好,教师也要给予宽慰并且加以耐心的指导,绝不讽刺挖苦,藉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让他们喜欢体育的热情泯灭。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鼓励,不仅仅是一句话那么简单,有的时候有可能就会发现、推动了体育界的一棵好苗子,有朝一日成为了参天大树,成为了栋梁之才,另外,激发学生,绝不能居高临下,要循循善诱。要知道,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体育学习无动于衷,甚至生起厌恶之心,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要善待学生,耐心为他们传道,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我国的体育健儿不可胜数,利用向学生介绍祖国的体育健儿的机会,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这样,学生们热爱体育的情感被激发,学生们也幻想着自己将来能够为祖国争光。说起体育健儿,学生们热血沸腾,七嘴八舌,斗志昂扬。看到学生受到鼓励,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们要下苦工,勤学苦练,以期长大以后为国争光。由于学生受到了鼓励,学习有了劲头,所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都集中精力,做的动作都基本到位,有的学生做的十分优秀,原先不喜欢体育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从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明确了学习目的,有了远大的目标,增强了体育意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把体育工作做到位,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和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对身体条件好,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更是要着重培养,要努力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现好的苗子,他们有很多人都可能是将来的体育健儿。要努力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贯穿每节体育课的教学精神,这就是教学的方向,这就是每一个老师终生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体育心理学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