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P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对策

【Keywords】high-tech enterpris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05-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国际上显得愈发重要,我国出台了诸多知识产权政策,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过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和价值实现的关键载体,对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贯彻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1]。

2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义

2.1知识产权有效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灵魂,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知识产权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企业对知识产权足够重视,让高新技术企业意识到在生产经营中,需不断通过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持续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加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提高企业成果转化成知识产权的能力。

2.2 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产[2],其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有形资产的界限,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阶段,都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不流失,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3 知识产权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服务的交易归根结底为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授予了知识产权主体一定私权,知识产权主体对其产品和技术享有一定的垄断权。由于新产品、新技术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摆脱外部技术依赖,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技术和产品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是当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较晚,各种因素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疏于对知识产权认识,自身无法实现对其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其次,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巨大代价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未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结果被他人仿制牟利,致使高新技术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再次,诸多高新技术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完全是政府工作,忽视了自身的主体作用[3];最后,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作为技术支持,很多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员工非正常离职或调动,很可能造成其知识产权的破坏和流失。

3.2 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缺失

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上缺失:首先,企业在项目立项过程中,不善于利用已公开文献进行技术分析,不能正确认清技术的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情况;其次,在研发中,企业不能发现已公开技术文献,对项目的研发进行重复研发,浪费企业的人、财、物,延长企业的研发周期。

3.3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

当前,我国绝大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以及尚未配备相关知识产权人才。很多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挂靠技术部,导致了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管理混乱,有的企业缺乏人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公司行政代为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完全流于形式,一旦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专业问题时,其很难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不能及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4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不完善,如知识产权申请和审查期限过长等问题,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我国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无章可循,给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带来阻碍。

4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

4.1 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切实将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要认识到自身是知识产权保护主体。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保护主体,要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来。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政府必须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以及积极参加知识产权保护。把知识产权保护、申请、管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格认定的重要评审条件;其次,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改变过去对知识产权工作被忽视而导致极其被动的局面,能够运用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等途径,将知识产权工作穿插于企业发展的每一环节;最后,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使员工树立企业知识产权主人翁意识。

4.2 企业需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以及对人才队伍的培养

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不同模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根据企业的知识产权总目标,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另外,要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引进知识产权人才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形成一支具备专利检索、专利分析和专利挖掘等综合能力强、懂法律、懂管理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4.3 加强企业对现有知识产权文献的合理运用

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建立文献库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技术材料进行严密分析,准确把握国内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提高本企业对该技术研究起点,避免企业重复研究,使企业在研发活动中抢占市场制高点,掌握技术的主动权,密切监视相?P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要学会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文献,以防止盲目开发,同时,也可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

4.4 国家要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企业对其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项目是各类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社会活动的泛称。清华大学吴之明教授和卢有杰教授曾经提出:项目管理也叫做事理学,就是把事情做好的科学。放眼周围,80%~90%的工作其实都是在用项目模式和项目制进行处理的。即便是生活,以项目形式出现的也可以达到60%~80%。

项目管理的地位和价值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四大基本学科之一。由于项目管理是一个新兴、年轻的管理技术,现代化发展还不到70年,相比经济学和经济管理来说,相差一个数量级。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将项目管理作为三级学科予以研究,一直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地位。实际上,项目管理与组织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是管理学科的四大基本领域,其地位远远高于现在的认识程度。四大基本领域相互组合,构成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的管理分支。

项目管理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

项目管理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工业、农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项目管理可以控制投资总方向、淘汰不良项目、减少整体发展失败几率、降低宏观政策风险。应用了项目管理技术,区域的发展将可以像巨型园区一样获得明确的发展日程、精确的投资范围、细致的开发步骤、准确的建设成果。

项目管理对于企业运营的影响

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生存需要盈利,盈利也是企业运营的唯一目标。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纯花费的日常运营的比重,降低业务工作的亏损率。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也是以各个项目为单元的,项目化的运营可以实现模块化的管理,从而实现独立模块的精细化管理。应用项目管理之后,企业的运营可以像船舶的水密舱一样,基本上可以杜绝一个业务问题造成的整体亏损,而且可以将质量和效益管理精确在每一个独立部分。

项目管理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转变。项目管理可以帮助各个产业重新评估发展前景、提高劳动技术含量、提高能源使用率,增强生存力。不仅在产业之内实现资源优化组合,还可以提高整体协同发展水平。

项目管理对于劳动就业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长期的教育滞后、城乡差异和低端模式导致了劳动力的能力偏低、学生的实务能力欠缺、工作效率整体低下、技术含量偏低。项目管理是最基本的事务管理,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管理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具有无限的放大作用。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功能、价值在于科学地进行管理,最大的效能就是提高效率,类似于1978年开始的承包责任制模式。项目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应用科学、工程科学和专业科学,也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软科学技术。所以,项目管理的应用,实际上就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全球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项目管理非常重视。美国最先在曼哈顿工程中予以系统应用,保证了最快、最好、最安全地生产出了原子弹。随后,西方各国都在迅速普及和贯彻项目管理。日本在全面推广了项目管理以后,迅速成为世界生产效率第一强国。目前在项目管理领域之中,新技术贡献数量第一的国家已经不是美国,而是日本。目前美国的NASA、白宫、IBM、HP、通用、花旗,欧洲的NOKIA、空客,日本的丰田、索尼等大型机构,都将项目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技术和人才选拔技术。

国家战略、政策

在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领域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四大发展战略。将项目管理提高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这还是第一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大力推广项目管理技术。鲁布革水电站是第一个系统引进和应用项目管理技术的大项目。其后20多年,我国的建设、军工、制造和信息领域都大量应用了项目制管理模式。现在我国专门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不下2000万,取得专业资格的也达到了200万人左右,参与项目和与项目有工作关系的人员,至少在1亿~2亿以上。

世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迄今只发展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没有项目学。而且,在我国,项目管理的培养只达到了硕士级别,还没有博士。目前,全世界的项目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美国一枝独秀,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紧跟其后。世界性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有10个左右,最大的是美国的项目管理协会(PMI)和欧洲的国家项目管理协会(IPMA)。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炼编制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是第一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其他机构其后提出的各知识体系,基本都是PMBOK的翻版或者是衍生本,总体结构基本没有太大的突破。PMBOK已经成为全球项目管理领域的圣经。学习PMBOK的人员达到了数百万,取得该体系和衍生体系的资格认证人员已经到了数十万。这数十万人员都是各个国家的管理精英和产业骨干,为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作出了核心的贡献。

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我国目前从事专业项目管理研究的机构已经达到了数百个,其中陕西的双法项目管理协会和北京的建筑业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分别提出和编制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这在我国的项目管理学科领域是不可低估的重大进展,目前能取得如此进展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我国一个。但是,以上两个知识体系,基本还是属于PMBOK的衍生产品,主体框架和运行思路仍然没有脱离PMBOK的范围,其思维水平和管理高度,也依然没有超越PMBOK。所以,PMBOK仍然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目前在我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有三种: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P,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协会的IPMP,国家劳动部的项目管理师,其中PMP的数量占到了大多数。

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新时代,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技术成为了最核心的资产,人才也已经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由美国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竞相贯彻的知识产权法制和战略,其实就是变相保护、占有、乃至掠夺技术和人才的方式和方法。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国迈入现代化国家门槛的重要障碍,而且很可能是最重要的障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所得到的技术,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技术。尤其是像项目管理这样的系统性软科学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思维、思路、模式、流程都掌握在别人手里,造成我国在使用这些软技术的时候,必须按照他人、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规则出牌,其导致的隐患和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衍生品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由于整体的模式、方法都是以他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体系为基础,所以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不利。因此,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紧迫性

目前,项目管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模块之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在我国,专业项目管理认证还需要参照外国的知识体系来运行。就是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的考试,外国主导的考试都占据了大多数,每年的考试费用大部分都送给了外国。国家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想组织全国范围的项目管理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但是一直未能如愿,原因就是始终没有我国自己的评价基准。这对于我国的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实在是不可估量的隐患和现实问题。管理体系都是以外国为准,则管理进程、组织机构、经济模式、法规制度就都是以外国的体系为基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国际仲裁,就已经失掉了根本的胜算。

功能目标

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应当首先满足以下功能:

1. 适应中国国情

2. 配合社会制度

3. 兼容其他体系

4. 具备先进理念

模式结构

先进、领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该达到以下的模式和结构:

1. 流程化模式

2. 标准化模式

3. 立体结构

4. 模块结构

等级范围

良好、高价值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该适用以下等级和范围:

1. 投资方和实施方均能适用

2. 从决策到操作均能覆盖

3. 通用和专业领域均能兼顾

4. 行业和产业区分均能兼容

普及和推广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最高的级别和最低的层面予以普及和推广。只有全面彻底地在全部产业领域,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之中进行普及,才可以在所有的工作、业务之中获得推广,才可以真正获得国家、产业和系统的回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从广大人民开始,要形成全民共同富裕,全国共同发展,全社会共同进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该以最简单、最通用、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出现,应该在各个方面,从社会各个范围予以推广和普及。

教育和测评

项目管理的教育是产业化和管理学科的基础教育,是人员工作能力的基础部分。因此,大力发展项目管理教育是解决当前的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产业水平的重要途径。项目管理测评需要独立开展,成为教育和社会的连接纽带,彻底解决教育和应用的脱节问题。

经济和产业价值

项目管理的普及,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全面普及项目管理,GDP的增长将成倍提高,经济发展将飞速前进,日本、“四小龙”、美国的快速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成倍加快,功效将成倍增加,失误率将成数量级下降,能源消耗率也将飞速下降,产业效益最终将以最快的速度领先于世界。

国家和民族贡献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执法;分级属地;管理模式;问题;执法能力;可持续发展

前言

在我国,大多数区域地方,存在着旧的安全生产执法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并存的现象,并且对新旧两种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概念的混淆,人为错误把安全生产中的分级管理模式和属地管理模式统一成分级属地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大量的漏洞,严重危害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随着我国对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查力度的加大及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出后,要求各地政府依据属地管理原则进行进行安全生产执法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区域地方的旧的安全生产执法分级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废止,而且还在执行,这样就造成了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中的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并存并用,并对起两个的概念进行混淆,造成了人为的分级属地管理模式的形成。这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大量的漏洞,而属地管理也成为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推脱事故责任的理由。

1.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

1.1 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与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特点,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中的属地管理是一种正确的管理方式和确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在安全生产管理公共设施配套上、应急资源的整合与调度上、附近地域周边环境上等,由当地的属地管理在地域上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一优势是我们无可非议的。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各单位协调、立体式的共同管理,所以单靠属地管理模式来管理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本文通过对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中的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认为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而我们今天所主要说的分级属地管理模式更是不科学的,并且给最底层安全生产执法机关带来一些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级属地管理模式缺乏一种科学可靠的执行指导理念,而自身也缺乏科学合理性。如,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即体系在企业高层的正确决策领导上,但是更要体现在我们企业底层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上面,所以,按照分级属地的管理方式来看,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上层监管部门永远没有责任,即我们知道生产安全事故永远都是发生在最底层,所以只有低层的生产安全工作落实部门才有责任。所以说,分级属地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来看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

1.2 其次,从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安全生产执法分级属地管理模式中来看,这种模式强化了高层的监管职责,却削弱了地方的监管职责,如在国家安监总局这几年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表明,中央监管企业指到市一级,所以这就是说县一级的政府无权监管安全生产,而安全生产事故往往发生在底层地方,所以,给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麻烦。

1.3 第三,就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分级属地管理原则与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着矛盾,这样就造成了各级政府之间的都管、都不管现象的出现,严重削弱了安全生产执法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

2.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中的属地管理

2.1 要解决我国现存的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坚持属地管理的方针与原则,但是同时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及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在条与块之间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职责划分,我们知道,属地管理属于块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应该严格规定和划分,即企业主管部门、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安全生产日常管理责任,而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承担监督责任。

2.2 其次,我们要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分类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即按行业类型、危险程度、设施设备情况等明确属地管理到哪一级,来防止出现不要除了总公司以外的所有分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统统往下属地,结果造成哪一级都是第二责任人,形成上级不管下级,下级不了解上级的无序状态,最终造成责任不明。

2.3 第三,就是要把相应的监管手段、执法权力适当的往下放一放。这其中就包括安全设施的审查监督、承包承租单位的资质审查、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等情况督查考核等等的权限和手段,可以下方给当地有关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使责任和管理方式基本配套,进一步扩充基层监管的执法能力,从而使属地管理得到不断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安全生产执法的管理模式的有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比较系统与复杂的问题,这关系到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生产中的突发安全事故,从而使我国生产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现代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是一部具有时代感和开拓创新内容的学术论著,分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时代背景、内涵及价值等,以并创性的研究视角有机融合了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拓展了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和管理杆学研究的新领域。此外,还系统地构建了现代知识产权餐理的内客体系。所以说,该书不仅在理论上意味深长,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在信息化浪潮来势汹汹、知识经济已出露端倪的当代,信息尤其是创新性智力成果,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我国,都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他资源的比较地位则呈下降趋势。相应地,围绕着信息尤其是创新性智力成果的利益冲突就愈发激烈和复杂,以创新性智力成果为客体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它不仅成为社会法律生活中的重点,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重点和焦点。知识产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社会甚至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法律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制度、一种技术制度,还是一种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则是知识产权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化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影响与推动,知识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信息化、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我国加人WTO、国际化贸易活动等,都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现实的迫切需求。

知识产权从产生到消亡历经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权利消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中知识产权管理最为重要。在整个知识产权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起着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地区层面,还是企事业单位层面均是如此。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才能得以实现。可见,知识产权管理在知识产权整个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由马海群教授等编著的《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是一部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的学术专著,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内容新颖,较其他同类专著更具创新性。书中,作者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论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需求和知识经济社会要求,以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具体论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体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知识产权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的成果—现代知识产权管理。书中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开拓性、论述的系统完整性、业务指导上的实用性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开创性的研究视角,有机融合了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

传统知识产权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法学的视角,强调制度的安全与秩序;另一个是经济学视角,强调制度的效力与效果。也有不少研究者还从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管理学及技术发展的角度,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物,其业务领域也必将随着知识与技术创新的进程而不断拓展。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围绕知识与创新过程,将不同视角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要求日益迫切,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之一是知识产权管理的集成性增强。马海群教授开创性地颠覆了知识产权的传统研究视角,将法学、经济学、政策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重新审视知识产权管理,萌发了知识产权管理新的研究领域,即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知识产权文化管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并开创性地界定了这些领域所涉及的概念,利用相关理论阐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令人心悦诚服。

该书不仅将其他学科理论进行了有机融合,且拓宽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的领域,马海群教授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大胆尝试具有开拓性,弥补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同时,该书在研究内容方面又极富创新性,具体体现在:(1)该书新颖性地借鉴了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用于解决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的问题。如在知识产权政策管理、文化管理等章节都有借鉴国外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并对改进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现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说,作者借鉴国外先进的商标信息管理系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标信息管理系统等;(2)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吸纳国家政策文件的思想,使研究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如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提出的第7条措施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该书正契合国家政策的需求,在知识产权文化管理一章中专门探讨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这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壮大和培养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3)突破已有研究成果和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开拓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如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政策的一部分,属于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中统摄性政策,很多研究者都将其纳人到知识产权政策管理领域内,而该书作者为突显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另辟蹊径地将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单独论述。又比如,在论述知识产权技术管理这一章节时,作者并没有被局限在技术措施的框架内,一味地单纯强调如何改进和加强技术措施来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相反的是,作者联系行政、法律等手段一起加强技术措施的知识产权保护,这种跨领域的研究势必会对知识产权技术管理起到更佳的效果;(4)有机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如在无缝嫁接了政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政策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功能。又比如,融合了信息管理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并不被人们所熟悉的知识产权信息这一集合概念,并对现有资料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这一领域,这是该书作者的独创,作者以集成思想提出并论证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信息概念,重点研究知识产权信息特征与功能。由于知识产权信息管理这部分内容是作者最重要的创新点,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专门分析。

在书中,作者做了大量的交叉研究,其意义在于:首先,知识产权管理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法制管理,为知识经济所需的知识进人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知识产权法学建设也是一种补充和丰富;知识产权政策,是发挥知识产权作用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知识产权文化管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文化;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成为法律保护、制度保护、经济驱动之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知识产权技术管理,有利于推动技术保护进人法律保护框架;作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将促进知识与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其次,从分支学科建设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管理科学学科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结构,从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知识产权文化管理、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等分支研究领域角度,对管理科学研究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说,现代知识产权管理是管理科学研究分化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及新兴研究领域,这种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启发人们思考管理科学其他新的研究领域,为人们研究管理科学其他分支学科提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

2开创性地提出知识产权信息理论

马海群教授将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后,提出了知识产权管理信息这一创新性概念,国内尚未有其他学者提出这一概念,属于作者独创性研究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信息是指表征知识产权权利属性的信息,这种属性既包括知识产权权利作为整体的属性,又包括知识产权内各种具体智力成果权的属性,同时,知识产权信息又是表征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内含的信息,它包括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版权信息、技术合同信息、涉及知识产权业务的竞争信息等等。广义的知识产权信息则是表现知识产权存在状态的信息,除表征知识产权权利属性外,一切围绕知识产权发生、发展、变化的信息,如知识产权政务活动、知识产权制度演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运行状态、知识产权法律活动、知识产权贸易活动、知识产权数据、知识产权声明、知识产权利益主体等,都可被看作是知识产权信息。并认为知识产权信息的本质是知识产权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表征,知识产权信息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显示知识产权存在的一种属性,知识产权信息又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知识产权的中介。知识产权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如普遍性与寄载性等外,还具有自身独特属性:一是法律规定性,即知识产权信息是依据法律而存在的,法律规定着知识产权信息的种类、范围、数量、时效等。二是特殊时效性,即广义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内含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时效性,而知识产权权利信息却具有特殊时效性。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时限性特征,决定了权利信息的这种特殊时效性,当知识产权失去法律效力后,知识产权权利信息随之消亡。

书中不仅阐述了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的概念,并对知识产权信息的特征、内涵、功能进行了深人分析。知识产权信息已成为人们从事政务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法律规范及文学艺术创作等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具有独特的显著特性,如①既是文献信息,又是非文献信。主要原因是知识产权信息以法律规定为载体,但又可借助文献载体之外的其他载体来表达、传播与利用,完全脱离原载体,故既是文献信息又不是文献信息。②既是静态信息,又是动态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知识产权文献之中,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知识产权相关活动之中。③多为公开化信息。智力成果公开是获得知识产权的法定条件之一,另外,国家设立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促进智力成果公开,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④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而独特。信息量大是因人类的智力成果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独特是因知识产权将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许可而开发、采用、转让知识产权信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结构完整而又清晰、系统地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体系

现代知识产权管理内容体系划分的既有条理又清晰,各章节间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研究角度看,论证充分而又精辟入微,不仅有宏观论述,如介绍了知识产权管理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涵、构成及价值等;又有微观分析,如不同种类知识产权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不同类型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管理和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知识产权信息分布与收集、组织与传播、检索等不同运作环节的管理等。在研究对象方面,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研究的是知识产权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及协调方法。从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看,该书主要集中在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国外主要国家、我国及其企事业单位等这几种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的阐述和分析;从知识产权管理的客体看,该书是针对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管理这几种客体来研究各知识产权管理的分支领域的。

现代知识产权管理涉及法律、政策、文化、行政、经济、技术、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些知识涉及的学科众多,内容繁杂分散,研究内容的跨度和把握的难度都极大,为此作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从一系列分散的、混沌的侧面出发,通过分析与论证知识产权管理学的基本定位、知识产权管理学的范围和研究对象,认为将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为对知识产权各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更具有说明力,因为不论是国家或政府还是企业乃至全社会,都面临着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历史课题和使命。沿着上述思路,最后系统地构建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而又清晰的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体系,从9个方面构建并拓展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知识产权法制管理、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知识产权文化管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知识产权经济管理、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九大模块。并由此构建该书体系,同时也作为该书作者对知识产权管理内涵及知识产权管理学科内容体系的一种新认识。作者所构建的这一理论体系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体现出管理科学体系的分化演变,这是符合现代学科发展既综合又分化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的。

4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孪生姊妹,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作者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实践调查基础上,比如,选取世界组织的文献和国外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网站研究国外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对国外知识产权信息网站进行调研并配以截图研究知识产权专门搜索引擎模型的技术思路,比较分析国外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现状,用以研究改善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管理措施等。作者通过对知识产权网站的实地考察与分析,来揭示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作者还结合了很多国内外的案例开展研究,不仅较具有说理性、让人容易信服,而且能够展示现实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案。比如,2005年我国暴发的DVD行业的退潮,Union Beheer B. V.公司等依据“337条款”起诉我国强化木地板生产和销售行业等,这就形象地展示了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启示我们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资产管理,警醒我们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及早策划出一些预案。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莱芜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促进了莱芜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生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跨国企业相继进入我国,进入山东,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莱芜中小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紧迫的压力。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雕塑业、医药业和新技术企业等行业竞争激烈。涉讼企业希望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合法地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案件的诉讼标的越来越大,一些案件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小处着手,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为例,综合分析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得出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现状。近年来,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薄弱,还存在知识产权量少质低,职务发明专利占比低、专利实施转化率低、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等问题,公众意识、管理水平、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深为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而言之,莱芜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还不相适应。

莱芜中小企业在2002~2009年8年间平均每3.5项获奖科技成果才申请1件专利;平均发表5.5篇论文才申请1件专利。这种“两多一少”的结构,反映了目前莱芜中小企业依然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而忽视专利申请,也反映了莱芜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水平较低、专利意识不强、专利质量低下、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莱芜中小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状况和知识产权现状并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众多问题,以下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莱芜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很多创新成果不能在第一时间产权化,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意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1)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不强。由此导致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并造成了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流失。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科研体制的影响,该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热衷于通过鉴定、评审等程序获得奖励或者鉴定证书,然后将技术成果束之高阁,而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表现得十分冷淡,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以至于有些已有技术被别人抢先注册了专利技术,使自己被冠以仿冒者的罪名,譬如柔性管端模具。

(2)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举例来说,莱钢锻压股份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总体上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如申请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获权项目管理、基本法律事务处理等,远远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层次,而且此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上存在误区,即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同于企业技术生产管理或法律事务的管理,根本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它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实施当成一项额外的“成本支出”,如申请费、维护费、调查费、专家费、保护费用等,没有建立独立的知识资本制度,没有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专门的经费,致使其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

2、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的莱芜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存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重开发引进而轻吸收引进等方面的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根据莱芜知识产权局2009年《莱芜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100家中小企业中,制定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36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定规章的企业31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3家,占33%。近2/3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这是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IBM公司专利工程师有500多人,微软公司全球25,000名员工近1/5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索尼和日立公司均有300多人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而莱芜地区80%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乎是空白。

(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莱芜中小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举例来说,2000~2009年的9年间,莱芜中小企业研发平均经费内部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2.13%,最高年份也仅为4.32%,没有达到5%。

(4)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莱芜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的有效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从事技术以及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使得企业缺乏竞争的后劲。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章程规定,对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员工一次性给予500元奖励。此规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很多员工取得技术突破后申领奖金,却以成绩不够突出为由被企业拒绝,严重打压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即便是申领到奖金的员工,也因为奖励力度不够而积极性低落。

(5)重开发引进,轻消化吸收。在技术方面,大多数莱芜中小企业只注重技术开发引进而轻视消化吸收,缺乏技术开发引进的后期跟进工作,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明显匮乏。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虽然该企业每年在技术开发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其中技术改造经费占经费总额的54.36%、技术引进经费占35.71%、消化吸收经费占6.02%、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占3.91%。(图1)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企业在引进技术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而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改善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首先应当树立起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意识,其次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二)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产权管理体系。为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各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健全机构、规范制度、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形成责权明晰、规范统一、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产权管理机构。各中小企业应当设立比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市场调研、知识产权信息搜集、专利申请、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等等诸多知识产权事宜。其职责除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培训、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处理企业内外知识产权业务等方面外,还包括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对本企业技术、产品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跟踪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从技术开发、产品营销方面提供支持,及时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预防本企业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等。在实际操作方面,中小企业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莱钢、泰钢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2、建立健全产权规章制度。在宏观层面应确立企业知识产权的基本政策、指导方针;在微观层面应针对不同领域、产品、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如与企业员工,特别是接触和掌握企业重要知识产权的员工签订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包括商业秘密保密协议、职务技术成果归属、竞业禁止协议等。还应建立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进行业务交流时的商业秘密保密制度、技术合作的产权处理制度等。无论属于何种层面,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确权和保护、利用、监管等运营方面的规定必不可少。以确权而论,企业应当建立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的制度,如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而产生的技术成果的相应专利申请制度和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企业商标在国内外的及时申请注册制度和对企业著作权的及时登记制度;以监管而论,需要建立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的机制,以保障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营依法进行,并及时发现侵害本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确保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3、培养产权管理专门人才。要促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健康较快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强化抓知识产权就是抓企业发展的理念,建立一支创新团队,培养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明白人。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院校优秀毕业生的加入,并定期组织对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还可以聘请相关知识产权专家担当顾问,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予以指点、监督。

4、建立健全产权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规范企业与科技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奖惩制度,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包括知识产权要素参与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专项奖励基金),并创建体现科技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等,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质量作为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和提升工资的标准,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提高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率。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本来就比较薄弱,所以更应当做好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率。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的效用监督、考核体系,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引进后的效能评比工作,加大知识产权消化资金的投入,实现知识产权效用的最大化,变相地节约成本,如固德化工有限公司2007~2009年间专利消化资金投入增加了20%,结果知识产权效能增加了80%。

(四)拓宽途径,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在资金方面处于劣势的众多莱芜中小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拓宽途径,增加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

1、关注政府政策。目前,莱芜市人民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获取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资助奖励措施,如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仅2010年一年莱芜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就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70万元,主要用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管理及专利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助。各中小企业取得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经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有关部门审核认定后,还可以按照评估的实有资产价值作为质押申请银行贷款。作为莱芜地区的中小企业,要充分解读并利用好本地区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的创建。

2、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节约开发成本。仅靠资金未必就能确保开发出成功的产品。一些公司之所以超过竞争对手,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研发上花费更多,而是因为它们的开支更明智。比如,甲骨文公司2008财政年度的研发开支占收入的12%,而软件类企业的总体比例为13.6%,但2009财年甲骨文的利润增幅达到29%,且该公司目前还在增长。这说明了企业应当追求研发资金效用的最大化。

对于莱芜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更应当合理有效地配置研发资金以实现资金效用的最大化。由于内部人员信息上的不足,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事务时,可以求助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处理。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拥有合理的人员构成,长期从事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与实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省时省力的一条捷径。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研发资本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本效用最优化,节约开发成本,变相增加企业知识产权的投入量。

三、结论

莱芜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的地市,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建立,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众多的莱芜中小企业,既要主动参与、遵守国际游戏规则,也要尽量利用机制,扬长避短,并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争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丹.山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J].山东科技,2006.2.

[2]Kumar Nagesh.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Market Orientation and Location of Overseas R&Q Activities b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World Development,2006.4.

[3]王立诚.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8.7.

[4]朱雪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