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驱动;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品牌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125 -02
一、背景分析
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目前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一大重点工程。高职院校紧盯“品牌”这一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突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扶需”提升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通过“扶特”培育和强化高职院校特色优势,通过“扶强”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使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有根基、立得住。另外,在江苏省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促使国际化旅游需求的骤增;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广泛运用,促生了智慧旅游的方兴未艾;大众化的旅游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自由行等个性化旅游的发展也促使江苏省旅游业呈现出与以往迥然相异的特征。而旅游行业的新发展势必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融入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终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反哺行业的发展。
二、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
从旅游管理国内外办学特点来看,专业的“立地性”已经成为一大特色,通过和地方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相结合,突出专业的社会贡献度;对接“国际化”要求,把实训和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体系和内容,实现完成课堂教学和实习就业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上,从顶岗实习管理到实训基地建设,从教学内容深化到实践环节细究,均体现了旅游管理“学做行知”一体的办学模式,学生的旅游认知度和岗位胜任度在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在管理体制上有待进一步创新,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品牌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有待明确和完善
比如出台《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来指导和保障校企合作的开展,出台《紧密型合作标志型企业管理办法》和《企业制学院管理办法》以保障企业在经费筹措、技术应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优惠。
(二)教师培养方案需要制度化和标准化
在教师培养方面,缺少《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兼职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等制度性文件,无法有效推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顶岗实习基地考核奖励办法》《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补偿办法》等,不能有效激励和推动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
(三)课程设置对区域经济新业态跟进不够
只有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需求来设置专业,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如智慧旅游、国际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相比行业发展,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四)专业的国际化视域有待拓展
目前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主要以“实习项目”为主,缺少在师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安排学生赴海外实习、研修为主,缺少和办学点之间在学生上的互换双向交流。
(五)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专业教师参与的横向课题多停留在本省范围内,且课题延展性较弱。国内外专业标杆学校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这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的途径
(一)设定品牌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努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力争建设成为教育理念上“三化鲜明”(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师资队伍上“三百完备”(100%双师、硕士以上学历、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人才培养上“三型凸显”(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课程改革上“三层递进”(构建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上“三元并立”(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高职本科衔接三元培养路径科学),校企合作上“三共一体”(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实训实习基地“三点齐全”(三个重点:一个校园,一个实习基地,一个专业联盟)行业特点鲜明,标杆作用显著的省内杰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专业。
(二)探索专业品牌化建设的路径
具体而言,教育理念上的“三化鲜明”指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专业教育国际视野,专业建设能够契合和引领地域性旅游产业发展,专业教育教学中网络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师资队伍上的“三百完备”指本专业教师100%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有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从教学能力、行业实践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上的“三型凸显”是指本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具有高超的旅游管理类工作技能,且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课程改革上的“三层递进”是指体现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旅游行业通用技能的平台课程和以职业特定技能习得为重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多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路径上的“三元并立”是指针对中高职衔接学生(如对口单招、中高职3+3入学)、普通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及高职、本科衔接学生(如3+2入学)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达成共性和个性并存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上的“三共一体”是指与行业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开展课程评价,使得“教”“学”“做”“评”“用”全面与旅游行业需求接轨。实训实习基地的“三点齐全”是指打造三个重点:其一,将校园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营造整体旅游实习、实训氛围;其二,打造一座高水平旅游管理类实训基地;其三,与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合作,建成专业联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点,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专业品牌化建设的方案措施
1.明确教育理念目标: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拓宽专业教师国际化视野,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增加学院与国际院校间的合作。深入开展本专业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料库建设,建设成果覆盖本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创学生展示平台,构建多渠道教学平台。投入建立智慧应用系统,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
2.优化师资队伍目标:实现本专业教师100%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有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双骨干教师”制和“双兼职”制,培养“局长型教师”“经理型教师”,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100%。提升教师入职门槛,鼓励教师报考行业证书。秉承“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工作态度,完善教学人才“梯级培养机制”,增加人才储备量。
3.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完成“课证融合”的建设方案。实施差异化学训交替式的教学方案,即班级之间进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学期交替的教学模式。
4.创新课程改革目标:构建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完成核心课程改革,核心课程服务行业企业,确立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鼓励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举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兼职教师教学示范课”活动,评选学院“十佳兼职教师”。
5.革新培养路径目标:开辟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高职本科衔接的培养路径。构建“2+0.5+0.5”的学程分段、“就业、升学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应用研发能力以提升校企互哺的社会服务能力,为省内外、中西部地区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免费提供省内外专业教师来校作访问学者的机会。
6.坚持校企合作目标: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定期召开“校企专家专业指导会议”,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编撰课程教材,完善校企合作课堂授课模式。课程成绩评定时实施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介入,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把行业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融入平时的校内考核。
7.更新实训实习目标:组建一个校园,一个实习基地,一个专业联盟。依托4A级景区的规划标准,完善校园基础建设并优化配套设施。规划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校企共同体”实习基地。切实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成立旅游管理专业联盟,形成联盟资源共享,联盟内资源共享平台,制定定期交流制度,拓展联盟院校间的校际合作范围。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品牌化建设需要宏观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应该是一个长久的、科学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品牌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一个分阶段、分步骤的程序。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方向和目标的根本行动准则。因此,专业建设规划书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莹雪.基于4H培养目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1):120-122.
[2]苗耀华,李男.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3-77.
[3]葛丽芳.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320-321.
[4]胡章鸿,李芸罗,朝霞.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四维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4,(09):55-57.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成长;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313-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确立、非正式学习的兴起、网络教育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习已逐渐成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虚拟学习社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引入虚拟学习社区。与此同时,新时代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
1虚拟学习社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现代远程教育借助网络媒体得到快速的发展,各种网络教育机构和公司迅速成立,满足了人们学习、工作和教育提升的现实需要。e-Learning正成为知识时代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虚拟学习社区逐步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的学习环境,知识管理正成为知识时代组织和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虚拟学习社区正以其个性化、共享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共享)、开放性等特点,在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很大的功用。根据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发展,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且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身心素质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提高的过程,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如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职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成长过程。
1)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除了掌握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理论,行业发展状况,掌握职业、职业群的需求。掌握职业教育理论,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取舍、改进教学方法。掌握职业、职业群的需求,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为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性人才。结合职业教育理论、行业发展、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整合,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理技双优的人才。
2)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更新的脚步越来越快,高职教师必须紧随技术进步的步伐,关注技术发展动态,用最新的技能知识来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掌握最新的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从而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效率。
3)不断提高的科研能力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由此也可见科研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转型期,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或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科研能够促进学校内涵的建设;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1)高职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主要指学术性知识、师范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主要指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应具备诸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班级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特殊能力;专业精神主要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满足招生规模扩大、专业数量激增的需要,先后从普通高校毕业生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吸收了大批新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入职前大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他们普遍缺乏关于如何将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而普通毕业生入职前大多没有经历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缺乏专业实践能力。无论是普通高校毕业生还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他们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普遍不足。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贯彻执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学一体化”等高职教育核心理念时普遍感觉力不从心。
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无论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是专业精神的培养,由于条件、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经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缺乏固定的学习渠道。外出培训学习,教研室会议,学术讲座,这些都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无法保证学习的持续性、连贯性。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虚拟学习社区可以为教师的继续学习提供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便利条件。
2)教师专业培训产生的相关问题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9年度师资培训计划显示: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计划的403个培训项目,主要侧重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教师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计划的514个培训项目,主要侧重于专业建设、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师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培训现状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培训数量不足及校本培训不足
全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若以2008年教师的总数37.7万人来计算,以单个项目有100人参与的话,2009年的403个项目仅能满足10.7%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2010年的514个项目仅能满足13.6%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问题较为明显,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合适的渠道把所获得的知识与其他教师分享,多数没有进行相应的校本培训,导致教师受益的范围大大降低。
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共进行了188人次的培训,占全院教师的35.9%,其中国家骨干专业的教师培训占了80%以上。由于2011年是全国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关键一年,培训数量为历年之最,但是由于骨干教师一人多次参加培训,导致实际人数并没有那么多。通过外出培训,获得了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但是,参加培训的多数教师没有并没有把这些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与其他教师共享,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应用验证。
②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的不均衡
以2009年、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计划为例,培训项目的内容多为电子信息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等专业,其他专业的培训较少,而且教师专业成长所要求的职业道德或专业精神培训、科研开发能力培训、行业技术职务证书培训、海外培训、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企业实际工作锻炼等培训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对某些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由于培训内容的不均衡,导致培训的对象的不均衡,其他专业的教师就难以接触到较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从而影响教师的知识更新、技能创新。还有,从2009年、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计划还可以看出,主要的培训对象集中在骨干专业的骨干教师和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再加之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多数普通教师都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
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参加的主要培训有新加坡管理学院培训、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等,培训教师主要是教学管理干部和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骨干教师。全年的教师培训也只进行赴新加坡培训教师交流汇报会。汇报会的次数与外出培训的次数差距较大,使得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不到普及。相关领导也极力开展交流会,但是由于时间或其他因素无法开展。
③企业参与培训项目的比率较低
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的培训,主要是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全国高职示范院校的培训。参与企业培训的人数较少,导致接触企业的管理理念、生产管理流程、人才需求的机会较少,不利于掌握行业动态、校企深度合作。
4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研究
结合笔者所在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的实施情况来看,高职教师专业培训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而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带来的问题,除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外,还应在培训的方式方法及手段上寻求突破。而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校本培训提供平台支持,能够为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1)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变革教师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培养一个自主发展的教师。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的限制,高职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根深蒂固的高职教育观念,使得专业理论知识的扩展滞后于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目 前亟需解决的是为高职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平台,使得高职教师能够接触到全新的学习方式,使之能够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追求的是多种多样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学习者提供了反思学习、交互协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页、发邮件、画图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虚拟学习社区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这些知识完全由学习者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对于教师而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解决“工学矛盾”——工作和与学习上的矛盾。
2)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本教研的开展主要以会议的形式。以系部教研室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时长在2小时以内。这种校本教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任务式分配,缺乏集体讨论,教研频率低,教研效果不明显。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主因是高职教师的课业任务较重,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集中式教研。
而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校本教研提供平台支持。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校本教研增加了教研的时间灵活性,不受时空的限制,有目的地开展专题讨论,通过互联网采集、筛选、整理学习资源等等。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评价、详细阐述、反馈等;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讨论,并把讨论信息反馈给其他教师。
3)虚拟学习社区能够提供教学反思的平台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善于运用反思来处理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将会使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在数量、质量和实践指导性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备课、写反思日记等。
而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教学反思提供支持。学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校园内设置一个供教师进行学习反思的平台,能够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5结论
总之,虚拟学习社区能够针对当前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针对目前培训数量不足、培训内容的匮乏等问题,可以开展校本培训;针对培训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冲突,可以采用灵活、多样性的培训方式。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院校范围内,以虚拟学习社区来促进高职教师专业成长无论从经费条件还是技术条件都是可行的而且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第郁,谢方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73-76.
[2]马晓兰,李文莉,王其云.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15.
[3]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彭智昆.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6]杨怡.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探讨王小平[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关键词】社会资本;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共享
0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用户使用活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于2014年7月21日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与之相适应,各种虚拟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一些专业化的领域,如学术交流领域,各用户因为自身兴趣爱好和相同的专业知识背景而聚集在同一虚拟社区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这就是专业虚拟社区。用户之间的互动与知识共享对专业虚拟社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针对不同虚拟社区,专业用户之间的彼此联系、互惠情况、价值规范等对社会资本因素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是经管领域富有影响力的专业论坛,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庞大的专业用户群,是典型的专业虚拟社区。现在尚未有文献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经管之家”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分析“经管之家”用户的知识共享行为及其社会资本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经管之家”管理措施的改进建议。
1 关键概念及研究思路
社会资本一般指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之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它可分为三个维度: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以及认知资本[1]。结构资本主要指社会主体联系的结构模式;关系资本指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投资、维持和发展的关系资源;认知社会资本主要指规范、价值、态度、信仰、信任、互惠等心理因素。专业虚拟社区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为具有相关特定专业背景的用户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隐瞒专业目的地与他人公开参与社区活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探讨专业领域知识、共同进步的在线平台[2]。专业虚拟社区具有显著的专业性特征,成员具有共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如学术交流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其他个体和组织所共享的活动[3]。典型的在线知识共享平台有如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知乎等。
已有研究显示,社会资本会影响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共享[1]。但是,尚未有文献对“经管之家”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因此,本文拟调查分析“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的意愿、行为以及可能产生影响作用的结构、关系及认知三个维度社会资本。
2 “经管之家”知识共享行为及其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围绕研究目标,本项目设计了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以及认知资本五个关键变量的调查问题,以形成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另外,问卷还包含调查主题和填写事项的说明,以及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经管之家问卷调研对象主要定位于使用过经管之家的学生、在职科研工作者和部分其他职业的人群。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方式,经过30天的调研,共收到108份问卷。下面基于调查数据分析“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及其社会资本影响因素。
2.1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分析
由于知识共享活动包括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环节,因此,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可用知识获取(即问题求助)和知识分享的频率进行衡量,调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1个自然月内,问题求助在3次及以上的用户共占到了近66%,分享知识在3次及以上的用户共占到了近63%。这说明用户在经管之家知识共享活动中表现较为活跃。
2.2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分析
进一步分析“经管之家”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它同样包括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环节。相对应地,分别用“当遇到经济相关的问题时,你倾向于向经管之家求助”和“人大经济论坛的其他用户很热衷于分享知识去帮助其他用户”两个问题调查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时的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看出,超过70%的用户倾向于从经管之家获取知识以解决碰到的问题,超过90%的用户分享知识以帮助其它用户解决问题。这些结果调查表明,个体倾向于参与经管之家的知识共享活动。
2.3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的结构资本分析
借鉴文献,本文使用社会联系衡量专业虚拟社区的结构资本,并用“在论坛中你是否与其他用户建立了紧密的互动关系”这一问题调查了“经管之家”用户之间的社会联系,结果如图5所示。大部分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其中近19%的用户与其他用户经常互动和交流,较少数用户“无事不登三宝殿”,除了求助,几乎不与其他用户交流。
2.4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的关系资本分析
借鉴文献,本文使用互惠衡量专业虚拟社区的关系资本,并用“在论坛中,我解决了别人的问题,别人也会解决我的问题”这一问题调查了经管之家用户之间知识共享的互惠情况,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60%以上的经管之家用户认可知识共享的互惠原则,接近40%的用户表示互惠情况较少。
2.5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的认知资本分析
借鉴文献,本文使用共同愿景衡量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的认知资本。当问及“你因为何种情况会帮助其他用户解决问题”时,108位用户中有22.22%的用户认为原因之一是“增强论坛的学术交流氛围”。不管是兴趣使然还是获取积分的激励,用户参与经管之家都希望通过交流与互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推断,“增强论坛的学术交流氛围”是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的共同愿景之一。
3 结语
从知识获取与知识分享两个角度看,“经管之家”用户参与的知识共享活动表现活跃,但这主要体现为用户与论坛的知识互动,用户之间的直接互动与交流较少,说明用户间相互分享知识的行为有待加强。对用户参与知识共享的主观意愿进行调查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大多数用户倾向于参与“经管之家”的知识共享活动。从影响因素看,“经管之家”用户参与知识共享活动及其主要意愿明显受到社会资本――社会联系、互惠和共同愿景的影响,用户彼此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遵循互惠原则、对共同愿景感知越强烈,其参与“经管之家”知识共享活动的意愿越强烈,行为表现越积极。这启发“经管之家”的管理者,可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来增强用户之间的社会联系、强调互惠原则和宣传论坛的共同愿景,以增强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引导用户的知识共享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明红,漆贤军.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9(7):101-105.
1.1社区护士糖尿病管理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0%,约1.39亿人[6],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78]。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社区护士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在糖尿病病人的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糖尿病知识水平、护理实践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决定着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效果[9]。周彩霞等[10]对广州市荔湾区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社区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整体较差,其中掌握较差的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和运动注意事项,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相关培训需求较高,培训需求排名前3位的3项内容是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胰岛素治疗及注射技术。赵芳等[11]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社区糖尿病培训项目的7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其中得分较低的是低血糖相关知识、饮食控制及角色定位,80%社区护士认为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1.2社区护士高血压管理现状。高血压是目前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12]。预计在2025年全球高血压病人数将达到15亿人[13]。高血压病程长,且大部分病人无须住院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的第一线[14]。社区护士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应在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15]。董婷等[16]对2279例高血压病病人调查表明,高血压病人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低,社区护士需加强高血压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王惠珍等[17]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存在盲目性,且健康教育技巧掌握不足,很多社区护士只停留在一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上,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来小彬等[18]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一样,低学历、低职称、在社区工作不足4年以及未在内科工作过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欠佳。
2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模式
2.1分层教育模式。分层培训就是对护士实行分阶段和分层次培训,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分为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在职教育[19]。周春美等[20]探讨城市和乡镇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将社区护士分为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师、护士长3层,再将每个层次的社区护士按照来源分为市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和乡镇卫生服务站护士两层,进行分层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贾力品等[21]将邯郸市社区护士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3层:低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然后根据各层次社区护士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分层培训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提示对社区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可提高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2.2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2]。陈婕等[23]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培训前。2.3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范围、临床问题为起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强调从问题着手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4]。英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以PBL教学法为主,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25]。刘秋鸣等[26]探讨PBL教学法在社区护士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理论及操作成绩、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2.4递进式教学模式。递进式教学模式平均培训时间为16周,包括基本操作规程训练(2周)、理论知识学习(2周)、模块化训练(6周)、岗前培训(6周)[27]。杨春琴等[28]探讨社区护士递进式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培训分为3个阶段(12周)递进式进行,结果表明递进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实践技能。2.5集成共享模式。集成共享管理模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即集成社会优质信息资源和优质师资力量,架构社区护士培训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对社区护士进行慢性病管理培训,解决社区护士培训少、培训单一及培训无法延续等问题。万霞等[29]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结果表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知识得分、社区糖尿病病人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集成共享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护士慢性病理论知识及技能知识。2.6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为基本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系统地利用不同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将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指导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30]。邓旺佳等[31]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将1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培训,培训结果显示社区护士护理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刘晓芳等[32]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合作学习可提高社区护士学习兴趣及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后居民的常用健康评价指标、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评分得到了提高,对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上述研究表明,对社区护士进行合作学习培训,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3小结
县医院被调查医务人员专业熟悉度及培训需求情况被调查的269名医生中,对专业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内科、外科与妇科;最不熟悉的是精神病预防与管理,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和社区康复均低于10%。医生最希望培训的前3项专业科目是内科、外科、急诊与急救;对培训关注度较低的专业为精神病预防与管理、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老年保健和社区康复。在被调查的189名护士中,对专业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常见病的临床护理、急救护理、慢性病的临床护理;最不熟悉的是精神病的预防与管理、临终关怀、中医护理和老年保健。护士最需要得到培训的专业科目是急救护理、常见病的临床护理、传染病的临床护理;对专业培训关注度低的是精神病的预防与管理、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和临终关怀(表2)
2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被调查医务人员从事专业熟悉度及培训需求情况
在填写完整问卷的67名医生中,对专业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内科、外科和妇科;最不熟悉的论文撰写、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性病、社区康复和卫生统计学。医生最希望培训的前3项专业科目是外科、内科和儿科;临床检验、妇科、传染病、老年保健、医学心理学慢性病预防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需求较低。在填写完整问卷的的73名护士中,对专业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常见病的临床护理、急救护理和慢性病的临床护理;最不熟悉的是中医护理、临终关怀和精神病的预防与管理。护士最需要得到培训的专业科目是急救护理、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与常见病的临床护理,对专业临终关怀、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护理和常见病的预防与管理的培训关注度低,均未超过10%(表3)。
3讨论
3.1农村医务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学历
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学历偏低,获得学历的途径主要以中专卫校为主,高级职称较少。作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系统的龙头—县医院不仅在医疗器械等硬件上处于优势,在医务人员的学历、专业素养、医务职称、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要有模范带头作用。然而偏低的学历、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仅制约着医院本身的发展,更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乡镇卫生院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从事全科的医务人员比例偏低,影响着乡镇卫生院承上启下的功能的发挥。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制度化、正规化的在职教育[1],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卫生技术人员低学历和低职称造成基层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同时会影响继续教育的开展。不同学历层次的医务人员对培训的愿望存在明显差别,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要求培训的愿望也在逐渐增强。低素质-低提供能力-低卫生服务质量-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会严重阻碍医疗机构的发展[2]。学历的提高不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并为他们以后更好的服务基层、职称评定等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3]。本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岗位人员短缺而不能脱离岗位参加培训,从而无法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与专业技能,因此相关领导应与当地卫生学校建立适宜本地区的继续教育规划,使医务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地参加教育培训。
3.2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平衡,加强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培训
本调查显示:医生对内科、妇科、外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度较高,对其他辅助科室如检验科、耳鼻喉科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妇幼保健、精神病预防与管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区康复掌握度偏低。护士对常见病的临床护理、急救护理、慢性病的临床护理的专业熟悉度较高,对病人的精神病的预防与管理、临终关怀、中医护理和老年保健的专业知识了解不足。基本医疗是所有医疗工作的基础,只有所有医生及护士对其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高质量。同时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率也亟待提高,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也应具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涉及的其他科目知识有所了解,以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服务患者。现代社会尤其主张人文关怀,若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患沟通的技能,不仅能促进病人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也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公共卫生是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若医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无法保证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既影响了农村广大居民的健康,又阻碍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因此,当地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地实际医疗需求,合理有度地参与规划与管理,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培训项目的组织方应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现有医学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及实际工作生活中存在困难,制定相适宜的培训模式,遴选适宜的医学师资与专业教材,选择最佳培训地点,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不断与培训人员进行沟通寻找问题,从而实时对培训内容或模式进行调整、改进,最终才能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工学矛盾,还需要及时与培训对象所在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单位实际需求,从而得到单位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培训人员、时间和内容,继而高效地为当地培养适宜人才[4]。
3.3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的专业培训需求较高,培养检验及影像专业人员,全面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在新疆贫困县,由于资金匮乏、专业人员短缺等因素,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分科条件有限,从而医务人员对自身专业的培训期待很高。同时,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经费接受全面的专业培训,所以医生对基本医疗的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的培训需求度很高,护士对急诊与急救、儿科。传染病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较高的培训期望。现阶段国家对农村基层医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保证了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同时还不断配备先进的医疗器械,因而对检验人员、医技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有的医院配备了先进的诊断设备,但是由于医技人员操作技术有限,只能使用部分基本功能,仪器设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农村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按需求培养检验及影像人员,从而全面提升医院诊断能力与工作效率[4]。
3.4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熟悉度低,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在职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