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的学习方法

地理的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的学习方法

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地理是一个偏理的学科,对很多人来说都很头疼,是个难啃的硬骨头,知识点复杂,答题没有思路,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读、精读,对教材重点内容如概念、定义等,要求做到读、划(在下面用色笔画线)并行,以加深印象,为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对其中优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观描述,亦可领读、朗读。课本中精美的插图照片,可当作美术作品欣赏,要充分利用美学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自学地理教材的兴趣。最后分析和总结出段落大意,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进行的,则是配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具体的地理轮廓形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记忆能力,学好地理课打下基础。(动手)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手脑结合,地理知识和绘图技能结合,而达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并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每学一课(章、节)就让学生把课本有关地图描绘下来(应描地图教师事先选好),描图纸要用单页薄纸,并作为课堂作业,检查评分。描图要求轮廓清楚,位置正确,书写规范。所描项目须经教师选定,描图过程(包括描图前和描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描地图进行反复思考,要思维其地理位置特征、轮廓形象、方位距离、面积大小、地形分布、生产布局等等;也可以联系不同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进行对比思维,还可以把课本中有关文字论述和听描绘的地图本身结合思维,把部分专题地图如山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城市图等归纳成综合性地图来思维,也就是把所描地图,同整个教材串连起来,形象具体,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描图”的关键是思维(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描图。如果学生不思维,而单纯描图,则单调乏味。只有边想(思维)边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与联系同地图结合,则兴趣盎然。“思维描图”需教师培养引导,为增强说服力,可在同一学生身上搞些数据,对比“思维描图”与“单一描图”的不同效果。

“思维描图”具有紧扣教材,简单易行的优点,不论教学设备的好坏,师资水平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皆可推广应用。“思维描图”不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图知识牢固,还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现象发生。

第二步是填、写结合——“地理事物镶嵌法”。

学生在读、划教材,思维描图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和地图知识,这样,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以及有规律分布这一特点,填、写结合,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教学”。所谓地理事物镶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内容,取空白地图一张(学生自绘),就像幼儿的“积木盘”一样,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气候类型、自然带、交通城市等,让学生像摆积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别“镶嵌”到空白地图上,填(图例)写(注记)结合,把众多的地理事物,综合归纳为一图,形象具体,印象深刻。

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密切结合,启发学生按步思维,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规律、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把中学三个层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册地理教材综合在一起,达到学生对地理课本越学越薄,越读越少,概念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课文)、描(思维描图)、划(概念、定义)、写(知识结构、地名)、填(地图)等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动手动脑,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双基”内容。下一步就应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如虽处同一纬度,由于海陆、洋流、地形的不同,气候类型产生差异,气候、土壤、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地理环境(主要指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对立统一关系,等等,使学生具备审答地理问题,评价地理事物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怎么提高文综成绩1.政治

文综政治要熟悉课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么的大概在什么位置就好。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1、自己先做一部分题,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没关系,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通过错题,好好领会一下自己欠缺在什么地方,学会思考。2、通过错题再次熟悉政治课本,归纳课本知识,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3、再来做题,这次做题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个时候要把答案抄下来,背过,积累的多了,自然会不知不觉得提高了。

2.历史

高三文综历史复习中,最好把每个时期总结成一棵树的样子,主干就是大标题,枝干就是小标题,叶子就是内用的关键词,这样每一节就是一棵树了。到最后的时候,把这些书当成枝叶再串成一棵大树,你一本书的框架就出来了,这样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3.地理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础上的。所以学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运动和气候,它们是很难理解透彻的但是又关系到所有地理知识的。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一定不要只机械地重复一遍初中地理课本,而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并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结合高考训练要求进行复习整理。鄙人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供同仁们参考,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注意每个区域往往有一两个重点。如东亚日本气候及风性及海洋性特点。东南亚位置,特别是板块中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特点及其成因是重点。又如非洲的气候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及其成因等是重点。欧洲海洋性气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区域地理重点。完成这一点,应由教师主导操作。另外,在以主要国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概述复习为辅,国家地理知识重点。例如东亚概述部分:第一,对东亚每个国家做一两句介绍。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朝鲜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第二、季风气候显著。但日本是东亚地理复习的重点。

第四、在区域地理总结时,注意区域地理知识的类比和综合。

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有好几个区域都有三地形区,北美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南美和它相似。澳大利亚也有三大地形区,也是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只是山地在东面。其实,俄罗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又如,东亚的季风和南亚的季风成因也可以进行类比等。通过类比和对比,便于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等等。

日本为大纲规定的八个专节之一,我们用前面介绍的复习思路与方法指导日本地理特征的复习。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区域地理 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显著的特点。区域地理更能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初中区域地理覆盖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区域地理课型的研究,对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从知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要素在某个区域的综合表现,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有较强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性和整体性,人文要素的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中学习技巧:

1、采用地图教学,牢记地理事实

①识记我国的主要地形区;②利用中国水系图识记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空间分布;③识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会名称及其空间分布;④识记长江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分段点等;⑤识记我国的主要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名称及其分布;⑥识记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名称及其分布;⑦识记我国的商业中心的名称及其分布;⑧识记我国的主要邻国及其分布、我国疆界的四至点;⑨识记我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⑩识记我国的主要界线。

2、学会分析地图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深层次的信息,也就是找出图中已读取的大量的表层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图多思,帮助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走向深入。一图多思是指对图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为什么”的问题,并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地图进行观察分析。例如,前面学业考试中正确率不高的日本工业分布,在教学中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一图多思来全面深入地分析地图。读日本工业分布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出图中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是哪些,在这些主要工业城市间出现的大片的绿色图例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工业城市、工业地带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岛的哪些方向?他们的位置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在日本工业都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在日本海沿岸?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地图,使学生对区域地理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3、学会分析社会经济特征

1)分析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有区域性。主要是在不同的区域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水源土壤条件,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条件的不同。位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谷物农业具有优越的区域条件,如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源,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等。

2)分析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要根据区域中的资源、人口、交通、科技、市场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发挥优势,协调解决其不良的条件,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如日本周边临海,有优良的港湾和广阔的水域条件,交通运输便利,科技发达,但自然资源短缺,因此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使日本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3)分析交通运输区位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建设又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为此,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中要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的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布局一般在人口稠密,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的区域,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建立交通运输的点、线。

4、运用分析归纳

对于任何学科,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指的就是本学科的框架和组成;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构建,有利于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比较和变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分析归纳,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条理化。

5、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能,形成较强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目的。由于初中学生不同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自我意识,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很少依赖于他人;初中学生仍处于少年期,虽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对他人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学习的兴趣、方法以及学习能力都与教师的教学联系密切。因此,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6、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相对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合作,来探究知识同时提高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课堂讨论可以是全班围绕教师设定的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预先在班级里组织不同的讨论小组开展讨论。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分为四步:教师提出议题,自由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议。在运用课堂讨论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应选择一些与教材结合同时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组织、监控和评价,帮助每位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好组内分工。

参考文献:

[1]卢敏燕.学好区域地理,掌握方法最重要[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02) .

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到地理教学之中,重点抓住启发学生质疑探究、实施合作学习、研习高考范题以及联系生活感知等方面要点,体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分析研究

一、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以设疑贯穿地理学习过程

设疑和鼓励质疑,对提升学生思维有效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以设疑和质疑为抓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提高能力水平,是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教师的讲解虽然能够给学生完整的答案,但是却不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教师应当着力设疑并鼓励学生质疑,让地理学习活跃起来。例如地球自转偏向力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前选取了一些相关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质疑,有学生提出北半球的车都是沿着道路右侧行驶,绕场短道速滑的方向都是逆时针,铁路铁轨右半边比左半边磨损严重等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笔者针对学生质疑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的研究,并列举了生产生活中一些类似的现象,融合进学生的质疑内容之中,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也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明确方向。只有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质疑,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互动之中,也可以实现学习难点的把握,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进行抛砖引玉,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和点拨,始终保持教学劲走松紧适度、进展有力。

二、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集体智慧突破学习难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提升能力,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具有明确的方向,其次是构建恰当的学习载体,尤其是要建立合作小组,提高学习研究的深入效果,另外还要为学生搭建交流辨析的平台,从而达到提高与完善的效果。例如在《城市空间与结构》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学生每6人一个小组,明确牵头的学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其次,为了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以及突出学习的重难点,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任务专门设置了思考题:城市功能区可以细化为哪些类型?其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并要求学生结合投影出示的具体案例进行逐一分析。这样的教学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大家一起开展研究分析活动,遇到不清楚的内容还可以集思广益,在最后答案形成的环节进行智慧的集中,从而实现答案的进一步优化。这样的过程就圆满实现了学生个人学习研究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助于提升重难点突破的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借鉴历年地理高考试题,以案例分析增强探究能力

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参考和借鉴往年的高考试题,以此为载体进行学习研究,效果较为明显。每一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都是经过诸多专家精心研究才设计出来的,具有导向作用,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知识点掌握与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强化地理高考题的研究,能够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提高答题技巧,有助于地理学习成效的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题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脑海中形成答题的框架结构,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组织有效语言进行表达阐述,从而高效答题。例如某直辖市往年地理高考中曾有如下题型:要求学生从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对某省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一题的教学中,笔者侧重于从方式方法以及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学生首先将本题中的有价值信息筛查出来,思考解题的框架结构,学生总结出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角度的信息有助于准确答题。接下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答题要素之间逻辑关系整理出来,以“气候特征”为主要方向进行阐述,挖掘出地形特征、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出这一题的答案。笔者引导学生以高考范题为例开展探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教会一种思维的方式与解题的路径,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思维研究能力,提升答题技巧。

四、注重联系实际教学,以生活感知提高理解效果

地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现象研究基础上的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着眼于生活中的多种关联因素,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以实现增强教学形象性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开展启发引导活动,以此引领学生深入地学习研究,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点和培养思维探究能力。例如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地理学科所学的知识,思考一年四季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夏天昼长夜短是什么原理?浙江主产茶叶与地理条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笔者还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调研任务,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巩固效果,如分析研究本地区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分析其科学性与利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人文、区域三大块,众所周知,人文地理离日常生活近,相对简单好理解,但是知识点零碎,且相似相近知识点多不易区分,学生答题往往找不到要点。针对日常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有效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人文地理存在问题

1、课本干条知识记忆不牢

人文地理条框的知识特别多,如旅游资源的分类,一共两大种9小类;比如旅游业对区域的影响有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环境三大方面分消极、积极影响一共17条。学生在课下背诵时不是背少了就是背混了,在做大题时得不到满分。这在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中此类现象都比较普遍,学生对干条的知识点记不全,很影响大题基础知识的得分。

2、图文知识转化困难

在讲旅游地理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时,中国35处世界遗产是常出的考试点。学生辛辛苦苦费了很大力气,能记住大部分甚至全部时,结果遇到考旅游资源分布地区时一个都答不上。如中国著名三窟分布在哪个省份,往往张冠李戴;更难一点的如,例举北京的世界遗产,例举出距上海500千米的世界遗产有哪些?学生还不知道上海附近的省都有哪些,更别提能例举出来了往往都瞎写一通。图文不能做到随时转换。

3、原理性知识不会迁移运用到具体案例

在讲到旅游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自然的评价时,课本上从旅游自然本身、旅游资源的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三大方面九小点进行评价,由于内容少好理解,学生背诵情况较好。但是当遇到如对泰山、对我们熟悉的壶口瀑布进行评价时,部分学生无从入手,部分学生写不全,甚至部分学生九点全部都评论一遍,以致前后矛盾。

4、课堂死气沉沉,时效性不强

人文地理容易理解但知识琐碎、要点不明晰,所以课堂上学生提不起兴趣,死气沉沉。有的学习特别认真的女生课下反映,上课认真听了、理解了也认真记了,可是考试时得不到高分,觉得自己写的对但是根本就答不到得分点上。有些学生上课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人文地理学习时,学生提不起精神很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堂中的实践,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拼图游戏法记忆――以中国34省区为例

学生对图文转化不敏感,主要原因是记不住中国的省份、分区。我偶然在网上发现一个关于34个省区的拼图游戏,游戏中把34个省份按照轮廓形状分成34份,只需按照位置一一回归原位。在给班里同学播放时,学生特别感兴趣,都争着抢着上台做游戏。在接下来调查发现,只要拼过一两次游戏的同学,很多都能记住34个省份的位置。为了更有效的提高省区轮廓的记忆效果,我把省区轮廓想象成现实中的类似事物,如陕西像兵马俑,宁夏像箭,贵州像哈巴狗,青海像兔子,内蒙古像狐狸,广东像象鼻,山东像老鹰,吉林像雾凇,四川像兔皮,台湾像萝卜、海南像菠萝,湖北想警察帽子,湖南像男人头,河南像三叉戟。我又把几种动物之间的联系起来,如狐狸(内蒙古)吃兔子(青海)吐出骨头(甘肃)剩下兔皮(四川);戴帽子(湖北)的男人(湖南)与女人(江西)照顾老人(福建)和小洋人(浙江)。这样相邻的省份既能记住位置又能记住轮廓,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省区的速度和效度。这对学习整个人文地理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学习世界地理国家定位时我们也可以应用此类方法。

2、统计法记忆――以35处世界遗产为例

学生在记35处世界遗产时,好不容易记住了名称,结果一对应省区就迷糊了。所以结合本节知识的考点,我按照常考题型用统计法让学生记忆。如按省份划分六处世界遗产的有北京、五处的有四川、三处的有云南等。再比如我又按照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分类,如北京、山西、广东、甘肃、、辽宁等只有文化遗产;这样分类之后,学生不仅能记住常考的几个省区的世界遗产,也能做区域定位的题目了。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世界农业分布、工业分布、气候分布等内容的学习。

3、实例法验证原理性知识――以旅游资源评价为例

用实例分析印证原理知识。如,我在课堂中先讲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原理,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评价壶口瀑布。等学生纷纷发言后,我们开始总结做题规律,又让学生对如熟悉的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评价,之后又让学生对不熟悉的安徽九华山进行评价。经过实例反复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都知道如何入手了。这对于学习人文地理中原理性比较强,应用范围比较广的题目都有一个很好的指导方法。

4、死记硬背、默写加强干条知识记忆

学生在记忆旅游资源特点、旅游资源分类等干条内容较多的知识时比较困。针对此问题,开始我让大家死记硬背,先记住一共几条,再分别给每一条填内容,这样就不会少哪条了。后来又让大家课前上台默写,再让同学上台点评,这样反复写反复评,学生互相争强好胜,记忆效果比以前好很多。这对于人文地理中干条知识比较多的内容时,比较好用。

5、组队法加强零碎时间的利用

人文地理中零碎知识很多,但是难度较低,失分主要是课下不记,零碎时间利用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根据月考所带班部分得分不高、失分主要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同学进行分组,如把只考了50多分的张萌乐、张雪纳、杨倩、陈立、吕鑫、袁云六位同学组成一组,张萌乐任组长,每天组长早上规定背诵内容,晚上晚点之前两两一组互相提问背诵情况。这样零碎时间既得到有效利用,学生成绩也有很大提高。如张萌乐同学在期中考试时获得地理单科第一的好成绩。

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复习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学生面对的最大任务,地理作为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学好地理学科,也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掌握生存技巧的重要途径。地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辅助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复习展开论述,希望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启发。

一、对学生的复习阶段引起重视

学生在高中阶段身心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对教师存在较大的依赖心理,同时由于地理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依赖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主要战场,自然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也导致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而对学生其他环节的地理学习产生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复习作为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般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完成,因此为了发挥复习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指导作用,首先应该使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复习环节引起重视,一方面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复习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切实发挥复习阶段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辅助作用。

二、学生要在思想上对复习引起重视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引起了重视,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因此学生也将学好地理这门重要学科的希望寄托于课堂,课后由于要进行多门学科的复习,有些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有些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学习,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果。为了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复习引起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复习阶段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从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好课堂教学是做好课后复习工作的基础

课后复习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都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想要有效的展开复习活动,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有些学生在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会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不努力听讲,寄希望于复习阶段,认为只要课下复习的过程中再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有些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盲区不能及时的请教老师,也想要通过课余时间的复习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这些思想都是有问题的。学生一旦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盲区遗留到复习阶段,那么学生在复习阶段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旦学生难以有效的解决困难,就会对学生的学科进步造成不利影响,也会降低复习阶段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重现,就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思考与灵活应用,也能够对知识点有新的认识,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新的收获。

四、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生进行的课后复习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效开展。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对学生的复习阶段进行有效指导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管学生在哪一环节的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在地理复习阶段学生也应该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在复习阶段按时完成作业,实际上学生完成作业只是复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复习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学生应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等。教师应该将对学生有效复习方法的指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复习活动高效、顺利的进行。

(二)通过地理题目对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复习质量,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要下工夫。有些教师在布置地理家庭作业的时候,可能针对上课时候讲解的知识点简单的布置几个题目,虽然学生也能够达到练习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的目的,然而针对性却不够。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对布置的题目进行认真筛选,提高练习题目的针对性,教师不仅要布置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地理题目,同时还要有计划的布置一些与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地理题目,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在引导学生通过地理复习环节辅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复习阶段引起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复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目前高中学生的地理复习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一般只有在教师布置任务的情况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