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人才都将面临国际竞争,我国现在产品的质量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还远落后与国际水平,企业难以对质量有所保证,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没有专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支撑。我院紧跟市场需求,开设了《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校园网优势,设计开发“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教师的备课,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作为一种代替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兴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普遍存在“个性不突出、开放性不够、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1],将对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代表着科技进步的潮流。
1 资源库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平台
1.1 资源库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设计和开发资源库的基础和前提[2]。本课程所考取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证书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光学加工与检测方向)的就业岗位证书,是专业必修课。课程的任务为通过系统的学习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和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掌握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验以及计量基础的有关知识,能够根据概率统计知识、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的有关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产中的异常,能够结合所学的质量改进的有关知识,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质量改进。通过参加“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取得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证书,既可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质量专业岗位的上岗证。本课程实用性强,做为新兴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资源库主要考虑教师和学生方便使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调用方便快捷。未解决数据库大容量问题而对数据库重新设计,可以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图片、图表、Flash等),只将数的储存相对路径存于数据库。数据表结构构成了数据库。对应储存单元模型相关数据、图片图表相关数据、PPT和文档素材。查询和文件归档的时候使用标的数据库章节字段进行。
1.2 功能模块
将操作界面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成树状网页结构,这样添加、修改、删除、查询以及浏览资源等功能得以实现。主要功能模块分为三种:图片图表库、单元模型库及电子教材库等。图片图表资源主要储存英语图片图表模块,Flash素材主要储存于单元模型模块,PPT和文档素材则主要储存在电子教材模块,将各模块按照章节进一步划分。
1.3 开发平台
系统主要应用J2EE的开发平台和Server SQL 2000数据库。
2 后台主要功能模块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后台管理主要包括文件管理、资源库、教师登陆、新闻管理、论坛管理5 个模块。
2.1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模块包括文件的上传和删除。文件上传用于实现HTML课件、视频、试题、练习题、作业、疑难问题等文件的上传,在上传没有写数据库的文件时,操作为覆盖已有文件。在数据库中对所有文件全部用数据表存储,并且用“类型”字段进行区分文件类型,当要增加和删除文件时,为了保证硬盘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首先要判断硬盘上是否有该文件。在进行文件增加时,要先上传文件,对于Office文档需要通过后台先将文件传到服务器,然后通过服务器将文件转换为HTML格式。当文件上传且转换成功数据库才会执行数据写入;在进行文件删除时,首先删除硬盘上的文件,对于Office文档源上传文件和转换后的HTML格式的文件,都会被删除掉,当所有相关文件都删除后才会执行数据库数据删除。
2.2 资源库
资源库文件管理主要是对课程资源的上传和删除,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包含两个主要子模块,主要进行资源的添加和删除操作。例如,要添加或删除图片图表、单元模型。教师登陆页面后会显示上传的文件,为了防止出现误删除,删除功能里有预览操作。每一个模块都有一张对应的数据表,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增加和删除和文件管理相同。
2.3 用户登陆管理
用户管理账户的时候需要用户登录管理,可以使用分配的相对应的网络资源权限,可以添加和删除用户账户。使用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账户。删除账户就是将用户的资源使用权限取消。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各种操作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漏洞,而非法用户则可通过这些漏洞未经授权访问系统。考虑到用户权限、以及文件的安全性,因此选用MD5加密技术。
2.4 新闻管理
新闻管理主要是“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相关领域资讯,使学生及教师紧随学科前沿。包含新闻添加、新闻编辑、新闻修改和新闻删除等操作。将学科相关领域资讯在“学习参考”页面。在数据库中,具有一张单独的数据表专门存储新闻,存储类型为“类型”。数据表同时包含并存储新闻的日期、来源和点击量等。
2.5 论坛管理
对“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的论坛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块。
(1)板块管理。包括分区和版面管理,分区管理做为论坛最大的板块,主要是添加和删除版块,只要删除一个区,属于这个区的所有帖子都将被删除。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区块,比如增加一个实践版块等等。版面管理是对每个分区下面的版面进行管理,比如说“难点分区”里面就有8个版面“第一章难点、第二章难点”等,可以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同样当删除一个区后,属于这个区所有帖子都将被删除。教师同样可以根据情况增加版面。
(2)用户管理。主要是对分区、版面的管理人员进行授权,使其对论坛进行管理。按照权限划分为2级,为区长管理、版主管理,区长和版主均可对用户进行删除操作。
(3)帖子管理。主要是管理论坛中的帖子,主要是删帖子,假如用户拥有权限,可以在论坛中直接删除帖子。按照删除对象的性质,删除分为主题删除和帖子删除。主题删除就是删除发起的一个话题。删除主题后,属于该主题的所有帖子都将被删除,比如该主题的跟帖等。帖子删除就是删除回复的帖子。删除的是每一个回复帖子,不会影响其他的主题或者帖子。
基于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计划,2007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体系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其中专业教育又分为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方向的课程教育,总学时共计2500学时。其中通识教育1312学时,占总学时52.5%;专业基础854学时,占总学时34.2%;专业课334学时,占总学时13.4%。该培养计划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6点。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以知识结构、知识点、实现方法为基础设置理论课程,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经管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
2专业教育
1)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开设有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力学等3门主干必修课程以及电工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B等3门限定选修课程,共计20学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体力学(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画法几何基本原理,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专业基础知识。开设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等7门主干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2门非主干必修课程,专业外语、土木工程CAD等2门非主干限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方向知识打下坚实基础。3)专业方向知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教育按照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4个专业特色方向教学。
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时间共计40周。通识实践环节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实践3周(3学分)、金工实习1周(1学分)、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1周(1学分)。专业实践包括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等共10周(10学分),测量实习2周(2学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7周(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6周(16学分)。此外,还专门设置课外实践5学分,安排学生从事暑假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课外实践活动。除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外,土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省土木建筑学会举办的优秀毕业设计大赛,并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学科和专业特点,利用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岩土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岩土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体系采用室内实验、校内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多层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项目结合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土木工程专业4个不同的特色方向,探索了“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题目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编制了建筑工程方向“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方向“基础工程”与“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与“等截面悬链线砼箱形无铰板拱桥”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地下工程方向延续了矿井建设专业的教学内容,编制了矿井建设中的”建井工程结构立井井架”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开展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分别采用了指导教师双向遴选制度、设计题目多样化、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以及多环节答辩制度,同时说明书和绘图采用手写与打印相结合形式,达到了管理的制度化,避免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同时发挥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两个优势学科科研实力强的特点,在优秀本科生中选取重要科研课题中的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扩大了我校社会影响,提高了就业率。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真正实现“真刀真枪”做设计。同时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有电算内容,配备了各专业方向的电算教学软件,保证了毕业设计既有电算又有手算的特点,提高了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编辑出版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丛书》。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开提报告撰写标准、答辩基本规程、撰写标准、质量监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二次答辩基本规程等一系列毕业设计管理文件。
“多渠道一体化”的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
搭建创新精神培养平台,采用多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立高水平学术梯队、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一体化培养。
[关键词] 质量管理 课程 高职 教学评价
传统职业教育由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导致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缺乏;在缺乏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条件下,学生往往对知识本位的学习不感兴趣。课程考核评定是高职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完成的重要保证和评价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种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成绩评定单一;理论考试为主,实际应用较少等问题。因此,如何改革高职课程的教学评价模式,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显著提高,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质量管理》课程因其强调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契合,强调专业知识在岗位群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典型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质量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本文就《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就QC小组在高职《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一、《质量管理》课程与QC小组
《质量管理》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与本专业结合,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既要能反映专业特色,又要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岗位要求。《质量管理》课程内容如“全面质量管理”、“统计基础知识与老七种统计工具”、“ISO9000族标准”、“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知识点,都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也是今后从事有关工作必备的知识。
QC小组又称品质管理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QC小组在全国各大企业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制造业。
二、QC小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1.传统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及不足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考核评价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指挥棒。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基本上仍然采用笔试、口试、实操考核及课程设计等,基本上“笔试为主,实操、口试为辅,少数课程应用课程设计”。总结一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笔试是高职教育中大量使用的考核评价方法
这样的考核观念落后,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不协调。主要体现在笔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上临考前以划重点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逼,这样削弱了平时授课时学生的听课参与积极性,且接受知识非常被动,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考核环节理论与实践分离,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有教学计划中常常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环节分离,理论课程单纯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课程单纯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这种理论实践分离的做法往往培养出一批理论课程好,在校排名靠前的学生,但在面对就业时却显示出了实践能力的缺乏,动手能力极差。
(3)考核的内容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
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于考核卷面、形式的限制,导致考核内容相对较少且片面,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应试性,侧重于某一方面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
2.项目驱动教学法
在介绍QC小组在《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之前,首先引入有关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组成团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获得这个结果,同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工作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工作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各种能力。这种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3.QC小组在《质量管理》课程评价应用
在《质量管理》课程开始,引入相应的QC基本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进行组合,主要由个人意愿,结合考虑小组成员交流及进行项目的便利性进行组合。教师要求每组针对身边(宿舍、课堂、学校相关部门等)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改善主题,其目的是在完成实际QC小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单项技能进行实训。
为更好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整个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弱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是指学生在进行QC小组项目的过程中的任意时段里给学生进行合理、公正、全面的定性及定量的评定,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各关键过程完成情况、成果展出、书面报告等。
在专业课开始时,首先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及主要就业岗位要求,然后介绍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然后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在整个QC小组阶段性活动过程中,定期组织成果汇报交流,委派一位发言人交流汇报团队成果(2分钟~3分钟),每次记录阶段工作成绩。学期结束最终成绩评定采用项目答辩的方式进行,每小组10分钟汇报,5分钟小组交流答辩,回答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可根据实际工作中自己的角色分配进行补充,最后结合QC小组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汇报答辩情况给每小组综合评价,以及各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做出最终的考核成绩。
三、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效果展示
1.QC小组运作形式及课题选择
笔者抽取06~07级共计6个班级专业学生样本进行分析,以下数据均针对该6个班级学生做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38人~50人不等,小组成员要求5人~10人,表1为分组情况。
在分组的基础上,各小组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身边的QC改善课题。综合可见,课题主要集中在对学校周边、教学系统、后勤系统等部分的改善,本文列举部分课题如下(此处不再分班级列出QC课题)。
2.学生最终成绩比例构成
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在评定内容上应该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体现,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闪光点,教师更应积极评价并加以肯定。采用将QC小组引入到《质量管理》课程评价中去,不仅仅贯穿了整个《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并且在QC小组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项目操作相结合,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团队合作,人员沟通,数据收集整理,领导协调,户外调查,软件应用,口才交流等能力。
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最终成绩比例构成主要包含了两大知识模块,一部分如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质量检验等知识的考核采用平时穿插授课形式,考核方式有小测验、案例分析讨论、小组角色扮演、课堂提问积分等多种方式,以40%计入最终成绩。另一部分为QC小组活动分,教学中以QC活动过程所需知识点为依据进行授课,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际所需,知识点如QC小组基本知识、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工具、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过程质量控制等知识点,成绩评定主要包含QC小组活动全过程中的综合测评分。围绕QC小组活动过程:“QC小组组建阶段选择课题阶段设定目标阶段原因分析要因确定对策制定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要求学生掌握有关QC小组在质量管理领域的作用,并对QC小组运作模式有概括性了解;培养团队协作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基本采用自行选择课题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水平对比、流程图等工具;除专业知识的应用,学生普遍体会沟通协调及团队工作的魅力,这与实际工作情境更加吻合,更有利于学生情操的培养。主要穿插部分QC统计工具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工商类学生定量化分析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利用各种办公软件的能力等。QC小组活动部分及最终成果发表成绩共占总成绩的60%,其中过程完成情况、最终成果汇报、角色重要性、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等在该60%中分别占去相应的比例。最终两部分成绩成为学生《质量管理》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小结
将QC小组融入《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及考核过程中去,不仅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整合,而且可以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对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1.主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期初首先进行该课程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让每位同学融入到企业质量改善小组的角色中去,让学生对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任务导向的课程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小组任务中去,在小组任务进行的过程中灌输知识,学中用,用中学,无论从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来看,都有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明显优势,通过实践引导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此外,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仍然包含如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质量检验等关键质量知识的教学,这些教学内容仍然可采用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加案例、情境模拟等形式,更进一步丰富了该课程考核的内容。具体考核内容所占比例可由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自行调节。
这样,通过对《质量管理》课程考核环节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明显的冲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开拓了创新精神,真正达到了考核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荣:《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2008年
Abstract:Grain and oil are indispensable to people, so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rain and oil are worth our much more attention. The quality test of Grain and oil which serves as eyes of enterprises not only has the duty of guaranteeing the grain and oil safety, also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the good faith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粮油食品;食品安全;质量检验;职责
Key words:grain and oil;food safety;quality test;duty
中图分类号:S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74-01
0引言
粮油质量检验是粮食工作的基础,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粮食质量出了问题,不仅会在经济上造成损失,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它又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油及其制成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贯穿于粮油行业的购、销、调、存、加、进出口等各环节及市场粮油流通全过程,是整个粮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粮油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竞争日趋激烈,粮油食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涉及粮食质量方面的活动中,粮食质量检验工作在行政执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粮油检验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企业中的质量管理基本上是由检验部门负责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以后,质量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很多工作是检验部门力所不及的。质量管理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大,应用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但是,我们对质量检验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
1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地讲,一个单位的质量工作包括设计质量、生产质量和工作质量。市场和用户直接接触的主要是产品质量,而不是工作质量(设计质量也可归结为工作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所负责的主要是一个单位的各个业务部门和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并不能代表检验人员去检验产品质量,而质量检验主要是检验产品质量。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其质量状况最终是通过质量检验来确认的。因此,企业的两大质量,质量检验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是直接与市场和用户发生关系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忽视和削弱质量检验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无疑是肢解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对研究设计单位,产品任务上来以后,产品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后患无穷。
当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综合反映,因此,仅仅依靠质量检验部门的把关来保证产品质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各类人员都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进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质量检验工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粮油质量监控体系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不清
按现行的监控体系,代表政府行使粮油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的有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表行业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有省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测和管理机构,以及农业部门正在建立的绿色产品监测机构等,对这些涉及粮油质量监控的机构设置,国家没有统一规划,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存在着各唱其调、各行其事、各谋其利和一方面重复建设,一方面检验设施、人才资源又闲置浪费等突出问题。
3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检验的任务
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任务。那么,质量检验的任务是什么?概括起来是四个字:预防、把关。两者是相对的,也是辩证的统一,有的时候把关就是预防。比如,对机械制造来讲,把好机械质量关就是预防。同理,把好零件质量关,对整机来讲也是预防。因此,严格控制同生产操作直接有关的五个要素:人、机、材料、方法、环境,努力把不合格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仍然是质量检验在全面质量管理。
4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在质量检验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质量检验人员。因此,如何选拔优秀的质量检验人员,组成一支素质好的质量检验队伍至关重要。检验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4.1 对质量检验人员的一般要求
(1)能严守规定的检验事项要求。(2)朴实、慎重、一丝不苟。(3)工作注意力集中,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在气质上属于内向型。(4)不根据主观臆测随意采取行动。(5)工作中判断问题准确、果断。(6)有协调能力。(7)有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
4.2 对测试检验人员的附加要求
(1)理解力强,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2)记忆力好、熟知产品质量特性,掌握产品缺陷与原材料和生产工序的关系。(3)对质量特性有分析能力,能将产品质量分解为各个质量特性的质量。(4)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4.3按现代化管理的高要求
(1)质量管理意识好。(2)有统计的思想方法,掌握直方图、控制图的使用方法。(3)掌握抽样检验知识。(4)熟悉各项检验作业标准。
5结束语
粮油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赋予了粮油质检工作新的内涵,它不仅为粮油流通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手段,也为粮油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加强我省粮油行业质检体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然这也对粮油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来积极努力完成粮油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戴维斯・扬.创建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中译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田慧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摘要】本文分别从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基层医院检验科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检验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基础的且不可或缺的科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受到足够关注,但目前在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室的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多、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管理存在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检验科的发展水平亟待提高[3]。本文就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资源管理
1.1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可以分为固定资源和隐形资源两类,其中固定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建设资金等,隐形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医护人员、服务体系、知识产业结构等。这两类主要资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都是检验科室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1.2 基层医院检验科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固定资源存在的问题
代表检验科硬件部分的固定资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固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试剂摆放不合格,使用完的药品试剂未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对缺货产品未进行及时补齐;仪器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维护,部分仪器因操作不熟练而遭搁置弃用;工作场地划分不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界限不明确等。
1.2.2 隐形资源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配备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分工不明确;服务质量未能达到大医院的要求;专业知识性人才比较缺乏,科研工作能力欠缺等。
1.3 解决措施
1.3.1 加强合理利用固定资源意识
固定资源是医院检验科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固定资源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提高检查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因检验不合格而遭受的痛苦,更有利于医疗资源作用的正常施展,从而提高整个医院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
1.3.2 开发引进更多隐形资源
隐性资源代表着医院检验科的形象,要想提高医院的建设水平,作为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才管理问题应当受到极度关注。改善隐性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1)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根据患者需求和各类专业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分配;(3)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4)在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诊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锻炼整个科室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为检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质量管理出了差错,不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更阻碍了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给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4]。
2.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
一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检验标本本身的质量控制相关,更与医护人员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仪器设备是否达到检验水平、检验方案等紧密相连。许多基层医院检验科对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重视,忽略采集检验标本的时间、采集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对检验标本的处置不合格,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达到检验水平等,这些都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的表现。
2.1.2 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弱
基层医院忽视了现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对检验科的发展规划不够重视。质量控制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质量体系的合理规划,检验设备的规范使用,检验环境的合理划分,检验过程中对结果、出现偏差等的实际记录,室内质控(IQC)等,这些都常遭到医护人员的忽视。
2.1.3 质量管理体系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的规模小、投资少,检验科检验流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检验科没有设置对应于各种样品检验的独立实验室,检验方法相对落后,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根据医疗发展而及时更新,高素质检验人才缺乏等。
2.2 解决措施
2.2.1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QC)小组
成立由高素质检验人才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检验方案、检验操作、结果记录、检验设备等进行监督管理。检验科科室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会议讨论,加强科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对近期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2.2.2 加强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把医护人员质量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对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问题做出保证。让医护人员学习了解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操作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检验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努力去除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观因素。
3 结语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科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医学事业在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对其建设发展高度重视[5]。
如今,知识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对循证检验医学的认识逐渐加深,检验已不仅局限于医院这个范围内,更扩展到社区服务和实验室诊断中,在疾病预防、治疗、愈后等各方面都有检验的存在,换句话说,检验已越来越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已是十分紧要的事情,涉及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尽早解决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问题,对促进检验科的建设发展,乃至对提高整个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李乐平.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隐患与管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7): 313.
[2] 孙本海. 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污染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5): 152-153.
[3] 刘冰, 陈宇宁, 陈华根. 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16): 1905-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