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第1篇

【摘  要  题】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尚处于“试点”阶段,这不仅仅有一个实践滞后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先导有待加强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探索。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出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求教于众方家。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

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

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素质教育只能局限于实践探索层面,只能处于自发阶段,难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如前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它是以对人的关注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人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素质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服务,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围绕我校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促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创新素质教育载体,构建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推进模式,在各校逐步形成点面结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长效活动机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三、活动主题

健康与成长.

四、组织机构

成立2012雨馨小学开展“素质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活动的指导与组织实施.

组 长: xx

副组长: xxx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方式

各校要始终把“健康成长”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开展学科健康教育、文体和游戏活动、健康科学知识讲座与竞赛、社会实践、主题班队会、读书活动、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学生活泼、乐观、宽容、感恩的良好品质,增加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3月-4月底)

根据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5月-8月底)

1、“素质教育月”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征集

参加省教育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方案见附件一),4月20日前将所有申报材料交黄娟老师处.

2、“素质教育月”主题征文

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征文活动读本,语文教研组开展相应活动,撰写成长日记、成长故事或作文、调查报告等.语文教研组认真组织好选拔推荐工作,征文一律打印,文章结尾右下角处写上学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联系电话.以年级为单位,选出2-3篇优秀征文于9月5日前报送到教导处,同时,征文电子稿要发送到学校邮箱.

3、先进典型和经验介绍

为了营造“素质教育月”的良好氛围,推进活动开展,省教育厅将于5月份在江西教育网()上开办“素质教育月”活动宣传专栏.各组及时将开展“素质教育月”活动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的电子文稿上传到学校电子邮箱,学校将报送给县教体局,以便县教体局择优报送给省教育厅在宣传专栏及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4、特色活动

开展学科健康教育、文体和游戏活动、健康科学知识讲座与竞赛、社会实践、主题班队会、读书活动、心理咨询等活动.

(三)总结阶段:(9月1日-10日)

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表彰“素质教育月”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校、班级和教师.

七、活动要求

1、在“素质教育月”活动中,要紧扣主题,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把健康教育与课程教育相结合,并延伸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影响因素;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08-04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素质教育概念界定、素质构成要素、素质教育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在素质教育的概念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对素质内涵进行解析。(2)在素质教育构成上提出了二分法、四分法、六分法。(3)在理论基础研究上提出了认知结构理论、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作为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支撑。(4)在实现途径上提出了自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然而,现有的文献主要以理论论述、定性研究为主,少有数据分析、实验研究。为此,本课题组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的公共因子,构建自我素质教育影响因素的因果模型,并进行样本统计分析,检验研究假设,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自我素质教育的模式。

素质教育与自我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我素质教育是近年在素质教育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是素质教育在实施途径维度上的分支,对其定义研究甚少。本课题组在对素质教育与自我教育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作为主体的人(个人或群体)在外部教育的引导或激励下,以培养人性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主动地提出自身素质修养目标,并在正确认识、评价自身现有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激励自我、调控自我,为促进个体和社会和谐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持续性教育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与自我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认为,自我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其内容是素质教育,其形式是自我教育,其过程是内化。后者影响前者,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折射后者,二者相辅相成。

素质教育与自我素质教育存在三种联系:(1)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评价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2)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制能力与自学能力。(3)素质教育与自我素质教育目标有着一致性,即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视角下自我素质教育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对于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研究而言,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部分重要因素无法直接测量,增加了研究的难度。鉴于此,我们引进了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整合了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模型可分为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两部分。结构模型反映结构变量、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测量模型描述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观测变量含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前者指测量上的不准确性,后者反映指标同时测量结构变量以外的特性,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统称为测量误差,但结构变量不含这些误差。SEM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先前的理论和已有知识,经过推论和假设形成一个关于一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然后经过测量,获得一组观测变量数据和基于此数据而形成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再由样本数据对所设定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找出模型成立时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SEM就是要与拟合性进行检验,如果假设模型能拟合样本数据,说明模型成立;否则就要修正。如果修正之后仍然不符合拟合指标的要求,就要否定假设模型。

为了验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自我素质教育的价值,以马克思主义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为理论基础,我们构建了一个SEM理论模型。模型共包括7个潜在变量,其中2个为外洐潜在变量(ξ),5个为内洐潜在变量(η)。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11条待验证的因果路径,见下页图1。在模型图中,H01: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水平中的政治思想素质发展有显著影响;H02: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水平中的身体心理素质发展有显著影响;H03:外部环境对高职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正面感知水平有显著影响;H04:外部环境对高职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正面感知水平有显著影响;H05:高职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对身体心理素质有显著影响;H11:政治思想素质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H12:政治思想素质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自我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H13:政治思想素质对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素质的自我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H21: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H22: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自我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H23: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对高职学生发展素质的自我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

实证检验

(一)数据采集

2009年5月,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案例,对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40道题,其中,7道涉及人口统计学特征,8道涉及外部环境(X),25道涉及结构变量测量指标(Y)。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93份,其中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率为85%。从被调查学生的人口统计特征分析看,男、女性别比例接近2∶1,与理工学院男女生总体比例一致。样本包含了不同生源地、不同学校级别、不同高考成绩、不同年级、不同人均收入的学生,样本随机性较强,在各方面都有较强的代表性,保证分析的可靠性(见表1)。

(二)验证性因子和路径分析

用AMOS7.0打开相应数据,将254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模型分析运算。检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外显性的可以直接测量的指标进行检验,即验证性因子分析;第二阶段为结构变量(因子)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即路经分析。输出结果显示,软件通过了迭代17次收敛运算。通过t值判断和以因子载荷大于0.4为标准对指标变量进行筛选,经整理,发现删除指标为6个。通过路径系数相应临界比(C.R.)绝对值对原11条因果路径假设进行检验,发现有7条路径在初始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相应临界比(C.R.)绝对值均0.05,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分别是H02、H03、H04、H11、H12、H13、H23。对原模型进行适度修正,去掉7条因果关系不显著的路径,最终模型如下页图2所示。

在最终确定的修正模型中,观察修正模型整体适度主要指标(见表2)和修正模型潜在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路径系数,相应临界比(C.R.)的绝对值均大于1.96的参考值,在P

由下页图2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高职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正面感知在0.05水平上产生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C.R.=1.978,P=0.002)。关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水平中的政治思想素质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假设H01成立,说明居民人口学特征不同,政治思想素质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人口学特征排在前二位的分别是rv7自信心(0.62)、rv8自尊心(0.54),排在最后一位的是rv2生源地(0.34);排在中间两位的分别是rv3毕业中学(0.47),rv5年级(0.41),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人口学特征影响最大,毕业中学与所在年级的影响处于中间水平,生源地的影响最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人口特征有正向影响,即自信心、自尊心强的学生对自我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感知水平高于自信心与自尊心相对较弱的学生。

无论是在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上,还是在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上,外部环境都无显著因果关系。分析原因有二:(1)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学习行为意识淡薄,自制能力较差,学习环境的好与坏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影响不大。(2)受案例本身限制。本课题由于多方面原因,只选取了个别高职院校为研究案例,学生的环境感知综合水平较差。同时,政治思想对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创新素质也无显著影响。

然而,通过对模型修正,发现外部环境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自我素质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1,C.R.=-2.917,P=0.004)。研究发现,学院的师资水平WV3、wv7父母职业对外部环境的负载分别是0.11和0.16,说明对学院师资水平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自我教育水平。同时,父母职业较稳定、家庭环境的优越度也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自我教育水平,即家庭环境越好,对自我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的需求越低。

政治思想素质虽然与职业道德素质之间无显著的因果关系,但政治思想素质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素质,它们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90,而学生的身心素质又直接影响着其职业道德素质,它们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93。说明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身心素质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影响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素质也有直接关系,路径系数达到了0.83。可以看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在整个自我素质教育构成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影响着其他素质水平的高低。

对实证研究结果的讨论

从自我素质教育外部影响因素看,既受非可抗力因素(人口学特征)的影响,也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比如学院的师资队伍、家庭环境、文化环境等。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素质教育水平,第一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第二要加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建设,提升学院的文化品质,增加学生的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感恩感,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第三要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入手,注重家庭教育,注重父母素质的提升,发挥父母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从自我素质教育内部影响因素看,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在自我素质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素质教育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而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与政治思想素质存在着因果关系,即政治思想素质水平影响身体心理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辅之以有利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外部环境创设,以外因激发内因,达到提升身体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的目标。

今后的研究还需要思考以下几点:(1)模型的影响因素涉及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方面,较为全面。然而,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难以用有限的几个问项体现,因而评价结果在个性特质方面的彰显不是很突出。这点不足可以通过“非结构法”来弥补。(2)由于调查事件的选取和样本采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外部环境与自我素质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自我素质教育内部结构之间的因果路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来进行验证。通过对不同院校资料的采集,可以比较不同学院的自我素质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田晓明,等.心理学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J].学术界,2008(3):169.

[2]刘晓伟.关于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93-195.

[3]邓友超.对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6):20-21.

[4]班华.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5):13.

[5]迟艳杰.素质教育探微[J].中国教育学刊,1996(2).

[6]徐静,刘丹.试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1-4.

[7]韩延伦.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及实施的基本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02(6):76.

[8]郑浩.自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95-97.

[9]王文成.自我教育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62-63.

[10]郑和钧.自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3):70-74.

[11]李秀梅.自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模式[J].安阳工业学院学报,2005(2):153-155.

[12]熊华生.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概念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3):15.

[13]《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3-10.

[14]柳斌.高素质:21世纪的入场券[N].北京青年报,1997-0l-23.

[15]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545-552.

[16]Bentler P M.EQS Structural Equations Program Manual[M].Los An-geles:BMDP Statistical Software,1995:86-102.

[17]Jreskog K G,Srbom D. Lisrel 8: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SIMPLIS Command Language[M].Lincolnwood,IL: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1993:85-132.

[18]KoD,Stewart W P.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esidents' attitudesfor tourism development[J]. Tourism Management,2002,23(5):521-530.

作者简介: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第4篇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一、明确认识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

(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三、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我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转贴于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

“四维课程”是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

(1)语文的课堂教学。

(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在上述四类课程中既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又发挥着协同作用。由于“四维课程”紧贴现实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实践环节。要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以追求整体优效,这是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特征。

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

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取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教师教育培养理念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载体和科学管理办法,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从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思政教育、文化素质、德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将学生自我成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培养出“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提供一些“方法与对策”。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未来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素质,呈现出个别素质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失衡、总体素质偏差等突出问题。说明高师艺术院校在学生管教方面还缺乏一个相对规范且科学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从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特征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供一些合理、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艺术生难管”的问题。

一、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高师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在顾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个性发展与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有机统一性调和起来。

思想特征:艺术生思想前卫,思想中有唯美主义倾向;接受能力强,但缺乏学习目标;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干扰;情感丰富,自信积极,但看问题欠客观。

行为特征:艺术生注重个性发展,外表、服饰和言谈举止求新、求异甚至求怪,行为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特立独行,散漫,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淡薄。

思维特征: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易冲动、欠理性,忽视现实基础。

学习特征: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轻文”现象严重,这几乎是艺术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

心理特征:艺术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不容忽视。

针对高师艺术生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辩证地思考,仔细观察,擅于发现艺术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艺术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开展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师艺术院校采用以学校宏观管理为核心,设立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学工部是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学院、系部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便于学校的宏观管理、把关,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使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

2.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大多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立下汗马功劳。

3.辩证的认识论,是建立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体系模式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不穷。这就是认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于无限的全过程。高师艺术院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去粗取精,吸取精华,上升为理论,大胆探索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模式,以指导和加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展需求。

三、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师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三步曲——“礼、理、情”

高师艺术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争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位置。针对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特征,通过“礼、理、情”的思教理念,将思政教育着眼于礼,寄情于理,情理结合。与学生交流应注重以礼相待,疏导为本,创造和谐自然的谈话环境和交流平台。彻底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不成熟和错误认识,做到耐心细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攻其心理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情真理切,情理结合。

2.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任重道远。学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始终坚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同时,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深化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诚信责任、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渗透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是保证师范生成才的关键。

4.关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敞开心扉,构建和谐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一支高速发展的队伍,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艺术生自身敏感、脆弱、多虑的个性特征,是大学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并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心理疾病对学生的危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办法是“事”与“器”的关系,而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为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