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工作治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街道北面与南淝河相邻,约两公里长河段在街道辖区境内,西起合作化路,东至亳州路桥,属此次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范围,按属地管理原则,分别属街道奥林花园、翠竹园、潭三个社区工作站负责具体管辖。
二、工作目标
围绕“水清、岸绿、景美”总体工作目标,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遏制水污染为重点,切实把辖区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做好。
三、责任单位和工作步骤
(一)责任单位
1、奥林花园社区工作站责任区:合作化路至肥西路河段;
2、翠竹园社区工作站责任区:肥西路至长丰路桥河段;
3、潭社区工作站责任区:长丰路桥向东至亳州路桥。
(二)工作步骤
1、应急处置阶段(五月中旬完成)。各责任单位对责任区出现的危害严重、社会关注、媒体曝光的违法排污等问题,果断查处,坚决治理到位。
2、摸底建册阶段(五月底完成)。由环保部门牵头,各责任单位与住建、城管积极配合,完成责任区的河污染现状调查,将调查情况按规定登记造册建立图表、文字、影像档案。
3、全面整治阶段(五月至九月底)。各责任单位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对责任区内实施整治。
重点落实四项工作职责:一是河污染源的巡查定位、绿化整治、垃圾清理及日常管理;二是对危害水体质量安全的单位及个人行为进行劝阻;三是向辖区居民和驻地单位宣传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四是完成区、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布置的其他工作。
4、总结验收阶段(五月至十月底)。各责任单位整治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并转为常态化管理。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将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辖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第一组长: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设立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治工作的具体统筹协调,地点在综合执法科,茆锋担任办公室主任。
2、街道实行例会制。整治期间街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定期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如遇紧急情况随时召开。
3、社区实行巡查制。各责任社区工作站实行水环境巡查制度,原则上每周不少于两次,并建立巡查台账,认真记录巡查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并上报街道。
4、加强沟通协调。各社区责任单位与街道负责环保、住建、城管、农林、卫生等工作的相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协调,主动配合,条块结合,形成合力。
摘要:随着社会迅猛发展,青少年犯罪数量相比前几年来看,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多种特点。在社区众多的工作中,社区教育则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有效的发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职能。本文研究的内容在理想的情况下,社区教育所将实施的具体做法,构建出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青少年犯罪;社区教育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和教育人士的责任,若有青少年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现如今,青少年犯罪成为国家公安机关重点治理的犯罪类型,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着手于长期的教育。家长忙工作,学校只为应试和升学率,青少年的犯罪预防教育被忽视。社区教育作为独特的领域走向教育舞台,在青少年犯罪预防逐渐发挥作用,该如何预防青少年的犯罪,怎样合理的安排好青少年在学校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希望对本文的研究能够作为社区工作的参考,预防青少年的犯罪。
二、社区教育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青少年犯罪预防链条,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
家长、老师、社区工作者等角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预防过程中形成网络链条。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家长的角色是生活的领导者,社区工作者是活动的服务者。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在三种角色的教育下有了保障。据笔者对沈阳市的铁西区的社区实践了解到,家长忙于工作,老师只顾将自己的课程上完也就结束,家长督促完成学习任务,社区内除了建设器材,娱乐场所外别无其他活动类型,青少年自由选择,没有社区工作者的带领指导。所以,建立角色链条下,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区,青少年的活动环境都是受到保护的。
社区工作者进行家长教育,在观念上彻底改变家长的态度,从而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与父母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特点,清楚他们的所思所想,将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教育学传授给父母。社区工作者帮助夫妻解决困难,提高夫妻面对困难的能力,在生活的压力能够自己化解矛盾。孩子们生长在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里,会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避免了犯罪苗头心态。
学校向社会工作者提出申请,对偏差青少年进行合理矫正,使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使得学校的环境氛围健康向上,从小事抓起,将青少年犯罪的萌芽扼杀,发现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就请求学校给予处罚,并带回社区停课管教,让青少年认识到错误所在,没有“下一次”。学校将课堂转移到社区内,通过开展活动,将教说式的讲课改为青少年们都喜爱的方式。社区开展“保护自己,远离犯罪”的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青少年们分别扮演警察、罪犯、家人、群众等人,模拟生活不良行为情节,让青少年了解犯罪的过程和危害,此时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
(二)丰富社区青少年工作内容,提高社区教育过程监督、效果评价
社区应该经常举办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咨询会,定期“排查”青少年生理心理问题,社区工作者对“问题少年”常常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进行针对性教育。其次,社区可以提供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服务。例如科学的学习方法,艺术、计算机、语言培训,就业指导,沟通训练、知识百科等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社区教育组织工作领导组应做好犯罪预防的长期性的宣传工作。在社区板报栏里张贴有关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实施过程、目标、重要性、措施、供社区成员、社会人士阅读,营造氛围,争取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带领青少年进行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亲身的体验教育的意义。社区在影厅中定期组织播放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警惕和启发青少年,引以为戒。
社区教育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单凭社区居委会或者是街道委员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社区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素质、能力,价值观,丰富的实际经验,有技巧,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社区教育工作领域。在组织活动中,可以掌控全局场面,使得整个行动过程完整顺利的进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会结合青少年社会工作原理、实务进行社区教育。然后,通过资料和调查得出该社区青少年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根据这些方面问题制定教育计划。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必须要在一个严格的监督体系下进行,否则一切只是形同虚设。笔者提出了一个效果评价的监督体系;首先,以政府教育部门为最高监督部,负责审查工作实效最高机关。其次,设立社区工作监督员职位,每一个社区的监督员通过实地考察社区教育工作,对青少年群体进行跟进评估。经过了社区教育后,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如果效果不好或者期间工作不到位,监督员向政府教育部汇报。最后,由政府教育部下达命令,对该社区给予批评警告甚至处罚,从而使该社区完善教育工作。
(三)提高政府管理,加大专项财政支持,配合公安法律部门进行“防罪、治罪”
政府在社区教育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上应具备统筹管理、协调运行、共享资源、服务全体群众的职能,形成从政府带头,教育部负责,社区履行的一整套工作机制。地方政府将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教育工作真正的贯彻落实,做好监督、评判、奖罚工作。例如:根据我国地区试点运行来看,首先,政府要制定专门文件,使得工作过有规范性与制度性的指导。其次,要设立权威的领导小组部门,制定计划方案,长期负责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教育项目工作。国家财政部门要进行专项拨款,比如“青少年犯罪预防专款资金”。此财政支出一定要有要持续性、专用性、透明性,杜绝其中的滥用资金,避免从中挪用款项。
社会治理犯罪主体是公安法律部门。公安部门对犯罪少年的教育是有限的,而且不一定有效果,他们可能还会再犯。社区可以配合公安部门,让犯罪少年学习法律知识,开展预防犯罪教育活动,彻底根除青少年的犯罪行为,防止犯罪再次产生;协助执法部门进行治理犯罪;同样,执法部门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后,有诸多的处理方式,不一定要送到少年犯管理所,他们可以犯罪青少年的管教工作托付给社区,由社区工作者负责青少年犯罪矫正。(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R].2002
一、工作机构
“八进”工作总指挥、。
1、进机关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2、进学校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3、进企业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4、进学校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5、进社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6、进家庭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7、进农村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8、进景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8、进商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八进”活动,达到规范、整洁、和谐的城乡环境。
通过“进机关”活动,进一步美化机关环境,改善机关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通过“进企业”活动,使企业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整洁优美,节能减排达标,劳动关系和谐的文明企业;通过“进学校”活动,使校园脏、乱、差现象达到全面治理,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师生文明、育人环境和谐优美;通过“进社区”活动,彻底解决“五乱”现象,使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通过“进家庭”活动,达到“居家清洁、物品整齐、环境舒适、身心健康,共同实现家庭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进村社”活动,达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通过“进景区”活动,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旅游景区环境,推进旅游开发;通过“进商场”活动,提高商场(店)环保意识,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三、工作职责
进机关工作小组职责: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落实。
进企业工作小组职责:督促、指导全镇企业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加强技改,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处理,节能减排。
进学校工作小组职责:治理校园脏乱差;治理食堂餐厅、宿舍环境卫生;治理校园环境秩序;治理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进社区工作小组职责:动员社区居民、单位做到“门前三包”(秩序、绿化、卫生),“院内四自”(自搞环境卫生、自建环卫设施、自育花草树木、自管单位秩序),搞好社区道路、小巷、居民集中居住区卫生死角的保洁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物业管理,搞好卫生家庭、文明卫生社区创建,改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高空抛物等陋习,开展垃圾分类、营造社区家庭共树文明新风。
进家庭工作小组职责:组织妇女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大扫除突击活动,彻底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楼道、走廊、院落的垃圾、边沟污泥等。
进村社工作小组职责:发展沼气,推广清洁能源;推广秸杆还田和综合利用,禁止焚烧秸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农膜对环境的污染;开展农村灭鼠、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科学发展畜牧业,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指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生产、生活废弃物污染。
进景区工作小组职责:广泛开展城乡环境进景区宣传教育活动。
进商场工作小组职责:加强宣传、强化监督、搞好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民政局把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以创先争优为契机,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具体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城乡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大局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于都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推动该县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需要。于都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把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聚焦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大力推动,确保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一、注重三个结合,强化主动担当
一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把做好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将各项具体责任细化落实到班子成员,把各项具体任务逐一分解到相关股室,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民政主责主业相结合。结合民政主责主业,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重点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发展志愿服务、关爱困难儿童等方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推动民政系统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联创共建相结合。积极加强与县政法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工作方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工作开展献计出力。
二、突出三个重点,聚焦关键环节
一是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逐步理顺基层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制定事项清单,建立准入机制,使基层组织逐步回归服务群众的自治本位,切实帮助基层组织“减负增效”。全县391个村(居)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落实了村(居)“三务”信息公开,将公开事项分为三类34项,建立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聚合力。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措施落实,促进红白理事会在扭转“攀比之风”、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丧新风”等方面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指导对达到条件的思源安置小区、城南新建小区群、盘古山钨矿、银坑移民安置点、葛坳圩镇设立社区居委会,推进城镇规划区域内“村改居”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适度降低登记门槛,对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型社会组织采取备案制,以提高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覆盖率,目前,全县社会组织登记注册350家,其中社会团体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59家,社会组织在村(居)覆盖率达89.51%,社区工作者3000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3‰;组织开展社工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今年“牵手计划”广州北斗星社会工作中心来该县开展社工培训78人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取得成效,强化线索摸排和行政执法,公布了该县第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对12家长期活动不正常、不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进行了行政执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健康义诊等社会治理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26余万元,禾丰商会在2020年“百社解百难”行动中受到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的表彰,被评为“积极单位”。三是突出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合力在于都微爱公益发展中心、于都义工联、于都应急救援协会、于都心理健康服务协会、于都“打铁佬”平安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工作者3000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比3‰。积极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婚姻家庭疏导服务,促进家庭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