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治理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参与式治理 流动农民 留守群体
一、主要背景
随着现代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呈现出新特点:一.农村居民摆脱了和村庄组织的束缚,冲破了由户籍制度形成下的城乡二元格局,他们中的大多数涌入城市,这种城乡原有治理状态的崩解过程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民众的利益诉求也渐多元化,而农村社会发育缓慢,社群自主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二、现状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建立在违背生态和谐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效率有待提高。以Q乡为例,首先该地交通便利程度不佳,共同交通工具便捷及舒适程度较城市都有较大差异。第二,乡村内空气污染较严重,集镇马路上扬尘严重,空气污浊。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及工厂废气,反映出工业生产环节中对废气排放缺乏有力的监管及解决措施。
(2)居民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显著提高,且诉权途径的不断拓宽和社会公平的逐渐实现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利的因素,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个别腐败现象,即以的方式欺害百姓等无视法律的恶劣事件。并且,公民对个人基本民利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对民主参与的兴趣普遍偏低。
(3)农村外出务工比例较高,由此带来的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问题值得关注。在对Q乡中两个村进行总体家庭务工状况的了解后发现,每户家庭居家的男性人数不多于两人,甚至没有,家中主要包括年轻的孕妇、抚养孩子的母亲、年迈的老人及未成年儿童和青少年。经了解得知,在农忙时节他们的耕地会有返乡的农民工及家中青壮年妇女共同耕作,而在平时,家庭主要承担生活、抚养和养老的职能。由上述现象带来的问题有:村内治安状况不佳、村内卫生治理情况较差、学龄儿童受教育水平较城市有较大差距、老人养老方式单一等。
三、问题讨论与建议
(1)农村经济发展无疑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针对当下出现的“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做法,首先在政府层面应该提高农村工业准入门槛,杜绝高污染低治理的企业进村,坚持“以农为本,不让工业污染威胁农业发展”的原则,同时加大对现有农村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其及时改进处理污水废气的设施及对策,对无良企业加大惩处力度或直接取消经营资格。其次,政府及农民应协同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大力提倡参与式治理,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即营造“小政府,大市场,好社会”的社会治理结构,在具体方式上需要做到推进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社会自主治理,构建公民社会。在农村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建构过程中可借鉴杭州经验来拓宽多渠道的社区决策参与,具体形式有:提倡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即通过这两种会议的召开聚集村民,启发民智,共同商议以提高村民在村务中的显示度;建立“和谐社区居民建言献策”奖励制度以鼓励村民针对村内事务提建议。通过上述方式引入多元的社会力量,经由政府和居民群体双向的良性互动来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达致善治的目标。
(3)推进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走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化道路。从整体社会乡公民社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致使第三部门得以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得以凸显。在广大农村倡导社区民间自组织的参与,推进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包括:社区文娱性组织,如秧歌队、广场舞团体;公益性组织,如“留守儿童之家”。这些组织客观上可激活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治理过程同时促进社区生活系统的组织化。通过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村民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村民关系的和谐。
(4)针对外出务工农民家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村内组织“流动农民之家”和“留守妇女之家”。根据2004年对南京务工经商的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和紧密度均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低,且网络的性别趋同性强、异质性低;与农村居民相比流动农民的地缘作用下降且业缘力量不突出。以上调查数据可说明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弱,他们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同时有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造成的“留守”现象也给农村生活中增添了诸如“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和保护,“留守妇女”安全和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留守老人”孤独无依无人照料等社会深切关注的问题。因此,“流动农民之家”旨在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就业辅导、代购火车票等返乡便利等以增强该群体间的联系,为彼此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留守妇女之家”的服务群体不仅局限于留守妇女,更有留守儿童和老人,该组织的存在旨在通过定期的彼此交流和情感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来排解留守妇女心中的压力,增强面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对其孩子和长辈分别提供教育上的建议和养老方式的优化途径。即积极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和服务提供功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以更好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剩勇,徐. 参与式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可行性路径[J]. 浙江社会科学,2013.
[2]陈剩勇,徐. 参与式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可行性路[J]. 浙江社会科学,2013.
[3]童星. 创新社会管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993年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拉开了序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改变,群众体育的组织方式多样化,有的选择健身俱乐部、有的选择广场舞、有的选择健身协会。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国家急需培养大批技能全面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健身指导人才的急切需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在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启迪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创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部分高校开拓性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在专业设置上大胆对传统体育专业进行改革。提出“以师范体育专业为主,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实践的办学经验积累,部分体育院校与重点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都相继开办体育教育专业的延伸专业,如体育康复、体育保安等,给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专门的社会体育人才。部分院校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时间:天津体育学院(1993年)、上海体育学院(1999年)、成都体育学院(1996年)、湖北大学(1999年)、山西大学(1998年)。开设了体育康复、体育保安等专业,在当时还未规范的情况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雏形初现。高等师范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萌芽期的主要特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各行各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洗礼,传统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主要以培养师范专业教师为主,市场化的社会对非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超过对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健身需求,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一些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率先开始试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非师范专业体育人才。但是此时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并无先例可以借鉴,参考国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经验,各高校只能自己摸索发展。其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体育和健身人才为主;课程体系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课程为支撑;师资以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师。
四、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开办情况
1993,天津体育学院与国家体委群体司合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机构——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科研所,承担了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任务。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不同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天津体育学院在国内率先探索论证、创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科)。1994,原国家教委批准在体育学专业目录中增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试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天津体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设立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程与教材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于1997年,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中被批准为正式本科专业,是全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创始者,同时也为我国其他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建立提供了最初的办学模式和思路,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本专业本科学生修业年限为4年,将在4年内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实习实践、论文等学业任务,为深化专业教学与社会接轨,专业课的设置会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逐年调整,主要专业课程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器械健身、健身健美操、高尔夫、网球、水中健身、瑜伽、街舞、体质测评与运动处方、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等。
五、天津体院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色:
1.确定了为体育健身市场服务的专业方向,专业定位与发展顺应了体育健身市场需求。
2.通过改革与建设,使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准确、更符合社会需求,构建出了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科学合理、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3.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趋合理,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更加符合并适应社会需求,师德和教学与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进一步得到优化。
4.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
5.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在本领域就业率、就业层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影响
可挥发性气体无序排放,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状较为严重。部分有毒性可挥发气体的排放,更是对生物的生长,乃至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现状,也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高效的办法进行废气的处理,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英语单词为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一般简称为VOCs。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为多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1]。当前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大气中能够辨别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类型有:异构烷烃、多h芳烃、芳香多元酸等。其中烃类有机化合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为引发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1.1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排放造成的影响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巨量的能源被消耗。但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挥发性废气,此类气体在挥发的过程中,对环境以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剧增。并且极易产生光化学污染,最终造成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例如1952年世界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伦敦雾都事件”,此事件累积造成8000人死亡。至此环境污染问题的致命性危害,也对工业的畸形发展敲响了警钟。
1.2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主要来源
当前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主要的来源为: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具体为:化工厂、炼钢厂、炼油厂、制药厂,以及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气。此类废气通过空气的流动,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随着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常驻人口剧增。因此大量的建筑开始修建,逐渐城市中的“热岛效应”愈发严重。例如当前城市建筑密度过大,导致空气流通缓慢。一旦出现污染现状,无法进行快速的流通,最终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例如近年来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雾霾现象。
2.当前我国针对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处理现状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关于工厂废气排放,前期并没有进行较多的处理,直接进行对外排放。前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慢,各类工业基础的发展都较为薄弱[2]。因此关于废气的整体排放量还较少,并没有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此后随着我国政策的改变,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加入了WTO组织。此后受国际社会影响,我国对于此类废气的排放,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工作。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于此类现状的改善并不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针对此类技术还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3.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常规处理方法
针对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现状,笔者综合分析案例,将此类治理技术总结如下:吸附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冷凝回收法。针对此类治理办法,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3.1吸附法
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为:吸附法。吸附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应用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生活中关于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应用也较多。例如装修之后在室内布置的活性炭、鱼缸内放置的活性炭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污染物的吸附。活性炭在吸收的过程中,具有吸附快、吸收能力强、容量大等特点。
3.2燃烧处理法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其具体成分有一定的化学特性。当前关于此类废气的治理办法之一为: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结合燃烧作业进行处理,首先将废气排入特殊管道或容器内。之后对容器中的废气加入特殊催化剂,然后进行燃烧作业。但由于废气排入的过程中,也参杂了较多的空气,因此燃烧的效果、效率都较低。并且由于催化剂无法催化所有的有机物,导致最终的燃烧不彻底,因此化学处理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整体的效率性较低。
3.3生物处理法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在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其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单一的治理方法往往效果较差。一般情况下需进行多类治理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当前治理效果较好的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首先将废气进行一次处理。化验废气主要成分,并针对其中颗粒物进行过滤。之后根据其废气成分,将微生物植入废气环境中,通过微生物进行废气的降解和处理。
3.4冷凝回收法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一般由两种及以上的废气成分组成。因此其中部分的废气还具有可利用性,冷凝回收法则是针对此类特性的一种治理办法。其治理的原理为将废气冷凝降温,使得废气与其中颗粒物形成结晶体[3]。之后通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此类方法在当前诸多治理方法中,整体的应用效果较为良好,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结束语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现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现状,当前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办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冷凝回收法。几类治理办法中,吸附法对复杂性废气的治理现状较好。其余方法针对单一性废气的治理效果较好,因此未来关于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治理,还应朝着综合性治理方法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喜,孙晓兵,张竣尧等.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净化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8):50-51.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06-01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是我国当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者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的研究上不遗余力,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需要做到以生为本并健全管理w系。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摒弃陈旧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关管理机构,确保领导从上到下明确各自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中的职责和作用,做到统一组织并协调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划拨足够的专项经费以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并由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支配,保证资金来龙去脉的清晰。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实践的场所。高职院校的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加强和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以生为本,多提倡学生参观一些不同类型的基地,如博物馆、科研基地、革命烈士故居等。
高职院校除了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也应该注重对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加强。高职院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培训,也可组织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2.提高学校各项操作条件,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各项步骤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一样,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运用科学手段对自身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以及进一步的建设。
实践课程有它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三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保证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熟悉社会并与社会有良好的接触,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时俱进,紧扣社会热点,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3.扩展实践教学内涵,以便凸显高职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在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我们不能局限在这一方面,可以结合课堂以及校园这两方面的实践教学,打造“三合一”的新教学模式。学校的专门管理机构可以定时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如交通志愿者、敬老院志愿者、参观访问等活动,真正让学生做到学和做合二为一。另外,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利用辩论、演讲、看电影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自己来说,积极参与校园各项活动,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锻炼自我能力。
4.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寻求稳定的社会合作
以往社会用人单位一直没有重视高职院校人才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经常会以各种理由把学生拒之千里,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对实践教学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学校以及社会用人单位也应当配合和响应国家鼓励政策,积极把高校学生输送到社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
三、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已成为一项任重道远的创新工作,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工作者从自身开始发展并坚持不懈,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得我国当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得到稳定且快速又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状与对策
一、当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近年来,在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艺术院校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明显不同就是生源。艺术生的专业性和方向性非常突出。他们在走进艺术殿堂后普遍认为公共文化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基本不搭界,更不能理解艺术院校还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且还是作为必修课的原因与价值所在,导致部分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个性鲜明、艺术专业突出,但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请假、缺课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就会造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以课堂为主、以课本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听起来乏味,不感兴趣。其结果常常是学生迫于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才勉强走进教室,失去了上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3.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艺术院校的领导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比较重视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思想政治理论往往被边缘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重不足,致使许多老师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艺术院校往往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归入其他系部或行政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这门课的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1.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础。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形成互动的局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可供选择的形式很多,例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自学和老师讲授相结合、指导读书、进行讨论、观看录像、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合理安排,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专门展示,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穿行,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得当,做到教学过程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调整身心、活跃思维、展示自我。
2.进行校园实践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的实践活动,属于“第二课堂”教学,它是列入教学计划,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其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是其基本和重要的形式。校园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地点,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教学。
3.社会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教学是教师根据国家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深度和兴趣程度选题或者带着自己关心的问题,借助适当的方式走进社会,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引起思考、深化认识、寻求答案的一种实践方式。
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积累知识,强化了爱国思想。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前,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一批高质量调查报告,并评定等级。学生写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调查报告,学生自己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同时这些实践活动还使学生们了解国情,了解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学生们对于国家前途命运关注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有了实际感受。社会实践提升了学生们的认识度,校事、国事、世事、事事关心,真正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积极营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并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高放低,由远拉近,由虚变实,使它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中。同时也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0
[2]张耀,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