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化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起点。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汽车机械基础为例,对职业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下专业基础课课程标准模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标准?开发
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内涵
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传统课程标准(课程大纲)仅仅关注以学科体系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被灌输知识,最终通过单一考核模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标准则通过对企业行业主要职业基本工作过程的分析,提炼出行业核心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在完整工作任务中“做中学,学中做” 培养职业能力,最后通过可以评测的过程性学习目标,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职业能力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有四个特点: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强调实用性原则;以行业调研为基础,强调职业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能力本位原则;以任务引领为主线,强调过程性原则。基于此,本课程标准采用了“行业专家+专业老师+授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模式,通过行业、专业调研,确定汽车行业典型工作过程和基本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授课教师设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任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思路
1.明确课程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工程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常用材料、常见机构和常用零件等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使其掌握机械加工与测量的基本方法、液压传动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2.课程标准开发设计思路
(1)通过市场调研和专家访谈会进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解决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专业需求、就业导向接轨等问题。调查的内容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学生去向等。目的是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思路等。该阶段的难点是通过调研报告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
(2)分解确定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依据调研结果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汽车维修初、中、高级技能鉴定标准所需的相关机械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确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见图1。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学生能力培养规律组织教学。由于本课程涉及了机械学各方面的知识,知识面较广。教学内容分为5大项目,15个任务,每个任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遵循“管用、够用、适用”的原则,既吸取了学科教学的优点,又考虑到汽车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及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照“提出任务组织咨询分析讨论方案组织实施过程控制评价反馈”六步法开展教学。
3.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建设基于专业培养总目标和工作岗位目标,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技能鉴定的考核打下基础。
4.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设计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的原则为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为后续任务的学习打下基础。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根据情景任务,自己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做什么”,因此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何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才能既快又好等问题。在解决这些疑问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通过“做”完成了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任务,从而完成了教学的终极目标。
5.实施建议设计
(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选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适用性:教材的选用要根据汽车后市场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选择教材用书和参考用书,并在此基础上配备了实验指导用书。
先进性:教材应将传统的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机械零件、机械运动分析、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等机械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汽车行业进行重构,着重解决上述课程相对独立而产生的脱节与重复问题。
(2)教学建议。第一,教学条件和环境。为保证学生顺利实施与完成项目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场地包括:多媒体教室、汽车各专业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
第二,教学方法。宏观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引导式,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第三,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形象直观,用大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和机构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教学手段要将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完成一套与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配套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资料库。
6.考核评价设计
××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水泥建材、工商贸、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和领域,其中,石膏矿山是全市乃至全省安全监管的重点;与此同时,工商贸行业企业量大面广,从业人员较多,一直是全区安全监管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明确一个目标(确保安全形势的稳定),抓住两个关键(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突出三个重点(隐患整治、执法监察、机制创新),完善四个体系(责任落实体系、机构网络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五化监管(执法检查制度化、安全复查层级化、隐患监管台帐化、标准要求明细化、跟踪督查动态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强化实践,切实抓好“隐患治理年”各项措施的落实,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并在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今天,全市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议在这里召开,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探索和寻求开展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必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和安全标准化工作相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今年以来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我区现有工商贸企业257家,其中147家分布在全区7处镇(街道),110家位于××经济开发区,涉及机械、电子、造纸、制刷、纺织、服装、玩具、陶瓷等十几个门类。在安全监管实践上,基本经历了由行业监管到综合监管、由粗放监管到专业监管、由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由常规监管到长效监管的“四个转变”,并基本形成了执法检查制度化、安全复查层级化、隐患监管台帐化、标准要求明细化、跟踪督查动态化的“五化”安全监管模式。特别是今年以来,为全面掌握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状况,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推动全区工商贸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我们根据上级安监部门以及区委、区政府指示要求和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全区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峄安监发〔2008〕24号)、《关于对××经济开发区工商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精神,于3月14日至5月上旬,分调查摸底、自查自纠、执法检查、复查督查四个阶段,组织开展了“拉网式”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这次检查,我们印制了《一般工商贸企业安全检查方法》(即“11项必查内容”和“12项必查资料”),遵循严、细、实的原则,按照“一个不漏、一企一策”的要求,以服务企业为前提,自觉履行职责;以治理隐患为中心,严格执法监察,进一步摸清了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状况,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落实。通过区、镇(街道)两级安监部门的监管,共检查企业240家,因停产、职工放假、基建改造等原因未检查企业17家。整个检查活动,共下达各类执法文书214份,查出各类安全问题916处,查阅企业资质、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各类资料1125份,抽查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操作证共87份,询问职工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及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安全设施、设备使用达270人次,填写工商贸行业安全状况调查表96份。我们在总结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主要特点的同时,也发现工商贸行业存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基础性安全环节薄弱、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观念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的实效性,积极创新检查复查体制机制。在执法体制上,将一般隐患企业的复查,参照abcd分类监管模式,交由镇(街道)组织实施;对企业安全隐患较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执法监察难度较大的企业,由区、镇(街道)两级实施重点复查,并依法予以处罚。在执法机制上,主要是结合“隐患治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安全隐患治理。针对这次“拉网式”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归纳分类,明确整改工作的目标要求,形成“隐患监管台帐化”模式,实行责任制督促整改和“销号式”、“动态化”跟踪督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适时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回头看”。
二、关于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特别是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6〕152号)精神的贯彻以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体目标的明确,区政府结合具体工作,提出了以煤炭企业为基本标准、以规模企业为试点单位、以企业实际为优先考虑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进要求,同时提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需要有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物资基础和实践基础。根据区政府提出“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础条件”的推进意见,结合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我们基本形成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加大投入、创新实践”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步骤。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设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商贸、烟花爆竹等四个协调推进机构,衔接承办和接续服务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各自责任。目前,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商贸等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正有计划、按步骤、分重点实施。在重点推进上,我们结合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实际,以××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并突出××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发展观念强、组织机构建设好、生产建设任务重、安全整体投入大、隐患治理措施硬、安全文化氛围浓的特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我区和全市工商贸行业系统的第一家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以此为带动,我们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建议市安监局将通达电力公司和天龙针织公司纳入下一步安全标准化考核认定企业范围。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企业和即将组织的梯次推进企业中,在责任落实、安全投入、科技兴安、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创新实践上,我们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亦即“小标准化建设”。以古邵镇为试点,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工作。主要是按照运行、设备、人员、环境、管理“五项本质安全要求”和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三化质量标准”,针对本企业的产品、原料、生产过程、人员管理、装置、设备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控,同时对监控的内容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实行档案管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落到实处。我们认为,规范化建设对于标准化建设的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等特点来讲,具有前瞻性、目标性、基础性意义。对于此项工作,我们计划在这次会议之后随即召开现场会议积极推开,以期为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打好基础。
三、关于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推进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建筑;标准化;对策
前言
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故频发的领域。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建筑施工量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仅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就达9.6万亿元,从业人员达4100多万人,约占全国工业总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一、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背景与推进情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法规、标准系统化更加健全,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从多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建筑业体量大、范围广,高空、交叉作业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施工场地管理状况良莠不齐,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较高。以2013年为例,我国共发生建筑安全生产事故85起,其中死亡320人(事故类别统计见图1)。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正大力开展,各地区结合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落实成果,积累了一定标准化建设经验,极大地改善了工地面貌,有效地减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在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展现出较大的优势。全面深入推进有利于提升建筑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避免事故发生,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存在的问题
看到成果的同时,也应清晰地认识到,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法规、规范的系统衔接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监督管理主体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各地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中更加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实体工作的管控,对于标准化工作的关注度不够。三是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实缺乏有效引导和激励机制,对监管主体和施工单位的开展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缺乏系统配套的激励机制,各方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四是技术保障不足,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科技创新支撑缺乏,未能协同利用好现有资源。五是施工单位落实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力度不够,未形成长效机制。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和进度方面高度关注,但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面不够重视,无制度化的落实举措,加之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实体经济乏力,原材料、用工成本大幅度上涨,施工企业经营困难,施工单位压缩成本,减少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能力受到制约[1]。六是舆论宣传方面,全社会尚未形成推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浓厚氛围,各方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有效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根据自身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对策和建议,供读者指正。
(一)深化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外延,优化标准化的顶层设计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外延,强化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研究,包括通过细化研究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人、机、料、法、环、测处于良好状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标准化的实施基础。第二要继续优化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系统衔接配套,加强行业间的协调沟通,使建筑行业的标准化与其他行业良性互动。同时强化建筑行业内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衔接配套,确保法规、规范层次清晰,配套完善,执行有力。第三要继续健全完善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及有关规定为核心的考评体系,科学评定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将推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
化融入日常监管工作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改变以往各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更加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实体工作的管控,忽视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动,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可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出台相应的落实方案、措施,将推动建筑安全标准化融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利用监督检查现场反馈,召开月度、季度监管例会,文明工地检查以及约谈等形式,全力推动,将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逐步引向深入。
(三)完善推进标准化奖惩机制,提高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办质[2013]11号),《意见》明确了考评目的、考评主体和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有序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2]。应继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奖惩机制,对于积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全面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并推广经验,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和工地可授予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示范工地”等称号或予以其他形式的加分奖励(图2),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可予以通报批评,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和工程项目可予以通报批评、信用扣分等,并在新闻媒体或相关网络平台上进行曝光。通过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推动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改革创新,增添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动力与活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进的着力点,按照参与各方职能特点,全面开展创新。一是建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要开展制度和服务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大胆进行创新,成果逐步推广,使监督管理更加有效,服务引导更加精准,标准化工作更加深入。二是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要发挥主体作业,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上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创新及实用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满足标准化要求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可重复利用的设备装置,做到安全可靠、降低事故风险,兼顾环保、经济性和美观。三是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个人积极参与创新。建筑安全相关的高校、院所在建筑安全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优势,施工企业有现实需求,做好供需对接,协同创新,必将产生一大批符合施工现场需要的先进实用的优秀创新成果,而个体或团队参与也是创新一种有效补充(图3)。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创新更有动力与活力。四是积极吸收国外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技术成果和经验做法,洋为中用。目前欧美国家的行业协会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企业每年向行业协会缴纳一定的会费,会费除日常管理外,其他费用则可用于建筑业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
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督促施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图2某建筑施工工地使用工具化围挡也是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从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提高人员素质、改善作业环境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协同发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逐步健全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机制[3]。
(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人心
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核心在人,关键在落实,各地宜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监督检查、评比、观摩等活动,扎实开展、全面深入落实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人心,努力提升建筑安全生产在全社会的知晓度,形成政府推进引导、企业参与落实、群众知晓支持、舆论正面宣传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全面深入推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升建筑行业安全保障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的简要概述,分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此抛砖引玉,供各位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新革.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6):54.
[2]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建安办函[2011]14号.
关键词:船型标准化 安徽芜湖
2013年8月23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十八省(市)人民政府联合《"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范围内全面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为贯彻落实《方案》精神,芜湖市港航管理局根据《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交通厅、财政厅《关于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强化沟通协调与措施落实力度,不断推进船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及早启动。
芜湖市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总体情况
1、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芜湖市是安徽省水运大市,2013年,在册营运船舶4086艘、607.2万载重吨,但仍存在部分船舶吨位小、船型杂乱、船舶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等问题。据统计,芜湖市纳入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范围内的营运船舶约2274艘、384.6万载重吨,占全市水运运力的55.6%,预计补贴资金1.62亿元。其中拆解的小吨位、老旧运输船舶651艘,占全市水运运力的16.1%;生活污水改造船舶1620艘,占全市水运运力的39.6%,推进工作任务较重。
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战略举措,是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环保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运输效能和调整内河水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根据《方案》以及安徽省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芜湖市港航管理局按照淘汰一批通过京杭运河干线船闸的小吨位船舶和船龄在15年以上的老旧船舶,改造一批生活污水排放达不到标准以及单壳危险品船舶,新建一批LNG动力示范船、高能效示范船的工作思路,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此次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将于2015年年底结束,届时辖区内污染重、油耗高的老旧运输船舶以及小吨位船舶将通过拆解方式退出水运市场,船舶标准化率将达到70%以上,营运船舶船龄下降为7年,船舶平均吨位将达到1800载重吨,运力将朝着大型化、低龄化、清洁化方向发展,运力结构势必得到进一步优化。
2、推进工作开展情况
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方案》公布后,芜湖市港航局于同年9月召开全市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会,部署推进前期准备工作。会后,各船型办还通过信息平台、设立咨询电话、结合船舶年检等方式,与船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宣传,大力争取船舶所有人和水运经营者的配合和支持,为船型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加强船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十二五期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补贴资金申请、现场监督、公示、补贴发放、数据建文件等各项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促进了推进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此外,鉴于芜湖市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船舶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该局组织全局船检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全面部署船舶防污染改造审图与检验工作,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和工作效率。
强化船型标准化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一是建立船型标准化分工协作机制。组织召开由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参加的协调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组织分工和工作职责。二是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书面报告市政府解决船型标准化配套资金的同时,芜湖市港航局主要领导亲自赴市政府专题汇报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市政府工作支持。三是建立小吨位船舶过闸信息沟通与确认机制。针对京杭运河干线船闸小吨位船舶过闸发票遗失的情况,主动赴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开展小吨位船舶过闸信息调研,商定小吨位船舶过闸信息确认流程和工作机制,强化了服务效能。
有序推动船型标准化工作开展。为全面推动船型标准化工作,芜湖市于2014年7月31日先行启动老旧运输船舶、小吨位船舶拆解工作,2015年8月15日全面部署推进工作,9月10日部署加快推进船舶防污染改造工作,促进了船型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全局受理船舶拆解申请128艘,其中小吨位船舶25艘,拆解完工船舶40艘,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芜湖市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新建示范船难以推广
目前芜湖市只有1家企业申请建造2艘LNG示范船,与摸底统计的24艘LNG船舶建造计划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部《内河示范船技术评估和认定办法》颁布时间较晚,经营者难以获得最高补贴,挫伤其积极性。《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建示范船完工时间设定了2015年4月1日前后两个节点补贴标准。而交通运输部《内河示范船技术评估和认定办法》于2014年7月18日印发执行。经营者若按该办法提交示范船技术评估申请到示范船获准建造,至少需要1个多月时间,很难确保新建船舶于2015年4月1日前完工。有建造LNG船舶意向的4家企业,因配套性的办法出台滞后,新建示范船难以获得最高补贴标准,大部分放弃建造计划。
芜湖市经营规模较大的红日航运有限公司,有强烈的借国家利好政策促企业转型的发展意愿,拟建造6艘川江大长宽比示范船,因企业目前尚未取得长江上游运输经营资质,目前只能望而止步。而具有长江上游运输经营资质的3家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反而暂无发展意向。此外,多数水运经营者对高能效示范船也一知半解,没有感性认识,推进工作也如同一辙。
2、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船舶推动缓慢
自全面启动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以来,芜湖市港航局虽然通过信息平台加大了船舶防污染改造强制政策、船检部门限制措施的宣传力度,但收效甚微,目前仍无船舶所有人申请船舶生活污水改造。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多数船舶所有人对防污染改造意识不强,观望心理较重。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推进措施。三是经过产品认证的污水处理或回收装置的生产厂家及配套产品不多,无法适应工作启动后改装需求。四是船舶机舱或船员舱暂无合适的加装位置,生活污水改造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3、京杭运河干线船闸小吨位船舶认定效率不高
一是部分船舶虽通过干线船闸,但因时间久远未留存过闸发票,提交的签证记录也难以辨明是否通过干线船闸。二是船舶过户或船舶更名前通过干线船闸的,能否认定符合申请条件纳入范围。
下一步推进工作打算
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根据摸底列入范围内拆解改造、小吨位船舶分布情况和经营者联系电话,通过信息平台等方式将运政管理部门、海事管理机构、船舶检验部门、船闸管理机构相关限制措施层层贯彻落实至船头,力求船喻户晓,做到应知尽知。
加大船舶防污染改造推进力度。一是分解并落实船舶防污染改造任务。将列入改造范围内的船舶按年度分解落实至相关水运企业,并签订改造任务协议书。二是开展推进工作强制措施的可行性研究。鉴于船舶防污染改造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加强与船检部门沟通与配合,对纳入防污染改造范围内船舶,必要时采取结合船舶年检附加防污染改造等工作措施。三是强化水运企业经营限制措施。对已签订协议书未按进度完成任务的企业,采取暂停受理其扩大经营范围、新增运力审批(或备案)等手段,并将其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进一步强化服务效能。一是继续做好小吨位船舶过闸信息沟通与确认工作,解决小吨位船舶因票证遗失无法申请的后顾之忧。二是尽可能缩短补贴资金发放周期。对拆解改造完毕具备公示条件的船舶及时公示、及时发放补贴,缓解所有人运力更新资金瓶颈。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建示范船引导,做好新建示范船计划申报和后勤保障工作。
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建议
出台船舶年度检验附加防污染改造强制措施。鉴于船舶防污染改造推进工作滞后,任务量最大的情况,建议部船检局制定办法,对纳入防污染改造范围内的船舶,结合船舶年检,对未完成防污染改造的船舶,不予年度检验,以期推动船舶防污染改造工作开展。
进一步明确京杭运河小吨位船舶认定标准和范围。提请长航局公布京杭运河干线船闸名录以及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所有通过京杭运河船干线船闸过闸船舶信息记录,以便快速认定过闸记录,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船舶过户或更名前通过干线船闸的,确认其有过闸记录。三是提请交通运输部将京杭运河支线船闸小吨位船舶列入补贴范围。
最大限度地维护船东利益。鉴于内河船型标准化相关配套办法出台较迟,推进工作启动较晚的情况,提请交通运输部取消新建示范船2015年4月1日前后两个节点补贴标准,提高广大船东新建示范船的积极性。对2014年4月9日前符合补贴申请条件的拆解船舶,其相关证书于2014年4月9日交通部、财政部关于《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下发之日后过期的,认定视同证书有效。
放宽川江大长宽比示范船申请条件。对企业经营规模较大,暂无川江运输经营资质的企业,允许其新建造大长宽比示范船并纳入补贴范围,再申请扩大经营范围。
关键词:煤矿 安全质量 标准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个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该矿的长治久安和盛衰兴亡,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是煤炭企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技术革命的日益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和变化,煤炭企业解决质量标准化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会不断变化,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达到和保持质量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以适应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矿井长治久安的需要,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
一、增强全员质量标准化意识,始终把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效益工程强力推进
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同时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利用安全宣传、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更好地统一标准,把标准化提升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去,向职工灌输“越是条件恶劣,越是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越是构造复杂,越是要用质量保安全、促发展。”来推进“质量标准化矿井”的建设。
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靠制度达标保障质量达标
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到位。明确规定矿系统领导为本专业质量达标的第一责任者,建立了“专业领导亲自抓,生产单位严格落实,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各系统对质量标准化建设实行定规划、定时间、定标准、定人员、定效果,安全质量与经济收入挂钩的管理模式,保证质量达标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奖罚到位。设计出台《煤矿效益工资分配细则》、《煤矿质量标准化竞赛办法》、《煤矿无隐患段队竞赛方案》等制度,实行“评最佳抓最差”和“质量结构工资”等奖励约束机制,全面开展小班安全质量评估,小班完成作业后由当班班长、安监员、瓦检员、验收员对当班安全隐患、工程质量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联合验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直接将奖罚情况落实到人头,解决以往奖罚平摊、“吃大锅饭”的问题,更好地调动全员抓安全、上质量的积极性,出台“六好段队、六好班组、六好员工”评比奖励机制。
三、实施“科技强企”战略,质量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推进装备升级,全面提升矿井科技含量,为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引进新设备、汰老旧杂设备,大力提高矿井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工艺,不断加大先进技术工艺的引进力度。积极推广应用长风长气、反向供车、“三小”爆破、“四锚”联合支护等技术工艺,在实践中起到了保安全、促生产、提效率、增效益的作用。三是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围绕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高矿井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向科技化方向发展。
四、抓文化,推行“标准化”管理,靠行为达标推进质量标准化
坚持“围绕发展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发展”的原则,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付诸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通过改进心智模式、规范行为养成、强化制度保障等方式,强力推进质量标准化。一是强化理念渗透。通过班前会“一日一题”学习,采取安全漫画,安全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坚持以亲情活动凝聚人,感染人。二是规范行为养成。以推进管理流程优化再造为工作导向,不断细化管理环节, 提高员工技能、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干放心活。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坚持教育、培训、管理三并重原则,逐步实现安全生产培训由“必知必会”向“必禁必做”提升、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提升、由单一培训向构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从源头上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培训、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把它作为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来对待。
通过健全生产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使员工在制度体系的约束下,逐渐养成自发自觉、积极主动的工作质量行为,体现出安全、标准、规范的文化特征。
五、与认证工作相结合,建设质量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受控和在控状态。同时规范检查行为,提高检查质量、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检查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以此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扎实开展。
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尤其煤炭企业缺乏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人才,致使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因此,煤矿企业要抓住关键,高度重视对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培训现有的质量管理者等途径和手段,培养质量管理专门人才;从长远出发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内部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培训中心,进行专业人员培训;解决制约煤炭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人才缺乏症,真正从根本上夯实基础,突破关键,不断适应煤矿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需要。
六、必须坚持巩固与创新相结合,促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