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青少年 基础素质教育 重要性 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指青少年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及技术要求,培养青少年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只有把今天的教育办好,才能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 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各国都重视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能否占领未知世界的有力保证。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保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美国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延续到2061年的普及科技教育的2061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让美国的儿童充分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人;日本在1984年就组织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韩国政府在1995年5月公布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从而建立起迎接21世纪的“新教育体制”,以“确保技术国和文化输出国的地位”,力争在21世纪使科技水平赶上西方7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1.2 我国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达3亿左右,我国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工程,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挤压。单纯地看重分数,看重智育,把德育、体育、美育等置于薄弱地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压在教师、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实施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把青少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1.3 发展基础素质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近些年来,人类学、认知科学、发育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同时,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脑组织结构的建设等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是最好的,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这些都说明青少年时期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人可持续发展” [2]的基础,影响着以后人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并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摒弃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方式。而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虽然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但教师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教师已不仅仅为学生的分数负责,更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并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看作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观,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开放式教育观;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灌输式单向传播的落后教育模式,自觉地应用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化等教育手段。而且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推进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则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二则对学校、对老师教书育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广大家长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同时要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等到考大学时,又拼命加重孩子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材料、找补习班,把子女搞得晕头转向。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则很少关心、过问,甚至麻木不仁,这是不正确的。

推进素质教育,搞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切实保证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那些只顾牟利、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作出努力,并且注意搞好相互间的配合。

3 实现青少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正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我国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地开展下去?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学有特色、教师教有特色、学校办有特色?值得深思。现就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提出设想。

3.1 转变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界内外,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的认识统一到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学生家长不要把升学率和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2 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以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和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如何正确评估学校,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方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改变旧的评估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全面体现教育方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发挥教育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3.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集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验证明: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因此可利用现有的各地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寒暑假教师讲习班;组织网上远程教学、录像教学等,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商讨对策。

3.4 制定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标准

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机构领导,尽快组织有关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编撰出一套我国在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所应依据的最权威的教育标准和阶段指标。

3.5 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最必需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纲要,不求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增强能力。改变目前对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要求偏高、内容偏多的状况,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加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同时特别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科学转化为学科。鼓励大学和社会各界要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人力优势,应借鉴美国大学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帮助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这样做,不仅可加强我国大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脱节现象,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也有益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中小学校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引领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技能,了解科学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释: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信息素质;图书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海量般递增。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处理加工,让信息最终为我所用,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信息社会,人们只有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其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的引导与教育,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全面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角色和作用,对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地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素质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①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②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③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公共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需加大力度开展此项服务。信息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能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使青少年获得知识创新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青少年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存、竞争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窗口,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特有的服务、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①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社会大众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传递情报信息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重要职能。它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信息文献及网上期刊数据库,其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是任何其它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所有这些都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首选的重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也使其成为普及社会大众及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中坚力量。②公共图书馆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特有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使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公共图书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集信息储存、开发、检索、评价、使用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部门,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汇集了一批既有专业水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各类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分类、排序、编目,成为有有章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这种便捷的文献检索方法使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四、公共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第3篇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是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而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从开始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却存在种种问题,远未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重任。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善途径,以期对我国的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85-02

当今世界,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问题已被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应在新世纪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使青少年从小接受科学思想,掌握相应的科技知识,让其具有与其使命相应的科技文化素质。

但是,与当前迅猛发展的科技不相适应,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却存在种种问题,突出的表现在科技知识教育不全面、科技能力培养不尽如人意、科技精神培育不充足和缺乏科技价值观和科技伦理教育等几个方面,远未起到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

一、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童视不够、认识不足,崇尚科技的舆论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危害,大多数家庭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们所谓的全面健康成长,仅表现在热衷于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吹、拉、弹、唱、跳的兴趣班以及英语班、奥数辅导班,而很少重视科技素质的培养。学校正规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学校教育长期固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升学考试是唯一的价值取向,灌输知识是教学过程的唯一目的。围绕着“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学生们除了死记硬背、做难题、做怪题以便应付考试之外,已经没有了阅读科普图书、参加科普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更失去了对自然科学的任何兴趣。教学活动严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现象,过分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技方法、科技实践能力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育则无暇顾及,更谈不上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在这种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得到了一些从系统科学体系中裁剪下来的孤立而又抽象的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获得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因而也失去了培育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现在社会上各类竞赛比比皆是,如唱歌、体育、书画、演讲等比赛,而科技发明竞赛却很少,发明家不受青睐。重奖科技人员仅是偶尔有之,很多发明家为把自己的成果推向社会还要自掏腰包,许多发明成果由于受财力所限而被放入“冷宫”,这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科普工作比较薄弱,科普工作长期以来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所做的一点科普工作,也往往仅仅限于实用性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则比较薄弱。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因素,它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不足。

课程设置在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青少年素质的提升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景来实现的。但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严重缺乏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现代中小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科技课程有大纲无教材,有些学校课程形同虚设,或只是检查时应付一下。即使有的科技课也仅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课程。理工科的实验和实习的时间可为学生提供科技技能的体验,但由于随着大学的扩招,使得原本有限的实验设备、经费显得更加不足,只好将实习和实验的时间一缩再缩,只剩下少许的可怜的技能体验,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根本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目前,我国有些小学建立了科技课外活动小组,而初高中很少,即使有些初高中安排了活动课也往往成为必修课的补习课,形同虚设。大学也同样如此,这么多年来,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了“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组织学生开展此类活动就成为“参观访问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很少受到重视和组织。再者,社会上可供青少年参加的科技实践活动场所匮乏,也导致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不足。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科技素质教育资金短缺。

2003年,有学者对驻马店地区教师的科技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1.6%的学生没有专职的科技教师;在有科技教师的学校,65%的师生认为,他们的素质较差,而且他们只熟悉本学科的学科结构与理论体系,应用科学、技术回答的能力较差,一些应用性强、技术性强的问题,不能给学生很好地解释,更不能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整体的高度去认识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地方市县乡财政普遍困难,教育经费更是短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中小学己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教育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无钱购买实验设备,无钱配发图书、仪器、兴建科技教育实验室、科学活动室。经费短缺局面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科技知识的获得和科技能力的增长。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现状的具体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造成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首要原因是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教育人们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发展观,注重对子女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及教师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必须明确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是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大计,必须克服科技活动不是主科,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就少上或不上的错误思想。其次,切实加强对科技教育的管理和评估,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将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列入考核范围: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定学生成绩、评优的一个依据。

我们要营造一个倡导科技的社会环境,鼓励青少年加强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建立健全各种培养、使用和奖励科技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完善与多种所有制相适应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与现行分配制度相匹配的科技人才 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广辟渠道,促进科技知识、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形成开拓进取的舆论环境,营造民主的学术环境,提供良好高效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才能,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科技的热情。其次,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备种组织、传播媒介不断向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并逐步实现科普教育的大众化、正规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使广大群众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感受到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严峻挑战的巨大压力,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和社会风气,使青少年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新的科技教育课程结构。

为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首先要改善教学模式。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讨论模式、探索模式和研讨模式,注重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多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把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灌输式变向交流式、疏导式。其次,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大力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地用考试分数、单纯地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教育评价机制,要突出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使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最终转向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时,在保证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外。还应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和加强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多、质量优的青年队伍。

优化科技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关键。要完善科技教育大纲,编印科学规范的科技教育教材,学校要正式设立“科学”、“技术”等专门科技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科技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方法、科技能力和科技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不仅传授科技知识,也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和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习惯,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科学能力。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理工科的实验和实习的时间,使学生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各级教育、科技部门要不断拓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展广泛多样科技实践活动,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妙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怕困难、挫折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各级科协要主动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组织科技专家定期为学校举办科学知识讲座,指导和辅导中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夏令营。有关科研机构和科技活动场地要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条件,向青少年免费开实验室等实践场地。教育教学部门要结合学科教学和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组成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建立科技辅导站,指导学生进行科技设计和科技试验,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社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尽可能地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社会科教资源

要提高我国教师的科技素质,首先要重视对现有科技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科技素质水平和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在培训目标上,要使教师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技术应用科学知识。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科学精神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以确保教师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培训方法上,要改革被动的,灌输式和式的陈旧方法,而代之以新型的,能有效培养与提高教师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再者,还应鼓励教师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组,对科技教育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优秀的科研成果指导科技教育实践。

在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资源方面,要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

第一,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首先要建立持续、稳定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保证科技经费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使科技投入步入一个持续、稳定的轨道。其次,要树立“教育是最佳投资”的观点,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资金上像保证经济建设任务一样,确保基本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第二,鼓励社会各界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募捐资金,根据市场经济“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三,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单位,提供各自所有的设施、场地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第4期。

[2]张翠花:《科技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太原科技》,2003年第3期。

[3]龚萱:《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科技价值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

[4]余翔:《高中与中师生科学素养发展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刘文军:

《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素质教育;特殊作用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必须靠全社会共同来完成。自学校诞生以来,学校教育就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主要责任,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也留下了许多疑问。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青少年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兴趣特长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实行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根本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可替代的。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强调共性的较多,兴趣培养、个性潜能方面开发顾及的较少,这种培育模式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它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限制了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校外教育不受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限制,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来设置教育内容,充分尊重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独特性,重视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发展,这种优势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校外教育主要开设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各种体育项目的活动和培训,这些项目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的表达、交流方式。校外教育活动和培训是以兴趣小组的方式,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主动参与的方式,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即教师在整体活动中作为灵活的调度者、障碍的排除者以及活动信息的捕捉者和判断者,并通过倾听、观察、分析、点拨、启发,让学生在感悟中启迪智慧并获得新知识,这种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是宽松而自由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适合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从兴趣引导、因材施教,可以广泛地吸引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受教育,充分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地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二、校外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校外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提供创新的活动思路和方法,精心设计开发活动项目,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不断探索创新活动的载体,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校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多数活动和项目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和保护的作用,它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对终身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外教育没有传授完整学科体系的任务,各项活动更侧重对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教育影响,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以当青少年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兴趣项目时,大脑很容易产生兴奋点,思维也变得敏捷,学习效率显著提高,目标得以实现,青少年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使他们的创造欲望在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中进入最佳状态。由此激发了青少年向知识更深一层领域的探索欲望,激励青少年树立自信心,更主动地学习,自觉进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使其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校外教育有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社会化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多元时代,手机、电视、互联网、多媒体,它们在给青少年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渠道的同时,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物质与精神,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使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网吧、游戏机室等对青少年有着深深的诱惑,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接触到这些后就难以自拔、丧志,甚至误入歧途。如何借助学校以外的社会力量培养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远离不良诱惑,已经成为家长对子女发展的殷切期望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强烈教育需求。校外教育是在公休日及寒暑或学校放学后,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挖掘潜能、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进友谊的服务平台,是以青少年感兴趣的健康有益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来吸引他们的。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为平台,让青少年可以尽情地玩乐、愉悦地学习、健康地运动和专注地探究,以此潜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道德水准;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性活动、群众性教育活动等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将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相联,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地域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注重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培养青少年责任心、自律、自信、合作精神、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感受助人的乐趣,学会感恩、学会交流,锻炼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得到全面培养和锻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体力和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健全的人格、社会交往能力、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发挥、克服困难的毅力、经受磨炼的意志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青少年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道德品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对推动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清华,郑雪冰.素质教育需要新的评价方式[J].教育探索,2006,(7).

[2]李来宝.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9,(8).

[3]王燕妮,左勇.加速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吴彩菊.群体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5]李玲清.论青少年挫折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邹文玉.试论家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教育 心理潜能开发 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全面的全面改革,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学校的大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已经纳入了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安排之中,目前,许多学校内部都设立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处等心理教育场所,尽可能的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合理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全面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心理潜能开发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环节,青少年的心理潜能是蕴含在青少年内心深处的一种能力,激发出来对青少年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心理潜能开发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 心理潜能的本质

潜能,按字面的意思来翻译就是指潜在的能量,而人的潜能就可以理解为人潜在的体能,智能,技能等,心理潜能就是潜能的一个部分,在人的所有潜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习活动被现在的心理科学列为心理活动的一个分支,众所周知,大脑是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器官,也是人类智能开发的物质保障,从细胞学上看,大脑是由上亿个细胞和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包含许多信息的神经网络,有资料显示,平均每个人的大脑都包含1000万亿比特的信息量,约为计算机信息量的100万倍。虽然每个人每天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会消耗掉十万个左右的脑细胞,但是这和大脑的整体能量相比十分微小,因此,每个人所蕴含的潜能都很多,青少年正值整个生命历程的最初阶段,其蕴含着大量的可开发的潜能,同时也只有充分的开发青少年的潜能才能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2. 开发心理潜能的意义

从心理潜能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人的潜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这是每个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财富。充分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不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人生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也突出了心理潜能开发的重要性。教育是一项以培养,塑造全方位人才为目标的工作,它的工作核心就是完善人,提高人,这项工作应该将激发被教育者的潜能作为工作核心,全面为这一核心服务。俗话说的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可见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待开发的宝藏,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建立适合于青少年发展的教育体系,充分挖掘潜能。再则,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技能全面,能力极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也为潜能开发提出了需求,总之,潜能开发不但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路线。

3. 青少年心理的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总的来看,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就是青少年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独立欲,自由欲,自尊心,自信心增长迅速,自我意识高速发展。(2)认知旺盛:青少年往往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且记忆能力很好,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同时青少年的求知欲极强,思维敏捷。(3)情感丰富:青春期阶段的人们往往具有很丰富的情绪,感情比较强烈,多变,很容易激动,抑郁。(4)有朦胧的望:青少年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奇妙的感觉,既害羞,又好奇,并且经常会有生理与心理发展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4. 开发心理潜能的措施

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潜能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进行心理潜能的开发教育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策略,学校相关教育人员要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主动的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总的来看,心理潜能开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1脑潜能的开发:脑是人学习工作的基础,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和能量,帮助学生学会健脑和用脑,是学生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基础和保障。

4.2人格品质的激发:人格品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先学做人,再学成才,可见人格品质是人成才道路的指路明灯,因此学校要注意开发学生的人格意识,全面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同情心,责任心,上进心等,并且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的提高。帮助青少年完善自己的心理结构,提高人格品质。

4.3学习能力的开发: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行为活动,也是学生接受各项教育的本质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好学,勤学以及高效学习等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邵忠海;;论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许丽伟;;基于服务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的初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