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地理教学;资源共享

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可有效的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丰富,尤其是地理教学资源少,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那么,如何实现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老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主要的缺点是思想比较固执保守,容易被传统经验所束缚,教学缺乏创新。在评优评模、绩效工资,综合素质排名等重压下,担心年轻的老师因此而超过自己。极不情愿把自己辛苦耕耘、努力拼搏所获得的经验,无偿奉献。形成教学上一枝独秀;年轻教师最大的优点是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而最大的缺点则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有些年轻教师,思想上不求上进,工作不努力,不会的知识不虚心请教,主动学习,在成绩上与老教师形成很大落差。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很难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要积极转变每个教师思想观念,树立典型,积极发挥一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领头雁”“排头兵”作用,保证这些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星星点点“火种”不至于熄灭,从而燃起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燎原之火,将最直接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而我们作为地理老教师或新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交往,课程就是生活,合作就是发展,学习就是生存。老教师与新教师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储备教学资源

常见的地理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地理试卷、地理试题、地理课件、地理教案、地理导学案、地理论文、地理素材等。要想共享资源,必须要求每个老师发挥各自特长,主动储备地理教学资源,自己编写制作试卷、课件、教案、导学案,平时注意搜集一些地理素材,图片或文字材料。积极撰写与地理有关的论文等。也可以分工合作,这样减轻老师负担。但无论哪种方式,每个老师都应该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不能应付检查,敷衍塞责。“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样每位老师都去认真储备教学资源,学校的教学资源会越来越丰富。

三、做好集体备课,探讨交流达成共识

每位地理教师都储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这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当然每位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存在差异,所储备的教学资源也参差不齐,质量有好有差,水平有高有低。这就需要相互交流探讨。相互交流主要方式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储备高质量教学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但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比如有些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个任课教师分别编写,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科组长统一装订成册或上传学校资源库,这种承包式制作方法,虽然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心灵的碰撞。集体备课也不能成为备课组长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完全由组长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智慧和首创精神,集体备课名存实亡。因此,集体备课需要每位老师认真对待,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述说,也可以是唇枪舌战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离不开所有老师的共同参与,交流探讨与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拓宽每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各取所长,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探讨交流中,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

四、建立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更新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维能力;感性材料;生活实际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对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初中地理教课书为教学载体,积极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因,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获得了同行的好评,现作如下简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利用感性材料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之起点,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感性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并通过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地理形象;其二就是教师通过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地理情境;其三就是教师通过板书所勾勒出来的地理简略图等。教师通过这三类感性材料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河水系的有关地理知识时,针对初中学生的时空抽象概念有局限性的特点,可以先利用幻灯片,把黄河的整体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认真“审图”,使学生通过观察而发现黄河下游流域的面积比黄河中上游流域的面积是明显缩小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于这一“反常”的现象进行深入地思考,并进行必要的提醒和暗示,使学生明白,黄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黄河的中流经过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经过下游的华北平原时,因地平水缓而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因不能接纳支流流入,因此造成了黄河的中下游流域面积明显小于黄河上游流域面积的地理现象。教师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理性思考而进一步认识到地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世界、适应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地认识和理解地理……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思考如何把地理的教学予以生活化。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擅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地理教材中的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比如,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这部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如果单纯地根据教材内容去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你能对本班的同学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组吗?请说出划分的依据。”学生热烈发言: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爱好、居住地、姓氏、是否近视等等为依据来划分。教师进一步总结:班级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组,同一个人可以是很多组的成员,可以有多种身份。其实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划分方法类似,只不过划分的依据变成了地理要素。教师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了地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地理教学,可以明显地活跃学生的地理思维,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即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必须仔细研读地理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串,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所谓“针对性的问题”,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现状,“因人制宜”地设计的课堂提问。比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要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又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中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如果直白地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不会很感兴趣。而如果把这个问题分解开,分层设问,效果大不一样。例如,是否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知道吗,构成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别很大,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却终年严寒,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得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谈起。那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呢?你能用实例来说明每个因素又是怎么影响的吗?同学们讨论交流。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由表及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8.182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图形作为一种特使的地理语言,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为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图像教学囊括有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丰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材中运用到图像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景观图、示意图和地图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图像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饱满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地理思维,地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一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性信息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和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其地理空间概念与思维能力。再次,丰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使用的图形材料较少,以教材图像为主,现在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搜集图像信息运用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的具体实施

2.1利用图像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与趣味性。在新课导入环节,初中地理教师应选取一些感染力较强、具有艺术韵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选择好图像之后,教师还应设计与图形内容相关的语言,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用语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世界三大宗教》教学时,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分别展示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物,诸如巴黎圣母院、少林寺和清真寺等,通过这些建筑风格迥异的图像来吸引学生,促使他们对即将学生的内容产生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2通过图像设置课堂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教师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以为,促使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图像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与形象生动的图像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让他们在获取地理知识时,以对图像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趣,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用图像设计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价值,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世界气候图这一图像设计问题,如:为什么南北纬30度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而我国则是江南水乡?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通过问题让学生踊跃参与到学习中。

2.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像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来说,分析图像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分析图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图像信息,提出图像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在获取感性材料之外的理性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像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基本信息,还应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图像分析能力,以此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在进行《地势和地形》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中国地形图”这一图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像,正确理解比例尺和图例信息,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总结出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平原较少,同时还能够归纳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以及主要山脉的走向等信息。

2.4锻炼学生动手绘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绘图能力,可以通过地理图册上的图像进行填充练习,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强化记忆。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听是前提,动手实践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升华,对于丰富的地理理论知识应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到对地理图像的使用中,帮助学生掌握绘图能力,是提升他们地理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自行绘制我国的铁路交通图,并标出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像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陇海线、浙赣线和湘黔线等,然后标示北京、郑州、徐州、武汉和株洲等城市,以此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图像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图形教学的优势与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建才.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1):164.

[2]陈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新课程(中),2015,(8):20.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效果;新课程;有效性

地理的重要性常常被学生忽视。认为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对于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以相互促进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教学效果的体现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①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②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③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读图析图,培养地理技能“地图”。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运用,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培养自学地理的能力。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成“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的学习就会成为一种需求,就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和“粘合剂”。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地理。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那么不仅有益于提高当前的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使学生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现就从我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几点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途径。

一、设计激励式教学目标,培养兴趣

激励式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述时,注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饱含深情、 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使用 “通过学习, 我们能列出……”“通过学习,我们能说明……” “通过努力,我们能概括……”“通过学习,我们能应用……”“通过学习, 我们应该树立……”“我们将形成……” 等。

据国内外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这种成就动机又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内驱力是“学生想理解要掌握的知识、想阐明并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把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地理学习是一个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生命过程,一种学习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激励式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尤其是增强认知内驱力,进而培养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对宜于采用较低教学目标的学生而言,适当运用激励策略,在较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下,完全可以促使他们完成较高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运用游戏教学,培养兴趣

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信息源。运用地图组织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开展学习活动的兴趣,是实现的有效径。运用地图展开游戏化教学所产生的“微妙信号 ”,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交往和谐,而且还能使学生课外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三、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兴趣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环境要素时刻都在作用于生活、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 。因此,在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选取教学内容、材料,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用生活体验突破学习内容的局限。高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体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地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

四、充分利用地方民谚、俗语等,培养兴趣

在地理课堂上,通过挖掘诗词、谚语、歌曲中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欣赏、分析,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开阔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思路,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海陆风时,我引入《军港之夜》的歌词“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一觉。”设问“歌词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科学吗?”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得出结论:夜晚应是“陆风你轻轻地吹”。再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用谚语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用“春天面,时时变”加深学生对我国南方二、 三月份冷暖气团交锋造成时晴时雨天气的理解;用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 可以更形象地解释冷锋过后的天气变化。而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内容,可以编一编顺口溜,如记忆我国五大油田:大庆、 中原、 华北、 胜利、 辽河时,把它们记为 “大中华胜利了”就更容易些。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地理,人人学会运用地理。

总之,“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单纯传授地理知识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愁眉苦脸地死记硬背,结果事倍功半。应注意教学技巧,让学生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学,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林宪生.地理教学论[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