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字:素质教育 基础化学

一、引言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21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如何搞好教育工作,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是继续搞传统文化教育,还是进行教育改革,走素质教育之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是工作者们按照惯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塑造人才和训练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追求升学率,高校教师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不够,甚至往往被忽视、被抹杀。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使学生个体的各种潜能得到发展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各种水平的教育。它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等。它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课时的缩减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素质教育和化学教学有机结合一直是笔者和同行们思考的问题,笔者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三、如何在化学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

1、培养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应使学生明确要学好化学,必须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化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道尔顿原子结构理论的介绍,对比现在的原子结构理论,使学生明确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循序渐进的,从片面到全面。这些挖掘课本内容就能找出许多例证,如周期律、周期表知识的不断完善,对有机物认识的深化等等。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如许多实验,如果不按操作规程去作,往往会使实验失败或得出错误的结论。

2、化学科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如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还有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模型的观察等。在教学中不放弃任何能使学生观察的机会,学生观察后让他们把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教师应特别留心指出其观察中的疏漏,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时的认真仔细耐心及观察后的归纳整理能力。

其次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思维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和质疑性问题。如同分异构体教学中,关于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可以启发学生联想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分析五个碳原子形成烷烃时碳原子的成键情况可以有几种,这样就会使学生从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即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本质上去思考问题。再如通过铝毛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解释这种现象,可以让学生按这种思路来思考:我们将铝条作了怎样的处理其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处理过的铝条在空气中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得到的白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是须状的。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再给出一定量的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的练题、就会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造性,英语,教学,思维,素质教育,活动

在教学的广泛领域中,素质教育已经融入各个英语主题教育中。素质教育从其目的性方面来定义,是指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那么,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存在于哪些方面呢?创造性是一个主导因素,使之区别于传统教育。实施英语创造性教学是以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英语知识和基本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的灵魂。

教材版本的不同使教学内容大相径庭,老师也各自施展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人教版和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不再单纯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严密性,而是把重心放在现实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上,强调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积极性成了联结实际生活与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英语教学效率会不断提高。要把创新性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与维持上并非简单之事。英语老师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举对英语的具体要求教学学起着导航作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英语教学比语文、数学更为特殊,可以定义为一出舞台剧,富有色彩才能显示出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形形,如,联想法,比较法,看图对话法,自由会话法,等等。要实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同时又不违背外语习得的规律,教学方法多样化有以下要求:

a.符合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实现是衡量教学的标准之一,如果教学目的没达到,老师再别出心裁使用教学方法,课堂也是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老师可以自由策划课堂的结构,及实施策略,使英语教学富好学气息,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

a.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无论是比较法还是会话法,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行交流。所以,现在的英语课堂提倡活动式教学,老师把课堂作为一个交际活动场所进行英语教学,从而摆脱的课堂只授知识的重负。

b.尽量使用英语: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学习的一个初级阶段,但老师应用英语教进行教案的撰写,用简单英语授课,用日常口语和学生交流,使得整个课堂多用英语的思路组织起来,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英语教学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使学生能不断地适应英语外音。

3、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排除学生心理问题也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创造性。

汉语和英语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从科研的角度上看,学习英语实质是使英语资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相通,进而才能产生种种心理过程。

语感是影响阅读能力的根本。

外语语感,包括灵活式和机械式语感,它的强弱是衡量阅读能力的有效渠道。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授课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语感这一要素,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能根据老师出示的语句、段落在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概念和意象,这属于灵活式的语感。“We are having picnic on the beach.”有些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与野炊有关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对于另一部分同学,固定结构成了识记或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从而形成了机械式的语感。相对来说机械式语感也有优势,适合于应试教育。灵活语感适用于英语的推广特性――交际性。

正确使用学生的迁移心理。

不同技能是否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前面学到的知识对后面知识的积累产生影响,即为学习迁移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正负迁移从字面上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正迁移。例如,陈述句语序在汉语和英语中基本一致,“We are polite students”与“我们是懂礼貌的学生”。在面对负迁移现象时,老师应谨慎处理。同样拿语序作为例子,“Are you students?”和“你是学生吗?”所遵循的规则是不一样的。注意英语与汉语的区别,把握英语中的特有现象,这样才有助于英语的学习与进步。同步学好汉语也是其中的一个前提。

4、学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老师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时,学生开始有充当英语课堂的主人的意识,教师的角色从表演者转换为观看者。部分人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开了口就算是进行了交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这是一种有误的观念。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素质教育,民主教育的目的。老师应有意识地设置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和创造的机会。Student-centred(学生为中心)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鼓励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运用能力。

5、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关系沟通的桥梁。

和谐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富于创造性的课堂是从兴趣到教学方法革新的一种新课型,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一步步提升。教材的新颖性带动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符合年龄阶段,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等,使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供民主的管理方式。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有变化,老师尊重学生的钻研精神,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学生能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得到

参考文献:

[1]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英语教学法》胡春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人教版教科书《Junior English Book2》,人民教育出版社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1.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及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认知体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有很大不同:知识体系是作为客体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大纲之中;认知体系作为主体是对知识体系的客观把握,它要求学生应具备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总体来说,认知体系能力的培养是由国家规定小学教育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作为国家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既有相关性,又有区别性。由于语文学科学习的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般学科的综合能力并不代表认知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由此可见,语文学科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因此,加强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对现代人的基础能力与素质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不同的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与特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小学语文更侧重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及综合性。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与素质,满足学生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解能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素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而传统教学则以教师教学为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被逐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导

素质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不清楚或不了解的知识进行重新掌握。由于考试已经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与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鼓励,还要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二是在进行学习与复习时,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重难点进行重点指导,使得学生不仅对错误之处有正确的解答,还能对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深刻的了解,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关心,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的特点,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可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穿插。如在进行《负荆请罪》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对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情境进行现场表演,要求对见面的语言、动作及神态进行着重表现。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思想的把握与理解。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培养创新教学观念,加强科学思维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新时代教学精神与态度。第二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要不断完善自己,还要加强教学素养的培养,以保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引用在教学中。第三是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本要求的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外,还要做到灵活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范文第4篇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力。以能力为本位,应成为21世纪教师的基本理念。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量”。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其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突出了能力对知识的重要意义而在努力营造一个能力社会。由此,以人为本的进一步提升就是以人的能力为本。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这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弊端的矫正,也是对教育本义的回归。纵观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变。因此,是否重视能力的培养也是新旧教育观和人才观的根本区别。对于教师来说,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不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当然也就谈不上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力本位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内涵。国际师范教育界十分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开始了教师教育改革运动,其重点就在于教师能力的培养,认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现代科学知识,而且要善于把知识交给学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我国,对教师的能力也在不断得到重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已把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当前实施的全员聘用制改革中,教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基本条件外,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竞争上岗、能否被聘用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在教师队伍中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教师教育目标,改革新师资的培养模式,修订教师的选拔聘任和管理制度,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而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首先确立“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德育网络;改革;构想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社会未来社会面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作用。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一、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观

不同的德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手段,造成不同的德育效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其核心就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思想,以便不断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充实我们的德育实践,使德育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能够走向世界,既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又能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

(1)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也是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期间学生既受到来自学校内部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受到来自学校外部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教育;而且,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可以说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才能使德育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才能不断地以优秀的、丰富的德育信息充实德育内容,快速培养现代人才。

(2)树立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现代德育观。从一定程度上讲,德育是通过塑造人的精神来展现社会风貌的。因此,德育必须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理解、尊重青少年,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尤其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树立分层次教育的系统性现代德育观。青少年的思想觉悟有层次之分是一个客观现实。这是由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状况所决定的。它要求德育必须要区别层次,因材施教,使处于不同思想层次上的青少年都有所提高,以缩短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与德育要求的差距,增强德育亲切感、真实感,突出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增加德育的现代色彩。

二、构建德育目标体系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现代德育,它同样要促进人的品德充分地、自由地、独创地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德育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开启人的智慧,不断地挖掘高品位的人脑资源,并将知识内化为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等,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促进和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平衡,乃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目标: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能力和自我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学校德育目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

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高瞻远瞩,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要抓好德育的“双基”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作为重点。只有抓好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2)充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必须改革,要使学生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统一,教育学生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精神财富。德育内容必须体现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坚持优良传统教育。进行国情教育,不能只讲地大物博的一面。必须使学生明白,由于我们人口太多,人均占有资源不多,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反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同时,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艰难创业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四、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